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物解说词中的"文化专有项"是中国与世界文明对话交流,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一张张"金色名片".通过以艾克西拉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为分析工具,对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解说词中"文化专有项"的英语译文的研究得出,中国文物解说词的"文化专有项"翻译具有"术语统一、形式规范""保留意象、文化传真""审美认同、话语等效""视界融合、求同存异""以物证史、以文化人"等5项原则.  相似文献   

2.
《呐喊》作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蕴含着大量的文化专有项。以汉斯·弗米尔所提出的目的论作为理论基础,以小说集《呐喊》为依托,选取杨宪益&戴乃迭和威廉莱尔两个最具代表性的英译本作为比较对象,从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语言文化3个层面探讨了《呐喊》中的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英文报刊专有项的翻译是一项复杂的语言活动。译者与读者有着相对独立又相互作用的地位。由此形成一个各种因素都起着相互制约作用的活跃的活动场。从文化专有项翻译研究的角度出发,阐明了文化专有项和功能翻译法的含义,结合实例探讨了翻译技巧,旨在使译者能够准确运用翻译策略译出更加精美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在警务术语翻译过程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对译者而言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在对美国警察机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美国警务改革和发展的社会文化语境对Sheriffs Office、Sheriff以及Police Commissioner的汉译提出了具体的翻译方法,首创了“语境流变法”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汉语所承载的中国文化是一种高语境文化,文化专有项数量众多。由于大多数西方读者并不熟稔中国文化,汉语文化专有项的英译必须借助各种解释的技巧,以打破文化交流的壁垒,保证交际的有效进行。分析了常见的音译+释义、直译+释义、意译法、类比法和深度翻译法等五种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外化妆品不断涌入国内市场,国内化妆品也正尝试走向世界。为进一步扩大化妆品的消费市场,化妆品广告的翻译尤为重要。顺应论为化妆品广告翻译策略的选择提供了新视角。从语境顺应和语言结构顺应出发,探究化妆品广告的翻译策略,合理采用直译、意译、归化与异化等翻译策略,使化妆品广告翻译兼具形式美和内容美,以顺应消费者的心理、文化和价值取向,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相似文献   

7.
在后殖民语境下,翻译是一种解殖民化的策略,具有抵制文化霸权,重塑文化身份的功能.文中基于后殖民翻译理论,采用个案分析方法,从译者文化身份、翻译选材及翻译策略三个方面探讨了后殖民剧本《翻译》所体现的译者主体性及其对爱尔兰语言和文化身份的重构作用.拓宽了译者主体性研究的范畴,为解读其他后殖民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理论视域.同时,有助于在译介中国文学作品时,凸显其语言、文化差异和元素,更好地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学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析中国翻译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和鸦片战争至“五四”的西学翻译.翻译,无论是作为文化现象、思想运动,还是作为一项职业、一种知识技能,总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翻译理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印刷史>英文版入选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重点图书翻译出版资助项目.以该著作的英译工作为出发点,探讨在"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指导下中译外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中国翻译工作者弘扬祖国文化的重大责任.具体分析了为尊重原文的文化身份,翻译汉语典籍和专著时应采取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认知翻译模式沿袭了神经网络中的激活扩散模式,集翻译策略与具体的翻译战术为一体。认知视角下的翻译策略包括与译出语表达习惯相适应的关联理论、与译入语表达习惯相吻合的顺应理论。前者适用于翻译过程,后者适用于翻译结果。认知框架下最具代表性的翻译方法为归化和异化。归化即译者站在读者的角度,去认知该语种所限定的语境下衍生的各种思想和感情,并顺应译入语的表达方式生成译本。异化则是译者从作者出发解读相关思想和感情,保留译出语的表达特色。金融领域的英汉翻译涉及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而文化是认知的结果,因此可将认知翻译模式运用其中。  相似文献   

11.
根据 Verschueren 的语言顺应论,动态顺应是翻译策略,直译、意译、归化、异化都是动态顺应过程中主动顺应或被动顺应时表现出的一些具体方法。汉语称谓语的翻译是译者动态顺应译语语言现实和社会规约从而实现翻译目的的一个过程。因此,分析比较《红楼梦》杨译本与霍译本两个英文全译本中对称谓语的翻译,指出翻译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是否顺应译语文化并能实现译者的翻译动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和鸦片战争至“五四”的西学翻译。翻译,无论是作为文化现象、思想运动,还是作为一项职业、一种知识技能,总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翻译理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过去我国外宣翻译多采用归化翻译策略,但随着中国成功举办2008北京奥运会,正在举办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及广州亚运会,中国的实力和地位得到世界的认可,中国的语言和文化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以源语或原文作者为归宿,保持原文的"原汁原味",反映出源语的民族文化特点的异化翻译策略在外宣翻译中的作用日趋明显。文章拟以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为依托,论述了异化翻译策略在外宣翻译中的优势或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英语新闻翻译中对中国文化词翻译的异化策略,并举例说明了几种翻译方法在英语新闻翻译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从文化顺应理论的视角,探讨电影片名翻译过程中要顺应的因素。进一步对比两岸电影片名翻译的差异及成因。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印刷史》英文版入选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重点图书翻译出版资助项目。以该著作的英译工作为出发点,探讨在“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指导下中译外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中国翻译工作者弘扬祖国文化的重大责任。具体分析了为尊重原文的文化身份,翻译汉语典籍和专著时应采取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用学跨越了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局限性,能更为有效地促进文化交流,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更深层次的理论支持。以《论语》为特定文本,从认知语用视角分析文化意象的翻译问题,认为要实现译文和读者的最佳关联,在对语言的选择和使用上应考虑并顺应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同时对文化意象传递过程中的亏损问题进行语用充实,以最切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实现原文和译文的语用等值。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初,英国汉学家德庇时将《老生儿》与《汉宫秋》两部中国戏剧译介到西方,成为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经典案例.译者选择翻译元杂剧深受英国汉学场域和西方文学场域的影响,一方面顺应了英国汉学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实现了西方文学理论与中国戏剧研究的贯通.在文本内容的处理上,译者综合运用了保留、删节、改写及添加策略,从译介东方文化的角度进行翻译活动,为西方读者接触和熟悉中国古典戏剧开辟了一条文献通道.  相似文献   

19.
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认为,使用语言即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为适应不同的语境而不断作出选择的过程.顺应论以全新的视角为翻译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过程,翻译过程中无不贯穿着语言的选择,本文在语用顺应理论的框架下对翻译过程进行了重新省视.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全面、集中的体现,因此对其翻译应兼顾文本与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负载词的译介是典籍翻译成功的关键之一。由于中西传统文化的巨大差异,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本文以《墨子》的英译本为例,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探讨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