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江口北支河床演变趋势探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长清  曹华 《人民长江》1998,29(2):32-34
长江口北支是长江入海河道的一级汊道,位于崇明岛以北,全长约80km。为了研究工江口北支的变化情况,分析了1907-1991年所观测到的水文、泥沙、河道地形等资料,弄清了长江口北支近一个世界来的河道变化情况。由于水流和泥沙的作用,长江口北支不断发生冲刷和淤积,岸线和河宽不断变化,主槽游移,河道淤积,江心洲滩淤涨,输水输沙能力总体总体趋势一直处于衰减中,已无航运价值。针对长江口北支存在的总理2,提出了  相似文献   

2.
珠江河口近30年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珠江河口近30年来的变化过程,通过实测资料分析了河口岸线和河势变化特征,探讨了演变原因,认为近30年来,在上游来沙量逐渐减少的条件下,人为活动与径潮流是塑造珠江河口演变的主要动力,近岸浅滩的围垦,深水航道的疏浚,径潮流作用对拦门沙前缘及其主槽的淤积有控制作用,珠江河口已初步形成了岸线平顺,水沙输移顺畅,淤积幅度大幅减缓的态势,有利于维护伶仃洋、黄茅海滩槽基本稳定格局,这对保持河口的水沙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GIS技术,建立了珠江河口2000—2010年间不同时期的水下地形三维模型,以此作为基础资料,通过叠合分析计算不同时期的水下地形图,分析了4个区域10年来的岸线演变、冲淤变化和水下地形演变情况。结果表明,珠江河口在2000—2010年间总体呈现淤积之势,水动力和清淤疏浚工程成为珠江河口水下地形演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童辉  袁晶  陈泽方 《人民长江》2012,(Z1):108-110
根据汉江河口段实测河道地形资料,从河道平面、深泓纵剖面、深槽、河床断面形态、河道冲淤变化等方面着手,对该河段的近期河道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河段属典型的"两堤一江"河段,河道微弯,为单一河槽,河道较为窄深,滩槽高差较大。受两岸堤防和护岸工程的约束,河道横向变形不大,纵向变化以淤积为主,河床断面形态基本稳定。总的来说,近年来该河段河势基本稳定,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内,总体上仍将维持现有河势。稳定的河势也为河道内的工程建设、取水设施布置以及经济发展布局等提供了有利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5.
1996年汛期黄河下游河道及河口冲淤演变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汛期黄河下游枯水中沙,是1986年以来的第11个枯水年份,7-10月下游河道共淤积泥沙6亿t左右,其中7月份淤积泥沙4.27亿t,占相应少量的81%,分析了1996年汛期下游河道及河口段的冲淤情况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综述了1986年以来的河道冲淤特点及河道萎缩情况,对下游洪水位进行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6.
白永峰 《四川水利》1998,19(5):17-21
本文在全面分析了多沙河流河床演变“揭河度”冲刷的研究成果后,利用大量的河流实测资料,计算出反映高含沙水流流态特征参数,挟沙力S、及自动悬浮条件参数值,提出“揭河底”冲刷时水流流态紊动的均质流,且挟沙力S,远远大于最大含沙量Smax,并满足自动自动悬浮条件UJ〈ωS等论点,推动了多沙河流“揭河底”冲刷的研究,并为泥沙工作者提供了大理有价值的实测资料。  相似文献   

7.
长江镇扬河段近期河床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了解对镇扬河段近百年的演变过程及演变规律,采用原型观测资料分析法,分析了仪征水道、世业洲汊道、六圩弯道和畅洲汊道以及大港水道近期河床演变的特征及演变趋势,并提出了进一步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潮滩下部的潮流特征及地形演变过程,本文以江苏东台潮滩下部区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水样采集和连续的定点水文观测,并在白天干滩时沿设定的断面进行了重复的水准测量和表层沉积物采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涨潮流速明显大于落潮流速,且潮流具有明显的往复流特征,往复流的方向与海岸近似垂直;水体悬沙中砂的含量极低,砂为表层沉积物的主要组分;观测期间滩面处于侵蚀状态,推移质输沙为垂直海岸线向岸净输运。根据研究区域潮流特征和沉积物特征建立了地貌动力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模拟了观测期间潮滩下部的地形演变,并将实测结果和模拟结果进行对比,表明该地貌动力学模型能够模拟潮滩下部的地形演变。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潘庆 《人民长江》1997,28(5):22-24
在概述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的基本特点和各类河型的形成条件后着重分析了各种人为因素对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的影响。展望21世纪,人为因素对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的影响将加大,主要表现为三峡水利枢纽的建成运用和岸线保护与利用程度的大大提高两个方面。其综合影响的结果是长江中下游各河段的河型和河势不会出现重大调整,河道演变主要表现为河床冲深,河热的局部调整,以及分汊河段支汊的萎缩。  相似文献   

10.
黄河口近期演变规律及发展趋势预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泽刚 《人民黄河》1996,18(9):19-21
本文分析了河口近期三条流路的演变规律,阐明了清水沟河道发育特点,“洪冲枯淤”规律及河口淤积延伸反馈影响的范围。据入海水沙变化趋势,河口延伸速率将减缓,在加强河口治理条件下,预测现河道自然出汊可能性很小,流路寿命将更加延长。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网河区河性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网河受大规模采沙影响,其河道特性发生的显著变化,基于实测资料,从网河区河道的河床演变、水沙条件、同流量水位变化、西江和北江分流分沙变化、河槽容积及河道行洪能力等方面分析了珠三角网河区河性的演变情况。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网河区河床下切严重,来流量变化不大,来沙量大幅下降,同流量下水位下降明显,思贤滘对西江、北江的分水分沙有所调整,河槽容积增大,河道的行洪能力提高。随着规模取沙的减少,2005年后网河区河道进入新的平衡演变阶段。  相似文献   

12.
综合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城市河流的污染现状特征及造成污染的各种复杂成因,提出了城市河流污染修复的技术路线,并对污染河段开展生物修复、工程修复的具体技术和建立修复维护机制作出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土地资源紧张,八十年代以后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导致河道滩地开发利用过度.形成河道卡口,增加了防洪压力及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因此统一规划、合理控制河道岸线成为珠江三角洲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此就如何制定合理的岸线控制方案进行着重探讨.  相似文献   

14.
珠江三角洲地区河网水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对珠江三角洲河网区河道进行了概化,利用一维非恒定流基本方程组,河网节点连结方程及边点方程建立了珠江三角液河网区水动力学模型,将参加计算的方程分成微段,河段,汊点三级,采用逐级处理再联合运算的方法(即所谓的三级联解法),求得河网中各计算断面的水位,流量等值,利用丰,平,枯,三期的实测资料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率定后的模型计算值和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物理模型对于复杂多变的河网河道的水力因素变化不易描述,数学模型已成为研究其河道水力、泥沙问题的重要手段。在线性化的Pressmann四点隐式差分法基础上,应用汊点分组思想求解河网流场,采用节点悬沙控制方法对珠江三角洲河网悬沙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并分析了珠江三角洲流域河网悬沙输移特征。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真实、可靠,与实测资料基本吻合,从而再次证明珠江三角洲河网是以径流输沙为主的平原河网。建立悬沙节点控制方法进行河网悬沙的数值模拟,实现了泥沙方程组的分级解法,提高了计算效率与精度。  相似文献   

16.
珠江口海平面上升对三角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是当前地理环境变化相关连的两大问题。本文根据珠江口28个验潮站近数十年的观测记录统计,发现有23个站均显示轻微或明显上升,从地壳运动、水文地理因素等方面,作了具体分析,并就海平面上升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频发,高度城镇化地区的洪涝灾害问题,考虑频繁的人类活动对区域水循环产生重要影响,人口、财富的高度集中使得承灾体的易损性日益凸显,以城镇化发展快、经济要素集中度高的珠三角地区为研究区域,梳理了区域城镇化发展进程和特点,分析了降雨结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珠江三角洲航道网一维水沙数学模型的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复杂河网的数字化、可视化出发,对珠江三角洲航道潮流界、西江和北江航道沿程水位线等的动态演示,以及河道中断面水沙特征的可视化研究,使得分析复杂河网水沙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更简便、直观。  相似文献   

19.
珠江河口三角洲数值模拟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珠江河口三角洲水域近5年来的数值模拟技术研究成果。分析表明,目前数值模拟技术正朝着水系整体模拟、多要素耦合模拟、多方法有机集成、系统框架下局部水域重点深入研究的方向发展。建立珠江河口水域的数值化研究平台,集成各种信息和分学科技术,支持区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是今后数值模拟技术研发和应用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科学合理地评价水资源承载力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水资源承载子系统熵权的评价模型,与灰色关联理论相结合,对珠江三角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子系统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间水资源承载子系统等级与总等级均存在差别。除江门、惠州和肇庆外,其余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接近饱和;深圳、佛山、珠海3市水资源供给对社会经济支持力较弱,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江门和肇庆水资源承载力总等级虽然较高,但工、农业及居民生活用水效率低下,耗水率高,水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东莞市在S4子系统的等级低于其他城市,应予以重点关注。提出的基于子系统熵权的分配方式可改善目前仍以传统熵权分配为主的现状,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评价结论。这对于合理分配在各个子系统的治理力度,以保证区域未来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