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质聚合物注浆材料是一种新型注浆材料。以煤矸石为原料制备地聚物注浆材料可以有效地解决煤矸石的堆积问题,同时减少不同注浆材料在使用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对环境和资源都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对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注浆材料的研究,介绍了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注浆材料各原料的选择、制备条件以及性能的增强方式,并对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注浆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地质聚合物是一种以活性硅铝质材料和液体激发剂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新型无机胶凝材料,其原料来源广泛,性能优越,发展前景广阔。介绍了地质聚合物的结构和聚合机理,阐述了地质聚合物的合成原料、制备方法以及性能特点,归纳总结了影响地质聚合物性能的主要因素。此外,分析了地质聚合物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地质聚合物的机理、性能和应用研究概况。与传统水泥相比,地质聚合物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包括环境友好、早强快硬、耐高温、耐化学腐蚀、界面结合力强、耐久性好等。地质聚合物已经在许多方面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尾矿矿渣制备地质聚合物材料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矿渣和尾矿为主要原料,氢氧化钠为激发剂,工业液体硅酸钠作结构模板剂,制备了无机矿物聚合物材料,分别对不同制备条件的地质聚合物的7 d抗压强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尾矿质量为矿渣质量的80%时所得到的产品的抗压强度最大,为45.10 MPa。Na2SiO3与NaOH的质量比为50%∶50%时所得到的产品的抗压强度最大,为63.79 MPa。固液比为0.35时所得到的产品的抗压强度最大,达38.35 MPa。养护期为14 d时所得到的产品的抗压强度最大,达71.25 MPa。加入钢渣量为固体总量20%时抗压强度最大,为61.86 MPa。  相似文献   

5.
地质聚合物作为一种新型碱激发材料,兼具强度高、抗渗性好、耐腐蚀、凝结速度快等优点.从工业固废资源高效化和绿色化利用角度出发,总结了以采选尾矿、冶金炼渣、粉煤灰等工业固废为原料的地质聚合物的制备工艺和性能分析,阐述了其在新型建筑材料、重金属离子固封材料、环境多孔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地质聚合物的应用发展方向进...  相似文献   

6.
地质聚合物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胶凝材料,综合性能优于普通硅酸盐水泥。制备地质聚合物的原材料主要为铝硅酸盐和碱激发剂,许多工业固体废弃物中含有大量铝硅酸盐。本文主要论述了以工业固体废弃物为原材料制备地质聚合物的原理,提出了原材料的硅氧四面体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质聚合物性能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采用钢渣和粉煤灰作为原料,加入一定量的碱激发剂,制备出了一种较高强度的地质聚合物胶凝材料。当钢渣与粉煤灰比值为1∶1时,加入10%、模数为1的水玻璃,3d强度为29.20MPa,28d强度可达53.71MPa。并以其作为胶凝材料,以铁矿尾矿粉作为骨料,试制了一种钢渣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胶凝尾矿免烧制品。当尾矿加入量为50%或55%时,各个样品的3d强度均在10MPa以上,最高可达16.24MPa,28d强度均在15MPa以上,最高可达23.43MPa。本文还对胶凝聚合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通过FeCl3改性经原位转化沸石处理的多孔地质聚合物,采用X射线衍射(XRD)仪及扫描电镜(SEM)分析改性后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以改性后的多孔地质聚合物为吸附剂,考察其在不同吸附环境下同步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初始氨氮质量浓度为25 mg/L,总磷质量浓度为15 mg/L,pH值为6.0~8.0,固液质量比1:1...  相似文献   

9.
复合相变材料具有相变材料和载体的特点,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复合相变材料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并分析了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多孔氧化物陶瓷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生物模板法在制备多孔陶瓷方面的应用前景,指出制备多孔陶瓷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对模板进行精确控制,采取更加先进的工艺,制备出性能优异的多孔纳米氧化物陶瓷.  相似文献   

11.
纳米多孔粘土材料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作者从离子交换的角度出发,简略地介绍了纳米多孔粘土材料的形成,结构,性质及其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医用多孔钛及钛合金的制备方法及工艺,并比较了其优缺点,同时探讨了不同制备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最后指出,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多孔钛合金综合性能的精确调控与最佳匹配还需大量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新疆某电厂高钙粉煤灰为原料,水玻璃为碱激发剂制备了高钙粉煤灰地质聚合物胶凝材料。研究了水玻璃掺量、水胶比、水玻璃模数等对高钙粉煤灰地质聚合物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对制备的聚合物材料进行了耐久性研究。结果表明,以高钙粉煤灰为原料,水玻璃(模数为1.1)掺量为8%、水胶比0.37、标准养护条件下,制备的高钙粉煤灰地质聚合物3 d、7 d和28 d抗压强度值分别为23.0 MPa、33.3 MPa与51.7 MPa。对所制备的地质聚合物进行耐久性研究表明,高钙粉煤灰地质聚合物所有龄期抗压强度均优于42.5水泥胶砂的强度,同时120 d龄期时能够到达83.3 MPa的高强度。   相似文献   

14.
分级多孔碳材料(HPCs)具有不同尺寸的孔道结构,其中微孔提供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活性位点,而介孔和大孔为粒子传输提供所需的快速通道,在新能源领域中展现出卓越的应用潜力。目前,已开发的分级多孔碳材料种类很多,但是许多材料存在合成步骤繁琐、工艺复杂和原料或前体要求高等问题。因此,从科学和经济的角度来看,选取合适的碳源和简便绿色的制备方法对功能化多孔碳材料的合成尤为关键。生物质作为一种来源广泛、含碳丰富且可再生的资源,成为了制备分级多孔碳材料的理想前体。介绍了分级多孔碳材料的结构特征,综述了生物质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原料种类。根据生物质原料自身具有的多样性,可设计多样化的孔结构,通过物理活化和化学活化提升多孔碳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并采用N2物理吸附仪、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及拉曼光谱仪(Raman)对材料结构进行表征。此外,综述了生物质基分级孔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等新能源领域中的应用前景,简述了多孔碳材料孔结构和比表面积在储氢及释氢中的影响,表明孔结构发达、比表面积更高的碳材料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更优异的性能。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为后续高性能生物质基分级多孔碳的研究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矿物粒子/聚合物复合材料制备技术、材料性能及应用特性,尤其是纳米矿物粒子/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最新进展。矿物粒子用于聚合物制备功能复合材料是矿物高效加工的重要研究课题。矿物粒子填充聚合物不但可显著降低成本,而且可改善材料的强度、刚度、冲击韧性等力学性能以及实现复合材料的功能化改性。  相似文献   

16.
喷墨三维打印作为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的一种重要方法,已广泛应用于金属多孔材料的制备,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成型材料范围广、孔结构设计灵活性大,较好的制件精度和结构精细度等优点.系统地总结了钛及钛合金、不锈钢、镍基合金、铝合金等多孔材料喷墨三维打印技术制备工艺与组织结构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矿渣是高炉炼铁的副产品。阐述了矿渣的性质,并对利用矿渣制备地质聚合物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同时论述了矿渣在地质聚合物中的应用研究,对矿渣制备地质聚合物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我国传统煤矸石处置和利用方法的优点与不足,提出了利用煤矸石分别配合粉煤灰、废弃碳酸盐尾矿、水体疏浚淤泥和有机废弃物等固体废弃物来制备轻质多孔材料的思路,尝试为资源化利用煤矸石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采用Fe、Al元素粉末通过反应合成多孔FeAl金属间化合物,但在特定的加热速率下为了防止Fe与Al间的自蔓延反应带来的不利影响,采用添加不同比列的Si来实现其控制,并研究了添加Si前后的孔隙率、不同烧结温度下的物相组成以及抗氧化性能。结果发现:Fe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最高孔隙率为60.31%,并且添加Si对孔隙率影响不大;另外通过高温烧结可获得成分均匀单一的FeAl;通过热分析发现添加Si对Fe、Al间的自蔓延反应有抑制作用,并且添加Si后的多孔材料抗氧化性能均优于未添加的,在烧结温度为1000℃,添加4%Si时,FeAl多孔材料抗氧化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20.
以低硅铁尾矿为主要原料,添加偏高岭土为硅铝校正料,在NaOH和水玻璃复合碱激发的作用下制备地质聚合物。探讨不同硅铝摩尔比[n(SiO2)/n(Al2O3)]、液固比、碱激发剂模数及养护方式对地质聚合物强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对最佳参数制备出的地质聚合物3d、7d和28d试样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硅铝摩尔比[n(SiO2)/n(Al2O3)]为2.75、液固比为0.30、碱激发剂模数为1.4及养护方式为室温封袋养护时,制备出的地质聚合物28d强度达到72.3MPa。微观分析表明,试样内部存在大量无定形的N—A—S—H和C—S—H凝胶相,将多种矿物晶体紧密胶结在一起,并填充在颗粒的孔隙之间,形成结构致密的整体,增强试样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