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船舶导航雷达的海杂波抑制技术是提高海面目标检测性能的关键和难点技术,具有很高的军事和民用价值。文中基于数理统计理论,提出了多模型选择的海杂波自适应抑制方法,通过对雷达多次扫描的回波数据建立海杂波模型库,统计、估算各模型相应参数选择与雷达回波数据最佳匹配的模型,作抑制海杂波的对消处理。计算机仿真及实测数据处理,都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海杂波是经雷达发射信号照射后从海洋表面反向散射的回波,它的存在严重干扰了雷达对海面目标的检测和定位跟踪性能。现有的海杂波抑制方法中,在对海杂波进行抑制的同时,也会对近处目标信号幅度造成衰减,甚至导致漏检的发生。本文从图像处理角度,提出了一种海杂波的抑制算法,包括如下几个步骤:初始化参数和数据、参数估计、海杂波的抑制和估...  相似文献   

3.
徐家迅 《通讯世界》2015,(1):206-207
岸基雷达在执行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海杂波的干扰,从而降低其侦测能力。由于海杂波的变化无明显规律且性质难以掌控,因此其消除工作也比较困难。海杂波和海域、气象等各种因素都有关系,当海杂波不存在时,雷达画面比较清晰,而受到海杂波干扰后,往往会令雷达无法对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与侦测。本文从海杂波特性入手,从时域、空域、频域三个方面提出了海杂波的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4.
论述的新型岸基对海监视雷达能够同时实现海面舰船目标的两维定位与空中目标的三维定位,具有较强的空海一体战能力。结合该雷达战技术特点,通过实测数据与仿真分析海杂波特性分布情况,设计合适的海杂波抑制方法实现对杂波背景中有用目标的有效检测。试验表明雷达时域杂波平滑、脉间捷变频、宽带信号检测以及非相参视频积累处理等杂波抑制措施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预警雷达对海处理时剩余海杂波多、虚警多、目标分裂大的特点,提出利用在数据处理的点迹凝聚、相关处理、跟踪滤波等阶段,采用等效幅度加权点迹凝聚法、径向频率模糊反解法,实现对海虚警的抑制。  相似文献   

6.
王博 《现代雷达》2018,40(2):24-27
针对机场区域内气象雷达回波信号中,直升机、螺旋桨飞机等旋转目标产生的杂波难以抑制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快时间维恒虚警处理雷达回波数据的方法。首先,分析了旋转目标产生的杂波和气象雷达回波信号的时频特性;然后,对雷达回波数据进行快慢时间维展开,并对快时间维进行恒虚警率处理,剔除杂波脉冲峰值,得到距离-多普勒域;最后,将距离-多普勒域数据中丢失的部分进行插值计算,比较抑制效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抑制旋转目标产生的宽带杂波。  相似文献   

7.
复合高斯海杂波环境下雷达虚警概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在服从复合高斯分布的海杂波条件下,进行脉冲积累检测的非相干处理雷达,推导出了其检测变量因子的概率密度函数。由于复合高斯海杂波的分布形式较为复杂,导致直接求解其概率密度困难。为了在数学上获得上述条件下雷达系统的理论性能,文中借助一种基于矩生成函数的近似方法,得到了检测变量因子概率密度的高精度解析结果。经过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近似方法的精确性很高,并且可以方便地推导出雷达虚警概率等性能的解析结论。  相似文献   

8.
海杂波是影响对海雷达工作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检测和跟踪目标之前抑制海杂波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海杂波和舰船目标的幅度特征、谱特征以及相关特征的分析,针对强海杂波环境下,目标检测的典型问题,从雷达工作模式、雷达信号处理两个方面探讨了抑制海杂波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一种新型岸基对海监视雷达战技术特点,分析海杂波分布情况以及海杂波抑制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对基于盖革模式APD(GM-APD)探测器的激光雷达的探测性能和虚警抑制方法进行了研究。从系统原理与探测时序出发,研究了长死时间、回波脉宽大于时间数字转换器(TDC)分辨时间情况下目标探测概率与虚警率分布,分析了回波强度、脉宽、噪声与回波位置对目标探测概率与虚警率的影响;利用双探测器结构的探测模型,研究了双探测器结构在提高系统探测性能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回波越强,脉宽越窄,噪声越低,回波位置越靠前,目标探测概率越高,虚警率越低,系统探测性能越好;对于双探测器结构,与逻辑可很好地抑制虚警;或逻辑可提高目标探测概率;使用与逻辑和或逻辑相结合的双探测器结构,可以获得更高的目标探测概率和更低的虚警率。  相似文献   

12.
盛文  任吉 《电波科学学报》2011,26(5):983-989
将多重分形理论引入高频雷达海杂波建模,提出了一种新的高频雷达海杂波的时域多重分形模型。对比分析了实测数据海杂波、分数布朗运动(FBM)模型和多重分形模型的质量指数函数和奇异指数,结果表明:该多重分形模型与实测数据具有相似的多重分形性。此外,通过对韦布尔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和瑞利分布三种最常用海杂波的概率密度函数的比较分析,并利用修正的柯尔莫哥洛夫-斯米尔洛夫(K-S)统计检验,得出了高频雷达海杂波的多重分形模型具有先验的统计特性的结论,从而进一步证明了该多重分形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探测概率、虚警概率是衡量红外搜索跟踪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其大小由系统硬件水平、检测算法设计等因素决定。通过分析影响红外搜索跟踪系统探测概率、虚警概率的因素,建立了管道检测与探测概率、虚警概率关系模型,研究了序列图像检测中管道检测对系统探测概率、虚警概率的影响。通过仿真分析了实验结果,系统总检测概率与总虚警概率分别随单帧检测概率与单帧虚警概率的增加而增加,在管道长度相同的情况下,总检测概率和总虚警率都将随需检测帧数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escribe a technique of importance sampling for Monte Carlo simulation of Radar signal detectors under the ‘No Signal’ condition. The input to the detector is ‘restricted’ to a range that is more likely to cause a ‘false alarm’, thereb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false alarms in a given sample. A model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Gauss-Markov process is developed so as to allow consideration of the case when the successive noise (clutter) samples are correlated. The technique enables estimation of very low false alarm probabilities with a relatively moderate sample size.  相似文献   

15.
余国辉  张弓 《信号处理》2011,27(6):864-869
由于MIMO雷达的多通道特性,使得MIMO雷达各接收天线之间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传输。在MIMO雷达中应用双门限检测可以使数据传输量大大降低。本文在单元平均恒虚警检测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MIMO雷达双门限恒虚警检测器,设计了MIMO雷达双门限恒虚警检测器的结构,将其检测性能和单门限恒虚警检测器进行了对比,分析了MIMO雷达双门限检测器在多目标环境下的检测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MIMO雷达中应用双门限检测具有结构简单,数据传输量低等特点,在单目标和多目标环境中,双门限恒虚警检测器的检测性能均优于单门限恒虚警检测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相控阵机载预警(AEW)雷达杂波抑制的现有两种辅助通道降维技术(Klemm方法和简化方法)的性能,并提出了一种新的辅助通道方法。新方法的基本思想为:根据待处理距离段内各距离单元杂波能量在波束一多普勒域分布的统计特征自适应地选取辅助通道,使所选辅助通道实时地逼近杂波子空间,从而有效抑制杂波。本文方法不但可以用于非正侧视阵情况,而且误差鲁棒性好。计算机仿真结果证实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基于海杂波的雷达探测效能估计技术的基本原理,并与目前国内常用的雷达探测效能估计方法进行了比较,讨论了该技术实现过程中的3个关键问题:环境模型、电磁波传播模型和海杂波模型,重点分析了该技术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现有的探地雷达杂波抑制效果评价主要使用信杂比方法,需要结合目标特征区域的判断,且目标特征区域的选择受经验和选择方法影响较大.针对此问题,依据目标与背景信号的差异性与图像熵的关系,提出一种不依赖目标特征区域选择的杂波抑制效果评价方法.引入探地雷达合成孔径效果评价的图像熵方法,结合杂波抑制原理,探讨了杂波抑制前后目标特征变...  相似文献   

19.
机载双基地雷达杂波的距离依赖性降低空时自适应处理(STAP)杂波抑制能力,频率非均匀采样配准(RB-NFS)技术通过数据域信号处理可缓解杂波的距离依赖性.对该技术在机载双基地杂波抑制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给出改进方法,针对频率非均匀采样配准中杂波空时导向矩阵构造复杂,且存在杂波抑制不充分现象,提出引入广义逆矩阵或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