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中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沧州地区一所工科院校的在校大学生,使用交往焦虑量表作为测量工具,调查了大学生群体的社交焦虑情况。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农村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45.27±8.82)高于城镇大学生(43.75±10.18);文史类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41.63±9.56)低于理工类大学生(45.29±9.40);家庭富裕的大学生社交焦虑得分(38.62±10.01)低于一般家庭(44.61±9.25)和贫困家庭(45.46±9.23);大二学生的得分(46.46±8.58)显著高于大一学生(44.16±9.49)。从而得出工科院校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交焦虑,社交焦虑受到大学生的出生地、专业类别、家庭经济状况和年级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成人依恋、恋爱史与社交焦虑三者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大学生成人依恋、恋爱史、社交焦虑的研究发现,成人依恋的分值能影响到社交焦虑的分值,而恋爱史能做为成人依恋与社交焦虑的调节变量对其起调节作用,有过恋爱经验的大学生相比没有过恋爱经验的大学生有更少的社交焦虑体验。  相似文献   

3.
高职高专新生社交焦虑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高职高专院校400名新同学为研究对象,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AS)为调查研究工具,对高职院校新生社交焦虑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目前的高职高专新生比一般本科院校学生,在人际交往的主观感受方面,社交焦虑程度偏高,且随性别、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所学科目类别、生源地、家庭经济因素等条件的不同会产生差异。通过对调查结果的仔细分析,提出从事心理辅导的教师、辅导员及班主任重视并关注社交焦虑得分较高、有疑似社交焦虑恐惧症状的同学,采用合适的方法给予心理辅导,使其逐步消除主观社交焦虑情绪,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使用高职学生英语学业情绪量表,针对高职学生进行测试,发现高职学生英语学业情绪整体呈消极状况;女生比男生体验到更高程度的焦虑、羞愧和兴趣情绪;生源和是否独生子女在英语学业情绪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学生的积极学业情绪高于大二和大三学生,但大一学生进入大二后消极学业情绪开始浮现;学生干部体验到的希望、兴趣和愉快程度比非学生干部要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日语专业大学生学习日语过程中产生的焦虑状况。结果表明,日语学习焦虑主要由"对上课内容过快过多的焦虑"、"对自己口语能力不足的焦虑"、"对来自他人评价的焦虑"三个因子构成。女生在这三个因子上的焦虑程度均高于男生,二年级学生比其他年级学生对上课内容过快过多更感到焦虑。  相似文献   

6.
研究浙江省大学生的心理应激状况.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CCSPS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浙江省11个地市的15所高校的1060名在校大学生心理应激状况和压力应对方式进行了测量.总体心理应激状况:近50%的大学生在过去一年中承受着中度偏小水平的心理应激;性别差异:女大学生在过去一年中得到的消极评价远远多于男大学生;类别差异:研究生较本科生在生活、社交、发展、家庭等方面的的心理应激相对小一些.因此,大学生之间的心理应激状况与性别、学生类别、年级等因素有关,而与是否独生子女、专业、家庭所在地等因素无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7.
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自我和谐与交往焦虑之间的关系.采用人际信任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对承德市几所高校进行测量分析.在交往焦虑、人际信任和自我和谐三个量表上的得分,女生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大学生交往焦虑、人际信任和自我和谐三者之间均存在显著性相关.大力开展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诚信教育,有利于减轻大学生的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8.
通过了解在校大学生压力状况,分析性别、年级、出生年代、家庭构成差异等因素对在校大学生压力的不同影响,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湖北省6所高校2880名学生中展开调查,使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和学习压力是目前大学生感到的最大压力来源。80后大学生就业压力显著高于90后大学生(P〈0.01),男生在恋爱和经济方面的压力显著大于女生;单亲家庭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恋爱问题上压力过大;大三年级的学生是四个年级中承受压力最大的年级。因此,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的早期干预策略,化解压力,消除潜在的危机。  相似文献   

9.
采用SCL-90量表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家庭来源地、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关系及家庭经济状况各因素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发现父母关系状况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经济状况不同对大学生人际关系产生影响.进一步调查发现不同经济来源对大学生心理产生不同影响,家庭来源地、父母受教育程度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问题就是人际交往的困惑而导致的社交焦虑,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社交焦虑问题具体影响的相关研究却极少见报道。基于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探索不同体育选项课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篮球、排球、足球、体育舞蹈等项目能改善抑郁质和黏液质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瑜伽、武术等项目对改善胆汁质和多血质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有明显作用;乒乓球、网球、健身、定向运动等个体项目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