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的改革开放至今.珠三角区域城市化呈现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90年代中期之前表现为乡村城市化的特征:90年代中期之后表现为区域大城市的急剧扩张.在此过程中乡村是区域城市化的主要问题。本文深入剖析了区域城市化过程中乡村规划工具的匮乏和城市规划工具的误用所导致乡村发展的三种混乱状态.提出城市化区域的乡村具有经济、生态、休闲和文化的多重价值,建议城市化区域的乡村规划目标是保护乡村.将乡村视为城市的绿色生态空间和城市居民的休闲空间.将城市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设施进行统筹规划.建立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遵循乡村保护与转化的原则和小尺度渐进更新的发展模式使乡村逐步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化障碍的深层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阳东 《城市开发》2002,(8):22-23,27
<正>城市化是一个乡村人口逐步转化为城市人口、变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先进社会城市的自然历史过程,它伴随着产业革命的产生而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象征着社会文明不断向前迈进。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城市化的完善阶段,发展中国家大都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不例外。但就城市化速度来看,我国城市化是比较缓慢的。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我国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城市化发展的障碍,本文试就此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一、城市化是个国际现象18世纪60年代英国产业革命以后,世界上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工业发展,农民大批脱离农村走向工业聚集的城市,城市人口迅速增加,新的不同规模的城市大量涌现。随后,世界各国先后开始从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转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这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城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一经波澜骤起就蔓延整个世界,使任何地区和国家,不管其发展阶段如何,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城市化的领先者。尽管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特别是发展到现代城市阶段,人口猛…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加;二是伴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的经济实力增强,产业结构发生转变,就业机会增多,城市地域范围扩大和城市景观发生变化。城市化的模式有三种:即集中型城市化、扩散型城市化及乡村城市化。我国主要采用乡村城市化模式。 乡村城市化指原来属于农村的区域,由于某种资源的发现和开发或者由于工业的发展等原因,主导产业由农业生产转向非农业生产,居民的经济收入不再依赖于农作物,生活方式逐渐接近城市,景观也由农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我国小城镇建设规划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引起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从城市化的演进规律考察,城市化分为起步阶段、加快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等不同阶段。我国现阶段城市化水平达到30%以上,可以说正处在由起步阶段向加快发展阶段转变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将有大批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左右,约9亿人。所以,如此庞大的农村人口怎样向城市转移成为我国未来城市化发展面临的一个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但是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之间是失衡的。我国城镇化的三种主要形式均表现出人口与土地之间的不协调,从而产生了大量社会问题,良性的城镇化需要并行统筹考虑土地与人口两个因素。农村人地分离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城镇化造成的,根据与城市的不同关系,衍化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农业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农村土地空置浪费;另一种是城市用地的急速扩张侵占了城郊的农村用地,失地农民失去保障。与城市土地不同,乡村土地提供了农民的社会保障,在城镇化中不同的乡村面临着不同情况的土地转化的困境,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建议对村庄进行分类,采用不同的城镇化策略,改革土地及户籍政策,在城市化区域使农民与土地同步城市化,在非城市化区域提倡乡村用地与人口同步减少。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通常被单纯表示为城市人口占全社会入口的比重。应该说,这样单一的指标是不能全面反映城市化的内涵和外延的。城市化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是指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转变为先进的城市社会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大部分农业人口脱离农业,逐步向城镇集聚,使城镇人口的比重和非农产值的比重逐渐增大;二是乡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城市转变,即乡村的生产力结构、生产经营方式、收入水平及结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与城市日渐接近,趋于同一,也就是实现农村的城市化。笔者认为,走以小城镇为主的中国乡村城市…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与房地产业发展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城市化与我国的城市化城市化是乡村变为城市的复杂过程,社会发展重要的世界性现象。城市化进程是城市人口比重迅速提高和城市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扩大的过程,也是社会经济变化的地域空间过程。美国学者弗里德良将城市化分为城市化Ⅰ和城市化Ⅱ,前者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的过程,非城市景观转化为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后者包括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在乡村的扩散过程。如果从城市化的“S”曲线来划分城市化的不同阶段,通常可以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1]。城市化的阶段划分理论还很多,但相同的都是…  相似文献   

9.
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必须经历乡村城市化的过程。乡村城市化是指由于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使农业人口不断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组建新的城镇或进入城市,从事农业以外的行业,其生产和生活方式逐步城市化。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必然趋势,它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还是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乡村城市化进程有了初步的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是欧洲文明的一个根本特征。从公元前700年起,城市化逐渐由南欧展开,并蔓延至整个大陆。城市及其形成的城市网络通常是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塑造了它们周边的区域。城市与乡村的土地和可达性的两极分化仍然是景观变化的重要因素。城市化及与之相关的交通基础设施确定了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城市化水平由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其数值近期展现出爆炸性的增长,在欧洲大多数国家达到了约80%。与此同时,乡村地区开始被遗弃。关于乡村地区的思考、评价和规划均主要由城市居民完成,而乡村的未来发展也主要取决于城市的需求。关于城市地区及与之相连的乡村腹地和影响范围的思考越来越复杂。城市空间的集群,以及它们在全球化和快速交通模式带来的可达性改变下的处境,是影响欧洲传统文化景观改变的一些新因素。城市化进程表现为以不同的方式在空间中扩散的演进循环。城市化阶段的发展在南欧和北欧呈现出不同的时间和速度。主要的城市首先受到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并逐渐地影响较小的聚居地和更偏远的乡村地区。城市功能区是一个新的概念,同时对景观生态学也有重要的意义。地方尺度的景观变化只有将其放在更宏观的地理背景和所有相关的动态要素下才能被理解。乡村地区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模式,分为主要城市周边的村庄、都市型村庄和偏远乡村的村庄三种类型。未来景观的规划和设计必须对这些背景有深刻的理解。城市化景观是高度变化的、复杂的和多功能的。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关于景观状况的详细调研和变化监测,为合理的决策制定过程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1.
刘雨 《中州建设》2003,(1):74-74
城市规模的大小是由一定的经济社会和自然条件所决定的。在城市体系中.不同规模的城市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中小城市是城市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也是城市发展必须经过的客观阶段,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2.
城市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人类社会以第二、三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从事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的集聚区域。城市化,则是随着生产的工业化、市场流通而产生的以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这一基本特征的世界性历史过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物质水平的提高,进入城市现代化是城市化达到较高水平阶段的体现,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阶段。一、城市现代化的内涵“城市现代化”是同技术和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的科学概念,是指城市为实现精神和物质文明高水平目标的建设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现…  相似文献   

13.
生态城     
《中国住宅设施》2011,(9):14-23
研究背景一、快速城市化导致生态危机,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要求日益迫切城市是人类的主要集聚地和集聚形式之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伴随着人类世界迈入新的千年,城市化被认为是全球范围内已经普遍存在并将继续存在的重要现象,据联合国人居中心预测,世界城市化水平到2050年将达到61%。  相似文献   

14.
2000年以来广东省不断加大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村庄主要建设的指标已达到整治目标要求,然而回访中发现城乡人居环境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通过全面调查和科学分析广东省乡村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城镇化作为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根本途径,建议开展省域城镇化空间战略规划,制定城市化区域和乡村区域两种区域政策。在城市化区域由市政府统筹辖区内的城乡发展,制定市域乡村城市化的转型发展规划,并依据乡村受城市影响的程度确定城中村、城边村和远郊村3种类型和规划政策。在乡村区域应由省政府负责和县政府承接乡村保护和发展的要求,依据区域规划目标将乡村区分为迁移型村庄、改善型村庄和增长型村庄3种类型,配套完善不同扶持政策和指引。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进程中的南京交通发展战略与规划(上)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 城市化进程中南京城市交通面临的挑战 根据国际经验,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将以大城市为核心,依托便捷的交通网络,由内向外,由外向内,伴随着城市人口和产业功能的集聚和扩散,在不同地域层面同时并行地推进。必须指出,南京未来的城市化进程是伴随着机动化同时发展的。城市化与机动化的联动发展是一个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过程。这种联动效应既使南京交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同时也将影响南京未来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南京都市圈的有效构建;影响南京都市发展区的健康成长与发育;影响着南京主城和中心区作为南京…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罗马尼亚曾经是一个农业国。在罗马尼亚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乡村建设和城市化协调发展,同时并进,不断缩小着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罗马尼亚的平原、山地和高原各占三分之一。乡村遗留下来的结构是在国土上呈分散性,许多乡村占地范围广,人口密度很低,每公顷约为十至十五人。这样便导致不能合理地开发国土,不能有效地耕种农田,影响生产力的合理组织和资源的充分利用。解放后,罗马尼亚把乡村建设作为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广泛地利用天然资源和人力以及平衡地分配生产力的重大  相似文献   

17.
浅谈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布局对发展小城镇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高速公路发展乡镇产业已经成为小城镇发展的一种基本模式,高速公路在城市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不仅成为引导区域产业布局的主要通道,成为区域城市化的主要空间轴线,高速公路沿线及周边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迅速加快,缩小了城乡差别。在发达地区高速公路沿线几乎已没有空地,分不出城镇和乡村,基本上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城市与城市之间由小城镇连成一片。而在高速公路沿线主要集中了区域主要的产业布局,使高速公路不仅成为区域交通联  相似文献   

18.
乡村经济滞后现象不仅是区域发展不均衡的主要特征,而且是阻碍区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扭转乡村经济滞后的基本途径,在于加快乡村城市化进程.若以区域经济的同质性和经济、环境的统一性为依据,乡村—城市转型可划分四类基本模式.若以区域经济的质性和环境、经济的差异性为依据,乡村—城市转型可划分为三种基本型,即城市型、城郊型和城式化型.如果条件具备,还可在某些区域里根据农业工业化结构特点划分出第三层次模式.  相似文献   

19.
城市是构建于自然系统之上的,而多数天然的环境并不完全适于人类栖居。通过持久的人工干预自然,形成不断演变和适应的地域景观风貌,构建了区域景观体系,城市存在于这个体系上并不断调适与生长。以美国东北部的查尔斯河口城市波士顿为例,从风景园林的视角,全面分析了河口城市化的过程,主要集中在区域景观体系、城市形态、工业化以及公园系统等方面,包括:河口自然环境和早期聚落、建立公园雏形波士顿公地;利用潮汐水能促进工业化发展、填地与治污推动城市扩张;构建城市尺度和大都市区域尺度两个著名的公园系统。探讨了区域景观体系作为媒介引导城市生长与城市发展的过程,为当代城市化过程中风景园林作为城市战略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一、郊区城市化面临的问题郊区城市化是郊区乡村型社会地域组织向城市型社会地域组织转变的过程,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郊区城市化使滞留在乡村地域的居民逐渐享受到现代城市的文明,这一过程实际上包括了郊区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①人口地域分布和就业结构的调整;②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变;③地域空间结构和土地使用性质的变化;④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⑤公共设施、基础设施配套的完善;③地域生态结构的优化。我国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大都市郊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郊区城市化过程呈现出加速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