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位错引起晶体熔化的统计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三维晶体中缺陷引起晶体熔化的统计理论,讨论了三维晶体中的缺陷-位错对的形成篚过程,地无相互作用位错对“成核-篚”过程的统计计算,得到了理论相变温度Tc,中还从理论上证明了此相变为一级相变,并得到了相变潜势的计算公式,最后还对理论预言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2.
从金属物理、热非弹性理论、相变理论、变形热力学及电磁场理论的概念出发,应用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中的内变量方法导出了含磁场相变的热传导方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3.
通过激光淬火实验及理论分析,提出了相变应变的数学新模型,给出了考虑相变及变物性系数的热弹塑性本构方程,进行了激光淬火热应力的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该计算方法对激光热处理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通过激光淬火实验及理论分析,提出了相变应变的数学新模型,给出了考虑相变及变物性系数的热弹塑性本构方程,进行了激光淬火热应力的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该计算方法对激光热处理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钢中贝氏体相变的论争及前景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简单地阐述了钢中贝氏体相变理论研究的2个学派学术论争的情况,并对某些观点应用自然辨证法的哲学理论进行了分析和纠正,指出,珠光体分解与贝氏体相变有着本质的区别,贝氏体组织是整合系统,不是混合物.应当把“过冷奥氏体→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转变系列作为一个整合系统采研究.贝氏体相变是属于扩散型和切变型相变之间的中间过渡型相变的总体认识,是统一认识的基本条件.贝氏体相变具有扩散一切变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脂酸类相变材料的低共熔混合物的热物性进行试验测试和理论分析预测,得到脂酸类相变材料在建筑围护结构中的应用条件。分析其降低建筑能耗的可能性.方法 理论分析了脂酸类物质中的癸酸和月桂酸的低共熔混合物的熔点和相变潜热,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对低共熔混合物及由其构成的相变墙板的热物性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 癸酸和月桂酸的低共熔混合物的试验测试值与理论计算值基本吻合.结论 提出了相变材料在节能建筑中应用的要求,在建筑围护结构中。加入癸酸和月桂酸的低共熔混合物,可大大减少采暖空调负荷,降低空调系统耗电量,实现建筑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相变中的凝固、熔化问题,试图用不同于金属学的分析方法,即传热学的基本理论来建立相变问题的数学模型,求解理论和实践中均十分关注的相界位置,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针对外场(应力)作用对马氏体相变影响的特征,对L.D.Landau;A.F.Devonshire及FalkF.等人提出的相变理论进行了一定的处理,提出了一个适于描述问题的Gibbs自由能函数分析表达式,并对其分析表达式进行了讨论,结果定性地表明上述分析表达式是符合马氏体相变实际的。本文还讨论了在不同应力作用下马氏体相变临界温度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本世纪以来固态相变研究的成果.认为应用科学技术哲学指导金属固态相变研究取得成功.通过大量试验和理论分析,更新了重要概念,批驳了错误观点和学说,修正了珠光体转变、贝氏体相变、马氏体相变理论,占领了学术前沿.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外场(应力)作用对马氏体相变影响的特征,对L.D.Landau;A,F.De-vonshire及FalkF.等人提出的相变理论进行了一定的处理。提出了一个适于描述问题的Gibbs自由能函数分析表达式,并对其分析表达式进行了讨论。结果定性地表明上述分析表达式是符合马氏体相变实际的.本文还讨论了在不同应力作用下,马氏体相变临界温度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对称和非对称双链Bose—Hubbard模型中的绝缘—超流相变研究

韩榕生,刘志红,陈亮,付佳璐

(华北电力大学 数理学院,北京 102206)

创新点说明:

本文针对双链Bose—Hubbard模型,研究了在对称和反对称情况下系统的莫特绝缘—超流相变的性质。结合平均场理论、微扰论和朗道量子相变理论,研究了在不同跃迁相互作用强度和排斥相互作用强度下的系统相图,给出了相变边界条件,分析了链间跃迁相互作用对双链模型相变边界的影响。应用两格点宇称关联函数研究相变点附近的粒子—空穴关联性质。

研究目的:

超冷原子技术的高速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来模拟固体晶格环境。Bose—Hubbard模型常被用来研究超流—莫特绝缘相变,这一研究对量子操控、量子计算等领域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对称和反对称的双链Bose—Hubbard模型,研究在不同相互作用参数的情况下,系统的相变性质;探索链间跃迁相互作用对相变边界的影响,以及在相变点附近的关联性质。

研究方法、结果、结论:

采用平均场理论和微扰论求解对称和反对称的双链Bose—Hubbard模型;并基于Landau相变理论确定对称和反对称的双链Bose—Hubbard模型的相变边界条件。在对称双链Bose—Hubbard模型中,给出了莫特绝缘—超流相变的边界方程。我们发现,链间跃迁相互作用的增强,会增加超流区域的范围;在非对称双链Bose—Hubbard模型中,引入两个不同的序参量,确定了系统的莫特绝缘—超流相变的边界方程。计算结果表明,链间跃迁相互作用的增强,同样会增加超流区域的范围

利用两格点宇称关联函数研究相变点附近的粒子—空穴关联性质。应用两格点关联函数研究相变点附件的量子特性。发现链间跃迁相互作用的增强,会使粒子更倾向于在两条链之间跃迁,同时会减小链内的跃迁效应。

关键词:Bose—Hubbard模型,Mott绝缘—超流相变,朗道相变理论

  相似文献   

12.
贝氏体相变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贝氏体相变理论争论多年.研究贝氏体相变机制具有理论意义.运用理论的综合分析的方法,从贝氏体相变的过渡性入手,讨论了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核、热力学、动力学以及组织形貌、亚结构等与相变机制的联系,认为贝氏体相变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提出贝氏体相变机制是过渡性质的扩散切变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3.
淬冷过程瞬态温度场有限元分析及淬硬层深度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传热学为理论基础,结合固态相变动力学理论,利用有限元法对淬冷过程温度场进行了计算分析并预测出淬硬层深度。中文考虑了表面换热系数、导热系数、比热、密度等物理参量与温度间的非线性关系,并考虑了相变潜热的影响。计算结果和实测值吻合程度表明,本文所提出的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中温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理论研究方法,并对相变微胶囊壁材的实验研究文献进行了总结,同时根据中温相变微胶囊的应用领域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分类和总结。在相变微胶囊制备中,在外壳材料中添加纳米粒子、使用改性材料或添加交联剂可有效增强相变微胶囊的性能;相变微胶囊的理论研究多针对于相变微胶囊与流体结合、相变微胶囊添加到织物中的特性分析,对余热利用、蓄放热装置应用的理论研究较少;相变微胶囊的外壳材料和囊芯材料种类繁多,其中外壳材料以树脂类材料居多,囊芯材料以石蜡居多;中温相变微胶囊具有很高的蓄热能力,主要应用在可再生能源消纳、余热利用领域。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nzburg-Landau相变理论,在连续介质力学与唯象理论的框架内,利用协同学系统相变类比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混凝土损伤相变的思路,即将超导相变的Ginzburg-Landau理论类比到混凝土损伤相变过程中来,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首先推导出了混凝土损伤相变的本构模型表达式,并计算出了损伤模型的线性解和非线性解及其相关函数,然后用大型数值模拟软件RFPA进行模拟验算,验证了该研究成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激光在工业应用中,相变硬化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其工艺选择直接影响着相变硬化层的深度和宽度。本论文从热传导基本方程出发,得出了光功率密度为高斯分布的激光功率,离焦量,扫描速度等与相变硬化深度,宽度之间的关系,编制了工艺参数选择的计算机软件。经实验验证,理论计算了与实验结果垢相对误差为:硬化层宽度为5.7%,硬化层深度为18.7%。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近年来在高压下材料模拟计算的研究进展,表明模拟计算在研究新型材料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高压相变的理论基础及其两种主要的模拟计算方法:总能计算方法和分子动力学方法,同时重点归纳了材料在高压相变方面的一些物理现象,例如,金属化相变和反金属化相变、超导特性、硬度的提高、体积的压缩变化、磁性相变等,最后对高压相变的理论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深入研究马氏体相变机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对于马氏体相变理论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概括和评价.指出马氏体相变的切变机制缺乏试验依据和热力学可能性,存在严重误区,是不成熟的学说,应开展新机制的研究,开创马氏体相变理论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利用直杆的扭转理论对形状记忆合金密圈螺旋弹簧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弹簧加载力和变形量的全程非线形力与变形关系,特别是形状记忆合金相变过程对弹簧刚度的影响.虽然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的相变本构为简单的三线性平台型模型,在加卸载过程中,相变区和相变体积分数随载  相似文献   

20.
激光在工业应用中,相变硬化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其工艺选择直接影响着相变硬化层的深度和宽度本论文从热传导基本方程出发,得出了光功率密度为高斯分布的激光功率、离焦量、扫描速度等与相变硬化层深度、宽度之间的关系编制了工艺参数选择的计算机软件经实验验证,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的相对误差为:硬化层宽度为57%,硬化层深度为1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