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原料合成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研究了不同乳化体系对聚合稳定性的影响。用红外光谱(IR)、^19F核磁共振(NM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及热重分(TGA)表征乳胶膜结构及热稳定性能,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乳胶粒的微观形态结构,通过接触角和吸水率表征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胶膜的表面性能。  相似文献   

2.
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共聚乳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OP-10)为复合乳化剂,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Actyflon-God)、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制备了壳层含氟的核壳型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用红外光谱(FT—IR)表征乳胶膜化学组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乳胶粒的微观形态结构,并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进行了表面分析。发现氟有向空气与膜面迁徙的现象。通过吸水率表征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胶膜的表面性能,结果表明含氟量增加使乳胶膜吸水率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3.
采用 4种不同的碱(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氨水、三乙胺)皂化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苯乙烯 -马来酸酐共聚物( SMA)作为乳液聚合的乳化剂合成了丙烯酸酯乳胶,并对 4种不同碱皂化的 SMA作乳化剂合成丙烯酸酯乳胶时所需乳化剂的用量、乳胶的粒径、粒径分布、黏度、乳胶稳定性及乳胶膜的吸水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4种碱皂化 SMA作为乳化剂均可以合成丙烯酸酯乳胶,最佳用量为单体的 8%(质量分数,下同)。乳胶性能及乳胶膜的吸水率受皂化 SMA所用碱的类型的影响较大。其中, NaOH皂化 SMA作乳化剂合成的丙烯酸酯乳胶的综合性能最好,乳胶的粒径较小为 142. 4 nm,呈单分散,黏度为 14. 68 mPa·s,综合稳定性良好,乳胶膜吸水率较低,为 9. 52%。  相似文献   

4.
乳化剂对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丙烯酸酯、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为主要原料,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荆为复合乳化荆,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由透射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乳胶粒子呈明显的核壳结构。讨论了乳化荆种类及用量对聚合反应及反应体系稳定性、乳液稳定性、乳胶粒子的粒径及形态、聚合反应转化率、乳液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乳化剂中阴离子型与非离子型乳化荆的质量比为2:1时最好.乳化剂的最佳用量为4%.  相似文献   

5.
袁婷婷  沈玲  王汉峰  叶青  管蓉 《粘接》2010,(9):63-66
使用可聚合乳化剂烯丙氧基壬基酚丙醇聚氧乙烯(10)醚硫酸铵(DNS-86),通过半连续聚合工艺制备了水基丙烯酸酯乳液。考查了DNS-86对乳液的固含量、转化率、乳胶粒的大小及形态、Zeta电位以及各种稳定性(聚合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及冻融稳定性)的影响。与常规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制备的丙烯酸酯乳液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DNS-86因反应活性大,能与丙烯酸酯单体进行共聚,制得的乳胶粒大小均一,形态规整,乳液的稳定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配合使用环保可聚合阴/非离子型乳化剂LR-10和LG-20,通过种子预乳化半连续聚合工艺制备了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探讨了乳化剂的配比、用量及种类对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性能的影响,并对其相关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m(LR-10):m(LG-20)=3:1时,所制备的丙烯酸酯乳液稳定性能最佳;GPC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复合乳化剂用量的增加,丙烯酸酯压敏胶溶胶部分的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减少、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越来越窄;当复合乳化剂的质量分数为3%时,乳胶膜的的粒径和PDI达到最小值,此时耐水性能和粘接性能最佳,压敏胶膜的水接触角为112?;FT-IR结果表明,所有的单体和可聚合乳化剂都完全参与了乳液聚合反应;与传统乳化剂体系相比,通过环保可聚合型乳化剂LR-10/LG-20所制备的乳胶膜的粘接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7.
乳化体系对氟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的乳化体系来制备氟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主要探讨了乳化体系对预乳化液稳定性、聚合稳定性、储存稳定性、转化率、粒径大小与分布以及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采用的乳化体系中,由聚氧乙烯-4-酚基醚硫酸铵盐(CO436)与1-丙烯基-α-羟基烷基磺酸钠(COPS-1)组成的复合乳液体系,可制得转化率高达98.85%的稳定乳液,乳液粒径呈单分散分布,乳胶膜的吸水率只有4.31%。  相似文献   

8.
脂肪酸甲酯磺酸钠作乳化剂的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为单体,脂肪酸甲酯磺酸钠C16-MES为乳化剂,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根据Davies法计算了C16-MES的HLB值在12.8左右,并且考察了乳化剂用最、引发剂种类及用量、单体配比对聚合稳定性及乳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以C16-MES为乳化剂制备的不同单体配比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稳定,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加,聚合反应速率增大;引发剂用量相同时,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的丙烯酸酯乳液聚合速率大于热引发体系.乳胶粒的粒径都在103~200 nm.  相似文献   

9.
使用3种可聚合乳化剂制备了水基胶粘剂用丙烯酸酯乳液。考查了可聚合乳化剂与单体间的共聚性能,比较了各乳化剂用量对丙烯酸酯乳液的固含量和单体转化率、乳液稳定性(聚合稳定性、贮存稳定性、冻融稳定性)以及乳胶膜的耐水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1-烯丙氧基-3-(4-壬基苯氧基)-2-丙醇聚氧乙烯(10)醚(ANPEO10)、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双磷酸(ANPEO10-P2)和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硫酸铵(DNS-86)均成功地聚合到丙烯酸酯聚合物中。用3种乳化剂制备的乳液性能各有特点。使用DNS-86以及ANPEO10-P2制得的乳液的贮存稳定性好;用ANPEO10制得乳液的冻融稳定性最好;使用DNS-86制得的乳胶膜的耐水性最好。3种乳化剂用量均为2.0%时,制得的乳液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0.
为开发性能优良、价格低廉的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型水泥外加剂,着重讨论了以丙烯酸酯类和苯乙烯为主要原料、采用预乳化和半连续工艺合成水泥改性型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方法,研究确定了丙烯酸酯类共聚乳液合成的配方设计及单体、乳化剂、引发剂、链转移剂等组分对制备所得的共聚物乳液结果的影响.在丙烯酸用量为单体总量的4%,阴、非离子乳化剂复配使用,乳化剂的量占单体总量的2.5%左右,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量的0.5%时制备的苯丙乳液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和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1.
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的应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2-羟基-3-十八烷基氨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A)、木质素季铵盐(B)和N-[2-羟基-3-十二烷氧基聚氧乙烯醚(9)]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为乳化剂制备了乳化沥青。对乳化沥青的性能测试表明,当乳化剂A,B和C单独使用的用量分别为乳化沥青总质量的0.5%,2.5%和2.5%时,乳液能够稳定存在5 d;当使用由乳化剂A和B或A和C以1∶1至9∶1的质量比组成的复配乳化剂,用量为乳化沥青总质量的0.5%时,制备的乳化沥青的稳定性明显地优于单独使用乳化剂A,B或C制备的乳化沥青。使用由乳化剂A和B以质量比2∶3组成的复配乳化剂,用量为0.5%时,所得到的乳化沥青的破乳时间为259 s;由A和C以质量比1∶1组成的复配乳化剂,用量为0.5%时,所得到的乳化沥青的破乳时间为223 s;而单独使用乳化剂A,用量为0.5%时,破乳时间仅为191 s。  相似文献   

12.
沥青乳化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以环烷酸和二乙烯三胺为原料,经酰化和环化反应合成咪唑啉中间化合物,进而利用硫酸二甲酯对咪唑啉进行季胺化反应,生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了探索,并用此表面活性剂制备了乳化沥青,经测定证实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固体颗粒乳化剂的基本作用原理,主要内容包括固体颗粒乳化剂与传统表面活性剂乳化剂乳化性能的不同,固体颗粒乳化剂的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以及固体颗粒乳化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氨基硅油乳液中乳化剂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氨基硅油乳液用柱层析法分离后,采用红外光谱仪扫描了氨基硅油乳液中乳化剂的各组分,用碘代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进行定性分析,采用邻苯二甲酸酐-吡啶法测定聚乙二醇的平均摩尔质量,并用质量法对各组分定量.结果表明,氨基硅油乳液中的乳化剂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组成,主要成分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结构为C12H25O(CH2CH2O)H0的质量分数为9.25%;结构为EO=5.02,C12H26:C14H30=3:1的质量分数为37.24%;结构为EO=8.92,C12H26:C14H30=2:1的质量分数为1.80%;结构为EO=11.27,C16H34∶C18H38=2∶3的质量分数为44.15%]及聚乙二醇[质量分数为2.6%,结构为HO(CH2CH2O)7.44H].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十二酸(LA)为原料,合成了一种仲醇结构的中间体,得到优化的工艺条件为:用等摩尔的GMA和LA,采用N,N-二甲基苄胺为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量的0.6%,于105℃下反应8 h,转化率可达99%以上。以POCl3作为磷化剂,与仲醇中间体反应,再水解制得含甲基丙烯酰基团的反应性含磷乳化剂。研究了反应介质和反应温度对产物结构的影响。较佳的磷化工艺条件为:POCl3和仲醇中间体的摩尔比为1.2∶1.0,反应介质为甲苯,于-30℃反应2 h可得到单酯质量分数62.5%的磷酸酯,将得到的产物提纯后制得单酯质量分数较高的磷酸酯。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原料、仲醇中间体和提纯后的磷酸酯的结构,并用核磁共振波谱(13C3、1P)对提纯后的磷酸酯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最终得到的磷酸酯乳化剂的结构与设计的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合成方法,例举了其作为乳化剂在日化个人护理品、消泡剂及光亮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罗顺泰  李劲 《上海涂料》2001,39(2):43-44
介绍了乙烯基磺酸钠水溶液(SVS)作为多功能反应性乳化剂在乳胶漆中的应用以及在织物和纸用涂料,离子交换树脂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1 INTRODUCTIONVinyl chloride(VC)is a slightly water-soluble monomer.But its solubility in water(~10g·L~(-1))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olefins(0.1~1g·L~(-1)).The solubilityof VC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in suspension,emulsion and miniemulsionpolymerizations.The presence of emulsifier in aqueous medium will enhance the solubil-ity of VC.The solubility of VC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types and concentration of theemulsifier,but also on th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Unfortunately,the solubilities ofVC in emulsifier solutions are rarely reported in literatures.  相似文献   

20.
《应用化工》2015,(5):967-969
选用高分子乳化剂,采用反相法制备环境友好型新型毒死蜱水乳剂,并检测其理化性能指标。40%毒死蜱水乳剂的优选配方为:15%S-100#,5%丙三醇,6%高分子乳化剂N-300,3%OP-10,自来水补足。其优选配方在室温、冷贮、热贮下稳定,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水乳剂的质量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