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沉淀聚合法由纳米SiO2、三聚氰胺、甲醛共聚制备了纳米SiO2/三聚氰胺甲醛(MF)复合微球,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以及热重分析和上清液中SiO2的含量测定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以及纳米SiO2粒径对复合微球外观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80℃,采用硝酸为催化剂。随着纳米SiO2粒径的增大,纳米SiO2/MF复合微球的粒径逐渐变小。纳米SiO2可显著增强MF微球的热稳定性,扩大其在木材复合材料和其他行业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熔点、熔化潜热和分解温度是熔盐传热蓄热材料的重要热物性参数。以分析纯NaBr、KBr、CaBr2和LiBr配制四元溴化盐,分别将颗粒平均直径为10、20、50 nm的纳米SiO2颗粒按一定含量分散入所配制四元溴化盐中配制得到25种不同含量和粒径的纳米SiO2溴化盐,利用DSC法研究添加纳米SiO2含量和粒径对四元溴化盐熔点、熔化潜热及分解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SiO2含量的增大,溴化盐的熔点先降低后升高,但变化范围较小;熔化潜热先升高后逐步降低,变化较大。添加10 nm SiO2颗粒含量为质量分数1.5%时,最大熔化潜热为47.06 J·g-1,提高89.6%;添加10 nm SiO2颗粒含量为质量分数0.7%时,最高分解温度为876.3℃。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反应器与间歇反应器串联策略,实现了反应物料的快速混合及陈化时间的灵活调变,基于St?ber法可控合成了SiO2微球。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的物相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iO2微球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取决于TEOS水解反应及硅酸盐单体缩聚反应间的竞争,同时还受反应前期物料的混合速率的显著影响。当陈化温度从25℃增高至75℃,SiO2微球平均粒径从472 nm减小至200 nm,单分散性变化不大。当氨水浓度从0.8 mol/L增加至5.6 mol/L时,SiO2微球平均粒径从34 nm增大至261 nm,单分散性变好。当水浓度增加至35.6 mol/L或TEOS浓度增加至1.0 mol/L时,溶液中发生多次成核或持续成核现象,使得SiO2微球的单分散性急剧变差。提高雷诺数或缩小通道内径有利于获得单分散SiO2微球。  相似文献   

4.
施航  王玉军  骆广生 《化工学报》2013,64(2):711-717
利用微流控技术制备双重孔结构SiO2微球具有微观结构和宏观形貌可控的优点。在同轴环管微通道中,通过pH和温度变化引发快速凝胶过程制备得到了具有双重孔结构的SiO2微球,考察了有机相溶剂性质、有机相流速以及凝胶温度等因素对微球宏观形貌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SiO2微球粒径在300~600 μm可调,比表面积可以达到1000 m2·g-1,介孔孔径在4~10 nm之间,大孔孔径在400~1500 nm之间。实验发现有机相流速的增大会导致微球粒径的减小,提高三辛胺对盐酸的萃取速率,加快二氧化硅溶胶粒子的凝胶过程,更易生成松散的网状大孔结构。较高的凝胶温度会增大SiO2微球介孔的孔容和孔径。  相似文献   

5.
基于响应曲面法,考虑纳米颗粒掺量、减水剂掺量、水胶比三个关键影响因素,以水泥硬化浆体抗压强度为响应,利用中心复合设计法设计试验,建立纳米SiO2、纳米CaCO3、纳米Al2O3增强水泥浆体的强度模型,并以纳米CaCO3增强水泥浆体强度模型为例,分析各因素对强度的影响规律,对强度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纳米颗粒与水泥质量比为0.027 0、减水剂与水泥质量比为0.017 5、水胶比为0.25时,三种纳米颗粒增强水泥浆体具有较高强度。纳米SiO2、CaCO3、Al2O3增强水泥浆体的强度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纳米CaCO3增强水泥浆体的抗压强度响应值随着纳米颗粒掺量、减水剂掺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水胶比的增大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6.
马冠香  杨令  王亭杰 《化工进展》2021,40(12):6729-6737
纳米SiO2颗粒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广泛用做填料、涂料、催化剂等。由于纳米SiO2颗粒表面能高、亲水性强、易团聚、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性差,需要对其表面修饰改性。多巴胺(DA)分子具有类似贻贝分泌的黏附蛋白的结构单元儿茶酚和活性基团氨基,在碱性条件下,通过氧化自聚可在多种材料表面沉积,形成富含活性基团的聚多巴胺(PDA)包覆层,可进行二次修饰,是近期发展的一种新型表面修饰方法。本文针对纳米SiO2颗粒表面的PDA功能化修饰,分析了该修饰方法的工艺特点及优势,阐述了SiO2@PDA纳米颗粒及SiO2/PDA共聚复合颗粒的制备路线及应用,总结了SiO2@PDA颗粒表面二次功能化修饰的研究进展。分析表明,SiO2@PDA表面易于接枝功能化聚合物分子,并可负载功能纳米颗粒,有利于拓展SiO2纳米颗粒的多功能应用。关于多巴胺与SiO2纳米颗粒的表面反应机制、沉积动力学、聚合机理等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水基SiO2纳米流体沸腾换热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淑文  李雨晴  肖卓楠  王亚雄  李科 《化工学报》2017,68(11):4147-4153
纳米流体作为新型换热介质可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导致纳米流体沸腾换热性能变化的因素主要在于纳米颗粒在换热表面的沉积、加热表面粗糙度、表面张力、内部能量传递、气泡形成条件等。对水基SiO2纳米流体进行池沸腾实验研究,得到SiO2/水纳米流体与纯基液-去离子水核态沸腾换热特性的区别,比较不同颗粒粒径对纳米流体换热特性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低浓度纳米流体,添加纳米颗粒后流体的换热特性与纯基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核态沸腾时的换热特性有较大差异,不同粒径之间换热特性变化明显,随着粒径的增加呈非线性增长趋势,随着热通量增大纳米颗粒粒径对换热特性的影响趋势增大。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木质素基SiO2复合纳米颗粒聚集严重及木质素负载量低,难以应用的现状,以碱木质素为主要原料,先通过磷酸化改性制备磷酸化碱木质素,再利用酸析共沉法将1.2份磷酸化碱木质素与1份纳米SiO2(均为质量份)复合制备了木质素-SiO2复合纳米颗粒,并探究复合颗粒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力学性能的影响。FT-IR、XPS、TEM、TG和静态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木质素主要以氢键作用与SiO2结合;与原料二氧化硅相比,复合颗粒的粒径从25 nm增加到40 nm,聚集程度明显减弱;复合纳米颗粒中木质素占47%(质量分数);表面的疏水性增强,有利于复合颗粒在高密度聚乙烯中均匀分散,显著提高了HDPE的拉伸强度。与碱木质素/HDPE复合材料相比,木质素-SiO2复合纳米颗粒/HDPE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拉伸率分别提高了48.68%和73.57%。  相似文献   

9.
余嵘  张弛  张佳翔  雷欢  段妍文  许杨 《应用化工》2023,(6):1739-1744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微纳米SiO2颗粒进行改性,将改性后的微纳米SiO2颗粒添加到环氧树脂涂层,得到微纳米SiO2/环氧复合涂层。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TGA)对改性前后的微纳米SiO2颗粒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成功接枝在SiO2颗粒表面。考察不同微纳米SiO2配比下复合涂层的硬度、附着力、耐酸耐碱、接触角等性能参数,结果表明,复合涂层中微纳米SiO2颗粒添加量为5%时,涂层的硬度最佳,耐酸碱侵蚀性能最好;接触角最大,有着最佳的疏水性能。通过旋转挂片实验观察复合涂层在模拟地热水中随时间增长的腐蚀形貌,SEM结果表明,不锈钢片附着的微纳米SiO2/环氧复合涂层没有开裂、涨泡、脱落等破损现象,结垢物质基本不附着。利用电化学阻抗谱和极化曲线分析复合涂层的耐蚀阻垢性能,结果表明,附着复合涂层的不锈钢片在模拟地热水中浸泡30 d后,腐蚀电流密度比原片减小了2个数量级,表现出较好的...  相似文献   

10.
王东民  董丽宁  全晓军 《化工学报》2018,69(10):4200-4205
实验研究了改性SiO2纳米流体液滴蒸发后的沉积图案,以及改性SiO2纳米颗粒沸腾沉积层对沸腾换热的影响。液滴蒸发实验研究表明:改性官能团会影响改性SiO2纳米颗粒是否吸附在液-气界面,从而推断出在沸腾过程中改性官能团对纳米颗粒沉积方式的影响。沸腾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用聚乙二醇基团改性的SiO2纳米颗粒沸腾沉积层使加热面的平均粗糙度从160 nm大幅增长到977 nm,且能增强纯水的沸腾传热系数;而用磺酸基团改性的SiO2纳米颗粒沸腾沉积层对加热面的平均粗糙度的改变不明显,只使其增大了60 nm,且恶化了纯水的沸腾传热系数。通过沸腾换热实验结果较好地验证了通过液滴蒸发实验推断出的沸腾过程中改性官能团对纳米颗粒沉积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定军  李文杰  张梅菊  冷啸  宋伟 《应用化工》2023,(3):708-712+717
为提升聚丙烯酰胺基水凝胶的综合性能,增加其可用性,用KH-570改性纳米SiO2,制得毫米级的改性纳米SiO2复合聚丙烯酰胺基凝胶颗粒。并与丙烯酰胺和丙烯酸发生共聚反应,形成共聚物,探究改性纳米SiO2添加量对复合凝胶的吸水倍率、强度、溶解时间以及残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纳米SiO2添加量在15%~17%时,复合凝胶颗粒的吸水倍率和强度在各温度段有较大提升;凝胶完全溶解后,残留物为纳米SiO2,对环境无害,有望应用在石油开采领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12.
严富彬  唐波  陆春旭  王蒸  刘可  问昊 《涂料工业》2024,(4):31-36+46
为满足隔热涂料拥有高近红外反射率的同时还具备较低的导热性能的需求,研发了一种优秀的隔热填料:中空TiO2微球。中空TiO2微球空腔结构可储存大量空气,使得导热系数较低,同时壳层结构对红外线具有较强反射能力,是理想材料之一。以自制粒径约340 nm单分散Si O2微球为硬模板,采用牺牲模板法在最优条件下成功制备粒径约510 nm,壳厚120 nm,空腔尺寸260 nm左右,分散较均匀的中空TiO2微球。探究氨水浓度、反应时间对Si O2微球粒径影响,得出适宜反应时间为2 h,且氨水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大,Si O2粒径随之增大。研究了水热时间、温度、蚀刻液种类对中空TiO2微球形貌的影响,其中50~60℃Na OH溶液蚀刻1 h最适宜。测试了中空TiO2微球在300~2 500 nm的反射率,400~1 350 nm内反射率维持在90%。用中空TiO2微球制备隔热涂料,隔热性能比用钛白粉、空心玻...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 SiO2纳米粒子对 UV固化涂层硬度及耐磨性的影响,通过 St.ber法制备了粒径为 40 nm的 SiO2纳米粒子,并使用硅烷偶联剂 KH570对其表面进行改性,以提高其在 UV固化树脂中的分散性。系统研究了 SiO2纳米粒子的添加状态及硅烷偶联剂添加量对其在 UV固化涂层中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 SiO2纳米粒子与 UV固化活性稀释剂组成的分散液能够在 UV固化树脂中得到良好的分散,并且随着硅烷偶联剂添加量的增加,其在 UV固化树脂中的分散性逐渐提高。此外添加 SiO2纳米粒子后涂层的双键转化率仍然维持在 70%,光固化速率基本没有变化。随着 SiO2纳米粒子的添加量达到 10%,不同配方的光固化涂层的铅笔硬度都有 1~2个等级的提升,且耐磨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4.
郑文芝  陈砺  黄湘桦  陈姚 《化工学报》2011,62(1):248-254
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应用溶胶-凝胶两步催化,甲基丙烯酸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作为改性剂,无水乙醇为溶剂,共聚法常压下制备疏水性SiO2气凝胶。运用原位红外在线监测反应历程,确定制备工艺步骤。运用N2吸附仪、扫描电镜、红外光谱、TG-DSC对SiO2气凝胶孔径分布、形貌、表面官能团及热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甲基丙烯酸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的SiO2气凝胶疏水性能良好,疏水的耐温性可达到407℃,比表面积为877.17 m2·g-1, 由球形纳米颗粒堆积而成,颗粒尺寸范围在10~50 nm,孔径集中分布在1.9相似文献   

15.
以BaCl2、TiCl4、NaOH为原料,采用微通道连续沉淀法制备纳米级球形形貌的BaTiO3颗粒。考察了钡浓度、体积流量、反应温度及两分支物料流量比等因素对产物形貌及粒径大小的影响,并将其与间歇沉淀法得到的产物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钡浓度0.15 mol/L,碱浓度3 mol/L,两分支物料体积流量均为2 ml/min,反应温度90℃条件下可制备得到具有规整球形形貌、粒径分布均匀的纳米级BaTiO3颗粒,其粒径为80~150 nm。最后,将所得BaTiO3扩散层应用到肌酸激酶干片中,重复性较好,且浓度梯度明显,光反射率值与浓度的关系与之对应。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说明微通道连续沉淀法得到的BaTiO3颗粒在医用干片上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闫春悦  任真  张广良  李国晋 《应用化工》2023,(12):3289-3293
通过AEO9/环己烷/正己醇/水反相微乳体系制备二氧化硅透明壳层包封的纳米氧化锌紫外屏蔽器以降低纳米氧化锌的光催化性,提高纳米氧化锌防晒剂的使用安全性。TEM图像与傅里叶红外光谱图表明SiO2包覆在纳米氧化锌表面,ZnO@SiO2纳米颗粒具有核壳结构。亚甲基蓝降解实验证明SiO2降低了纳米氧化锌的光催化活性。紫外屏蔽测试结果表明ZnO@SiO2纳米颗粒防晒效果好,SiO2壳层提高了纳米氧化锌在可见光区的透明度。TEOS与纳米氧化锌质量比为0.4时,制备的ZnO@SiO2纳米颗粒防晒效果最好,光催化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17.
双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硫酸钡颗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水溶液/TritonX-100/正己醇/环己烷组成的反相微乳液中,以氯化钡和硫酸钠为原料,通过沉淀反应,制备出类球形BaSO4纳米颗粒,并通过XRD、SEM、TEM、FTIR对其进行表征。考察了三种反应方式、水/TritonX-100摩尔比(R)、反应物浓度以及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摩尔比(P)对纳米BaSO4颗粒大小和形貌的影响。同时考察了R对微乳液液滴大小和粒径分布的影响,并通过动态光散射技术(DLS)对微乳液液滴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采用双微乳液法,R=17.97,P在2.11~4.22之间是纳米BaSO4颗粒合成的最佳反应条件,反应物浓度对BaSO4颗粒的大小和形貌几乎没有影响。在该反应条件下,合成出的类球形BaSO4粒径为18~22 nm,产率可达87.5%。  相似文献   

18.
通过溶胶-凝胶法在金红石型纳米二氧化钛(TiO2)表面包覆二氧化硅(SiO2)薄膜,对纳米TiO2进行表面改性。通过优化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用量、硅钛比、氨水的用量确定最佳制备条件为:TiO2用量为0.3 g,PVP用量为0.4 g,硅钛比为2∶1,氨水用量为5 m L,获得了粒径小,SiO2包覆层薄,单分散性好的SiO2-TiO2复合纳米粒子。应用FT-IR,XRD,SEM,TEM和UV-vis等对改性前后的粒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红外光谱图中出现Si-O-Ti键的振动吸收峰,改性前后的纳米TiO2均为金红石型,SEM及TEM显示改性后的粒子团聚现象减弱,其表面形成了约10 nm的SiO2薄膜。经过表面改性,SiO2成功包覆在纳米TiO2表面,复合纳米粒子的光催化活性得到有效抑制,纳米TiO2作为防晒剂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揭示凝聚态炸药的尺寸效应对炸药稳定性和感度的影响机制,采用DFTB和DFT方法,研究了不同氮链长度含能材料N4、N8和N10的纳米颗粒、单分子和晶体的能量及电子特性。结果表明,粒径0.6nm的N4、N8和N10纳米颗粒的额外能为99.18、95.90和93.56kJ/mol,粒径3.0nm的N4、N8和N10纳米颗粒的额外能为40.39、34.20和29.20kJ/mol,表明其额外能随粒径或氮链长度增加而减小;粒径1.2nm的N4、N8和N10纳米颗粒的表面能为108.35、101.44和98.36mJ/m2,粒径1.4nm的N4、N8和N10纳米颗粒的表面能为115.08、102.22和93.48mJ/m2,表...  相似文献   

20.
以Stöber法制备出的二氧化硅(SiO2)微球和三聚氰胺为原料,两者按一定质量比混合后得到前驱体,通过煅烧该前驱体可成功获得SiO2/g-C3N4复合粉体。利用XRD、SEM、UV-Vis和BET等表征手段对获得的复合粉体进行物相组成、形貌、可见光吸收性能以及比表面积大小等进行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的Stöber法制备出的球形SiO2平均粒径约为200 nm,具有良好的分散性。SiO2/g-C3N4复合粉体中SiO2含量约为75%(质量分数)时,其比表面积最大,约为23.7 m2/g。同时,以罗丹明B和亚甲基蓝为目标污染物,在可见光照射下,探究了不同g-C3N4负载量SiO2/g-C3N4复合粉体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复合粉体中g-C3N4含量的降低,复合粉体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反而逐渐升高,g-C3N4含量约为25%(质量分数)时复合粉体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和亚甲基蓝效果最好。原因可归结为,复合粉体的强吸附增强了可见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