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侑”是相佐相助的意思, “以乐侑食”就是在宴会中用乐 舞来助兴佐餐。以乐侑食之风, 历史相当早。《周礼·天宫·膳 夫》上便有了“以乐侑食”的记 载。《诗经·唐风·山有枢》也 说:“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 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 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人 室。”周朝的大典、大宴,用大 雅乐;一般的宴会,用小雅乐。 小雅之乐不仅用于宫廷中,而且 也用于一般的贵族之家,如《诗 经·小雅·鹿鸣》说:“我有嘉 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 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 心。”这种弹瑟弹琴,其乐融融 的宴饮气氛是热烈的。自周朝  相似文献   

2.
范靖国 《烹调知识》2002,(11):23-23
今天世界各国举行盛大的宴会时,往往要奏乐助兴其实,我国早在周朝,筵宴时便开始奏乐了。据《周礼·天宫·膳夫》记载,“以乐侑食,膳夫受祭,品尝食,王乃食卒食,以乐彻于造、”由此可见,周人君王在进餐时,要奏乐助兴。餐毕,还要在音乐声中,将未吃完的食物收进厨房。 “以乐侑食”,在我国不同的朝代和不同规格的宴席中,有着不同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我国食用和药用蚂蚁的历史悠久,早在周朝就有专人采集蚂蚁和蚁卵供天子祭祀和宴会之用。古籍《周礼·天官》、《礼记·内则》中皆有高载。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记载了蚂蚁的滋补作用。 近几年的研究证明,蚂蚁含蛋白质40——55%,含有28种游离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的宴会虽然以美食佳饮为主导,然而古人似乎并不满足于仅仅在口味上进行享受,他们在宴饮之际,总要穿插一些歌舞活动,并通过这种活动会增加宴会的气氛,达到娱乐的效果。上古之久举办宴会大多以歌拜助兴,这其中包含有部落群居的淳朴遗风。每值酒筵一铺,即有人坐席而歌,也有人起身而舞,同时有乐器伴奏。最早的席间歌养大多都是出席者的自唱自舞,或持乐器自我吹弹,这种形式的席间《再旨在提高宴会的愉快成份,同时也把歌舞当作向主人或宾客表达的一种敬意。西周时期,宴会讲究礼仪,但每当酒酣耳热之际,人们总是禁不住起身舞…  相似文献   

5.
投壶是古代宴会上的一种助兴游戏,它是用酒壶当箭靶,用棘夫代箭,利用手的投掷,从一定距离上击向壶口,进入壶体。古人经常在宴会上比试射箭,然而射箭必须要有相应的场地,为了更加方便地从事酒席娱乐,古人发明了投壶游戏,既能模仿射箭,又简便易行。早在春秋时期,投壶已流行于各诸侯国之间,从侯国之间大规模的会盟聚宴,到小范围的饮酒对酌,都能见到投壶的场面。投壶作为一种酒场游戏,很早便进入了席间娱乐的领地。据《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晋阳公继位后,一些诸侯赶来祝贺,晋昭公设宴招待,并与齐景公等人一起投壶作乐。当…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中,人类是怎样生活发展的呢?一、狩猎生活 上古的人为了生存,是以狩猎禽兽鱼虫为食,生吃。有首《弹歌》说:“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见《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抓住禽兽茹毛饮血,还需果木草实充饥。《淮南子·修务训》说:“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赢(?)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土尧)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这个时候,人们生食禽兽肉,人口增多,禽兽不够吃,只有以谷、麦、黍、稷、菽为食,开始了农业生产。陆贾《新语·道基》说:“民人食肉饮血,衣皮毛;至于神农,以为行虫走兽,难以养民,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人食五谷。”人类发展到神农时代,仍无烹饪可言,如《礼记·礼运》说的“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只是生活向多样化发展。“饥则求食,饱则弃余。”(《白虎通义·号篇》)  相似文献   

7.
《中国宝玉石》2001,(2):86-87
在李约瑟《中国之科学与文明》第29章阐明,珍珠养殖的方法基本上是中国人发明的。珍珠在周朝即很普遍地被采用,《史记·春申列传》中记载着他养有食客三千人,座上客所穿鞋子是以珍珠做成的,现在日本太子纪小和田雅子常在公共场合,以一串珍珠项链表现日本大和民族女性温婉的气质,也是引领珍珠风潮的最佳代言人。  相似文献   

8.
宴会外交     
亨利·米切尔是《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由于工作关系,他常涉足外交性质的宴会,并接触到各国政界名流.本文不仅介绍了不同民族的饮食风格,而且对出席宴会的客人有传神的描绘.  相似文献   

9.
酒令趣闻     
酒令趣闻饮酒行令,助兴取乐,在历史上由来已久。所谓“酒令”,就是宴饮时用来节制饮酒(包括敬酒、罚酒)的规矩。古代酒令形式多样,筹令是其中一大类别,又称筹箸、酒令等,俗语谓之掣签。用于行令之筹,多系条形竹制,亦有金、银、玉及象牙等名贵材料制成的,上面刻...  相似文献   

10.
5元明时代的文献元·贾铭《饮食须知·卷五》:醋:“味酸甘苦,性微温。解鱼、肉、瓜,菜毒。米醋乃良。多食损筋骨,伤胃气,不益男子,损齿减颜,能发毒。不可同诸药食。服茯苓、丹参、葶苈药者忌之。凡风寒、咳嗽及痢疾、脾病者勿食。贾铭(约1266~1374),该文献为饮食卫生与营养类著作。元·韩奕《易牙遗意》:醋:“用粳、糯米,不拘糙与白皆可。以七升五合,水浸三日炊饭,白曲一斤半,称水二十五斤和匀,入瓮,厚纸五层密封。五十日熟。二醋下水十二斤,三醋下水八斤。春秋二社皆可造。亦有以米罨成黄子者”。又法:“正立伏日,粳米糙白皆可,粞亦可。五…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梨是甜美爽口的果中佳品。可是,在中国古代食疗典籍里,这水果却被赫然冠以“有毒”,二字,如,著名的《千金·食治》即云其“味甘,微酸寒、有毒”。不仅如此,有许多个人并不认为有毒的食物,在食疗古籍中也被标上“微毒”、“有小毒”之类提示语,例如:桃,“微甘,有小毒”(《食鉴本草》卷上);胡瓜(黄瓜),“甘寒,有小毒”(《本草纲目·菜部》);肉(猪肉),“味辛、平,有小毒”(《千金·食治》);莴苣菜,“性冷,微毒”(《饮食须知》卷上),等等。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2.
《中国食品》2023,(3):137-139
<正>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史记》中写:民以食为天。在先秦典籍《尚书·洪范》里,国家八政第一个是食。美食仅仅是一种口腹之欲吗?于普通人而言或许是,但对于一些文人而言,美食的意义要丰富得多。在历史中,不少大文豪都身兼诗人与美食家的双重身份:陆游、郑板桥、梅尧臣、金圣叹……说到文人与吃,我们不妨这样认为,文人以食为地、  相似文献   

13.
困惑美味     
眼下诱惑人的东西真是太多,衣有华服、吃有美味、住有豪宅、行有“宝马”。如何面对?确实是一门学问。例如自古列入珍馐的燕窝、鲍鱼、海参、鱼翅被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煊染得天花乱坠,大有“不得珍味、死不瞑目”的架势。清代袁枚《随园食单·海鲜单》记载: “古八珍(即《周礼·天官》及《礼记·内则》所记的淳熬, 淳母等八种珍馐),并无海鲜说。”而如今的世俗习惯, 把燕、鲍、翅、参也列为珍  相似文献   

14.
侑酒杂谈     
劝人喝酒,谓之侑酒。经过几千年的延伸和发展,侑酒的形式和方法变得多种多样:劝说、划拳、行酒令、赏歌舞、听音乐、看戏、做游戏、猜灯谜、讲故事、吟诗、舞剑等等,都是为了助酒兴——侑酒。侑酒是酒文化乃至整个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五味调和 这个观点见于医学家、杂家、艺术家等著作。《黄帝内经》“素问”第三“生气通天论”,指出:“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淮南子·泰族训》用伊尹之事来说“伊尹忧天下之不治,调和五味,负鼎俎而行”。《饮膳正安》亦指出:“以五味调和五脏”。直到清代,袁放还在《随园食单·须知单》“独用须知”中强调,对于烹饪原料中腥膻味浓重者“用五味调和,全力治之”。  相似文献   

16.
春回大地,人们厚实的冬装悄然隐退,许多人猛然发现焐了一冬的身体胖了许多,于是想到各种健美方法,想到注意饮食,并出外郊游。人们的食物原料开始变化,鲜蔬成了宠儿。在众多的鲜蔬中,薇菜被淡忘了许久许久。其实,它的价值本不应遭此冷遇。 薇菜,又称大巢菜,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长在山间麦田或水边,偶数羽状复叶,小叶线状长椭圆形,夏秋开花。《诗经·召南·草虫》言:“陟彼南山,言采其薇。”薇菜是我国古代常见的救荒解饥之物。早在商周之际,武王平定殷乱,建立周朝,天下皆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不久,有人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食其土之所出,即为之臣。”于是伯夷、叔齐不食薇菜,终因饥饿而死。到唐代,白居易也曾采薇以解饥,并作有《续古诗》言: 朝采山上薇,暮采山上薇。岁晏薇亦尽,饥来何所为?坐饮白石水,手把青松枝。击节独长歌,其声清且悲。……行行歌此曲,以慰常苦饥。  相似文献   

17.
年糕,又称年年糕。年糕历史悠久。据说起源于周代,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周礼·笾人》中就有“羞笾之食,糗饵、粉”的记载,饵足指年糕。年糕起初含有庆祝五谷丰登之意,后取“年高”的谐音,具有长寿之意。春节吃年糕的习俗明代就有。明·刘侗、于奕正著《帝京景物略·春场》:“正月元旦…夙兴盥漱,啖黍糕,曰年年糕。”李家瑞《北平风俗类徵》引《民社北平指南》:“北平俗尚,谓元旦为‘大年初一’。…并食年糕(糯米为之)取年年高  相似文献   

18.
《餐饮世界》2023,(3):48-51
<正>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史记》中写:“民以食为天”。在先秦典籍《尚书·洪范》里,国家八政第一个是食。美食仅仅是一种口腹之欲吗?在历史中,不少大文豪都身兼诗人与美食家的双重身份:陆游、郑板桥、梅尧臣、金圣叹……说到文人与吃,我们不妨这样认为,文人以食为地,以文为天,饮食同文化融洽,天地相合,才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于是才有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相似文献   

19.
狗肉古今谈     
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我国养狗有着六七千年的悠久历史。古籍上有关狗的记载很多。《礼记·王制》写道:“士无故不杀犬豕”《墨子·非攻》云:“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文子·上德》载:“犬豕不择器而食。” 这些记载反映了我国古代养狗的普遍性,如果仅仅就“犬豕”这两个字的先后顺序而言,似乎古人把狗看得比猪还重要。  相似文献   

20.
古代,贪财的县尹和县丞,与为官清廉的主薄共饮。酒已半醉中时,县尹提议行酒令助兴。县丞规定酒令中要有一句千家诗。主薄提出要雅俗共赏,用两句俗语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