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26):127-129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后交通支动脉瘤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2014年期间收治的颈内动脉后交通支动脉瘤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3例患者中,动脉瘤夹闭术38例,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14例,纯西医保守治疗11例。38例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中,治愈28例(73.7%),轻残6例(15.8%),中残2例(5.3%),重残1例(2.6%),死亡1例(2.6%)。14例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患者,治愈4例(28.6%),轻残2例(14.3%),中残3例(21.4%),重残2例(14.3%),死亡3例(21.4%)。11例纯西医保守治疗患者,治愈2例(18.2%),轻残2例(18.2%),中残2例(18.2%),重残2例(18.2%),死亡3例(27.2%)。结论:后交通动脉瘤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应早期进行病因治疗,以提高患者预后。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治疗是临床上比较普及的病因治疗方法。与内科保守治疗相比较而言,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治疗治愈率更高,且致死率和重残率均低于内科保守治疗,进行内科保守治疗时,最好选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12):47-49
目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进行成本效用分析。方法:以2012年9月-2014年9月本院11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2周内开始高压氧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HBO组),选取同时段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未行高压氧治疗的112例患者为对照组,收集住院费用、Hunt-Hess分级、治疗前后ADL评分等资料,进行成本效用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析每个QALY的成本,HBO组少于对照组,进一步比较两组间Hunt-Hess分级Ⅲ~Ⅴ级患者获得每个QALY投入的成本,对照组高于HBO组。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上加用高压氧治疗,能够达到医疗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1)
<正>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赘生物形成、脱落造成血管阻塞是该病的主要危害之一,且根据栓塞部位、脏器不同而产生相对应的临床结局。左心系统菌栓脱落常累及头颅血管,形成感染性动脉瘤(mycotic aneurysm,MA)甚至破裂;而下肢动脉受累形成MA并破裂的报道国内外均极为罕见。本文报告一例IE二尖瓣赘生物脱落导致股深动脉MA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15):12-14
目的:探究介入治疗与夹闭术治疗世界神经外科联盟(WFNS)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高分级a SAH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介入栓塞治疗,观察组接受手术夹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Fisher分级、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Fisher分级Ⅱ级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Ⅳ级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价中预后良好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0%,Barthel指数为(82.14±6.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45±6.7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夹闭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清除颅内积血,改善神经功能预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3):120-121
目的:观察高压氧辅治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神经功能缺损及脑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82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盐酸法舒地尔治疗,n=39)和观察组(盐酸法舒地尔、高压氧联合治疗,n=43)。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NFD)评分、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脑血管痉挛(CVS)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NFD评分、MCA血流速度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FD评分、MCA血流速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比例高于对照组,CV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接受高压氧辅治有利于降低CVS,改善神经功能及脑动脉血流速度,降低致残、致死风险。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2)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为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及外伤。患者常因大量出血、再出血和并发脑血管痉挛而死亡。而致命的最严重并发症是再出血。为预防和减少再出血的发生,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针对我科收住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并发再出血的30例患者,分析其再出血诱发因素,总结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便更好地预防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6)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颗粒剂型的大承气汤加减方,治疗28 d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为82.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大承气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病残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5):154-15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8年7月在本院治疗颅内动脉瘤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72个颅内动脉瘤),记录患者在手术中、手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在进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时,平均手术时间(190.23±48.73)min,平均出血量(563.64±98.28)mL,平均住院时间为(15.73±6.46)d。术后复查结果显示动脉瘤夹闭成功率为97.67%。动脉瘤破裂发生率为8.00%,脑血管痉挛为12.00%,脑水肿为33.33%,脑梗死为8.00%,颅内感染为6.00%,严重肺部感染为9.33%;Ⅲ级患者动脉瘤破裂、脑血管痉挛、脑梗死及严重肺部感染发生率均高于Ⅰ~Ⅱ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级患者各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Ⅰ~Ⅲ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并发症组治愈率、轻度残障率低,重度残障率、植物生存率和死亡率高,未出现并发症组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出现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动脉瘤大小、术中是否发生动脉瘤破裂、HuntHess分级以及是否合并并发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对颅内动脉瘤实施显微夹闭术的治疗方法成功率较高,但易产生并发症而影响预后,应有效控制术前Hunt-Hess分级、患者的年龄、动脉瘤大小及并发症情况,减少影响预后效果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34):19-22
目的:探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组织氧自由基代谢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和SAH组(18只),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建立SAH模型,按观察时间点分为SAH第3天组(D3组)、第5天组(D5组)和第7天组(D7组),每组各6只,检测各组脑组织含水量、丙二醛(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AH组各观察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MDA含量均有明显升高(P<0.05),T-SOD活性均有明显下降(P<0.05),D5组变化最为显著(P<0.01)。结论:兔SAH后脑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氧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自由基损伤可能是SAH后脑水肿形成的重要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神经介入技术和器械的发展,中小型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效果确切,而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效果不满意,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动脉瘤复发[1]。近年来,随着载瘤动脉重建概念的提出,一种新型的血流导向装置Pipleline应运而生。有研究[1-3]表明,血流导向装置主要用于治疗未破裂的宽颈动脉瘤、梭型动脉瘤及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治疗效果满意。笔者采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1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34):125-128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后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的临床介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鼻咽癌放疗后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颈外动脉结扎止血治疗,观察组给予临床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15/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11/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放疗后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临床介入治疗的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有助于患者的颈动脉血液循环,减少其破裂出血的可能,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18):135-136
目的:探究蛛网膜下腔麻醉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麻醉及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患者均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右美托咪定麻醉)和对照组(常规麻醉),各50例。比较两组心率、脑电双频指数、Ramasay评分、术后镇痛效果(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心率、脑电频谱指数和Ramasa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30 min和术后,试验组心率和脑电双频指数均低于对照组,Ramasay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可以起到较好的麻醉效果,并且与传统麻醉方式相比,该方法安全性高,且镇痛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1 病历摘要 男,27岁,因骑摩托车摔伤后头痛5d后院.伤后有短暂意识障碍.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3)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6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降颅内压、止血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依据患者血压变动进行药量的调整。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病死率、再出血率及脑血管痉挛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的76.7%,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组在病死率及脑血管痉挛率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在防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2)
目的探讨术前腰大池引流加显微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2009~2012年本院神经外科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采用术前腰大池引流及开颅显微手术夹闭综合方法治疗,术后3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评价疗效。结果 32例患者,Ⅰ、Ⅱ级23例,Ⅲ级3例,Ⅳ级3例,放弃治疗3例。结论术前腰大池引流加显微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能减少术中脑膨出,减轻打开侧裂池和基底池时脑压板对脑组织的压迫,促进术后血性脑脊液的引流,减少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17)
目的:观察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再给予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血性脑脊液清除时间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在血性脑脊液清除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对重型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治疗,不仅可以缩短血性脑脊液的清除时间,还能降低致残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4)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对诊断注射吸毒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32例临床拟诊注射吸毒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术前行多层螺旋CT造影。经16层螺旋CT工作站采用多种重建方式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并分析影像学表现。结果多层螺旋CT多种重建方式对注射吸毒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可以多平面及三维重建显示病灶的形态、大小、位置及瘤体、瘤颈与股动脉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能清晰显示出注射吸毒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特征,对其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均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7,(25):31-35
目的: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动物模型,检测脑组织中MMP-2及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及脑组织细胞凋亡情况,探讨MMP-2和P53蛋白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出血后12h、24h、48h、3d、5d共5个时相组,每个时相组各12只大鼠。各组标本分别检测MMP-2及P53蛋白在海马CA1区的表达水平,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实验组海马CA1区MMP-2、P53蛋白表达及凋亡细胞数较假手术组均有增高,以24、48h组更为显著。结论:MMP-2和P53蛋白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多,神经元细胞凋亡显著,两者与早期脑损伤关系密切,可能与MMP-2降解细胞外间质,破坏血脑屏障,导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P53蛋白诱导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16):76-78
目的:通过对因脑动脉瘤接受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中控制性降压和临时阻断与脑动脉瘤破裂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对165例脑动脉瘤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患者有无高血压病史、术前血压、术中是否进行控制性降压、是否采取临时阻断等指标与脑动脉瘤是否破裂之间的关系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确定术中控制性降压和临时阻断对脑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影响。结果:在165例脑动脉瘤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病例中,临时阻断和控制性降压对脑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发生率无影响;在73例夹闭术病例中,临时阻断可显著减少术中脑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χ2=7.924,P=0.007),控制性降压对脑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发生率无影响。结论:术中控制性降压不能减少动脉瘤术中破裂的风险,而临时阻断可以显著降低夹闭手术中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8):1208-1209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和依达拉奉。观察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头颅CT、迟发性脑血管痉挛、MCV平均血流速度及神经功能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在脑血管痉挛、脑梗死、MCV平均血流速度及神经功能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