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应用自制的聚对苯乙炔与Alq3和Znq2做成单层、双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了聚对苯乙炔的电致发光特性和在器件中的作用,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新现象,说明它是有机电致发光领域里极其重要的一种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2.
闫裔超  唐先忠  王姣  黄嘉 《材料导报》2008,22(6):108-111
聚对苯乙炔及其衍生物由于具有独特的导电性和荧光特性,目前广泛应用于有机光致器件、激光器件以及光探测器等领域.Gilch法合成聚对苯乙炔材料中往往存在缺陷,这些缺陷对材料及器件的光电性能产生影响.综述了控制PPV凝胶及苄基-二苯乙炔缺陷的方法,介绍了PPV分子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聚萘乙炔的光致发光与电致发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可溶性前聚物法制备的聚1,4-萘乙炔制成单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器件阳极为ITO,阴极为Ca,器件在正向偏压4V左右时开始发光,发光谱峰值为605nm,最高亮主为140Cd/m^2。文章分析了PNV发光器件的发光机理,并给出了器件的能带模型。  相似文献   

4.
烷氧基取代聚对苯乙炔单层电致发光器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对甲氧基苯酚为起始原料,用脱氯化氢法得到可溶性的聚(2-甲氧基-5-壬氧基)对苯乙炔(PMONOPV),以PMONOPV为发光层装配了相对稳定的单层电致发光器件,其起亮电压为5伏。研究了PMONOPV的电致发光(EL)和光致发光(PL)性质。  相似文献   

5.
聚(对苯乙炔)共轭聚合物发光二极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尹五生 《功能材料》1997,28(2):122-126
聚(对苯乙炔)共轭聚合物发光二极管是以共轭聚合物承担电荷运输及电致发光的一种装置。本文对其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新型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聚对苯乙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介绍了国际上最新发现的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聚对苯乙炔的性能、合成路线及应用前景。同时也探讨了该材料的发光机理和改变其发光颜色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金阳 《中国科技博览》2011,(33):392-392
针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显示器领域内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本论文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封装材料的制备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分析介绍了有机电致发光的优点以及常用的封装方法,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封装材料的制备工艺,给出了防潮等关键技术措施,对于进一步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封装材料的制备工艺水平具有一定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爱清  黄德修 《功能材料》1998,29(6):632-634
用可溶性前聚物法制备了单乙氧基取代的聚1.4萘乙炔(PEONV)。并采用PEONV作为有源层制作了单层结构电致发光器件。该器件的阳极为ITO,阴极为Ca,器件在正向偏压4V时开始发光,发光谱峰值605nm。最高亮度为156cd/m2。发光峰与未取代的PNV器件相比没有明显变化。文章对此作出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9.
刘承美  过俊石 《功能材料》1996,27(3):248-251
利用有机可溶性前聚物法,合成了不同烷氧基取代的聚对苯乙炔类导电聚合物。研究了取代基对单体转化率、前聚物产率和分子量及共轭聚合物导电率等因素的影响,并利用红外、紫外光谱及热失重等手段对前聚物和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单体转化率、前聚物产率及分子量随取代基增长而下降,产物导电率则随取代基增长而增大,丁氧基取代聚对苯乙炔导电率可达74.8Scm^-1(I2掺杂)。  相似文献   

10.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邱勇  胡晓明 《材料导报》1999,13(4):56-59
有机电致发光是近年来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低压驱动,高亮度,高效率以及能实现大面积彩色显示等优点,在介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和发光原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目前用于有机电致发光的各类有机小分子材料和高分子材料。  相似文献   

11.
成功地制备了用铝掺杂的氧化锌(AZO)透明导电膜作阳极的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并对单层和双层结构的AZO器件以及以两种不同ITO作阳极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电流电压特性,亮度电压特性以及电致发光量子效率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结构为ITO/SA/PBD/Alq3/Al的电压调制发光颜色的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研究了有机层厚度不同的器件的发光光谱随电压变化的性能,建立了器件的能级结构模型,并用这种模型解释了器件的电致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稀土Eu的有机配合物Eu(DBM ) 2 (AA) phen的光致发光特性。用Eu(DBM) 2 (AA) phen作发光层 ,分别用N ,N 双 (3 甲苯 ) N ,N 二苯联苯胺 (TPD)和聚乙烯基咔唑 (PVK)作空穴传输层研制了有机电致发光薄膜器件 ,研究了它们的电致发光特性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2,5-二氯甲基-1,4-二己氧基苯、1,4-二己氧基-2,5-二甲苯双(三苯基氯化季膦)和4',4-三苯胺二醛3种单体.通过聚合反应制得了聚1,4-二己氧基对苯乙炔(DH-PPV)和含三苯胺链段的PPV类共聚物(TPA-DHPPV),对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DH-PPV和TPA-DHPPV聚合物物质结构准确,在紫外光激发下能发出强的蓝绿光,荧光光谱表征说明该类聚合物均能发射较强的荧光,电致发光器件的伏安特性测试表明该类聚合物具有较低的驱动电压和较高的发光亮度,并且该类聚合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极修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极修饰可以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寿命和稳定性.综述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电极的修饰方法及其作用,实验证明:电极修饰是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有效手段.电极修饰包括阴极修饰和阳极修饰,但由于器件的效率、性能多半受限于阴极,故阴极修饰比阳极修饰更为重要.通过对各种修饰方法的比较,提出应把各种电极修饰的方法进行优化组合以最有效地提高器件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稀土Eu的有机配合物Eu(DBM)2(AA)phen的光致发光特性.用Eu(DBM)2(AA)phen作发光层,分别用N,N-双(3-甲苯)-N,N-二苯联苯胺(TPD)和聚乙烯基咔唑(PVK)作空穴传输层研制了有机电致发光薄膜器件,研究了它们的电致发光特性.  相似文献   

17.
芳基乙炔聚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加入单炔基的苯乙炔共聚;低温下长时间的预聚来控制间二乙炔基苯的聚合放热。并用红外光谱对聚合物的固化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加入30%的苯乙炔能使间二乙炔基苯的聚合反应焓从2013J/g降为1050J/g;经过预聚,间二乙炔聚苯的反应焓降为452.6J/g;间二乙炔基苯发生均聚或与苯乙炔发生共聚,炔键打开生成大量的双键,形成苯环或顺式共轭多烯结构。  相似文献   

18.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苯乙炔封端的聚芳醚酮类预聚体、预聚体的制备方法及预聚体在制备高性能交联材料方面的应用。首先制备卤素取代的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再使之与苯乙炔在钯催化下发生偶联反应制备含氟的苯乙炔封端单体。  相似文献   

19.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效率取决于电子和空穴的有效注入和复合.电极材料和有机材料的稳定性以及电极/有机层之间的界面处的相互作用是制约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寿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特点和器件结构,重点总结了近年来含苝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发展状况,并对其发展前景和方向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