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串级式电压互感器绝缘支架的高电压tgδ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提高互感器支架tgδ的测试电压的必要性1.必须按《规程》规定测量支架绝缘tgδ近年来,110kV及以上串级式电压互感器运行中爆炸和损坏事故频发。事故分析表明,由于支撑不接地铁芯的绝缘支架材质不好:如分层开裂,内部有气泡、杂质、受潮等使其介质损tgδ较大,在运行条件下  相似文献   

2.
220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上节电容介损测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20 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上节电容单元的介损及电容测量,一直以来采用的是西林电桥正接法10 kV测量方法,这是一种普遍使用的试验方法.但这种测量方法需要将200kV电压互感器上节一次接线拆除,现场拆除引线很不方便.本方法是采用不拆除220 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一次接线,使用去干扰的介损测量反接法,从而避免了繁重的拆...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们对110kV及以上互感器和套管等高压设备,在交接及大修试验中,开展了局部放电(以下简称“局放”),及高电压介质损(以下简称“介损”)等新的测试项目。通过一阶段的实践,我们认为这两项试验对提高检测水平,及时发现绝缘弱点,起了积极的作用。1985年我们共对68台次110kV及以上互感器和套管进行了“局放”及“介损”试验,曾从中检出3台有绝缘弱点的设备(包括一台220kV电流互感器和二台110kV电容套管)。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蒙西地区在运110 kV串级式电压互感器的电容和介损测试常采用常规法、末端屏蔽法及末端加压法,3种方法均无法精确测试出一次绕组尾端对辅助绕组端部电容的介损,不利于及时发现电压互感器初期进水受潮缺陷。为此提出一种改进方法,将110 kV串级式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首端直接接地,一次绕组尾端接介损仪的高压线,二次绕组单端接信号线的屏蔽端,辅助绕组单端接信号线,可有效屏蔽一次绕组静电屏对二次绕组的电容,从而准确测出一次绕组尾端对辅助绕组端部电容的介损,据此可以判断110 kV串级式电压互感器的绝缘状态。现场实测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卢洪军  杨春飞  杨宝伟 《吉林电力》2010,38(1):44-46,49
通过对220 kV倒立式电流互感器出厂试验和现场试验的电容量及介质损耗因数的对比,发现现场试验电容量增大的原因是由于测量的部位和试验电桥接线方式不同。设备场地内测量高电压介质损失角增大的原因是外电场干扰所致,要准确测量高电压介损,必须远离干扰源。定期试验,测量一次绕组对整体的介质损失角和电容量时,电流互感器一次引流线不拆除的测量数据应综合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近10年来,全国高压互感器爆炸事故频繁。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至1984年,全国发生了66kV及以上互感器爆炸事故共125台,华东电网自1980年截至1988年就发生了11起高压电流、电压互感器(以下简称CT、PT)爆炸事故。统计分析互感器爆炸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相似文献   

7.
《高压电器》2015,(12):174-178
对一起35 kV系统铁磁谐振引发站用变爆炸事故进行了分析,提出造成该起事故的原因是电压互感器发生铁磁谐振引起的母线电压的升高造成了站用变系统绝缘破坏,进而了引发后续的短路故障。为了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在35 kV母线电压互感器一次中性点安装了非线性消谐装置,投切35 kV母线和电容器组正常,抑制铁磁谐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1.电压互感器烧毁的事故案例 在多年变电运行中,我市35kV和10kV电网发生过多次电压互感器烧毁事故。1994年,我市35kV留格变电站两台JDJJ1—35型电压互感器在一次事故中全部烧毁;1987~1995年间,110kV东村变电站10kV母线电压互感器(JDZJ—10型)和电容器组放电用的电压互感器(JDZ—10型)先后烧毁9台;1993年,110kV徐家店站10kV母线电压互感器(JSJW—10型)在一次接地故障中烧毁。 2.互感器烧毁的原因分析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电压互感器的绕组绝缘水平是按系统线电压设计的。因此,单相接地时,不接地两相的电压升高为线电压,互感器是完全能够承受的。  相似文献   

9.
1 引言 介质损耗因数(tanδ)(以下简称介损)是表征绝缘材料绝缘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某一特定的绝缘材料,介质损耗因数的大小通常表征的是材料中含水量的多少,也就是绝缘材料干燥处理的程度.介质损耗因数小,说明干燥处理的好.对于油浸电流互感器,国家标准GB1208-2006中规定:对于电容型绝缘,设备最高电压在363kV及以下的产品,介损要求小于0.005,而对于设备最高电压为550kV的产品,介损要求小于0.004.对于高压(设备最高电压在72.5kV及以上)电流互感器而言,无论是正立式还是倒立式结构,其主绝缘均为电容型且通常用高压电缆纸或皱纹纸包扎而成.  相似文献   

10.
李金海  李红霞 《电世界》2014,(10):31-33
近几年,笔者在本市处理过数起10 kV~35 kV用电单位因发生谐振过电压而引起的事故,包括避雷器爆炸、电压互感器烧毁和35 kV单相电缆着火等。这些事故主要是因为设计选用的电压互感器不合理造成的。本文介绍其中一家35 kV用电单位频发谐振过电压事故的处理方法及原因分析。1事故现象焦作某金属冶炼厂的35 kV一次系统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1.
前言在发电厂、变电所内,电压、电流互感器都是直接联在母线上的电器,如发生事故,往往造成全厂或全所停电,甚至引起系统性故障。近年来,高压互感器的事故频繁发生,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危害很大。如1980年7月25日至29日五天内,某电网连续发生四次100、220千伏互感器爆炸事故,造成电网大面积停电。又如1981年8月7日某电厂一台220千伏母联的电流互感器爆炸,造成两台30万千瓦机组和五条220千伏线路全停,损失电量600万  相似文献   

12.
介绍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及故障情况,结合CVT介损电容量测试数据、一次电压监测数据、角差比差试验数据,分析某变电站500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电压异常的原因,并提出处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一起运行中的35kV电压互感器爆炸故障,结合现场检查情况及铁磁谐振仿真技术分析了35kV电压互感器爆炸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岳刚 《电工技术》2018,(8):112-113
针对一起运行中的35kV电压互感器爆炸故障,结合现场检查情况及铁磁谐振仿真技术分析了35kV电压互感器爆炸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卢迪勇 《电世界》2010,(12):35-37
2009年8月14日16:00,广东东莞110kV满丰站10kVⅡ甲段母线电压互感器电压异常报警。值班员将52甲电压互感器退出运行。当时10kV母联分列运行,因此10kVⅡ甲段的二次设备和电能表没有二次电压。  相似文献   

16.
大量事故已证明,互感器在运行中由于电、热、水份等作用,介质损耗率增大,引起产品绝缘老化、过热、局部放电,最后导致损坏或爆炸,造成重大损失。因而,不论是制造厂还是使用单位都很注重互感器介质损耗率的考核,它能反映互感器是否干燥彻底、吸潮程度及材质等缺陷,是衡量互感器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按JB/DQ2241-87《电压互感器质量分等》规定,63~220kV电压互感器整体介质损耗率不大于2%,支架介质损耗率不大于5%。  相似文献   

17.
郑晓霖  王洪艳 《电世界》2012,(11):41-43
电压互感器是电力系统中极其重要的一次设备,而且是一次系统与二次系统的联络设备。无论是电压互感器本体发生故障还是二次回路出现问题,都会给变电站的可靠运行带来极大的影响。本文根据胜利油田35kV海港简易变电站(以下简称简易变)6kV电压互感器频繁发生的烧毁损坏事故,结合运行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对电压互感器选型和施工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电世界》2020,(1)
正我国大部分6 kV~35 kV高压电网采用中性点不接地运行方式。下面对我公司某变电站35 kV不接地系统发生的几起电压互感器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并就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在半绝缘电磁式电压互感器高压尾端加装消谐器的选型问题进行探讨分析。1 故障现象河南崤函电力供应有限责任公司某35 kV变电站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电压互感器为单相、半绝缘电磁式互感器。2016年10月 11日、 2017年2月4日和2017年3月10日,多次发生电压互感  相似文献   

19.
我厂配水变电所配出的甲、乙2条6kV电缆,经1250kVA、6kV/10kV升压变压器后由10kV架空线路(约13km)接至取水开关所,作为取水动力设备电源。进入开关所后,分段运行,设母联开关,每段母线都有JDZJ-10型电压互感器。1998年4月,甲线工段母线电压互感器连续出现了2次爆炸事故。第1次发生在4月8日下午,甲线信号保护屏有系统保护接地信号,断线光字牌亮,工段母线低电压保护动作而停电,  相似文献   

20.
10 kV小电流接地系统常用电磁式三相电压互感器,本文分析了实际工作中碰到的10kV两段母线电压互感器一、二次侧直接通过导线并列运行,当其中一台电压互感器发生高压侧熔丝熔断后两台电压互感器烧毁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和10 kV母线电压互感器并列运行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