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长沙、广州、沈阳和西安4个不同气候区公共建筑作为研究对象,于2008年过渡季节通过采用现场建筑内热湿参数实测和室内人员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公共建筑热环境现状进行了研究.实测结果得到过渡季节我国不同气候区公共建筑室内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流速、操作温度和服装热阻的分布特征,而问卷调查分析则表明,过渡季节各地区公共建筑内绝大部分人员热感觉投票值TSV都在-1~+1之间,热感觉比较合适,但各地区公共建筑内都还有约30%的人感觉稍不舒适,热感觉与热舒适存在差异.进一步的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了不同地区建筑内的热中性温度和热舒适温度范围.过渡季节各地区公共建筑室内实测热中性温度都要小于理论热中性温度,人们更偏向低于理论值的室内温度,而实际热舒适温度范围则要比理论热舒适温度范围更加宽泛,说明过渡季节各地区的人们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了.  相似文献   

2.
长沙市办公建筑室内热湿环境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长沙市夏季、过渡季和冬季4栋典型办公建筑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流速等物理参数的实测以及现场人员基本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研究了办公类建筑室内热湿环境现状和人体热舒适性情况。结果表明:1)被调查的办公建筑内夏季热湿环境良好,平均温、湿度都比较合适,而冬季室内空气温度偏低。2)各个季节办公建筑内人员平均热感觉投票TSV均比较接近0,说明人们整体热感觉趋于适中,热舒适投票也说明办公建筑内绝大多数人是感觉热舒适的。3)各个季节办公建筑内人员实际热感觉投票TSV与理论PMV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的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夏季实测热中性温度与理论值非常接近,而冬季实测热中性温度比理论值要低,说明人们对建筑环境具有了更强的适应性。4)夏季、过渡季和冬季人们的服装热阻平均值分别为0.35、0.77和1.42 clo,服装热阻与室内、外温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长沙地区公共建筑热湿现状与热舒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长沙地区夏季和冬季办公楼、博物馆、火车站候车室、酒店、商场和医院等公共建筑室内环境热湿参数进行实测以及对人员热感觉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不同公共建筑内的热湿现状和人体热舒适性。对现场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夏季火车站室内平均空气温度高达29.8℃,而博物馆内只有22.7℃;冬季大部分公共建筑(除酒店外)室内平均空气温度低于18.0℃。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夏季博物馆内人们热感觉偏冷、火车站候车室内热感觉偏热;而冬季博物馆、火车站候车室和商场内人们热感觉均偏冷。此外,各公共建筑内夏季实测平均热感觉投票值TSV低于理论PMV,而冬季高于理论PMV。进一步的人体热舒适性分析得到夏季和冬季公共建筑内实测热中性温度分别为27.4℃和15.7℃,而根据PMV获得的理论热中性温度分别为26.6℃和19.8℃,实测值与理论值的差别说明在该地区公共建筑内,人们的耐热和耐冷能力都有所增强。夏季和冬季公共建筑内能被80%的人们所接受的热舒适温度范围分别为25.5~29.4℃和13.5~19.6℃。本文分析得到的热中性温度和热舒适温度范围可为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广州某大型综合商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对商场冬季室内热舒适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调查测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商场冬季室内实测热中性温度为19.4℃,90%满意度热舒适温度范围为16.1~22.7℃;而根据PMV计算得到的室内热中性温度为16.8℃,90%满意度热舒适温度范围为13.3~20.4℃;PMV模型预测的热感觉比现场问卷调查得到的平均热感觉MTS要高,与实际感觉存在一定偏差。基于实测热舒适数据,进一步分析了室内热中性温度与室外空气温度的相关性,确立了商场冬季室内热中性温度与室外空气温度的近似线性关系,建立了商场冬季室内热舒适气候适应性模型。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西安市过渡季(春季)居住建筑室内人体热舒适情况,在3月中下旬对西安市某住宅进行跟踪式测试研究。现场研究以室内外环境实测与热舒适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连续实测22 d,共回收有效问卷240份。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该地区过渡季期间有80%的受访者认为室内环境较为舒适,但有15%受访者认为室内环境热。壁面温度在低风速状况下对人体热感觉有一定影响,并且随着壁面温度的升高,壁面温度与人体热感觉之间的相关性增强。该地区实测热中性温度为20.76℃,预测热中性温度为22.18℃,二者相差1.42℃。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湿热地区过渡季室内热环境情况,以海南地区某大学自然通风建筑为例,采用现场室内外环境参数测试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该类建筑热环境进行了现场研究,应用统计学及建筑热环境分析模型对热感觉、热舒适和湿感觉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到实测与按照PMV模型计算热中性标准有效温度分别为24.7℃和25.4℃,受试者的期望温度为26.2℃,实测热中性湿度为64%,80%可接受标准有效温度和操作温度范围分别为19.5~27.9℃和20.1~28.5℃,比ASHRAE Standard 55—2010得到的80%可接受温度范围宽;与该地区夏季和冬季热舒适研究结果比较表明,在没有人为改变室内环境前提下,人对环境的适应性和主观期望随环境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7.
以广州市多个高校体育馆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热环境实测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夏季、过渡季和冬季的体育馆室内热舒适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实测体育馆室内全年平均热中性温度为24.1℃,热舒适温度范围为14.7~33.6℃;夏季期望温度为28.9℃,冬季期望温度为27.3℃,与热中性温度存在关联。分析了室内热中性温度与室外气候的相关性,建立了广州地区体育馆室内热舒适气候适应性模型。  相似文献   

8.
通过2008年夏季以现场实测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沈阳地区13栋公共建筑内空调系统和热湿环境状况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沈阳公共建筑内空调冷源方式以水冷式螺杆机组和溴化锂机组为主,水源地源热泵系统应用比较多.各种节能技术如变频技术、热回收和冰蓄冷使用较少,只有部分建筑内采用了节能运行管理办法.夏季各公共建筑内空气温度变化范围在22.9~27.6℃之间,空气相对湿度变化范围在40%~67%之间,大部分建筑内空气温度都要低于26℃.问卷调查分析表明除图书馆外其他建筑内人员热感觉都偏冷,但尽管如此,大多数人对所处建筑内的整体热环境还是比较满意的.  相似文献   

9.
对南阳农村68户住宅的冬季室内热环境参数进行了现场测试,同时对155名居民就热感觉和热舒适等主观感受作了问卷调查。研究表明:相同的室内操作温度下,南阳农村受试者的热感觉投票较岳阳农村和南阳市分别高0.2和0.35,抗寒能力更强;相对于北方寒冷气候和南方温热气候,秦岭—淮河附近过渡气候地区居民的实测热中性温度最低,耐寒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老年人对室内环境的热舒适评价及其自身的适应性作用机理,在天津市四处机构养老设施分别进行现场测试,通过对室内热环境的参数测试和对老年人的问卷调查,使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的夏季室内实测热中性温度为26.7℃,90%可接受的热舒适温度范围为24.7~28.6℃。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室内热中性温度与室外空气温度的相关性,建立适应性热舒适模型,为天津市机构养老设施的新建和既有建筑的适老化改造提供理论支撑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适于寒冷地区教学建筑的热环境参数指标,对甘肃5所学校12间教室的冬季室内热环境参数进行现场测试,同时对360余名学生的热感觉、学习效率等进行了主观问卷调查。预测和实测热中性温度分别为15.1℃和14.7℃,热期望温度为15.6℃,90%的学生感到满意的舒适温度范围是11.9~17.1℃,学生脑力工作能力指数IMC在to=14.2℃时最高,中性稍凉的环境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主要通过上海创智天地广场夏秋冬三季小气候实测与问卷调查,探讨广场空间形态、热环境和使用者心理感知之间的关系,10个测试日共获得问卷870份。结果表明:1)SVF与广场热环境关系紧密,夏季需要更小的SVF,冬季需要更大的SVF;2)热中性与热舒适范围随季节发生变化,热感觉、热舒适与空气温度、PET显著相关,就相关系数而言,热感觉更高;3)人们的热感觉和热认知较为一致的是广场夏季热环境更为严峻;4)空间开阔是人们在秋冬两季来广场的主要原因,它影响了人们对广场各区的热认知;5)创智广场的热中性范围低于国歌广场,空间形态与行为活动的耦合可能影响了人们的热中性范围。本研究成果可为上海高密度环境广场热环境设计及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长沙地区某集中空调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为期1 a的跟踪调查和环境参数连续测量,对其室内热环境状况、人员热舒适状况和适应性行为特征展开了研究。得到受访者的适应性调节行为以及各季节的实测热中性温度(春27.3℃、夏25.4℃、秋23.8℃、冬22.1℃),全年可接受温度上限为27.5℃,并与其他相似气候区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天津地区41户家庭室内空气干球温度、相对湿度等热环境参数6个月的长期测试,研究了住宅室内热环境和居民空调使用行为习惯。通过电子问卷调查了居民热感觉和热舒适。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得到天津地区住宅热中性温度为24.7℃,80%可接受温度区间为21.0~27.3℃。天津地区家庭人员耐热性要好于办公建筑人员。同时将室内热中性温度和室外空气干球温度联系起来,建立了天津地区住宅适应性热舒适模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西安地区学生公寓过渡季(春季)的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参数进行了测试和统计,对公寓内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用ASHRAE的7级热感觉标度对相应的热感觉主观反映进行了调查统计.而后,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平均热感觉、衣服热阻与操作温度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了过渡季的实测热中性温度为18.8℃、理论热中性温度为19.2℃,并对其进行了修正,得到期望因子e=0.5;运用直接询问法计算得到西安地区过渡季学生的期望温度为17.5℃,学生可接受的实测操作温度的最低限值为14.5℃.本文研究可为今后寒冷地区过渡季热舒适性研究和如何延长过渡季的时间以节约能耗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石河子大学一内廊组合的典型教学楼为例,采用室内外热环境参数测量、主观问卷调查结合的方式对该建筑夏季自然通风条件下教室热舒适性进行研究。得到北疆地区教室夏季自然通风实测热中性温度为27. 07℃,高于PMV/PPD模型预测热中性温度26. 57℃。建立适用于严寒地区高校教室自然通风热舒适评价数学模型,并且验证Griffiths模型可以准确预测该地区室内热舒适温度,预测值为27. 32℃(G=0. 5℃~(-1))。实测80%热不满意率对应的TSV范围为-1. 8~0. 90,微宽于ASHRAE 55标准中规定的-0. 85~0. 85。并对比3种标准下的热适应性模型,比较热舒适范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焦作市冬季居住建筑室内人体热舒适现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寒冷地区中小城市冬季室内的热环境状况,对焦作市44户住宅的冬季室内热环境进行了现场调查.对99名居民的热感觉、热舒适等进行了主观问卷调查,同时测试了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室内外环境参数,对测试与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焦作市居住建筑冬季实测的热中性温度为19.2℃,预测热中性温度为24.3℃,两者相差5.1℃;居民期望温度为21.0℃;该地区冬季居民的热适应模型为tcomf=0.317tout+18.19,80%居民可接受温度范围为11.6~24.2℃.  相似文献   

18.
闫海燕  杨柳 《暖通空调》2012,42(4):96-103
采用环境参数测量与问卷调查同步进行的方式,研究了混合供冷模式下人们的热舒适性。结果显示,该地区夏季实测热中性温度为27.7℃,预测热中性温度为25.4℃,由热感觉法和直接询问法得到的80%可接受温度范围的上限分别为28.8℃和29.2℃,由这两种方法得到的期望温度分别为27.4℃和24.0℃;在混合供冷模式下,由于存在由空调环境进入非空调环境的情况,所以对热环境的不满意率要高于自然通风状态,可接受温度上限比自然通风状态低。  相似文献   

19.
对贵州台江登鲁村75户苗族吊脚楼居住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参数进行了现场测试,同时对145名居民的热感觉、热舒适等主观感受展开了问卷调查,并对测试及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台江苗族吊脚楼民居冬季实测热中性温度为14.3℃,预测热中性温度为18.5℃,两者相差4.2℃;居民期望温度为16.5℃;80%可接受温度范围为6.5~21.2℃。研究表明,相较于夏热冬冷地区相似纬度的汉族农村,贵州台江苗族吊脚楼居民拥有较低的热中性温度及80%可接受温度下限,针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冬季供暖期间对哈尔滨市住宅、办公建筑、宿舍和教室4种建筑的室内热环境进行了连续跟踪测试和热反应主观调查,得到不同建筑室内热环境的特征参数及人体热反应特征和热中性温度。结果表明:4种建筑环境的室温都接近ASHRAE 55中冬季热舒适温度上限值,热中性温度接近ASHRAE 55中冬季室内热舒适温度的下限值;办公建筑和教室中的热中性温度低于住宅和宿舍的,这2种环境中的人们更偏好稍凉环境;住宅和宿舍中人们可以采用更灵活的适应性调节而获得更大的热舒适感;供暖季80%和90%热可接受的温度下限均低于冬季热舒适温度下限值20℃。从人体热适应性的角度出发,宜充分利用人体对严寒地区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性,适当降低供暖温度,营造既舒适又节能的冬季室内热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