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Planning》2018,(1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和手段。网络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各个高校不断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前进,高校建立自己的网络学习平台已成为了一种趋势。校园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利用校园网络文化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学习的效率。但同时,网络文化也会带给学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高校需要通过校园网络文化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确保学生能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本文探讨了当前校园网络文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如何在校园网络文化下,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7)
亲和力是辅导员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辅导员必备的素质,亲和力不仅有利于增强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为增强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辅导员亲和力应从内在素质提升的路径着手。  相似文献   

3.
校园景观是学校建设中的组成部分,对校园形象产生直接的影响,可以直观展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思想.每所学校都拥有其独特的办学理念,而不是直接的模仿和应用,对于福州仓七小来说同样如此.作为教育学生的主要场所,不仅需要为学生提供教育机会,同时还需要为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合理的激发,使其可以在稳定、和谐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因此,福州仓七小深刻意识到校园景观环境的重要性,并不断加强小学校园环境的营造力度.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36)
校园足球以培养学生的足球兴趣为重点,同时在足球训练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校园足球的组织管理是提高足球水平的关键环节,是建设体育强国的主要渠道。但当前校园足球训练仍存在诸多弊端,限制了足球训练水平,所以我们教师需要探索具有针对性和开放性的发展对策,提高校园足球开展效果。  相似文献   

5.
高校的校园园林绿化工作是建设校园美丽风景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各个高效育人方面的重点教学内容,一个温馨理想的校园能够给学生们创造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从而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等正向作用。本文就主要阐述了有关高校的校园绿化以及其发展思想,并且对未来的园林绿化发展提出了简要的策略,以此为各高校园林建设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网络化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尤其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受社会思潮和网络信息的共同影响,其思想变得很不稳定。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使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职业学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思路,以应对新的情况和问题,这也是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对职业学校来说,要把学生的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和特点,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科学的理论占领学校思想政治的阵地,以构建和谐校园为重点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从而探索出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生与成年人在行为、心理和性格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中小学校园建筑在设计时也应该符合学生的特点。而我国很多中小学校园建筑在设计阶段忽视了“以学生为中心”这一人性化的因素。这样的建筑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会降低学生的舒适度和安全感,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针对以上问题,建筑设计者在设计中小学校园建筑时就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行为特点、心理需求和兴趣爱好。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5)
本文是基于对校园贷引发大学生德育现状的研究,首先,阐述校园贷存在的形式。其次,分析大学生德育现状,存在功利性较为明显、道德情感较为淡漠等问题。最后,为更好实现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防止校园贷问题的出现,给出以学生为本、保证与时俱进、加强思想教育、加强正确引导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1)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学科的教育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在各大高校中,校园网络已经成为了学生们获取信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就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校园网络文化的普及给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网络文化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优势的同时,也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需要抓住机遇,另一方面又要采取各种方式来应对挑战,以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最大优势,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3)
随着校园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应用不断增加,网络已经成为老师和学生获得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并随着教育部门实施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数字化校园的需要,建立并完善校园的无线网络覆盖,为广大学生和教学、科研人员提供更多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便利,是当前各个学校重点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提出的新要求和新理念,本文提出构成校园环境的四个基本要素,分析影响校园环境的四个层面,并结合福州市闽江学院规划实例,以校园大环境、园区环境、建筑组群之间环境、建筑庭院环境四个层面进行总体构思,对如何营造活泼、富有情趣、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通过以某新校区建筑规划设计实例,详细阐述该校区的规划主题、规划布局、交通组织、校园空间及建筑风格以及校园景观设计等,从而借此来探析如何充分利用校区的现有环境以及地形,做到与山水相融、合理组织校园空间,以此提高校区的建筑规划设计特色,形成具有充分利用地形以及环境的现代化校区环境。  相似文献   

13.
大学校园的环境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好的校园环境不仅仅需要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宏伟气派的图书馆,绿树林荫舒适宜人的校园广场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高校室外空间的设计却缺乏地域性的考量,夏热冬冷地区的校园广场空间更是显现出了对学生人文关怀的缺失,对学生在校园广场环境中的行为特点缺少分析研究、.依据目前夏热冬冷地区大学校园广场的普遍情况,本文以湖南大学环境馆前广场为例从校园广场空间活动者的行为模式与行为模式对广场空间环境影响两个方面对校园广场的环境设计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从行为学的视角对夏热冬冷地区的大学校园广场空间环境设计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4.
陈骁 《建筑与文化》2013,(8):114-119
本文以台湾大型校园为研究对象,以台湾大型校园研究相关文献为主,国内校园相关研究为辅,结合台湾校园环境设计理论和环境行为,以台湾大型校园的实例为依据,关注校园空间中的空间品质和活动品质。最后总结台湾大型校园建设经验和适合我国当前大学校园建设的原则,以期对当前我国大学校园后续建设发展起到点滴启迪和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博  朱玲毅 《山西建筑》2011,37(5):25-26
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对自然环境与大学校园规划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两个方面阐述了自然环境对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产生的影响,并得出大学校园规划需要与当地特殊的自然条件相适应,才能够更好的突出大学校园的空间特色。  相似文献   

16.
基于校园空间环境重塑的使用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足空间环境使用者的需要是设计研究的目的.使用后评价是校园空间环境重塑的依据.基于使用后评价理论,以校园空间环境的使用者为主体,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400名学生对老校区空间环境的评价.运用实地调研和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将质化与量化研究相结合,建立校园空间环境评价分析模型,获得该校区空间环境重塑的首要解决因子,为老校区空间环境的重塑及投资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校校园景观二次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河子大学北、中、南校区校园景观规划为例,本着绿色大学校园的实质与内涵,对石河子大学校园景观规划提出了节约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方向,并对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进行了探讨,以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8.
蔡芝明 《安徽建筑》2009,16(3):34-35
文章以安徽理工大学北校区实验楼为例,通过对功能和校园环境的理性分析,探讨了高校建筑的空间营造以及与环境整合设计。  相似文献   

19.
基于健康理念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景观作为校园人居环境及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问题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基于健康理念的校园景观是健康景观从医疗领域到社会公共领域的拓展与延伸,是健康理念与景观设计结合的产物。高质量的校园空间环境的设计不能局限于考虑校园景观,而是要更加注重人在校园中活动的影响因素及景观建设过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文章以健康和健康景观的理念为背景,针对大学校园景观建设中现存的相关问题,从生态环境、空间环境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着手,探讨适宜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园景观设计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0.
广州大学校园环境艺术设计之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莉 《南方建筑》2006,(12):79-82
校园环境建设的优劣,对于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声誉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讨论了如何将广州大学融入广州东南水乡万亩果园,营造一个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人性化--充满活力的、让人留连往返的广州大学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