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姜立晖 《给水排水》2012,38(8):18-22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和城市跨越式发展的快速推进,哈尔滨市的城市用水需求与供水安全保障要求日趋提高,现有城市供水水源与供水设施系统均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对不同规划时期的城市用水需求量进行合理预测基础上,通过对哈尔滨市各类可供利用城市供水水源从水量、水质、取用条件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与综合评价,提出了哈尔滨市未来一个时期的城市供水水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优化配置方案.同时,针对哈尔滨市的城市用水和水资源条件特点,提出了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的水资源高效利用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胶南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总面积1894km~2,人口84万人,全市水资源总量为4.9亿m~3,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4亿m~3,全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584m~3,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4,如果按可利用量计算,人均只有286m~3,是北方的严重缺水城市,水资源短缺已成为该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2002年,该市又遭受50年一遇干旱,缺水形势更加严峻。单靠新水源的开发已无法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而节水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利用的前提和关键,因此,该市采取有效对策,把节水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科学节水,高效用水,努力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建立节水型社会。  相似文献   

3.
张赟  王鹏  王斌 《山东水利》2022,(9):48-49+58
从不同水源供水及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的角度,分析得出长清区存在现状供用水结构与现有水资源特点不相匹配等问题,建议通过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开源与节流结合,解决水资源匮乏问题,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水要求,保障供水能力,提高水源保证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用水总量控制"红线"就是要强化水资源管理的约束力,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用水效率,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基于"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确定时应考虑当地水资源特性和当地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对水的需求两方面因素"的原则,系统讨论了狭义、广义及严格意义地表(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概念,提出了确定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方法体系。最后以胶南市及乳山市为例,计算了两市各规划年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两市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建设和控制指标分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是否满足供水工程的用水需求是供水工程建设的必备条件。水资源论证旨在深入研究项目取用水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以及取水水源的可靠性,分析项目取水对区域水环境功能及其他用水户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支撑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浅谈北京市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北京市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问题,提出采用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式。在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充分挖潜,开发非常规水源。在水源调配方面,优先使用南水北调水,其次为地表水,最大限度地涵养地下水。增加环境用水,加大工业、生活、农业的节水力度,提高水价。在进行水资源分配时,优先保证生活用水和必需的生态环境用水,对经济用水实行以供定需,在经济用水内部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优水优用,分质供水。形成以本流域供水为主,外流域调水为辅,常规水源与非常规水源相结合的综合开发网络,实现国民经济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兼顾,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北京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关于农业水权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部分农业用水向城市用水、环境生态用水转移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水资源指可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该水源应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能够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可被利用。水资源配置的目的是:满足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对水资源在时间、空间、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使有限的水资源获得最大的利用效益,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创造有利的水资源条件。其基本功能是调整水资源分布,使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水结构已经从农业用水占多数转变为农业、工业、城市生活、环境用水等多方面,这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将制约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必然要求经济发展布局、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重大建设项目的兴建要充分考虑水源条件,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水资源。文章通过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使水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用水更加高效,节水减排及水资源保护措施得到落实,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经济、环境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根据江西省宜春市年际年内降雨分布不均、河道径流变化大的特点,定量分析了枯水期城区可利用水资源量、城市发展各规划年的供水需求量和生态用水需求量,指出了宜春市城区不仅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而且水生态环境也趋于严峻,提出理顺管理、开辟水源、污水处理、节水利用等4项措施解决宜春市城区缺水问题,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水资源严重缺乏,水资源面临远期供需缺口较大、对东江水源的依赖程度过高、全市水资源未实现有效配置、水资源保护压力大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广开水源渠道、完善供水网络,节水治污并举、控制用水增长,强化政府对水源的统一管理、实现水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加强防治水源地污染、确保饮水安全等保障深圳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以及提高深圳市供水安全的应急供水对策。  相似文献   

11.
防城河是防城港市主要的生活饮用水、工农业用水水源,弄清其水资源总量及水质状况,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利用对策,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防城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介绍威海市水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现状,并针对区域内水资源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广开水源限制地下水开采、强化节水措施提高用水效率、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行水务一体化管理等对策,以期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河北水利》2004,(4):6-6
依法行政,积极推进水资源统一管理。在依法推进水务建设过程中,秦皇岛市水务局主要抓了4项工作:一是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依法进行了部分初始水权的分配,加强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强化了取水许可管理,加强了城市市区水资源的管理。二是科学调度水资源。坚持统一调配全市地下水、地表水,加强了供水水源的调度,协调了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做到既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要,又能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三是全面节约水资源。  相似文献   

14.
海上海宾馆二部水源热泵地温空调项目是由葫芦岛渤船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教育园区第二分公司投资兴建,项目主要对宾馆空调系统进行技术改造,拟采用水源热泵地温空调技术,利用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文章通过对该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工程取用水的合理性以及取退水的影响分析,给出了项目水资源论证的结论与建议。最终通过水资源论证,达到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及效益,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长则水库的取水用途是为长则灌区灌溉用水,从节水评价和用水量核定、水量配置以及用水效率三个方面对长则水库灌区工程的用水合理性进行分析,得出该项目农业用水符合山西省用水定额要求与当地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要求,农业取水水源可靠,用水合理。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水资源危机的日益突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人类的必定选择。文章简述了朝阳县的水资源状况和水资源趋势,并以2010年为现状年,在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旨在实现朝阳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县域经济的可持续进展。  相似文献   

17.
陈珊 《山西水利》2011,27(6):26-27
介绍了晋城市王坡煤矿基本概况,在对晋城市王坡煤矿生产取用水与生活取用水进行合理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水量平衡表及用水水平等,阐明王坡煤矿取水水源符合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用水、节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供水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供水系统普及率有了很大提高。由于城市用水量越来越大,对水质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城市供水水源和设施还不适应客观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不少城市供水能力不足,水源工程和供水管网能力不足,也有不少是当地水资源已经匮乏,相继发生水的危机,针对我国城市供用水问题,提出了加强城市水源建设,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的政策、对策、措施,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使用,适应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勃利县城镇现状、中远期用水及供水水源情况,阐述了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原则,并提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思路。  相似文献   

20.
城镇生活污水是非常规水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收集水资源公报及用水统计资料、社会经济资料、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调查资料、以往研究成果和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研究山西省黄河流域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及利用途径。对推动山西省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推进全社会用水结构的转变,改善水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