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区街道为主体的微更新是上海普陀区在社区协同治理背景下开展的补短板实践。在社区协同共治理论和微更新实践解析的基础上,梳理街道主体在微更新工作中的局限性,包括权责分离、经济管理职能被剥离、与技术服务主体脱节。以石泉路街道为例,从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出发,界定街道微更新行动规划编制内容和工作目标,构建多元协同的推进机制。重点从上下联动、资金渠道、运营维护等3个方面,挖掘街道主体自主性,调动多元主体积极性,破解微更新实施难点,有序推进微更新行动规划实施,并为其他城市以街道为主体的微更新工作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当城市进入存量发展的背景下,以公众参与为基础、微小社区空间和公共空间设施为改造对象的局部更新方式,成为城市更新的趋势。北京老城社区公共空间景观微更新更加注重公众参与的社区营造和多元共治。社区营造强调公共空间的参与性和过程性,是社区微更新的设计和实施途径;而多元共治则强调公共空间的多元性和可持续性,是社区微更新的实施和维护手段。社区营造和多元共治的途径非常多样化,分别体现在社区历史、文化和邻里关系原真性的保护和挖掘、参与式营造设计和共建、社群协调与社区自组织培育和参与式建立后期运营和维护机制等方面。基于以上思考,以北京老城社区公共空间的典型类型微花园的研究和实践为例,从微花园的观察记录到参与式设计,再到参与式共建和后期维护,探讨北京老城区社区公共空间景观微更新的方法、策略和机制,论证基于社区营造和多元共治的北京老城社区公共空间景观微更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刘悦来  谢宛芸 《园林》2022,(8):4-11
随着社会治理的重心逐渐向基层下移,强调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设,如何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社区治理的关键。社区花园参与式治理强调多元共建的实现机制及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路径,其中多元共建共治强调在营造中充分结合公众参与,形成可协调多方需求、可持续、居民满意度高的社区花园营造,从而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居民在地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成为共同体意识产生的情感基石。基于以上思考,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街道参与式社区治理实践为例,从分析公众参与治理下的发展历程,再到剖析总结社区花园参与式治理实践特征,探讨社区花园参与式治理的方法、策略和机制,对于推进参与式社区规划建设、探索基层治理共同体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红色管家联盟”是深圳市横岗街道在党建引领社会建设、社会基层治理中一次有意义的探索与实践。实践的目标在于建立、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在现代城市发展和治理过程中积极探索,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地惠及百姓。北京市百万庄东社区党建引领社会基层治理模式创新,社区治理、服务的实践总结为:“红墙先锋红色温度”,即一个核心、两项工程、三条主线、四个抓手。党建引领共治,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注重基层组织的建设,积极探索多元治理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半城市化地区属城乡过渡型社区类型,具有政府与社区"共治"和"共建"的特征,自上而下的规划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促进半城市化地区向城市化地区顺利转变。以温州柳市旧城为例,从社区治理视角提出半城市化地区更新规划思路,一是规划理念上要从空间管控到促进多元共治转变,二是规划建设方式上要从政府主建到多元主体共建转变,以形成城市规划与社会管理相统一、政府和社区相协同的更新规划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汪广丰 《城市开发》2024,(1):100-101
<正>小社区连着大民心。社区微更新既是对公共空间的改造,也是对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它主要着眼于社区基本单元,按照城市更新理念,以群众需求和参与为导向,对社区内品质不高、长期闲置、利用不足、功能不佳的公共空间和老旧建筑进行改造提升。近年来,城市微更新理念被广泛应用。例如,上海市从2016年起围绕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9类公共要素,持续开展“行走上海——社区空间微更新计划”专项活动,成功打造了浦东缤纷社区、徐汇美丽街区建设、步高里、威海路665号等一批微更新项目。  相似文献   

7.
冼智彬  陈程  汪莲 《城乡规划》2022,(6):95-106
转型时期,我国社会治理呈现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的新局面,社区治理成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组成部分。文章首先从人民城市理念的历史逻辑出发,发现中国在从街居制向社区制的基层治理结构转型的过程中,人本思想始终贯穿于社区治理领域全过程。其次通过系统性梳理深圳和新加坡城市社区治理的演进历程、治理模式和运作机制,总结出深圳和新加坡社区治理体系的特点,并发现深圳在社区治理的软性建设层面较为薄弱,社区自治功能亟须提升。在此基础上研究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法治型治理模式,深入挖掘城市“心件”这一影响社区发展的内源动力,拟对深圳“党政主导、多元共治”社区治理模式下进一步推进基层社区治理体制提供范式参考。  相似文献   

8.
社区微更新项目的全流程管理是提升项目品质的重要抓手。文章介绍了上海芦潮港社区律动园微更新项目从立项、调研、设计、实施到使用后评价的全流程。项目践行以人为本的城市更新理念,介入社区营造和多元共治的更新模式。通过民意征集、问卷调研、审查会、居民听证会及使用后评价等方式,探索了社区微更新项目管理的全流程,以此提升居民的社区事务参与度和对设计结果的认同。借助实际案例讨论了社区微更新的全流程,证实以全流程管理和精细化治理的公共空间微更新模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以此提高设计师决策的正确性,平衡设计矛盾,为社区微更新项目提供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汤辉  黄婉诗  郭意 《园林》2022,(11):20-27
在城市建设转向精细化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格局的背景下,城市口袋公园以其灵活小巧、功能多样的特点对改善城市面貌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当前已建口袋公园存在空间活力不足、管理缺位等现象,先通过厘清国内外口袋公园发展脉络及时代价值,然后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城市口袋公园营造相关联,从生态可持续、空间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三个方面对其展开探讨。最后结合广州市初心田园口袋公园营造实践,提出亲自然设计促进环境友好、多元需求指导空间治理、自然教育助力场所赋能和全周期治理融入多方参与等设计策略,对于我国推进城市口袋公园建设、探索高效益的可持续城市微更新实现路径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社会老龄化日益加剧,私家车保有量快速增长,老旧小区空间弊端日益显现,对这些老旧小区进行升级改造成为许多市民的愿望。同时,这些小区空间有限,在确保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对这些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在关键空间进行"微提升"是解决老旧小区种种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为进一步加强城市更新理念的推广,激发公众参与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的积极性,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城市治理的创新思路,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组织开展了"行走上海2017——社区空间微更新计划"的专项活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当代中国城市建设发展存量提升的转型大背景下,对城市中老旧存量社区以精准灵活、可操作且低成本的改造模式逐渐成为人们共识。本研究以上海永嘉路309弄口袋广场改造为研究对象,从功能定位、空间设计、运营管理这三点对其更新手法进行了剖析。结合城市针灸理论,提出共建、共治、共享;精准干预;城市风貌保护和文化传承;节点整合和网络共生这四个城市存量社区微更新优化策略,完善城市微更新实践内容,为以后的城市更新实践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2.
社区公共空间是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场所,社区层面的微更新项目往往涉及小规模的零散空间,通常采用小规模拆迁和局部建设的模式来创造大规模效应。本文通过对微更新实践案例分析,讨论了在社区微更新视角下,如何进行社区公共空间的重构,总结更新经验,并提出重构参与模式、重构多元功能、重构空间设计、重构记忆文脉、重构社群关系5项重构策略,希望为老旧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实践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社区花园具有以物质空间建设带动社区空间治理的触媒作用,有利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本文以深圳市社区花园为例,总结其发展历程、建设机制与发展困境,并借鉴纽约与新加坡的经验,探究了通过社区花园建设发动和统筹多方力量的途径,为实现多元协同治理"新格局"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工业遗产社区是国家“一五”时期工人住区标准化模式探索的历史载体,是城市发展重要历史见证。沈阳作为重要近现代工业城市,拥有较多工业遗产社区资源。近年来城市进入存量发展阶段,加之工业遗产社区用地具有优越的城市更新条件,伴随用地更新地上遗产损毁现象普遍存在。基于工业遗产社区保护更新背景,以微更新、社区共治理论为指导,建立“优化社区共治技术、加强社区共治制度、完善社区长效服务机制”的更新技术方法,以沈阳市三台子工人村地区为例,研究历史、土地、空间、建筑等现状条件,针对历史沿革、建设历程展开价值评估、提出重点保护区及建设要求,利用拓扑数据分析技术,提出“保护街区历史风貌、创建社区共治工作体系、配建公共服务设施、复兴地域邻里空间、完善体制机制”等保护更新策略,构建工业遗产社区有机更新路径,实现人居环境优化、存量更新提升、地区文化传承等多元复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上海市浦东新区4个社区微更新实践案例多元参与情况进行评估,并总结多元参与老旧社区微更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试图从政府等组织方、社区规划师、设计团体、社会组织等多元参与方和居委会、社区居民方等角度提出多元参与机制优化策略,建立完善的多元参与微更新活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社区公共空间是公众活动的物质载体。为了研究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下社区公共空间存在的不足,通过对鞍山市有代表性的5个社区进行实地调研访谈,发现鞍山市公共空间从功能配置、舒适可达、多元参与视角下较难满足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要求,存在着面对应急事件灵活性不足、公众参与较少等问题。提出从完善灵活空间功能配置、创造舒适共享环境、营造民主协商共治氛围三个方面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17.
侯晓蕾 《风景园林》2021,28(9):14-18
城市小微公共空间微更新关注人的日常交往和基本需求,强调“人民参与”的治理模式。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由增量阶段转变为存量阶段,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逐步聚焦在空间重构、公众参与和社区激活方面,空间关怀落实到社区需求、社会关系等社会治理层面。针对城市公共空间更新过程中的综合问题,以人民需求和现实问题为导向,以公共空间设计为切入点,探讨城市公共空间更新和社会治理之间的关联,以及社会治理的适应性策略。从人与社会的角度系统提出切实可行的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景观微更新的社会治理途径,体现在公共空间的社会文化治理、社会需求治理、社会活力治理、层级化治理和机制治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缤纷社区行动计划"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如火如荼地开展。上海市周浦镇姚渔港作为周康航大型社区活动空间之一,也亟待改造更新以唤醒其活力。本文对姚渔港滨河空间缤纷社区行动计划更新进行了研究分析,分别从慢行系统、主题广场、人性化服务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设计方法,旨在探讨社区空间的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19.
王琪 《城市住宅》2022,29(2):147-149
近年来,我国各城市逐步开展了老旧社区更新,以改善城市整体品质和人居环境.社区居民作为社区主体,应是推动老旧社区更新的主导者,非改造的被动参与者.通过理解老旧社区更新的政策精神,结合国内老旧社区更新的发展导向,对居民主导下老旧社区更新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背景下,对于如何实现社区公共空间有机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笔者尝试通过实践研究与分析,探索出一条适合高密度城市公共空间有机更新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发展路径。在对上海社区花园的空间特征和属性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社区公共空间参与式营造的4级结构和3种发展途径,并从政府宣传引导、社会组织推动和挖掘社区"领袖"等不同层面给出社区营造的建议,解析社区花园如何通过公众参与实现多元共治,让社区营造有可能成为日常生活的有机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