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台湾的社区营造活动自1980年代起,已经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它的意义何在?在传统习惯上,建筑师是一个被动的角色,虽说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有很大的创作空间,但在项目的开始,则总是在等待业主提供的一份任务书。近年也有人提倡建筑师的工作是否可以向项目的前期拓展参与策划,向后期延伸参加建造等内容。反观台湾的社区营造,其实就是这样的一种实践。在这些年中,涌现了一大批自主、甚至是草根的社区营造组织,他们关心项目的开始、落地、直至后续的改造,发展了设计师的责任和追求。台湾的社区营造分成都市型和乡村型两类,以前我们看到较多的例子是都市型的。GKStudio曾在2013年《建筑 相似文献
2.
基于福建省开展实施宜居环境建设行动的契机,本文从社区营造的角度入手,通过总结与分析福州示范社区——军门社区在公共空间塑造、公共景观改造、公共事务管理、公众互动参与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寻求宜居建设与社区营造之间的联系,进而找寻通过营造外在环境促进内在社区感唤回与提高的途径,以期为其它社区的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4.
基于台湾社区发展历程与经验认识,提出农村社区内在活力的概念与分析框架,从产业经济活力、社会文化活力、物质环境活力等三股分力进行了深入分析。在理论认识的基础上,以台湾龙眼林社区为例分析了内在活力营造经验,并总结对大陆农村社区内在活力营造机制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过程中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乡村的景观产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种植业的衰退是其中的原因之一。随着社区营造的发展,乡村景观营造的方式也开始有所改变。除了对于环境本身进行干预,反思与重建乡村景观生产方式可能更有助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高城镇化的广东顺德地区,反映了我国乡村城镇化过程中面对的一些社区困境。通过对顺德霞石村2018—2019年间的社区营造活动的实践性研究,发现“种植”对于当下乡村社区营造具有积极作用。结合霞石社区花园及自主花园营造2个项目的活动组织过程及意见反馈,以种植为契机的社区营造需要结合不同参与者特点建立多层次的种植目标,共同挖掘“种植”在现代乡村社区中的价值意义;以种植活动对于乡村社区的资源分享,促进社区居民的协作;以渐进的方式推进社区不同群体对于种植需求的“表达”以及种植经验的“交流分享”。而在霞石村的实践中,风景园林专业人员亦需要不断调整介入社区的方法。在辅助设计环境的同时,风景园林专业的介入更需要结合文化景观、环境教育、可持续理念重构“种植”的现代价值,赋能社区居民,推进乡村景观及社区的可持续营建。 相似文献
6.
7.
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村落",城中村是当今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目前城中村普遍为拆迁建大楼的情况,这会导致在地历史文化的遗失,文章通过社区营造在泉州后坑社区的实践来探究未来村改居的可能性,同时判断村落的自我优化性,以此来改善村改居的劣势与缺点,为未来村庄转型提供可实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日本乡村社区营造历程的梳理,总结岛根县活化步骤以及乡村内生力量组织方式,结合中国乡村特定背景以及特有问题,进行系统比较,探究并归纳适合中国乡村活化的社区营造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台湾大学城乡所进行的一次针对台北都会弱势社区“宝藏岩”的参与式设计为例,探讨空间专业者进行社区营造时,如何纳入社区民众参与设计,在哪些方面纳入民众参与々以及在何种程度上纳入民众参与?并探讨了该种模式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11.
<正>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社区作为最基层的社会治理单元,其治理方式也就成为了社会治理的切入点。这一时期社区营造在我国各地,尤其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推广开来,但从总体来看,我国的社区营造工作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口述历史作为一种收集历史的方法,在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已经有广泛的应用,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也将其视为社区营造的一项重要方法。在2000年前后,日本以爱知县足助町、新泻县高柳町、神奈川县小田原市为代表,展开了社区营造口述历史系列行动。1998年,我国台湾地 相似文献
12.
生态社区以其低能耗而高效率的模式成为当代乡村转型的重要动因之一,是单一产业结构的乡土聚落极具潜力的发展方向。南投县埔里镇桃米村作为台湾地区居民集体营造的成功案例,从单一的农业产业发展成为观光农业、生态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复合业态发展模式。通过第三方组织指导、村民协作参与的社区公约管理模式,形成待客热情、民风淳朴、人与生态环境互动良好的社区环境。本文着手于桃米村历史源起,运用田野调查的方法,从社区产业类型、社区营造措施、生态建筑单体营造三个角度对其营造特点进行分析,旨在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社区营造模式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新时代背景下,对于如何实现社区公共空间有机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笔者尝试通过实践研究与分析,探索出一条适合高密度城市公共空间有机更新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发展路径。在对上海社区花园的空间特征和属性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社区公共空间参与式营造的4级结构和3种发展途径,并从政府宣传引导、社会组织推动和挖掘社区"领袖"等不同层面给出社区营造的建议,解析社区花园如何通过公众参与实现多元共治,让社区营造有可能成为日常生活的有机部分。 相似文献
20.
揭示工业遗产的多重价值、介绍社区营造参与活化的方式及成果,为工业遗产活化思路提供借鉴。以台湾高雄桥仔头糖厂作为案例,分析其内在价值、空间再利用方式及地方组织参与营运模式,进而总结出一套具有普适性的活化策略:建构地方价值认同,灵活置换闲置空间,鼓励民间参与公共建设,并指出社区营造中建筑师的专业职责和桥梁作用,反思社区营造过程的局限性。社区营造介入工业遗产活化的根本前提是建立起地方认同。政府、企业、民间及专家共同努力进行可持续的开发经营,将有助于推动工业遗产实体的保存与精神价值的传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