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确定治导线是海河河口综合治理开发的关键房秀芳(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天津300170)收稿日期:1996—07—12海河干流河口位于天津市塘沽区境内,承泄大清河水系和北系部分洪水,也担负着天津市11257km2的涝水入海任务。由于近年来上游径流锐减,河...  相似文献   

2.
杨洋 《中国水利》2009,(8):33-34
海河流域,西起太行,东临渤海,北至燕山.南界黄河.流域面积近32万km^2。海河干流位于天津市区中部,自金刚桥流经金汤桥、大光明桥、光华桥、东泥沽、塘沽海河防潮闸入渤海,是我国著名河流之一。  相似文献   

3.
一、基本情况 (一)概况海河干流是由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及南运河五大支流在天津汇流而成的直接入海河道。干流流域面积为2066平方公里。海河干流西起三叉河,流经天津市区、东郊、南郊,至塘沽区大沽口入海,全长74公里。平面位置如图一所示。河道沿  相似文献   

4.
海河二道闸位于天津市东郊海河干流上、上距市区中心约30公里,下距塘沽海港约40公里,是由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其主要功能是闸上游蓄水,闸下游通航,并可与海口防潮闸联合运用,  相似文献   

5.
海河干流为子牙、南运、大清、永定、北运五大河流汇合后的入海尾闾,横贯天津市区,从市区的金钢桥至塘沽海河闸全长72公里。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等因素,在历史上早已形成一条多功能河道。近年来由于上游水源短缺以及环境生态  相似文献   

6.
<正>提起海河,很多人的脑海里便会浮现出从天津三岔河口到塘沽大沽口"一条大河波浪宽"的奔腾身影。其实,海河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海河即指海河干流,从天津市区三岔河口到海河进入渤海的入口——大沽口这段河道;广义的海河指海河水系,由五大支流和海河干流组成。海河水系由上游五大支流——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形成辐辏状,在天津三岔河口汇入海河干流,东流注入渤海。现在的海河水系(经过自然的作用和人工的改造)由蓟运河、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卫南运河、黑龙港运东诸河和海河干流组成,流域面积为23.5万平  相似文献   

7.
中央大道海河隧道工程南岸超深基坑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天津塘沽中央大道海河隧道南岸小基坑施工实例,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特点,分别阐述了超深基坑的围护结构、降水、开挖、支护及施工监测技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是全国地面标高最低、沉降最严重的沿海城市之一,而海河干流承担着天津市防洪并兼顾沿岸排涝等多项任务。分析海河干流区域1985~2009年地面沉降量统计数据可以看出,1985年以后,天津市地面沉降量显著下降,并多年维持在较低水平,中心城区和塘沽区2000~2009年地面沉降趋势比较稳定,海河下游园区的沉降量仍然偏大。提出了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同时利用汛期水量科学回灌地下水等措施减缓地面沉降,保持海河堤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天津地处海河下游,滨临渤海。海河上承子牙、大清、永定、南运、北运五大河流,横贯天津市区,流经塘沽注入渤海,是一条具有泄水、蓄水、供水、排水、航运、农田水利、水产、旅游等多功能河道。近年来上游水源短缺和环境生态变化,各项功能很不协调,在各项功能中,如何恢复航运是人  相似文献   

10.
塘沽是天津市的一个区,位于渤海之滨、海河入海口处,为天津新港所在地。该区港口和工业生产、人民生活用水,历来靠海河汛期来水存储供给,不足时抽取地下水补给。近年来,由于连年干旱,海河水质污染,主要靠抽取地下水。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全区年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已达60平方公里;井深由20年前的40米逐渐加深到目前的250~500米,最深达1200米。井水含氟量超过国家标准3~5倍,致全区儿童氟斑牙病及氟骨症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1.
水体污染治理已成为国家环境保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海河水质变化状况,对于海河污染的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海河天津塘沽段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梁子和船闸2个国控监测断面2001年~2005年的水质监测数据,计算了pH、NH3-N、DO、BOD5、高锰酸盐指数、CODcr、总磷、Zn、Cu、Pb及Cd等11项污染因子的污染指数(Pi)、污染分担率(fi)及断面的综合污染指数。通过分析得出,海河综合水质指数总体表现为逐年下降趋势,2003年后水质状况明显好转,已达到V类标准。氨氮、CODcr、BODs和溶解氧的超标依然是影响海河水质的主要因素。污染指数通常在5~6月份出现高峰期,与区内地表径流和排雨状况的特征紧密相关。2003年后海河水质污染指数明显下降,其中氨氮降幅最大,表明清淤工程是改善海河水质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海河塘沽段水污染指数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体污染治理已成为国家环境保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海河水质变化状况,对于海河污染的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海河天津塘沽段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梁子和船闸2个国控监测断面2001年~2005年的水质监测数据,计算了pH、NH3-N、DO、BOD5、高锰酸盐指数、CODCr、总磷、Zn、Cu、Pb及Cd等11项污染因子的污染指数(Pi)、污染分担率(fi)及断面的综合污染指数.通过分析得出,海河综合水质指数总体表现为逐年下降趋势,2003年后水质状况明显好转,已达到V类标准.氨氮、CODcr、BOD5和溶解氧的超标依然是影响海河水质的主要因素.污染指数通常在5~6月份出现高峰期,与区内地表径流和排雨状况的特征紧密相关.2003年后海河水质污染指数明显下降,其中氨氮降幅最大,表明清淤工程是改善海河水质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海河流域严重的水环境问题,利用1995-2004年系列数据构建SWAT模型水质模块,率定期和验证期的纳什系数分别为0.70和0.55。依据构建的模型进行污染负荷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和关键源区识别,同时计算各类型污染对研究区域和关键源区的贡献率。结果显示:污染负荷与径流量的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负荷关键源区分布为市区西南部和东北部、西青东部、东丽东部、津南和塘沽北部;城镇径流非点源污染负荷对海河流域的贡献率是最高的,达38.6%;其次是点源污染,达31.1%;关键源区中,市区和西青关键源区的关键负荷类型为城镇非点源,贡献率为90.67%;东丽和塘沽关键源区的主要负荷来源是点源,所占的比重为87.91%;东丽和津南关键源区中贡献率最高的为农村生活非点源,占61.29%。  相似文献   

14.
《中国防汛抗旱》2008,18(4):70-70
6月25日下午,海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成立暨海河流域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在河北石家庄举行。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出席并讲话,海河防总总指挥、河北省代省长胡春华主持会议并讲话。鄂竟平、胡春华为海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成立揭牌。同为海河防总副总指挥的北京市委常委牛有成、天津市副市长李文喜、河北省副省长张和、山西省副省长胡苏平、山东省副省长贾万志,以及海河防总成员、河南省防指有关负责人,北京军区作战部副部长徐向华出席会议。海河防总常务副总指挥、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主任任宪韶汇报了海河流域防汛抗旱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15.
高学平  张晨  郭磊  韩延成 《水利学报》2005,36(10):1199-1203
海河水质呈恶化趋势,尤其是汛期排入的雨污水是海河有机污染的主要来源,利用汛期洪水冲污是改善河道水质的手段之一。依据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自由表面方程、状态方程和水质输运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法,建立海河河道水质模型,模拟海河汛期行洪后,污染物的输移扩散及降解转化过程,研究泄流量与冲污的关系。通过计算海河河道汛期行洪时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表明,在不同泄流量下,污染物输移扩散及降解转化速率不同,流量大时,能更快的把污染物送入海河口。  相似文献   

16.
海河水系下游五闸是海河下游的重要防洪控制工程,由于地面沉降致使闸体沉降,造成闸体的水位和过水能力均有变化,影响闸体的防洪和抗灾能力。介绍了海河水系下游五闸的基本情况,海河水系下游五闸的地面沉降原因及危害性,海河水系下游五闸沉降观测及有关事项,海河下游五闸沉降值及对沉降值的分析,最后提出了做好海河水系下游五闸沉降观测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红有 《中国水利》2007,(17):58-60
元明清时代定都于北京,北京所处的海河流域成为全国政治中心,而经济重心则位于南方。政治、经济中心分离,直接影响了当时海河水利事业的发展通过分析元明清政治经济基本格局与海河水利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得出海河流域水利发展必须为流域经济社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考虑当地水资源现实条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紧密结合海河整体改造的进程,提出了建立海河数字化信息平台的构思,文章结合了海河的具体情况设计了分布式、多媒体、多传输方案的数字化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9.
海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杨晓勇(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天津300170)1海河流域水土流失概况海河流域西起太行山,东临渤海,南界黄河,北倚蒙古高原,总面积31.78万km2,其中山区面积占59.6%。涉及京、津、冀、晋、鲁、豫、蒙、辽等8个省、市、自治区...  相似文献   

20.
《海河水利》2014,(2):3-3
《海河水利》是水利部主管、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主办的水利技术类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海河水利》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刊载有关水利理论、水利改革发展和水利科技研究新成果、新经验,报道有关国内外水利学发展动态,宣传介绍海河流域水利建设成就,为实施“科教兴水”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