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目前我国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创意产业园区所需的空间特性,以使城市创意产业更好地与城市生活相融合.  相似文献   

2.
对上海中心城区前4批69家市属创意产业园区,从改造发展和创意集聚两个方面的多项指标展开绩效评价表明,创意产业园区总体发挥了积极促进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作用,创意产业的行业分布呈现出明显地与传统优势产业和现实国家及地区产业紧密相关的特征,空间分布上则呈现出偏离城市公共中心的内城多点集聚的高绩效园区分布特征、苏州河沿线较低绩效的多点分布、黄浦江沿线点状分布等特征。提出应当从国家和地区产业基础和产业发展阶段趋势角度挖掘创意主导部门,以及确保空间政策的灵活性和弹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分布深刻影响着城市的社会体系及经济结构,受到持续关注。以2017年文化创意企业时空大数据作为研究基础数据,运用Kernel核密度算法等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北京市主城区各类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依据各类产业与北京老城的空间关系,将其归纳总结分为中心型、空心型、离散型3类,分别阐述其分异成因。北京市主城区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分布在老城和老城外围地区,呈现三圈层、多节点的产业结构,各类产业分异成因受重要功能单元位置影响,也有政策导向、既有市场、创意人才、文化氛围、房价租金、基础设施等方面因素。最后进行各圈层特征总结及形成机制主要因素分析,并在评价基础上提出了各圈层的空间优化建议,包括打造重要功能单位品牌效应、提供产业联动空间支撑和政策和市场双向驱动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邱宁  李泽  韩欣宇 《南方建筑》2020,(1):115-120
摘要 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分布深刻影响着城市的社会体系及经济结构,受到持续关注。以 2017 年文化创意企业时空 大数据作为研究基础数据,运用 Kernel 核密度算法等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北京市主城区各类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分 布特征。依据各类产业与北京老城的空间关系,将其归纳总结分为中心型、空心型、离散型 3 类,分别阐述其分异成因。 北京市主城区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分布在老城和老城外围地区,呈现三圈层、多节点的产业结构,各类产业分异成因受 重要功能单元位置影响,也有政策导向、既有市场、创意人才、文化氛围、房价租金、基础设施等方面因素。最后进 行各圈层特征总结及形成机制主要因素分析,并在评价基础上提出了各圈层的空间优化建议,包括打造重要功能单位 品牌效应、提供产业联动空间支撑和政策和市场双向驱动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创意城市是当今全球的热点议题之一,学术界从产业经济与社会角度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与研究。西方国家一些城市以促进经济持续繁荣为目标,致力于构建创意城市并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首先从空间角度阐述对创意城市涵义的理解,认为其核心特征是创意产业在城市中生根强盛并与城市空间的发展变化紧密结合,提出当前其空间构建的主要途径是发展创意产业基地;进而通过对西方国家创意城市空间构建案例的介绍分析,发现其成功经验是强调空间资源整合与用地功能的混合发展以及注重提升生活品质的设施建设,同时在一些具体发展模式上仍然存在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创意城市是当今全球的热点议题之一,学术界从产业经济与社会角度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与研究.西方国家一些城市以促进经济持续繁荣为目标,致力于构建创意城市并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首先从空间角度阐述对创意城市涵义的理解,认为其核心特征是创意产业在城市中生根强盏并与城市空间的发展变化紧密结合,提出当前其空间构建的主要途径是发展创意产业基地;进而通过对西方国家创意城市空间构建案例的介绍分析,发现其成功经验是强调空间资源整合与用地功能的混合发展以及注重提升生活品质的设施建设,同时在一些具体发展模式上仍然存在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前世界进入新经济时代,创意产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创新力和整体竞争力的标志。以上海中心城区挂牌创意产业园区为对象,分析整体空间分布特征和产业分异特征,用"创意度"评价发展状况,归纳各园区主导产业类型,依此对园区分类。进一步分析园区产业分异的形成机制,在理论框架下归纳创意型企业选址因素,构建指标体系,以软件研发类、建筑设计类园区为例进行量化分析,总结各类型创意产业在选址中考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创意产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正在成为展示地方特色、吸引投资、凸显优势的核心因素。本文着力研究创意产业的特点,对创意产业空间环境设计要素进行探讨,以期实现文化创意与城市空间的结合,为促进创意产业生长与发展提供空间载体。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在园区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景观的设计方法,并提出了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景观设计中文脉精神和创意氛围的重要性,最后总结了合理的景观设计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临港型产业园区是我国开发区序列中的重要类型。在当前转型发展、低碳生态发展的背景下,临港型产业园区应响应国家战略,探索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的发展道路,在国家沿江沿海大发展中发挥增长极的作用。不同发展阶段的临港型产业园区面临的问题不同,其规划重点也应相异。基于此,研究以江苏省江阴市的两个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临港型产业园区——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实证基础,对基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临港型产业园区的产业发展与空间优化技术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能为当前我国临港型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现状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骏 《中外建筑》2007,(8):39-42
迄今市政府已对四批共75家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予以授牌。创意产业作为上海新兴产业,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通过初步调查,笔者针对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提出有关建议,以推动创意产业园区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城市创意产业园发展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意产业园已经成为不少城市新的投资增长区。文章通过对京沪等地的实地调查,分析了我国大城市创意产业园的开发模式与集聚动力,指出了园区发展在产业定位、引资方式,地产经济与土地产权等方面普遍存在的若干问题,并从市场、政府和开发商三方探讨其成因,继而提出创意产业园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3.
陈丹 《城市建筑》2008,(8):21-23
本文结合设计实例分析了目前国内产业园与独栋式办公园区的兴起、历史沿革以及目前设计环节的误区,着重探讨设计要点与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省产业发展路径和格局不断变化,产业园区作为空间载体也随之演变。通过梳理广东省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在产业初始阶段、快速发展时期、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4个阶段中分别呈现出的“分类分散式—园区集群化—放射转移式—圈层轴带式”空间形态特征,反推产业空间演变的动力机制,包括产业需求引导产业空间的地理变迁、产城关系促进产业空间与周边区域的融合、创新促进产业园区功能结构的不断完善等内在驱动力。最后展望广东省产业园区发展趋势,其整体格局将在政策引导下进一步优化完善,现有生产型产业园区将实现组织方式和空间结构的转变,而创新型园区则会以多种形式在城市空间组织、产城空间融合以及网络化构建中所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创意产业的勃兴是21世纪新经济发展的亮点,并落地在城市衰败地区形成创意产业区而带来空间和区域创新,表现出一种"新经济空间"创新的新特点。本文以"新经济空间"理论为着眼点,分析了上海创意产业区空间布局和创新特点,认为其主要沿河岸、CBD边缘、高校等集聚形成四个主要创意圈层,对城市旧区改造、竞争力形成和城市创意圈培育等都有积极作用,今后的发展应加强空间"形态"向产业"业态"培育。  相似文献   

16.
臧立  林峰 《华中建筑》2008,26(6):133-137
该文通过对上海创意园区内单层工业厂房的地域特色、结构形式、特殊构造、经济价值、改造现状的分析,探讨单层厂房作为创意园区建筑的可改造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上海产业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与现代创意产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伍江 《规划师》2008,24(1):12-14
上海产业建筑再利用经历了商业性再利用、艺术家对苏州河边仓库的探索实践和规划支持、现代创意产业萌现与规划调整、公共文化功能引入与政府倡导四个阶段.上海创意产业与产业建筑再利用有很好的结合点:城市工业外迁,中心城土地腾空;中心城人口与住宅建设受到控制;产业建筑具有历史文化内涵且空间使用自由;城市活力与公共活动空间的需求量大.  相似文献   

18.
上海人文荟萃,多元文化兼容并蓄,在城市空间和建筑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特别是上海位于江南水乡地区,郊区风貌具有典型的传统水乡特色。在分析上海郊区风貌演变的基础上,探索总结郊区特色风貌的总体特征,为上海城市风貌保护和营造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企业集群工业园的发展及其对南京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小斌  郑晓华 《规划师》2003,19(12):21-23
企业集群工业园是新型的工业园,其发展模式有4种:以产品为主线,以市场销售为主线,以引进科技、提高产品档次为主线,以创品牌、增强区域经济特色为主线。其经济竞争优势在于发挥企业间的合作效应、竞争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吸聚及衍生作用。就南京而言,企业集群工业园的建设在产业选择上应围绕化工、电子、汽车、钢铁等产业为主导,以引资为重点,以某一产品为龙头,发展高科技特色工业园;空间布局上应以现有开发区为基础和依托,积极促进同类企业的集聚和上下游产业链的关联,建设专业化的特色工业园,强化同一园区中同类企业的集中发展;在管理上强化政府的作用,引导区内企业加强行业自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