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施地区富硒地层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世界硒都恩施地区出露广泛的31个岩石地层单位(组)岩石采样检测发现,最富硒地层为二叠系孤峰组—大隆组,主要出露于恩施中东部和北部,其次为寒武系牛蹄塘组和奥陶—志留系龙马溪组,主要出露于恩施中南部;岩石硒元素与有机碳含量呈明显正相关,不同岩性岩石中硒元素富集规律为黑色岩系(碳硅质页岩)煤层碳酸盐岩(灰岩、白云岩)泥岩砂岩。探讨了富硒地层分布的控制因素,认为拉张性的大地构造背景下,深部硒元素易沿深大断裂或火山活动来到地表,并被同期浅海滞留盆地或深水陆棚等还原环境下沉积的大量有机碳吸附,完成主要富硒地层中硒元素沉积—同生阶段的源与汇。  相似文献   

2.
<正>湖北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承担实施的湖北省随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项目自2014年5月开展野外工作以来,目前在随县南部三里岗镇北部发现富硒土壤资源60 km2该区域为半湿润中低山丘陵区,地质地貌特征及富硒土壤成因特征与江汉平原差别较大;初步研究认为硒元素成土母质与寒武系黑色岩系有关,硒元素迁移变化规律可与恩施地区黑色岩系赋存硒元素进行类比研究。  相似文献   

3.
大洪山地区三里岗岩体出露于土门乡、三里岗镇和南必湾之间,整体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分布,主体为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北西、南东端分别出露少量石英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地球化学方面,三里岗岩体具有低钾、富铝的特点,为钙碱性(δ3.3)I型花岗岩;轻、重稀土元素分异度高,无明显负Eu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应为一套活动大陆边缘岛弧钙碱性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15个分析点谐和度都90%,且分布较为集中,~(206)Pb/~(238)U年龄分布范围在854—904 Ma之间,加权平均年龄为(876.9±9.2)Ma(MSWD=4.1),属于晋宁期,代表三里岗岩体的形成年龄。三里岗岩体与土门—源潭一带的岛弧火山岩一起共同组成大洪山古洋盆的岩浆弧,二者都是大洪山地区晋宁期古洋盆向北俯冲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通过于都县黄麟地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基本査明该地区农作物中硒元素及其他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岀绿色富硒土壤分布,并优选出绿色富硒地块,为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赣南于都县黄麟地区土壤和农作物采样分析资料,研究了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富硒成因,分析了硒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Se元素平均含量为0. 30 mg/kg,土壤中硒含量总体较为丰富,富硒及足硒土壤面积占比53. 82%。富硒区硒含量与土壤酸碱度呈负相关关系,与有机质、硫、砷呈正相关关系。通过富硒成因分析认为,硒含量主要受控于地质背景,与早石炭世梓山组成土母岩关系最为密切。通过硒的生态效应分析,研究区能产出天然富硒稻谷、油茶,在农作物中其硒的富集系数最高,其富硒达标率分别为85%、20%,认为在富硒区大面积开发富硒稻谷、富硒油茶,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湖北省随县洪山镇开展土壤地球化学调查,研究土壤Se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内表层土壤Se含量平均值为0.27 mg/kg,是全国均值的1.3倍,整体属足硒适中水平。研究区内富硒区土壤Se含量主要受地质背景控制,震旦系及寒武系地层分布区是主要的富硒区域,富硒区域内土壤Se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升高。研究区内第四系、白垩系、元古界及侵入岩分布区为非富硒区,成土母源的控制作用较弱,其表层土壤Se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关系密切,在成土母岩和次生生物富集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表层土壤Se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次生富集现象。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出湖北省恩施州富硒高镉土壤区中富硒低镉农作物,有利于恩施富硒农业的良性发展,有益于恩施富硒土壤资源的保值和增值,以恩施州目前已经所作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的区域为研究区,圈出富硒高镉土壤区,选择区内常见7大类农作物的硒镉含量和对应的根系土硒镉数据,整理分析出农作物硒含量、镉含量、富硒系数、镉吸收系数、富硒率、镉超标率,进一步筛选数据,分析对比农作物在高品质区间的硒含量,把以上的各项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恩施富硒高镉土壤区内,玉米、茶叶为优质一类,是恩施富硒高镉土壤区富硒较好但镉含量偏低的优质农作物,筛选结果依次是玉米、茶叶、水稻、白菜、萝卜、土豆、魔芋,特别是玉米富硒能力强且镉含量较低,镉超标率较低,而土豆和魔芋富硒能力较弱,富镉能力较强,镉超标较严重,因此魔芋和土豆不适宜在富硒高镉土壤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恩施州宣恩典型富硒土壤区域的系统调查研究,总结区内土壤硒含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区内表层土壤硒含量平均达0. 665 mg·kg-1,含量水平远高于区域背景,总体达到富硒土壤水平。研究发现,表层土壤硒含量与其成土母岩硒的富集程度密切相关,同时不同成土母岩形成的表层土壤硒含量富集贫化趋势不同。进一步研究发现,土壤中Se含量与有机碳、P、S、N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土壤中有机碳、风化淋溶程度对Se的地球化学行为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青海西宁-乐都土壤硒空间分布特点的分析,结合不同地质单元和成土母质的硒含量的特点,以及对硒的沉积环境和物质来源的讨论,确定了第三纪西宁群为富硒土壤的直接来源,拉脊山高硒火山岩为硒的富集提供了物质基础。提出了西宁-乐都富硒区富硒土壤的成因类型。即拉脊山高硒火山岩在咸水湖退缩阶段,经过复杂的迁移过程,富集于第三纪西宁群祁家川组等地层,最终在这些地层上发育成壤,形成可供开发利用的富硒土壤。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湖北省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和湖北省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数据的收集和综合分析研究,总结省内不同农作物的富硒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四种农作物的富硒性能大小为黄豆小麦水稻玉米,农作物对土壤硒的吸收富集受作物种类、土壤pH、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较大。进一步研究发现,水田作物水稻硒含量与其土壤硒含量密切相关,受土壤pH的影响较小;而小麦、黄豆和玉米作为旱地作物,其硒富集系数在土壤偏碱性条件下大于中性和酸性条件下的,说明碱性土壤有利于旱地作物对土壤硒的吸收富集。  相似文献   

11.
正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湖北省富硒产业研究院)是湖北省地质局直属的具有独立法人的一类事业单位,为湖北省2017年第一批省属事业性科研机构之一。前身为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湖北省富硒产业研究院。始建于1959年,是集地质科学研究、地质勘查、地质遗迹调查评价暨地质公园建设、农业地质、地学标本展示等为一体的公益性地质科研单位。  相似文献   

12.
通过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对宜城市东南部地区土壤中硒元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表层土壤中硒元素的平均含量为0.31 mg/kg,总体足硒,局部富硒,富硒土壤面积达30 km~2;农作物样品中,小麦有90%、水稻90%、玉米96%、白菜40%达到了富硒农产品的标准;农田区As、Hg、Pb等主要重金属有害元素含量符合国家关于无公害、绿色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的要求。因此,在该地区开发优质富硒农产品,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与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恩施市表层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湖北省恩施市新塘乡表层土壤的系统调查研究,总结了该区表土硒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土硒含量均值1.49 mg/kg,是全国均值的7.2倍,远超过全国表土硒含量水平;不同地质背景和土壤类型表土硒含量分布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二叠系孤峰组含炭岩系出露区表土硒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层分布区,地质背景是控制该区表土硒含量分布的主要因素,不同土壤类型硒含量的差异,是成土母岩和地形地貌共同作用的结果;该区非富硒区表层土壤中有机碳与硒含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而富硒层区则相关性降低,显示为硒的多因素特征,Ca O对硒含量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但该区土壤p H值与硒含量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宁县富硒土壤调查取样和测试资料的分析,讨论了其形成分布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当地富硒土壤进行保护、进一步研究和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研究显示,京山县钱场—新市地区土壤富硒资源丰富,土壤中硒元素含量平均值为0.4 mg/kg,土壤硒元素含量变化范围为0.1~26.4 mg/kg,按照富硒土壤评价标准,研究区共圈定富硒土地面积47.78 km2,富硒区主要分布于新市镇水峡口村—五四村—高潮村一带及钱场镇七宝山村—刘岭村—方岭村一带。对土壤—岩石地球化学剖面研究分析,研究区土壤硒异常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且岩石在成土过程中对Se元素有次生富集作用。研究区大宗农作物富硒状况良好,其中水稻、小麦富硒水平达到44.7%、100%。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充分发挥江汉平原富硒资源优势,促进地区富硒资源开发利用,天门市开展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工作,计划打造江汉平原富硒产业园。调查结果显示,天门市张港地区表层土壤Se平均含量为0.33 mg/kg,总体达到足硒水平,北部地区土壤达到富硒,且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处于安全水平。通过农作物调查研究发现天然富硒小麦、黄豆、油菜、玉米、花菜等优质农产品,其中小麦、黄豆、油菜的富硒率达100%。土壤中有效Se与总Se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总Se含量增大可增加有效量Se;与S、P之间为中等正相关。玉米、黄豆、花菜Se富集系数与K2O中等正相关,而与P呈负相关关系;小麦Se富集系数则与土壤P、K2O呈负相关关系,与土壤Si O2呈中等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开发天然绿色农产品,通过对河南省灵宝市寺河山一带开展富硒土壤调查,发现寺河山一带土壤硒含量呈南北高、中间低的分布格局,足富硒土壤面积较大,呈集中连片分布。土壤中氮、磷、钾等养分适中,土壤重金属含量低,环境清洁,开发天然绿色农产品的自然资源条件优越。具有种植优势的红富士苹果,富硒能力较强,质量安全,为天然富硒绿色果品。建议对当地富硒等土壤进行保护性开发,树立苹果富硒品牌,开展富硒功能产业布局,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9.
江汉平原富硒土壤与农产品质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江汉平原富硒土壤分布范围内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和根系土壤调查取样分析,进一步证实了江汉平原富硒土壤的存在,并发现由富硒土壤种植生长的小麦、水稻为硒含量适宜的富硒农产品。农产品累积效应研究表明,江汉平原小麦、水稻对土壤中硒元素具有高富集性,有利于种植开发富硒小麦、水稻等优质农产品。江汉平原富硒土壤可生产富硒农产品的发现,对江汉平原富硒土壤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青海西宁-乐都土壤硒空间分布特点的分析,结合不同地质单元和成土母质的硒含量的特点,以及对硒的沉积环境和物质来源的讨论,确定了第三纪西宁群为富硒土壤的直接来源,拉脊山高硒火山岩为硒的富集提供了物质基础。提出了西宁-乐都富硒区富硒土壤的成因类型。即拉脊山高硒火山岩在咸水湖退缩阶段,经过复杂的迁移过程,富集于第三纪西宁群祁家川组等地层,最终在这些地层上发育成壤,形成可供开发利用的富硒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