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太平湾水电站建有一个用于修船滑道,滑道基础原建于河床的卵石之上,由于地基卵石的位移,造成轨道局部悬空,滑道受压不均衡使钢轨变形,导致滑车拉船时滑轮出轨,滑道无法正常使用,针对这种情况,青岛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选择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建造了新的水下滑道基础。经混凝土抗压强度测试和拉船运行检验,滑道基础工程质量良好,保证了滑车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2.
1工程概况中海工业(江苏)有限公司7万t船台滑道工程位于江都市大桥镇三江营长江岸边。工程范围内地形较平坦,土层均为第四世纪长江冲积层,自上而下可分为五层:人工堆积土;可塑性粘土;粘土质淤土与粉细砂互层;稍密状态细砂、粉砂;中密状态细砂、粉砂。工程分为水下滑道段、实体段、架空段三个部分,其中水下滑道段86.4m,  相似文献   

3.
模袋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柔性防护材料,特别适合用于河道边坡防护及水下防护工程,能在复杂的地形条件及水下组织施工,不需做围堰或断流,外形美观,综合成本低,经济效益明显。现以模袋混凝土在丹江口取水滑道中应用为例,论述了模袋混凝土的设计原理,结构设计及其施工工序。  相似文献   

4.
对经常受水流冲刷淘空下沉的河道及工程基础部位,采用滑道法进行水下模袋混凝土护底,既保证了工程的质量且经济安全可靠,这种施工方法对河道中存在着类似问题的处理提供了一定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5.
密云水库人防隧洞进口事故门于1985年建成,主要功能为当出口弧形门或机组出现故障时,可动水下门封闭洞口;该闸门能否动水下门将直接影响水库的蓄水安全,本次参考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和国内水库同类胶木滑道实际运行情况,对进口事故门进行闭门力复核,复核结果认为:水库在当前水位、汛限水位、历史最高运行水位和设计水位等4种工况时,依靠自重和水柱压力情况下,均不能实现动水闭门的功能,需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地总结和分析了长江中、上游船舶滑道的淤积情况及淤积原因,提出了防止在滑道处泥沙落淤、保证滑道正常工作应拄意的三个问题:滑道处河段的水文泥沙、地形条件年内随水位变幅不大;滑道位置最好选在沱的中,上部,滑道结构为框架型式等。  相似文献   

7.
从材料结构组成及材料复合工艺等方面分析了FZ-8型新型水工钢闸门支承滑道材料对原钢基铜塑滑道材料的改进增强原理.并通过模拟实验测试了该滑道材料的静态承载能力、摩擦系数、材料磨损寿命及材料的动态复合强度;考察了新滑道材料的耐冲撞、抗刮削性能.结果表明,该材料综合性能优良.这项研究工作为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的各类闸门支承滑道材料选型提供了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8.
水利枢纽及水电站建筑中的挡水坝用的各种闸门的胶木滑道其胶木的含水率直接影响胶木滑道的镶装质量和工作质量,而胶木滑道的胶木干燥处理是较为困难的,新的胶木滑道干燥工艺是较成功的,经测试胶木含水率均降至设计规范要求的W≤5以下,未发现任何开裂及挠曲等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述了TS-70A水工闸门滑道新材料的结构、性能,介绍了柘林水电厂在解决泄空洞工作闸门安全启闭问题时,首次在国内原型应用TS-70A滑道材料取代原胶木滑道,以较少的投入取得理想的效果和显著的经济与防洪效益.  相似文献   

10.
当作用于闸门上的水压力较大,采用滚轮式支承有困难,或因特定原因闸门槽尺寸受限制时,往往采用胶木滑道支承。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中使用的平板闸门,尤其是电站快速闸门,采用胶木滑道支承较为普遍。本文拟对胶木滑道的设计和制造作一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论述通过编程根据实测大断面成果表来检查实测流量成果表中水面宽的数据的合理性。具体方法为根据实测大断面成果表生成起点距面积检数表,再根据实测流量成果表中的基本水尺水位来检索左右起点距,计算出水面宽,与实测流量成果表中的水面宽进行比对,检查其合理性,进而检查相关联的断面面积、平均水深、流量等数据,为水文资料整编成果的审查提供质量保证。文中主要介绍了两种方法,一是根据实测大断面成果表检查原始测流数据中的左右起点距,二是根据实测大断面成果表检查实测流量成果表中水面宽数据,均能达到检查流量计算成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龚嘴、铜街子两水库泥沙淤积的现状出发,论述了修建瀑布沟水电站的必要性。对解救龚嘴、铜街子两水电站的泥沙淤积,使水库和电站能正常运行;减轻泥沙淤积对成昆铁路安全营运带来的威胁;减轻下游洪灾以及解决我省严重缺电等问题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尽快立项兴建瀑布沟水电站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Overbank flooding is essential to the ecological health of riparian landscapes, particularly river deltas.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freshwater deltas, the Peace-Athabasca Delta (PAD) in northern Canada, has experienced a series of wetting and drying cycles because of inter-annual variations in flooding. Recent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most of the major floods affecting this system are produced by spring ice jams. For approximately two decades, however, the combination of climatic and flow-regulation effects precluded significant ice-jam flooding of the PAD. Resultant drying caused major changes to the ecology of the delta and led to the evaluation of a number of methods to restore water flows. Since most of delta is contained within a national park (Wood Buffalo National Park), a major goal was to employ non-structural measures. Hence, in an effort to manage the water problems of this delta, the final report of a multi-agency “Northern River Basins Study” made the recommendation that the spring flow-release strategy of the upstream hydro electric reservoir be modified to increase the probability of ice-jam flooding near the PAD. This was to be conducted in years when downstream hydro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snowpack magnitude and ice-cover strength) appeared conducive to ice-jam formation. Such favourable conditions developed in the spring of 1996, a natural ice jam began to develop, and regulated flows were increased to assist in potential flooding. As a result, the PAD experienced its first major flood in over 20 year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hydro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that led to the ice-jam formation, compares the conditions to historical events, analyzes the spatial extent of the flood, and evalu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flow release.  相似文献   

14.
黄土地区城市建设,地面雨水集中补充地下的过程中极易诱发黄土湿陷,产生局部不均匀沉降,引起地面塌陷并威胁周边建筑物安全。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区城市建设,设计了一种路面雨水收集补充地下水系统,采用透水混凝土转移雨水,利用土工膜和三七灰土的弱透水性阻止雨水与湿陷性土层接触,通过蓄水结构收集、存储雨水,多余水量过滤后经砂井导入地下,以削弱雨洪峰值,避免湿陷和土壤干化等问题。根据现场试验,研究了砂井埋深与变形的关系,得出较大埋深可以减缓水分到达土体的时间,同时减少变形的结论,从而服务于黄土地区海绵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丁坝对弯道水流水力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丁坝对弯道水流水力特性影响的问题,建立了相应的概化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利用RNG k-湍流模型封闭Reynods方程,VOF法追踪自由表面,通过有限体积法离散求解,模拟研究了不同弯道中心角情况下,丁坝对弯道水流横向水面超高和流速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丁坝影响下,弯道水流水面横比降计算公式需要进行修正,应当考虑丁坝对河道的束窄、丁坝尺寸和弯道角度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海堤多建在软弱土地基上,在周围地区建设工程并打桩对海堤工程的安全性将有一定的影响。目前打桩动力分析是将原本无限的地基区域近似地取为有限区域界面来模拟,若能考虑地基的无限性,同时又采用较小的计算区域,一方面可以提高精度,另外计算量可大大降低,特别是对于动力分析时具有更重要的意义。采用阻尼溶剂抽取法来获得有限区域边界的刚度和阻尼,这样就可以采用较小计算区域模拟无限地基的方法来研究打桩对海堤的影响分析。此外,针对桩施工的特点,提出了阻尼溶剂抽取法的积分步长和激励频率。最后,给出了这种分析方法的一个工程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南水北调项目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如果全部实施,每年可从长江流域调水400~500亿m^3到华北平原,以缓解华北地区的3~3.25亿人的水短缺问题。南水北调工程第一阶段(调水200亿m^3/年)建设,已于2002年或2003年开工(已在2002年12月开工。校译者注),需投入170亿美元建设资金(包括70亿美元的附属项目资金)。世界银行最近研究认为“该项目在经济上有较大效益”。但世界自然基金会却反对该结论,争议较大。笔者认为该项目在经济上投资昂贵,并需要移民30万人,调水价格也很难为农业所承担;但是,中国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正发生着史无前例的变化,而华北平原严重水短缺已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通过将当地灌溉用水重新配置并转让给生活和工业用户以及改善环境用水,实际操作是不可能的。而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些矛盾,从这个意义(更多的是从政治上和实际需要出发)说,而不是严格从经济上或粮食安全的角度考虑,中国政府决策实施此项目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探明六安市降水量空间分布的特征,主要采用基于Arc GIS的Kriging插值法,对六安市近45年来的逐日降水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各季节、年均和汛期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图表,并分析了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特异性原因。结果表明:六安市秋冬两季各地降水量差异不大,春季降水量从南向北、从西向东分别受到纬度和地形的影响,逐渐减少,夏季降水量受地形影响从西南向东北骤减,西南山区两县降水量较多,达到600 mm;年降水量整体上由西南向东北减少,即越靠近大别山腹地降水量越大,达到1 370 mm,南北相差达470mm,但在山区和平原地带内部变化不大;汛期降水也是自西南向东北递减,但降水集中系数却在南部地区自西向东递减,降低至0.56,然后向北部地区突增,达到0.67。说明六安市北部年内降水量变率大,这是受到地形与雨带的进退速度和时间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9.
长江流域发展节水灌溉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禹生 《人民长江》2003,34(7):10-11
长江流域灌溉面积占全国的28.4%,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5.5%,其中水稻占60%以上.农业用水量1 080亿m3,占流域内总供水量的83%,灌溉用水量占农业用水量的77%.为了合理开发利用保护长江水资源,应采用工程、农耕及管理措施,灌区改制,水价改革,按量收费,用水户参与管理的节水方法,使灌溉工程达到节水、省地、增收增效的目的,更进一步地发挥长江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效益.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06-2016年内的5期landsat遥感数据影像来初步研究博斯腾湖湖岸线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变化特征以及博斯腾湖湖岸线的变化趋势。通过运用水体指数找出博斯腾湖的水体,提取这5期遥感数据中博斯腾湖的面积和周长,进而计算岸线发育系数、形状复杂程度和圆形度来表征岸线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博斯腾湖湖岸线呈阶段性的变化趋势,2006-2013年间博斯腾湖湖岸线的面积从990. 78 km~2减少到902. 25 km~2,2013-2016年期间博斯腾湖湖岸线面积从902. 25 km~2增加到963. 48 km~2。博斯腾湖湖岸线的面积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过程;博斯腾湖湖岸线的周长也呈现阶段性变化,从2006年的325. 32 km减小到2013年269. 33 km,而2013-2016年为增加趋势,从2013年269. 33 km增加到2016年的331. 93 km。在空间上博斯腾湖的西北角的湿地在2006-2011年向东南变化剧烈,2011-2016年表现稳定,在博斯腾湖的南岸和东南角也出现了周期性的变化,岸线2006-2013年呈现向北部缩小的特征,2013-2016年则向南变化,且变化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