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特布他林是一种在食品中禁用的β-兴奋剂类药物,为建立针对β-兴奋剂的残留快速检测方法,作者研究了特布他林免疫原的合成和抗体的制备方法.采用1,4-丁二醇缩水甘油醚(BDE)、对氨基苯甲酸(ABA)将特布他林(TER)分别与cBSA、cOVA偶联,合成了特布他林免疫原和包被抗原,并对其进行了紫外分析.用特布他林免疫原TER-cBSA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了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的性质,所得抗体效价达到51 200,IC50值为9.25 ng/mL,证明了特布他林人工抗原偶联成功,所制备的特布他林抗体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主制备的特布他林特异性抗体建立特布他林残留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ELISA)检测方法,对该检测体系的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特异性进行测定,并将该检测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特布他林残留检测体系的检测范围为1~100ng/mL,灵敏度为0.47ng/mL,检测限为1ng/mL,回收率80%~99%,与盐酸克伦特罗、硫酸沙丁胺醇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94.9%、93.9%,与盐酸莱克多巴胺及肾上腺素的交叉反应率小于0.01%。采用HPLC 法进行沙丁胺醇残留的检测时,其检测范围为10~200μg/mL,检测限为1μg/mL,回收率为79.2%~94.8%。ELISA 法与HPLC 法相比,灵敏度较高、特异性强、检测结果准确度相近,但在检测结果稳定性方面逊于HPLC 法。  相似文献   

3.
强力霉素人工抗原的合成与抗体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改进的碳二亚胺两步法将强力霉素半抗原与载体蛋白BSA连接制备强力霉素-牛血清白蛋白(BSA-DC)人工免疫抗原,并用同样方法将强力霉素与载体蛋白OVA连接制备人强力霉素-卵清白蛋白(OVA-DC)人工包被抗原。经紫外扫描分析和动物免疫试验证实:强力霉素人工抗原合成成功,强力霉素与BSA的结合比为3∶1,经动物免疫试验所得抗血清效价为2.048×106,完全能够满足强力霉素残留的ELISA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除草剂丁草胺、巯基丙酸为原料,合成丁草胺半抗原,用氢核磁共振、电喷雾质谱、红外光谱方法进行鉴定;通过活泼酯法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制备丁草胺人工抗原,用紫外光谱法对其鉴定;免疫动物后,间接竞争ELISA检测鉴定抗体。结果表明,巯基丙酸与丁草胺连接生成半抗原,半抗原被连接到载体蛋白上,丁草胺人工抗原合成成功,获得了丁草胺小鼠抗血清。棋盘滴定法确定包被抗原工作浓度为3μg/ml,抗血清稀释倍数为32000倍。建立了间接竞争ELISA标准曲线,丁草胺IC50为1.44μg/ml,检测限为0.47μg/ml。  相似文献   

5.
基于免疫原理的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和金标免疫层析技术等是目前真菌毒素主要的快速检测技术。人工完全抗原的制备和抗体的性质是免疫快速检测技术中最关键的因素。本文对我国粮油产品危害较大的重点真菌毒素,综述目前国内外其各种人工抗原的制备/合成技术,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为小分子污染物人工完全抗原的定向制备以及获得高亲和性高效价抗体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郭乃菲  高兴  纪淑娟  于基成 《食品科学》2010,31(13):214-218
以杀菌剂百菌清为起始反应物,通过两步化学反应合成百菌清的衍生物(半抗原);采用活化酯法与混合酸酐法分别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牛血清蛋白、卵清蛋白)进行偶联,制备百菌清的人工抗原,同时通过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抗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效价。利用红外光谱(IR)、质谱(MS)、核磁共振波谱(NMR)对百菌清半抗原进行表征,并用紫外扫描的方法对人工抗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成功制备出百菌清半抗原及人工抗原,并且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的偶联比分别为27.86:1 和12.32:1,抗血清效价约为1:1.28 × 104。  相似文献   

7.
通过综合分析日落黄和柠檬黄的化学结构,构建半抗原,采用多种偶联方式将其与载体蛋白偶联,制备完全抗原。通过采用紫外光谱扫描和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合成产物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日落黄的半抗原合成不够理想,偶联比率为6;而柠檬黄的完全抗原经鉴定偶联成功,偶联比率是12。该实验结果可为制备可特异性地识别柠檬黄的抗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刘成梅  黄丽  罗舜菁  张鸿 《食品科学》2007,28(9):384-388
本研究采用戊二醛法和物理法制备氨苄青霉素(AMP)人工抗原,以紫外扫描和SDS-PAGE电泳鉴定偶联成功,采用改良的BCA法测定偶联率分别为8~10和17~21。通过单因素和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反应物起始摩尔比、偶联剂的添加量和偶联时间等因素对偶联率的影响,选择最佳的偶联条件。最终确定戊二醛法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物起始摩尔比40:1;戊二醛10μl;反应时间4h。物理法的最佳反应物起始摩尔比为20:1,反应时间3h。本研究表明物理法优于戊二醛法,是一种更好的制备氨苄青霉素人工抗原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备重金属镉人工抗原并对其进行理化性质和免疫原性鉴定。方法 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或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为双功能螯合剂,将牛血清白蛋白(BSA)和Cd2+进行螯合,制备镉人工抗原,通过二喹啉甲酸(BCA)法、紫外全波长扫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火焰原子吸收法以及动物免疫的方法对人工抗原进行分析鉴定。结果 紫外全波长扫描和SDS-PAGE电泳初步证明人工抗原合成成功;BCA法测定人工抗原BSA-EDTA-Cd2+和BSA-DTPA-Cd2+的蛋白质浓度分别为0.9488、0.5506 mg/mL;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得BSA-EDTA-Cd2+和BSA-DTPA-Cd2+的Cd2+浓度分别为22.8、20.1 μg/mL,说明人工抗原合成成功,且BSA-EDTA-Cd2+和BSA-DTPA-Cd2+的偶联比分别为14.2:1和21.6:1;用BSA-EDTA-Cd2+和BSA-DTPA-Cd2+分别免疫小鼠,四免后血清效价均能达到1:25600,且两组血清敏感性分别达到208.63和98.43 ng。结论 人工抗原BSA-EDTA-Cd2+、BSA-DTPA-Cd2+合成成功,为制备单克隆抗体和建立重金属镉快速免疫分析技术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呋喃唑酮代谢物人工抗原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催化剂条件下,以碳酸二甲酯和乙醇肼为原料,四氢呋喃为溶剂,合成了高收率的呋喃唑酮代谢物3-氨基-2-恶唑烷酮(AOZ)。实验结果表明,得到的AOZ收率可达到82.7%,此时的最佳反应条件如下:催化剂用量12%,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3h。随后对AOZ进行结构改造,得到AOZ半抗原衍生物,同时采用戊二醛法将AOZ及其半抗原衍生物与活化的卵血清蛋白(cOVA)和牛血清白蛋白(cBSA)交联,成功制备了免疫原和包被原;通过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元素分析、紫外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半抗原和完全抗原进行鉴定。GC-MS结果证明了AOZ的成功合成;元素分析数据表明,半抗原顺利合成;紫外扫描数据显示,半抗原与cOVA、cBSA偶联成功,免疫原I、免疫原Ⅱ的偶联比分别为16.74和24.05。  相似文献   

11.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人工抗原的研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邓舜洲  游淑珠  许杨 《食品科学》2007,28(2):149-152
本研究利用丁基硼酸封闭DON的7,15-羟基,戊二酸酐酰化3-羟基合成3-HG-DON,通过活泼酯法将3-HG-DON偶联到载体蛋白OVA,制备检测抗原。采用CDI法将DON分子与载体蛋白MBSA偶联制备的免疫抗原免疫3只BALB/c小鼠,经4次免疫后,1号小鼠血清抗体效价达1∶25600,且小鼠抗DON多克隆抗体与DON-HG-OVA的结合能被DON阻断。  相似文献   

12.
为制备及鉴定1-芘丁酸(1-pyrenebutyric acid)人工抗原。采用碳化二亚胺(EDC)法将1-芘丁酸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鸡卵清白蛋白(OVA)进行偶联,合成人工免疫原PBA-BSA和人工检测抗原PBA-OVA;紫外扫描及SDS-聚丙烯凝胶电泳(SDS-PAGE)结果显示抗原制备成功;鼠源多抗血清的效价均已超过1 000,IC50=14.31 ng/mL;与多环芳烃1-芘甲醇、1-芘甲醛、芘的交叉反应率小于14.40%,与菲、萘、苯并芘、BSA以及OVA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05%。作者成功制备出了PBA-BSA抗原,并且得到了敏感性良好的鼠源多抗血清,为后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展青霉素人工抗原及多克隆抗体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戊二酸酐法合成展青霉素-半戊二酸(PAT-HG),通过活泼酯法将PAT-HG偶联到牛血清白蛋白,制备了展青霉素免疫抗原(PAT—HG—BSA),免疫3只BALB/c小鼠,经4次免疫后,1号小鼠血清抗展青霉索抗体效价迭1:1600,且小鼠抗展青霉素多克隆抗体与展青霉素检测抗原的结合能被展青霉素阻断。  相似文献   

14.
EDC法制备黄曲霉毒素B1人工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江湖  熊勇华  许杨  黄增德 《食品科学》2005,26(7):125-128
本研究采用EDC法制备了黄曲霉毒素B1人工抗原,通过TLC与ELISA对制备过程监控,确定了最佳的肟化反应时间与偶联反应时间。同时,就黄曲霉毒B1与牛血清白蛋白的起始摩尔比对偶联产物中这两物质摩尔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25℃肟化反应24h、偶联反应24h,当黄曲霉毒素B1与牛血清白蛋白的起始摩尔比为30:1时,得到了黄曲霉毒素B1与牛血清白蛋白的摩尔比为5:1的黄曲霉毒素B1人工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