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激光处理对Fe—Mo非晶态复合镀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激光相变、熔化处理对非晶态Fe-Mo合金镀层以及Fe-Mo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表面耐磨性、耐蚀性的影响,发现激光处理的影响较大,而且与激光处理的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2.
激光处理对Fe-Mo非晶态复合镀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激光相变、熔化处理对非晶态Fe-Mo合金镀层以及Fe-Mo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表面耐磨性、耐蚀性的影响,发现激光处理的影响较大,而且与激光处理的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3.
电沉积非晶态铁基合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综述了电沉积铁基非晶态合金,主要是非晶态Fe-Mo、Fe-W、Fe-P合金研究进展,,讨论了电沉积条件和镀层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非晶态Fe—Mo合金复合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立群 《材料保护》1993,26(11):15-17
在强碱性电镀液中获取的非晶态Fe-Mo合金镀层表面存在大量微裂纹,往镀液中加入ZrO2,TiO2等微粒可以改善镀层的表面状态,从而使非晶态镀层的硬度,耐蚀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电沉积非晶态Fe-Mo合金的腐蚀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afel曲线测试表明,电沉积的非晶态 Fe-27M o 和 Fe-38M o 合金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在 3% NaCl 和1.0m ol·L- 1 HCl中的腐蚀电位相对纯铁正移,腐蚀电流分别只有铁的7% ~20% 。EIS结果揭示,在腐蚀电位下它对腐蚀过程中的腐蚀产物的界面扩散有一定作用。较大电流沉积的合金表面均匀性下降,其耐蚀性也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6.
SEM观察表明,含有μ相的Fe-Mo二元合金发生高温硫化时,μ相晶粒周围的硫化产物层结构随着这种相在合金中的含量变化而变化。在该相含量少的低钼合金中,孤立的μ相晶核的硫化产物为成分交替变化的多层结构;以μ相为主的Fe-Mo合金表面则生成简单的双层结构。通过分析合金组织结构、产物层结构以及硫化传质扩散之间的关系,解释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熊晓东  翟玉春 《材料保护》1996,29(11):18-20
给出了铝粉化学包覆镀Ni-Mo合金工艺,并研究了镀液中Ni-Mo摩尔比及镀液温度对镀层合金成分的影响。由XRD谱分析了镀层结构,认为是以Mo为溶质、Ni为溶剂的置换型固溶体,呈耐心立方结构,在电镜下观察了镀层的表面的形貌特征,解释了未能形成非晶态的原因。进一步探讨了镀层的结晶析出过程。  相似文献   

8.
给出了铝粉化学包覆镀Ni-Mo合金工艺,并研究了镀液中Ni-Mo摩尔比及镀液温度对镀层合金成分的影响。由XRD谱分析了镀层结构,认为是以Mo为溶质、Ni为溶剂的置换型固溶体,呈面心立方结构。在电镜下观察了镀层的表面形貌特征,解释了未能形成非晶态的原因,进一步探讨了镀层的结晶析出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电沉积锌—铁合金镀液中柠檬酸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柠檬酸对Zn-Fe合金电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加入柠檬酸后使Zn-Fe合金电沉积的阴极极化增大。从含有柠檬酸的Zn-Fe合金镀液中获得的Zn-Fe合金镀层的阳极溶解峰与纯Zn镀层,从简单盐中获的Zn-Fe合金镀层相比,其峰电位正移,使Zn-Fe合的耐蚀性提高。  相似文献   

10.
电沉积非晶态铬—铁合金镀镀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从三价铬的硫酸盐体系中电沉积Cr-Fe合金镀层的工艺以及镀层的形貌、结构和性能。利用该工艺获得了厚度30μm以上、铁含量(20-30)%的Cr-Fe合金镀层。实验结果表明,该镀层表面结瘤状,含有大量微裂纹,为非晶态结构,具有可热处理性。在600℃下热处理1h后硬度最高可达1400HV以上,因此,可作为经济、耐磨性镀层使用。  相似文献   

11.
用Mossbauer谱研究了B2结构金属间化合物Fe-40Al及其加Mn或Ti量分别为1,5,10at.-%的合金,在室温下,Fe-40Al及其合金的Mossbauer谱均接近单峰谱线,Fe原子无明显磁矩。对加入第三组元的Fe-40Al合金的Mossbauer谱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为两条洛仑兹曲线之和,认为Mn原子既占据F原子位置,也占据Al原子位置;而Ti原子优先占据了Fe原子位置,超过5at.-%  相似文献   

12.
对Fe-24Mn,Fe-24Mn-6Si成分的粉末混合物进行了机械球磨,并对不同时间的球磨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和Mo¨sbauer谱测量。结果表明,球磨使得Fe、Mn、Si在原子尺度上发生了混合,形成了顺磁性、面心立方结构的Fe-24Mn或Fe-24Mn-6Si纳米晶合金,这是Fe、Mn或Si原子由颗粒表面到体内扩散的结果。球磨67h以后结构未发生变化,表明形成的是一种热力学亚稳结构,这个结果与Fe-Mn和Fe-Mn-Si合金在室温下的相图结构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3.
非晶态Ni-W合金镀层的高温氧化性能研究E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Ni-W合金镀层的抗高温氧化及镀层加热处理后的硬度。为了进一步提高非晶态合金(Ni-W)镀层的性能,往镀液中又加入了P、Mo、Ce、B元素。  相似文献   

14.
在室温下,借助Mossbauer谱技术,研究非晶合金Fe81P12C3S2.0Cu1Mo0.5晶化过程中局域结构的变化。发现整个晶化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个阶段(300-360℃)之间退火为α-Fe相的形核与长大阶段;第二个阶段主要为Fe3P相的形核与长大阶段。同时该合金在360℃退火获得最佳软磁性能。讨论了软磁性能与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Zn-Fe-P合金电沉积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Zn-Fe-P合金电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对镀层磷铁含量的影响,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可得到磷铁含量分别为0.1%左右和0.3%-0.7%的Zn-Fe-P合金镀层。腐蚀试验证明,经银白色纯化后的Zn-Fe-P合金镀层的耐蚀性能是Zn-Fe合金镀层的2倍以上。  相似文献   

16.
NaH2PO2对Zn,Zn—Fe合金电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NaH2OP2对Zn,Zn-Fe合金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加入NaH2PO2后Zn,Zn-Fe合金电沉积的阴极极化增大,获得的Zn-P,Zn-Fe-P合金镀层的阳极溶解峰与Zn层相比,其峰电位正移。  相似文献   

17.
氯化物电沉积Zn—Fe合金工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氯化钾镀锌的基础上,通过添加铁盐,可得到Zn-Fe合金镀层。研究了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对镀含铁量的影响,控制它们在最佳值,可得到含铁量为0.4-0.7%的Zn-Fe合金镀层。确定了Zn-Fe合金镀层的黑色钝化处理工艺,并对镀液、镀层性能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透射电镜(TEM)等方法对纯Fe中注入Ni+、Mo+、B+及Ni++Mo++B+引起表面层微观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同时对不同注入条件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后纯Fe表面层微观结构有明显变化,较高剂量离子注入可使表面晶粒细化,并能形成表面非晶层,注入Ni+后,注入层内出现以Fe为主的hcp碳化物,部分α-Fe转变为γ-Fe,并呈现微孪晶形貌  相似文献   

19.
Fe-Cr合金镀层结构及非晶化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XPS分析了非晶态和晶态Fe-Cr合金镀层表面及内部物质存在形式,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了镀层Cr含量与晶粒大小的关系,认为Fe-Cr非晶态镀层符合微晶结构,由于镀层Cr含量增加引起Fe晶粒细化以及CrC相夹杂的共同作用导致了镀层非晶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Mo含量为20~57wt%的Fe-Mo二元合金的显微组织,发现合金的相组成与相平衡图有显著差异,探讨了差异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