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唐山市内A、B两座大型水库养殖库区的底泥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以更好地了解了底泥的化学性质。研究表明:A、B两座水库养殖库区底泥中的营养元素含量适中,可以满足大部分植物生长的需求,但是由于还原性物质总量较高(19.5~20.9cmol/kg-1),因此,建议将还原性物质降低到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状态后再使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采煤塌陷区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状况,采集了淮南潘一采煤塌陷区底泥样品30份,测定了底泥中7种重金属(Cu、Zn、Pb、Ni、Cd、Cr和Hg)含量,并进行了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整个塌陷区底泥中重金属总量随深度逐渐递减,重金属呈现出表面富集的现象。塌陷区底泥中Cu、Pb、Ni、Cr、Hg的含量在不同深度均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的一级标准,重金属Cd的含量达到二级标准,Zn的含量已达到三级标准。  相似文献   

3.
郭璠颖  朱建裕 《广州化工》2014,(19):124-126
通过调查分析湘江"长株潭"段表层底泥的锌、铜、镉、铬、铅、汞、锰等重金属含量,将底泥样品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别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以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重金属含量进行比较,从而发现重金属在湘江"长株潭"段的污染严重程度。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对湘江"长株潭"段底泥重金属污染问题提出减排含重金属废水,有关部门应关注底泥重金属含量变化,和修复河床表层重金属含量高的底泥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乐安江流域重金属的来源与分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宗健  袁胜林 《广东化工》2009,36(7):139-141,148
为研究乐安江流域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于2008年12月在流域采集了水样和底泥,并在实验室用离心机离心底泥得到间隙水,用原予吸收方法测定底泥中重金属(Cu,Pb,Zn,Cd)的浓度含量和水体中重金属(Cu,Pb)的含量。结果表明,乐安江水体中重金属含量没有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而底泥中重金属含量平均值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Ⅲ相比,只有Cd未能达到标准。在浓度含量上,低泥中最高,间隙水中次之,水体中最少。  相似文献   

5.
以济南市A厂和淄博市B厂两座不同进水污水厂各处理单元与脱水污泥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微波消解法对污水和污泥进行预处理,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GFAAS)为分析手段,检测两个污水厂各处理单元中镉(Cd)、铜(Cu)、镍(Ni)和铬(Cr)四种重金属的含量,分析水厂中各处理单元对四种重金属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在进水中,A厂和B厂中Ni的含量最高,分别为38.9782μg/L和43.8589μg/L, Cr的含量最少,分别为1.4751μg/L和2.2096μg/L,B厂四种重金属含量均明显高于A厂。所有处理单元均对四种重金属有去除效果,其中沉砂池和二沉池对四种重金属的去除效果较好。重金属污染物有很大一部分蓄积在了污泥中。在浓缩池中,A厂Cd、Cu、Ni、Cr四种重金属的含量分别为1.2475、154.838、86.4082、114.8933 mg/kg,B厂Cd、Cu、Ni、Cr四种重金属的含量分别为1.3337、197.414、133.0701、122.1047 mg/kg。  相似文献   

6.
对青草沙水库底泥中的重金属Ni、Cd、Cu、Pb、Zn含量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青草沙库区内五种重金属在不同采样点位的浓度分布趋势是基本一致的,其中库尾的1#、2#点位呈现出略高的浓度。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底泥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Cd相较于其他重金属元素表现出较高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采用沉积物质量基准法进行评价,Cd在部分点位偶尔会引起不利生物毒性效应,而重金属Ni在所有点位均会产生不利生物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7.
分析中山市水源保护地的底泥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r、Cu、Cd、As、Hg、Ni、Zn、Pb的浓度,用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采用SPSS软件进行重金属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Cd和As外,其他重金属元素浓度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限值,其中仅Cd的生态风险影响达到中等。Pb与Cd、As、Zn、Ni元素浓度有着显著正相关,且Cu与Cr、Zn、Ni也有着显著正相关。Cd是底泥沉积物的主要污染因子。  相似文献   

8.
分别向自然条件重金属污染底泥和人工污染重金属污染底泥中添加2种稳定化剂,进行熟化试验和浸出毒性试验,研究膨润土和硅藻土对高、低浓度重金属污染底泥的稳定化效果。结果表明,在一个试验周期内,膨润土和硅藻土对自然条件重金属污染底泥中重金属Cu、Pb、Cr均具有稳定化效果,且对Pb和Cr的抑制能力相似;膨润土和硅藻土对人工污染重金属污染底泥中重金属Cu和Pb的释放具有明显抑制效果,而硅藻土对Cr的释放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作为水产品生产和食用大国,需要加强水产品及其环境重金属含量的监测,以确保水产品食用安全。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水产品及其环境重金属含量监测问题展开了实验分析。从样品监测结果来看,样品产地养殖水和底泥的Hg、As和Cd含量均未超标,各水产品检测结果几乎均未超标。而南美虾Cd含量超标,与该生物对底泥中Cd的富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利用香根草吸收水体底泥中重金属Cu的效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春琼  黄光团 《净水技术》2013,32(3):82-84,J0002
该文以香根草为试验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底泥重金属cu浓度,研究了香根草对重金属Cu的吸收状况,以及重金属Cu的浓度对香根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根草在底泥重金属Cu浓度为20,50,100mg/kg时,均具有较好的耐性,且对Cu2+的吸收效果较好。随着底泥中Cu浓度的升高,香根草的生长受到抑制,具体表现在植株的鲜重减少,总叶绿素含量减少,丙二醛含量增加。当Cu浓度为100mg/kg时,香根草叶部吸收的Cu含量为19.820mg/kgFW,根部吸收的Cu含量为125.075mg/kgFW。  相似文献   

11.
正交设计与回归分析在底泥陶粒松散容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底泥陶粒配比中生活污泥、粘结剂、烧成温度等因素,对陶粒松散容重的影响,确定了底泥陶粒的最优配合比为A1B2C3,即:生活污泥含量为5%,粘结剂含量为4%,焙烧温度为1120℃.并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底泥陶粒的松散容重与生活污泥以及烧成温度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工农业的迅猛发展,矿山开采、冶炼及农业生产等活动逐渐增加,向环境排放的重金属Cd含量也逐年增多。湖泊沉积物作为“储蓄库”,其Cd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河湖底泥中富集的Cd在水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易重新释放入水体,被水生生物体吸收利用,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目前,我国河流湖泊底泥中呈现出不同程度的Cd污染,且在部分底泥中Cd已成为污染最严重的重金属,对重金属Cd污染底泥的处理与处置已刻不容缓。因此,文中综述了我国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Cd污染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依次介绍了Cd污染底泥原位修复治理技术研发进展及不同修复方法的机理与应用,并对湖泊重金属Cd污染底泥治理技术前景进行了展望,拟为湖泊重金属Cd污染底泥修复提供技术参考:(1)研究如何系统地统计分析Cd污染底泥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规定不同底泥环境中Cd的规范值十分必要;(2)碳基吸附剂的再生及可分离性等问题有待解决;(3)开展植物修复Cd污染底泥的中试试验及规模应用有利于底泥修复技术的研究;(4)选择合适有效的微生物和水生植物相结合对沉积物Cd进行控制和修复,可能是未来治理湖泊底泥Cd污染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重金属污染底泥堆肥改良及盆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传统堆肥方式将秸秆、枯树叶与底泥混合均匀,静置堆肥70 d,改良底泥,制作成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分析结果表明,堆肥后的底泥中酸可提取态重金属含量明显降低,可氧化态、残渣态重金属含量增加,有效地降低了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和迁移能力,提高了底泥利用的安全性;底泥的密度降低、表观密度增大;底泥中有机质明显增加,总氮略有降低,速效磷含量基本不变;微生物量有显著提高。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改良后的底泥适宜蕹菜的生长且产量高于当地农用土蕹菜产量,蕹菜中Pb、Cu、Cd的含量低于国家标准。重金属污染底泥经过堆肥改良后可以作为培植土利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泥固化法对某冶炼厂含重金属硫化物底泥进行固化处理。主要分析了底泥中重金属含量和不同提取剂对重金属浸出量的影响,并考察在不同底泥掺量比例和不同养护龄期对重金属浸出的影响,实验表明:重金属浸出浓度随水泥掺入比例和养护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固化最佳配比为底泥掺入量60%,固化体养护期10天,固化效果良好且稳定;固化体中Pb、Zn和Cd浸出毒性低于国家标准,但Tl的浸出仍存在显著风险。  相似文献   

15.
以西安护城河的东南角为分水岭,将其按流向分为A支(向西转向北)与B支(向北转向西)。对15个采样点水体的物理指标、CODCr、NH3-N、TP、重金属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A支由A1~A6,颜色由无色到深绿,味道由无味到臭,电导率值变化范围为286~1 139μS/cm,CODCr变化范围37.57~770 mg/L,NH3-N变化范围0.38~4.54 mg/L,TP变化范围0.165~0.884 mg/L,且随着护城河河水的流向,理化参数有较规律的变化,说明了A支可能主要受到河床底泥、藻类植物、水面漂浮物等内源污染;B支由B1~B6,理化参数变化无明显规律,但在B8处,CODCr、NH3-N、TP均达到整个护城河的最大值,说明B支可能除受到内源污染外,还受到城市雨水径流与部分市政污水等外源污染。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A1~A2段属地表水V类水体水质标准,其他段属于劣V类水体水质。此外,对Cu、Pb、Zn、As、Hg、Cd、Cr、Ni等元素的监测结果显示西安护城河上覆水受到重金属的污染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6.
崇明岛典型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及农用潜在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了崇明岛型环岛运河综合整治工程示范段(南横引河老激港段)的底泥样品,对其中的Cd、As、Cr、Cu、Zn、Pb、Ni等重金属元素的浓度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所采集的表层底泥中Cd、As的含量均低于最低检测限。Cr、Cu、Pb、Ni的最高浓度都出现在南横引河与老激港交汇处,但相对于全球背景值而言,其最高浓度都不超过背景值的两倍。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发现,Cr、Cu、Zn、Ni、Pb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即这几种重金属可能来自同一污染源。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发现,研究区域河道底泥重金属生态风险较小,其重金属含量均远低于污泥农用标准(GB18918—2003)以及国际上相关标准,所以示范河段疏浚底泥农用应该是安全的,但需要进行跟踪监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17.
纳污水体沿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HNO3-HF-HClO4消解土壤样品,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山东某纳污水体沿线的土壤样品中重金属Pb、Cr、Zn、Cu、Cd、Ni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测定结果表明,纳污水体沿线土壤pH值范围为6.97~10.1,重金属含量在此pH值范围内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三级评价标准,说明该纳污水体对其沿线土壤重金属含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A水库(“引黄工程”水源水库)与B水库(普通类型水库)的溶解性有机物(DOM)在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组成特征及来源方面的差异,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以及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针对A水库和B水库水体中DOM的吸收参数特征和荧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A水库和B水库的DOM均有较强的自生源特征,但两水库的DOM在组成特征和来源上存在一定差异。B水库样本中存在长波类腐殖质C1(Ex=350 nm,Em=454 nm)、类色氨酸物质C2(Ex=300 nm,Em=361 nm)和类色氨酸C3(Ex=220 nm/250 nm,Em=347 nm)3个荧光组分,而A水库样本中存在长波类腐殖质C1、类色氨酸物质C2两个荧光组分,说明A水库的组成特征相对更加简单。DOM吸收参数特征分析显示,A水库水质状况良好,其DOM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主要来自自生源;而B水库处于富营养状态,其DOM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富里酸成分和水体芳香性较高,水生环境中维管束植物输...  相似文献   

19.
胡正  陈再 《广州化工》2022,50(3):109-111,122
河道底泥是河道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底泥受到污染,整个河流水环境都会受影响.针对重金属污染的底泥,介绍了底泥重金属的影响因素及危害,并全面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底泥重金属的修复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等,同时也对这些修复技术的原理、动态和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为河道底泥重金属的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河道污染问题也愈发严重,其中河道底泥沉淀问题较为突出.在河道底泥治理过程中,常会用到底泥疏浚这一物理方法进行处理,但传统的河道底泥疏浚技术及处理方法,在含泥率和重金属含量方面的要求较低,导致河道底泥实际的治理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提出了河道底泥环保疏浚技术及处理措施,对传统的底泥疏浚技术及其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