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历史上的刘备是一个充满王霸气质的“枭雄”,但作为文学形象,刘备则“有德”而平庸,缺乏文学感染力。这个人物文学形象和历史形象的大异其貌,恰恰是作者在中国古代文化“重伦理”的儒家精神的深刻影响之下不断“醇儒”化的结果。《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成为某种抽象道德观念的化身,极大地损害了作品的艺术真实性。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的“礼崩乐坏”催生了儒法两家不同的“救世”方案。两千年的中国历史就是国家政权不断膨胀、行政控制和思想灌输日益加强的历史。传统治道有力地支撑了中国文明的发展,但其历史局限不容忽视,尤其是在当代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背景下,正确认识传统治道的地位作用、发展前景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东汉末年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仲长统的代表作品《昌言》、《乐志文》、《乐志诗》,探讨了仲长统思想中呈现出的儒、道、玄思想的交杂与转化,考查了汉末魏晋时代士人复杂的思想动态。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审美化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思想,而中国的传统设计又根植在中国的传统审美化之中,当今的科技时代,中国的现代设计意识又受到中国传统审美化的深深影响。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的城市面貌雷同,记忆丧失,传统文化空间被湮没的现状,通过对我国城市文化空间所面临的传统性与现代性问题的分析,对在城市设计中如何实现文化的创新与传承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论述.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老子言说"道"时"渊默"的态度这一视角,探析其"道法自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内涵。得出了从"反者道之动","复归于婴儿"两方面来自觉修为"道"的路径之结论。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设计过程中,突出城市的个性化文化元素是必不可少的,城市文化的再生也已成为促进城市积极发展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着眼于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及城市设计理论与文化再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文化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与所起的作用,城市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其文化属性的凸显,有助于特色文化城市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传统文化对于现代设计的意义,批判了全盘西北,只重模仿的设计倾向。对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展我国的现代设计提出了要保持中国的特色,迎合时代潮流,又不论为现代技术附庸物的鲜明观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的日益繁荣,城市形象成为令人关注的文化资本。为了改善形象,促进经济发展,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衔接的重要阶段,也日趋成熟。但是,目前的设计似乎都存在重形式、轻本质的现象。本文从文化与美两个角度,结合实际案例阐述设计的本质,以求对城市设计的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设计研究所所长徐苏宁教授在2014年第2期的《城市规划》上发表题为“设计有道——城市设计作为一种‘术’”一文,认为作为一种学科,“城市设计古已有之”,城市的建造、营造问题早已通过城市设计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刘勰、韩愈、章学诚都有名为《原道》的章,他们对“道”的内涵分别作了各具时代特色的阐释和发挥,所“原”之“道”既有联系又有很大差异。对这种差异的探析,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看清中国古代化思想的演进轨迹,并揭示其中蕴含的某种化意味。  相似文献   

12.
"通用设计"是以市场性的扩大为基准,代表着现代文明的设计新趋势.在城市与建筑的设计中,既要考虑营造适合残疾人的环境,又要尽可能为所有的人提供多种选项的"通用设计"的创意,这是城市和建筑应该具备的基本使命.所以在对建筑或者环境的设计上,要将众人都按照残疾人来考虑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将无障碍设计赋予的社会使命以标准化的形式——通用设计来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生态设计"与城市环境艺术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设计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形成以生态伦理观和生态美学观为基本的出发点的城市发展、规划和设计理念。通过回顾国际上生态设计发展的历史,并分析中国现阶段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严峻的生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我国城市总体设计的发展概况,明晰了城市设计的定义和阶段划分,较系统、全面地论述了配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指出使城市总体设计政策化和规范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不仅是江泽民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而提出的重要思想,而且是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客观要求.两者的精神实质相同,同时,又是对"三个有利于"标准深刻而全面的发展,并成为中国共产党进入社会发展新时期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16.
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伦理文化的重要范畴,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入大学生的道德实践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伦理价值体系及不合理的既有道德与社会发展趋势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道德主体行为没有明确的价值目标,加之社会上的歪风邪气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有些大学生荣辱不分、耻感淡化.因此,在大学生中加强“耻感“教育与培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与国家电网技术学院、山东电力研究院校院合一、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的毕业生具有"实践能力强,作风朴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特点,逐步形成了"一强三实"的就业品牌,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培养素质的今天,品牌就业之路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18.
城市规划设计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城市规划设计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系,结合工作经验探讨了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来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的有机融合,并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沈阳市成住小区景观环境的现状、阐述其与城市整体形象脱节、空间环境整体不协调、缺乏文化整合的整体意识等问题,对问题的成因进行论述,提出设计原则,概括景观设计的涵盖内容,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城市景观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20.
"非常"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非常"的语法功能和使用变化情况出发,考察了"非常"由表层的连用,发展为一个形容词,然后由形容词语法化为副词,在使用中逐渐以副词占优势的过程。提出副词"非常"由补语位置发展而来,继而在状语位置使用的新观点。并描述了近几年来"非常"的形容词用法有上升趋势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