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CFG桩复合地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CFG桩复合地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 ,分析了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湿陷性黄土的作用机理———挤密作用、桩体作用。根据地基检测结果分析了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湿陷性黄土的效果 ,提出了CFG桩复合地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设计方法及施工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对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机理及挤密桩施工工艺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对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综合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在挤密桩施工过程中采用更换机械、增加回填料、提高压实系数等方法,解决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达到了消除湿陷性的效果。采用挤密桩进行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使桩间土得到挤密而提高工程性能,有效地消除大厚度黄土的湿陷性,可提升地基承载力,总结的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杨隆限 《山西建筑》2014,(11):82-83
在分析灰土桩+CFG桩复合地基作用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灰土桩+CFG桩处理湿陷性黄土的具体施工技术,并对检测结果作了总结,为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湿陷性黄土地区某高层剪力墙结构多桩型复合地基的设计,讨论了CFG桩和灰土挤密桩的作用机理,对两种桩型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现场检测表明,在湿陷性黄土地区采用灰土挤密桩消除湿陷性,结合CFG桩提高地基土承载力的多桩型复合地基,可充分发挥两种桩型各自的优势,取得良好的技术与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5.
黄土地区载体桩成桩质量应用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载体桩工法加固黄土地基的力学机理,结合载体桩在黄土地区应用的工程实例,实测采用载体桩复合地基处理湿陷性黄土和载体桩作为深基础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使用效果,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结合黄土地区的地质条件指出了该桩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3)
素土挤密桩是桩体用开挖的粉土或粉质黏土材料在桩孔内夯实加密后形成的桩。未处理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土孔隙率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湿陷性高,打入素土挤密桩后桩体周围土的密度增加、孔隙率减少、压缩性降低、承载力提高、抗剪强度增大、湿陷性降低或消失。从素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工程实践可知,素土挤密桩可以有效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土的湿陷性。地基的施工质量决定了整体的施工质量,因而素土挤密桩施工质量控制在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平凉-绵阳高速公路甘肃平天段庄浪县内广泛覆盖II~IV级湿陷性黄土,为有效消除黄土地基的湿陷性,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及减小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选用了灰土挤密桩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处理,通过K112+262.0~292.0为首件工程的施工与检测,对平凉湿陷性黄土地区灰土挤密桩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发现灰土挤密桩可有效提高原有黄土的湿密度、降低初始含水率、提高原有地基的承载力,表明灰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可行有效,最后总结了灰土挤密桩处理平凉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要点和相关经验,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结合工程实例,以灰土挤密桩为对象,分析了其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作用机理,介绍了湿陷性黄土地基设计方法和处理效果,就目前湿陷性黄土地基灰土挤密桩施工中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为湿陷性黄土地区中地基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和评价指标,简单介绍了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常见方法,以具体工程为案例采用灰土挤密桩法对湿陷性黄土处理的设计要求和施工细节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地质勘察、土质湿陷性分析、试桩设计、检测试验,最终表明灰土挤密桩在该工程施工建设中有效消除了拟建区域黄土的湿陷性。  相似文献   

10.
卫潞敏 《山西建筑》2009,35(21):114-115
通过具体工程实例,分析了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湿陷性黄土的作用机理,依据检测大楼地基检测结果,分析了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湿陷性黄土的效果,提出了CFG桩复合地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设计方法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桩与土共同作用的线性分析方法 ,解得复合地基桩土分担荷载 ;再利用集中力作用下土中应力解(Mindlin 193 6)求得桩在土中某点产生的应力 ,利用矩形均布荷载作用下土中应力分布解求得桩间土荷载在土中某点产生的应力 ;最后叠加得到土中某点的附加应力。根据“土中某点的附加应力与饱和自重应力之和小于该点湿陷起始压力 ,则该点不湿陷”的准则 ,分析湿陷性桩间土的承载力在复合地基中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地面水对黄土地区桥梁桩基承载力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土因其特有的工程性质,使位于黄土地区的桥梁桩基础在桩周土受地面水浸湿后产生湿陷变形,该变形引起桩的负摩阻力,降低了桩的承载力。通过陕西芝川河特大桥桩周浸水前、后的荷载试验,对黄土区域桩基浸水前、后的承载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揭示了地面水对黄土区域桥梁桩基承载力性状具有较大的影响;分析了桩及桩周土浸水期间的沉降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对黄土区域公路桥梁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黄土地基中的静压桩的荷载传递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用双曲线型的荷载传递函数模拟桩、土之间的荷载传递函数,通过对桩周土的粘聚力c和桩端土的变形模量E0分别引入修正系数Kc与Ke来体现施工扰动的影响,利用西安地区96根静压桩的现场试桩资料建立了Kc与桩端土静力触探的端阻qc之间经验公式以及Ke和混凝土强度等级之间的经验关系,并得到了较好的实际验证。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圆孔扩张理论建立了饱和黄土地区夯扩桩施工分析模型,并求解了弹塑性解析解。该模型能够真实反映饱和黄土地区夯扩桩工作机理,为夯扩桩的分析与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结合实际工程进行了现场试验,测试了桩土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分布变化规律,对夯扩桩、灌注桩和素土桩进行了比较分析。将理论计算结果和试验进行了对比,吻合比较好。通过分析及工程实践发现夯扩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一些有益的结论可为这些地区类似工程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5.
苏迎社  陈林 《施工技术》2012,41(7):52-54
根据对挤密桩和CFG桩作用机理的分析,详细论述了在湿陷性黄土地区采用先挤密地基土,后施工CFG桩的多桩型复合地基处理技术.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挤密桩和CFG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方法与施工工艺,并通过复合地基检测结果的评价,表明了该方法具有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技术先进的优点,可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圆孔扩张理论建立了黄土地区静压桩沉桩计算模型,并求解了弹塑性解析解。该模型能够真实反映湿陷性黄土地区静压桩沉桩机理,为静压桩的分析与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结合实际工程进行了现场试验,测试了桩土摩阻力,桩及桩周土位移在静压时的分布变化规律。将理论计算结果和试验进行了对比,吻合比较好。通过分析及工程实践发现静压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一些有益的结论可为这些地区类似工程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湿陷性黄土地区桥梁桩基工后沉降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速铁路工后沉降要求严格,湿陷性黄土地区桩基由于浸水引起的附加沉降计算研究不充分的现状,以现场大型桩基浸水试验结果为基础,分析了桩基浸水附加沉降的产生机理,提炼出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桥梁桩基工后沉降计算模型,提出了工后沉降计算方法。研究表明,浸水附加下沉是湿陷性黄土地区桥梁桩基需主要考虑的工后沉降,工后沉降可能比工前沉降大得多,桩身压缩沉降是沉降的主体,混凝土蠕变在沉降计算中不可忽略;通过荷载传递理论计算浸水前桩身轴力分布,假定浸水后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同步发挥获得浸水后的桩身轴力分布,据此可分别计算构成工后沉降的桩身弹性压缩、桩身蠕变和桩端沉降。  相似文献   

18.
湿陷性黄土地基夯扩挤密桩挤密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量的现场试验数据分析,研究了湿陷性黄土地区夯扩挤密桩对改善黄土地基湿陷性的效果。根据桩周土孔隙比、挤密系数和湿陷系数沿桩体径向的分布规律,将桩周土分为"充分挤密区"、"有效挤密区"、"挤密影响区"和"非挤密区"四个区域。结合不同桩间距条件下桩间土体的室内试验,揭示了夯扩挤密桩桩间土挤密效应,为这种地基处理方法的合理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灰土和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从兴  铁生年 《建筑技术》2009,40(3):221-224
通过灰土和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作用原理,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分析了灰土和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和检测情况,提出了土挤密桩成孔时施工方法及技术应用,阐述土挤密桩在处理厚度较大的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考虑桩周土体及桩–土接触的非线性,建立了空间轴对称有限元模型;结合此模型提出了计算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合理桩长的方法——叠加法,得出了当中性点上、下土层摩擦力分布形式相同时,应增加的桩长与摩擦力的分布形式无关,而只与极限摩擦力的大小有关的结论。运用此方法分析了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特性对桩基承载性状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极限荷载时,中性点深度与桩长有关;湿陷系数对桩剩余承载力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定量给出了中性点深度及应增加桩长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