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三叠系长2油层压裂改造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长2油藏具有低电阻、高水饱、底水充沛的地质特点,从储层改造强度、规模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该类油藏合适的改造参数。  相似文献   

2.
从长2油藏具有低电阻、高水饱、底水充沛的地质特点,从储层改造强度、规模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该类油藏合适的改造参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靖安油田长6油层地质特征及裂缝形态的认识,提出长6油层的整体改造模式,对裂缝的几何尺寸和导流能力进行了优化,对改造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认为靖安油田长6油层只有形成长而宽的裂缝及实施一层多缝的分层压裂工艺技术才能增大泄油面积,提高单井产能。  相似文献   

4.
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油层地质特征、储层分类研究为基础,通过大量现场应用,总结出适合各类延长组油层的射孔技术、钻具结构、支撑剂、压裂液及配套的压裂施工参数,并详细介绍了几种能不同程度提高单井产能、防止大量吐砂、有效抑制底水的压裂技术及其应用效果。这一整套改造技术对压裂试油及提高单井产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低压致密油层体积压裂探索研究及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庆油田借鉴国外体积压裂理念及改造经验,在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层(渗透率在0.3mD以下)开展了体积压裂探索研究及试验。分析了体积压裂对储层条件的要求及在盆地致密油层开展体积压裂的可行性,探索了盆地低压致密油层体积压裂工艺设计模式,并初步认识了盆地致密油层体积压裂缝网形态,为国内致密油储层体积压裂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缑海兵  刘政帅  鲍志琳 《石油仪器》2011,25(3):64-66,102
根据在川口油田46井区进行了5口井的非交联正电胶水力压裂工艺技术先导性现场试验,从现场压裂施工到压后增产效果来看,该试验取得了显著的增产稳产效果。文章还结合地质特征、施工情况和参数拟合模拟分析探讨了各类因素对增产效果的影响,评价了该项技术对地层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长6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冯地坑—洪德地区的重要勘探目的层。因该油层组具有粒度细、成分成熟度低、磨圆度较差、分选性较差的岩石学特征,所以,研究对其储层物性有控制作用的成岩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结合单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阴极发光、X-射线衍射分析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等资料,对研究区长6油层组的成岩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油层组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解作用,且成岩演化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在成岩作用研究基础上,综合黏土矿物成分、胶结物及孔隙的发育状况,把长6油层组划分为5个成岩相:高岭石胶结相、绿泥石胶结相、铁方解石胶结相、绿泥石薄膜+长石溶蚀相以及长石溶蚀相。其中,绿泥石薄膜+长石溶蚀相和长石溶蚀相为最有利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8.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岩心观察与测井资料相结合,对鄂尔多斯盆地葫芦河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特征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长6油层组发育半深湖-深湖相沉积,而重力流沉积为区内的主要的沉积体系,且浊积岩广泛发育。在细致分析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展布特征的基础上,编制了沉积相平面图,为后期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具有压力系数低、脆性指数低、纵向夹层多以及非均质性强等特点,采用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单井产量,但低油价下难以实现经济有效开发.以该盆地矿场实践大数据为基础,建立了体积压裂效果定量评价方法,提出了体积压裂改造策略和下步工程攻关方向.在建立水平井地质工程综合品质分段分级评价新标准和储层类型精细...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长6油层组储层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首先采用谱系聚类分析方法,选择相对独立的评价参数,从9个参数中选择6个用于储层综合评价,分别是:砂岩厚度、砂地比、泥质含量、变异系数、孔隙度、渗透率。并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分析法,确定各参数的权系数。在计算储层综合评价指标值的基础上,采用拐点法确定储层综合评价的分类阈值,进而对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地区长6油层组进行储层综合定量评价,取得较好效果。其中,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主体以Ⅰ类、Ⅱ类储层为主,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侧翼以Ⅲ类储层为主。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三叠系长2油藏分布规律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构造简单。通常认为包括长2油藏在内的三叠系延长组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沉积相控制,油藏类型主要为岩性油藏,构造等其他因素对油藏的形成和分布并不起重要控制作用。但研究发现,陕北斜坡三叠系长2油藏的形成与富集实际上受沉积相带、鼻状隆起背景、断裂、水动力等多重因素控制。鼻状隆起,尤其是大型鼻状隆起的围斜部位油藏最为富集;断裂是长2油藏形成和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水动力条件是油藏上倾方向重要的遮挡因素之一。因此,长2油藏的类型复杂多样,除岩性油藏外,以构造-岩性、构造-水动力油藏为主的复合油藏可能是该区长2油藏的主要类型。图5参23  相似文献   

12.
以储层地质学、测井地质学、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等相关原理为指导,对鄂尔多斯盆地LF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地层进行了小层精细划分,对长6油藏的烃源岩、沉积相、砂体特征、构造特征、储层特征等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巨厚的烃源岩是油气成藏的基础;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是该区长6段有利的含油相带;隆起高部位是含油的有利构造部位;高闭合度的鼻状隆起对油气藏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良好盖层是油气藏形成的重要条件。在此基础上优选出有利含油区带,为LF地区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低电阻率油层表现为电阻率接近甚至低于邻近水层,使得油层在电性特征上难以与水层进行区分,给测井解释带来较大困难.鄂尔多斯盆地东仁沟地区三叠系长21油层孔隙结构复杂,孔隙度与渗透率的相关性较差,为中孔、中渗到低孔、低渗储集层.利用测井、试油、水性分析、扫描电镜、岩心分析等资料,对长21油层的低电阻率特征的成因进行研究.分析了束缚水含量、含水饱和度、地层水矿化度及黏土矿物阳离子附加导电性等4种因素对长21油层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影响,其中高束缚水饱和度、高含水饱和度和高地层水矿化度是长21油层低电阻率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利用重叠图和交会图技术对研究区内低电阻率油层进行了分步骤的识别,分析结果证明两种方法配合使用准确度较高,与油层的试油结果匹配度好.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三叠系长7致密油赋存空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储集层密闭取心岩样,进行低温吸附、气驱水高速离心和核磁共振实验分析,定量研究致密油储集层原油赋存空间。岩心2.76 MPa离心力离心后毛细管束缚水T2(横向弛豫时间)谱与低温吸附实验得到的50 nm以下微孔隙分布均主要反映孔径小于50 nm的孔喉,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对比两者分布可计算将横向弛豫时间转换为孔喉半径的转换系数C,研究区15块岩心C平均值为5.80 nm/ms。将C值应用于密闭取心岩样核磁共振油相T2谱,得到研究区油相赋存最大孔隙半径为363~8 587 nm,平均3 195 nm,平均孔隙半径为50~316 nm,平均166 nm,主要孔隙半径为97~535 nm,平均288 nm,致密油主要赋存于纳米级孔隙内。  相似文献   

15.
体积压裂技术可提高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单井产量,但低油价条件下仍可能无法实现经济有效开发,原因是体积压裂技术思路、压裂技术模式、压裂参数体系等不够合理.为此,长庆油田根据该盆地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体积压裂矿场实践和室内模拟研究结果,转变了体积压裂技术思路,研究形成了"大井丛、长水平井、细分切割、分簇射孔、可溶球座、变黏滑溜...  相似文献   

16.
石道涵  张昊  刘锦玉  王永昌 《钻采工艺》2002,25(6):39-41,45
长6油层是安塞油田的主力油层,天然微细裂缝比较发育,注水开发以来,采微裂缝影响,部分区块主向油井见效后含水上升快甚至水淹,而侧向油井难以见效,造成区块内产量和压力分布严重不均,影响了开发效果。蜡球暂堵端部脱砂压裂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地增加油层泄油面积,提高填砂裂缝导流能力,在现场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长6油藏侧向油井的重复压裂改造摸索出一条新的路出。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三叠系长6 油藏分布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传统认为,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构造简单,因此包括长6 油藏在内的三叠系延长组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沉积相控制,油藏类型主要为岩性油藏,构造等其它因素对三叠系延长组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不起主要控制作用。研究认为,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是长6 油藏形成的基础,鼻状隆起背景是长6 油藏油气富集的重要条件,水动力则可能是长6 油藏形成的一个重要圈闭因素。因此,长6 油藏的类型复杂多样,主要有以构造-岩性、构造-水动力为主的复合油藏,次为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18.
安塞油田杏河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期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储集岩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及三角洲前缘席状砂等微相沉积体。储集岩主要由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组成,根据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图像分析、常规物性、压汞分析及测井资料进行研究表明,该地区各微相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孔隙和原生粒间孔;次生孔隙主要是沸石、长石溶孔,少量岩屑及杂基溶孔。储层孔喉特征均为小孔隙微喉道;物性特征为低孔隙、低渗透的基本特点;排驱压力和饱和度中值压力较高,孔喉半径小且分选性较差,溶蚀作用对改善喉道连通性的效果不佳,孔隙结构参数总体较差。储层物性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较好,河口砂坝次之,三角洲前缘席状砂第三。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组古盐度研究   总被引:100,自引:4,他引:100  
以硼、“相当硼”、K+Na含量、K/Na比值、吸附K′+Na′、锶含量以及Sr/Ba比值等地化指标作为古盐度的判识标志,运用亚当斯和科奇古盐度计算公式,对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组沉积环境的古盐度进行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沉积时湖泊水体的古盐度为0.940%~1.016%,属富钠的微咸-半咸水环境。经分析比较,上述古盐度判识标志中,K+Na含量及K/Na比值与长6油层组的古盐度无明显对应关系,不能作为判识标志;而硼、”相当硼“、吸附K′+Na′、锶含量及Sr/Ba比值等地化指标较为灵敏,对古盐度的判识较为可靠。将多种指标判识的结果作回归分析后,认为科奇公式计算的结果最为可靠。古盐度的确定不仅可以判断湖泊水体类型,而且对了解生油岩系的发育情况和分析浊沸石化作用的钠组分来源都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石油化工应用》2016,(2):64-67
应用岩心观察、砂岩薄片等分析资料,对曹凡峪地区长6储层沉积微相特征及平面上的展布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储层发育三角洲体系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要亚相,进一步划分出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沉积微相。其中,发育3条水下分流河道,为研究区最有利储集体,在平面上的展布形态主要呈北东-南西向条带状,分流间湾将水下分流河道分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