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光伏系统中,光伏电池以及相应的变换器均表现出非线性的特征,从而给控制系统的设计带来很大困难.本文分别选用Buck以及Boost变换器,对最大功率跟踪模式下光伏变换系统中光伏电池输出电压的稳定性,进行了频域内分析;针对传统的Boost变换器在光伏电池的宽电压输出范围内,难以维持稳定输出的特性,提出采用三态Boost变换器代替传统的Boost变换器,进行光伏电池输出电压的控制,理论分析表明,所采用的三态Boost变换器能够有效拓宽光伏电池输出稳定电压的范围、提高光伏系统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以上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陈佳彤  马瑶 《电工技术》2023,(21):91-96
针对光伏电池输出电压低、波动范围大等问题,引入高增益DC/DC变换器,将光伏电池输出的低电压变换为稳定的直流侧高电压,从而满足光伏发电并网要求。在传统二次型Boost变换器的基础上,将开关电感与开关电容的拓扑相结合,提出改进二次型Boost变换器,并对其工作原理、关键器件波形进行分析,所提出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增益比二次型Boost变换提高两倍,开关器件的电压应力降为输出电压的一半。为了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提出了电感电流内环、输出电压外环的双闭环控制策略,并利用小信号分析方法证明控制参数设计的合理性,搭建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通过输入电压突变、输出电压突变、负载突变等三种工况来验证所提变换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小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一种小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系统。该光伏并网逆变器由DC/DC变换器与DC/AC变换器两部分组成,其中DC/DC变换器采用芯片SG3525来控制,DC/AC变换器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F240来控制。由于DSP实时处理能力极强,采用合适的算法能确保逆变电源的输出功率因数非常接近1,输出电流为正弦波形。该控制方案已经在实验室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4.
游梦然    杨沛豪  樊常亮 《热力发电》2022,51(11):174-180
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能够进一步提高光伏发电利用率,针对光伏制氢系统需工作在较宽范围输出电压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多谐振变换器的直流耦合光伏制氢系统,能够满足氢能的高效制取。分析多谐振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引入序列二次规划法对多谐振变换器进行参数设计,解决多谐振变换器参数设计较为复杂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试验样机,并在试验样机对设计参数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多谐振变换器的光伏制氢系统硬件电路参数设计合理,能满足变换器宽增益(输出电压200~ 650 V)、高效率(97.24%)的需求,降低了变换器因无功功率循环而造成的损耗,提高了光伏制氢效率。  相似文献   

5.
针对光伏中压直流变换器串联系统中光伏发电单元功率失配导致的变换器输出过电压及功率损失问题,分析了光伏直流变换器串联系统运行特性,推导了限电压控制下串联系统光伏功率损失与光伏发电单元功率不均衡度及变换器输出电压限幅值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改进型Boost全桥隔离功率模块拓扑及其调制策略,基于功率模块输入并联输出串联形成模块级联型直流变换器,通过占空比灵活调节,实现直流变换器宽输出电压范围运行,解决直流变换器调压能力不足导致的功率损失问题;针对光伏直流变换器串联系统复杂运行工况,提出了串联系统直流变换器自适应电压分段式控制策略,实现了串联系统直流变换器多模式自适应稳定运行。研制了3kV/80kW功率模块及20kV/500kW光伏中压直流变换器,基于3台直流变换器输出串联实现了光伏中压直流变换器串联升压并网系统实证应用,现场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直流变换器拓扑方案的可行性与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双输出罗氏变换器--先进的电压举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方林 《电气传动》2000,30(3):12-20,37
通常在计算机外围电路及工业应用中需要镜象对称双输出电压。双输出DC-DC变换器能将正输入电源电压变换成正和负输出电压,由两个通道构成。由于寄生因素的影响。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及传输效率被限制。电压举升技术是电子电路设计中的一种常用方法,经长期研究它已成功地用于DC-DC变换器,像单输出(正或负输出)罗氏变换器一样,只用一个主开关的双输出罗氏变换器是一种新的基于先进电压举升技术的DC-DC升压  相似文献   

7.
光伏变换器通常采用两级变换器级联工作,一级实现光伏发电的最大功率跟踪,另一级实现输出的精确稳 压和限流,这将导致系统成本升高、可靠性降低、发电效率降低、光伏利用效率降低.针对光伏变换器提出一种具有 精确限压限流功能的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变换器的控制策略,在一级DC/DC变换器功率电路的基础上,将电压 控制、电流控制和最大功率跟踪控制3种控制模式有机结合,实现在最大功率跟踪条件下输出的精确限压和限流.  相似文献   

8.
光伏电池输出电压特性较软使得系统中DC-DC开关变换器需要有宽范围的工作电压,而开关变换器参数合理设计是其安全可靠工作的前提条件。本文以独立光伏发电系统中广泛应用的Buck-Boost变换器为例,分析了其工作原理,讨论了电感和电容对变换器工作模式和输出纹波电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宽输入和宽输出电压范围的电感、电容参数设计方法。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宽电压范围Buck-Boost变换器参数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谭甲凡 《电源技术》2014,(3):514-516,563
为了获得比较理想的正弦输出电压,优化逆变器的性能,基于三相Boost光伏逆变器,采用了滑模变结构的控制策略。Boost光伏逆变器可以获得比直流输入电源高或低的交流输出电压,分析了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利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了系统数学模型,并阐述了滑模变结构控制原理。利用Matlab/Simulink工具对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验证了该变换器的优点和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正激式交-交型三电平AC/AC变换器电路拓扑,该电路拓扑由三电平变换器、高频变压器、输出周波变换器等构成,电路拓扑简洁,两级功率变换(LFAC/HFAC/LFAC)、双向功率流、高频电气隔离、输出滤波器前端获得三电平低频电压波,能够将一种不稳定畸变的高压交流电变换成同频率稳定的正弦交流电压,为实现新型电子变压器、正弦交流稳压器和交流调压器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分析研究了这类变换器的电压瞬时值反馈控制策略、工作模式与稳态原理,给出了变换器外特性及磁复位所需满足的条件,并与传统的正激式两电平AC/AC变换器进行了比较,得出可以减小滤波电感并能降低主开关管电压应力等结论.最后通过原理试验波形充分证实了这类变换器的正确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配出中性导体的IT系统应用于船舶岸电的条件及优越性,综合考虑电压畸变率、中性导体电流等因素,分析了配出中性导体的IT系统带非线性负载时谐波电流规律。在Simulink/MATLAB中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并搭建了原型系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配出中性导体的IT系统带非线性负载时满足现行国标对低压配电系统电能质量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2.
13.
夏向阳  万成 《电气技术》2012,(8):28-31,50
本文基于三相光伏发电与有源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分析了一种能够对两者实现统一控制的系统拓扑结构,并基于该系统拓扑结构提出了一种无差拍控制与PI控制与相结合的复合控制策略。所提到的无差拍控制具有响应快速、精度高等特点,能够解决光伏微网系统负载侧的电流突变问题;而PI控制单元具有适应性好,鲁棒性强,算法简单的特点,能提高系统稳定性。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该复合控制策略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15.
李葆红 《变压器》2007,44(5):9-13
利用物理模拟的方法计算了含非线性电抗器电路.  相似文献   

16.
应用P-V曲线法对含风电场(基于变速恒频机组构成)的电力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基于连续潮流法的灵敏度指标来分析风电场并网后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裕度及与相关支路的参与程度情况。通过含有变速恒频机组的风电场并网的简化模型算例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电压稳定极限点附近,风电功率注入使得风电场及其附近节点成为电压不稳定的关键区域。  相似文献   

17.
基于FACTS元件等效电源模型,将FACTS元件对网络的影响以等效三相注入功率表示,可以在不改变原有网络节点导纳矩阵的条件下进行三相潮流计算。将FACTS元件对线路功率的控制目标值引入到节点注入功率平衡方程中,建立含FACTS元件三相潮流模型,此模型结合交替迭代法将节点附加注入功率作为状态变量,保留了传统潮流算法的迭代形式和雅可比矩阵的特点,有利于采用基于序分量—解耦补偿法进行计算。针对3类不同FACTS元件根据其内部约束列出了模型中的差异,并以简单5节点系统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计算模型具有一定的收敛性,FACTS元件在改善三相不平衡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The commenter formulates two questions for the author of the above-named paper (see ibid., vol.26, no.5, pp.810-11, 1990). The commenter points out that high-frequency ballasts typically use full-wave rectifiers to supply DC-AC inverters. He asks whether the author has found the power factor to be quite low and a significant harmonic content of the line current. He also asks whether these ballasts can be used with a DC power source. The author replies that; (1) high-frequency ballasts ar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with power factors in the range of 85-90%-the latest versions have less than 20% of third-harmonic content, and he has experienced no problems attributable to harmonic content during the course of installing over 70000 high-frequency ballast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and (2) DC sources can be used with high-frequency ballasts-however, it will probably prove necessary to modify either the existing DC source or th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ballast in order to ensure compatibility  相似文献   

19.
An original scheme for constructing a hybrid switch (HSW) for switching capacitor banks is proposed and proven. The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the transient processes during current commutation in the hybrid switch are conducted. The dependences of the transition time of the current between a vacuum arcquenching chamber (VDK) and a diode unit on the switching current are determined.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current transition between the vacuum arc-quenching chamber and diode units under different switching modes is developed.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