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不同发酵方法对枣醋主要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发酵方法对枣醋中主要有机酸含量的影响以及枣醋酸味成分来源,以枣渣和大米为原料,研究大米熟料发酵、生料发酵及酒精直接发酵3种发酵方法对枣醋品质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发酵方法生产的枣醋中8种主要有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米和枣渣混合发酵能提高食醋有机酸含量,枣醋有机酸种类和含量与发酵方法等因素有关。采用熟料发酵法能够显著提高枣醋中柠檬酸和琥珀酸的含量,其非挥发性有机酸比例最高;采用生料发酵法,有机酸含量最高而非挥发性有机酸比例低于熟料发酵;采用酒精发酵法,有机酸含量较低。与米醋相比,添加枣渣能显著提高有机酸含量,同时丰富枣醋的风味。此方法为枣渣等果品副产物在工业上的应用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地域、不同品牌、不同原料、不同陈放年代的11种我国市售食醋为研究对象,准确测定了对食醋品质有重要影响的有机酸含量、乳酸比重、乙酸比重、DPPH自由基半清除率浓度等特征指标。各指标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显示:食醋发酵过程中乙酸和柠檬酸、乳酸和琥珀酸的代谢途径可能分别相对一致;食醋中多酚可能多来自于原料。主成分分析表明:镇江香醋和山西老陈醋的共同特征是有机酸丰富多样;相比于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的特征是乳酸、蛋白质、多酚含量整体更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不同地区的四川麸醋中有机酸含量差异及其固态发酵过程中有机酸含量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其7种主要的有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四川麸醋固态发酵过程中,乙酸由1.2712 mg/mL升高至3.1214 mg/mL,是含量最高的酸,占总有机酸58.12%。而含量次之的是乳酸,由0.8858 mg/mL升高至1.3216 mg/mL,占总有机酸32.67%,其中乙酸和乳酸变化最为显著,草酸、柠檬酸、酒石酸、柠檬酸和酒石酸变化不明显。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在熟醋中,乳酸对四川麸醋显示了较高的相关性,四川麸醋中乳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地区熟醋中乳酸的含量,这表明乳酸可以将四川麸醋与其它地域的食醋有效的区分开。在四川麸醋固态发酵过程中,发酵前期3d^10d与乳酸体现了较高的关联性,后期12 d^23 d与乙酸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HPLC法测定陈醋、香醋、熏醋、苹果醋、柿子醋、白米醋6种食醋中有机酸的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陈醋、香醋中有机酸的种类比较丰富,含有乙酸、柠檬酸、乳酸、L-焦谷氨酸、DL-苹果酸、酒石酸、草酸、富马酸8种有机酸,6种食醋中均含有乙酸和草酸,乙酸是6种食醋中最主要的有机酸。8种有机酸在所设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37~0.9997,6种食醋加标回收率为84.93%~128.6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46~6.15。该方法快速高效、准确度高、重现性好,适合食醋中有机酸成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以龙眼为原料酿造龙眼果酒,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龙眼果酒中8种有机酸含量,研究初始糖度对龙眼酒酿造过程中有机酸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初始糖度条件下,龙眼酒发酵过程中8种有机酸的变化有相似性。在发酵的前7 d,除了酒石酸含量明显减少外,乳酸、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和草酰乙酸含量均明显增加。草酸和α-酮戊二酸则无明显变化。除乳酸外,其余7种有机酸在21 d后基本保持平稳。在24%初始糖度条件下,不同发酵时期龙眼酒中8种有机酸的总和均比原果汁的高,发酵的前7 d有机酸变化最明显,草酸、酒石酸含量大幅度降低;草酰乙酸、乳酸、柠檬酸、琥珀酸含量则明显增加,随后基本平稳。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不同发酵工艺以及醋醅熏制对薏仁碎米食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固态发酵工艺相比,液态发酵薏仁碎米食醋的多糖含量较低,而氨基酸态氮含量接近,不同固态发酵工艺薏仁碎米食醋的多糖含量接近;在醋酸发酵过程中液态发酵的多糖含量呈下降趋势,固态发酵的多糖含量逐渐增加,两种方法的氨基酸含量变化平缓;薏仁碎米醋不挥发酸以及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含量为固态熏醋>固态醋>液态醋,固态发酵工艺2制得的食醋中无盐固形物含量最高,未熏醅时为2.86 g/100 mL,熏醅后为9.17 g/100 mL,未熏醅的食醋总酸含量<8%,而熏醅后>10%。固态醋酸发酵和醋醅熏制能显著提高薏仁碎米食醋品质,熏醋醅工艺还能明显改善薏仁碎米食醋的风味。  相似文献   

7.
郑宇  程程  刘静  刘小菁  谢晓琳  徐迎  宋佳  王敏   《中国食品学报》2020,20(8):237-247
我国传统食醋历史悠久,工艺独特。由于原料、工艺等方面的差异,所以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和四川麸醋等传统固态发酵食醋的风味各具特色。本文分析3个地区的37种食醋样品,并结合原料、工艺等对其主要风味物质组成进行分析,再用单位酸度下主要风味物质的滋味活度值表征不同地区食醋的风味物质组成特征。结果表明,乙酸和乳酸是传统食醋中含量最高且风味贡献最大的主体有机酸,其含量占总有机酸含量的80%以上,其中四川麸醋的乙酸/乳酸值较小(1.19±0.15),山西老陈醋的乙酸/乳酸值较高(1.88±0.06);葡萄糖和甘露糖是传统食醋中含量较高的单糖;四川麸醋中单位酸度的氨基酸总浓度最高[(0.34±0.038) g/L/Titer],其中风味贡献最大的为组氨酸。筛选出单位酸度条件下的乙酸、乳酸、谷氨酸、组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甘露糖和乙酸/乳酸值8个指标作为主要特征,根据这8个指标,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可有效区分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和四川麸醋3类固态发酵食醋,3者的类内相似性高于90%,类间相似性低于70%。  相似文献   

8.
利用HPLC测定龙眼酒发酵过程中8种有机酸含量的变化,研究初始酸碱度(用pH值表示)对龙眼酒酿造过程中有机酸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初始pH条件下,龙眼酒发酵过程中有机酸变化有相似性,在发酵前7 d,酒石酸、苹果酸含量明显下降,乳酸、柠檬酸、琥珀酸含量明显增加,草酸、α-酮戊二酸含量变化不大;经过35 d发酵与陈酿后,不同初始pH值对有机酸的影响存在差异。草酸在整个发酵过程含量都是下降的,不同p H间含量变化不大,即受初始pH值影响很小;酒石酸在初始pH≤3.9时含量下降幅度维持在21%~23%之间,但当p H4.2时,降低幅度达41.07%;柠檬酸含量随着初始pH值增加而减少;乳酸和苹果酸的含量随着初始p H值增加而升高。在pH3.9条件下,不同发酵时期8种有机酸的总量均比原果汁的高,其中发酵前7 d有机酸变化最明显,随后基本平稳。  相似文献   

9.
赵国忠  姚云平  曹小红  陈卫 《食品科学》2014,35(24):249-253
为进一步比较传统菌株米曲霉沪酿3.042和前期实验诱变菌株米曲霉100-8酿造酱油的差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比较酱油中有机酸、氨基酸和风味物质成分的差异。通过发酵终期酱油有机酸的结果比较发现:米曲霉100-8发酵的酱油中苹果酸含量增加,柠檬酸和琥珀酸含量下降。通过酱油发酵在大曲阶段和后期阶段的氨基酸比较发现,使用米曲霉100-8菌株发酵的酱油大曲及其后期发酵为酱油阶段,天冬氨酸、谷氨酸和精氨酸这3 种氨基酸含量都明显升高。这些有机酸和氨基酸含量之间比例的差异性是造成酱油风味不同的原因之一。对风味物质成分的分析发现:与对照相比,米曲霉100-8发酵的酱油中醇、醛、酸和吡嗪类物质都有所增加,其中风味物质增多最明显的是吡嗪类。通过米曲霉100-8酿造的酱油与传统米曲霉沪酿3.042比较,其有机酸、氨基酸和风味物质都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野生蓝莓为原料,利用不同酵母菌株发酵生产蓝莓酒,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测定9种有机酸在发酵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不同酵母菌株发酵过程中9种有机酸的含量有着明显的差异,且发酵各个阶段的9种有机酸的总含量变化趋势也有所不同。前发酵结束时,3株菌发酵的蓝莓酒体中9种有机酸含量均高于初始发酵醪液,其中GF3最高,为初始发酵醪液的6倍~7倍,T1、FK3-2非常接近,为初始发酵醪液的3倍左右。后发酵结束时,T1和FK3-2发酵的酒体中有机酸含量几乎没有差别,而GF3发酵酒体中有机酸含量最高,是其他两株菌株的两倍以上。3株菌株后发酵结束时酒体中9种有机酸的含量均比初始发酵醪液高,且均低于主发酵结束时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