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通过对圆钢成品孔型成熟设计和轧制成型的分析,提出了国标圆钢不圆度较合理的测定方法以及圆钢成品孔型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使用ANSYS/LS-DYNA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大圆钢轧制过程进行了模拟仿真,得到了采用单圆弧成品前椭圆孔型的大圆钢轧制的等效应力场、等效应变场,分析了轧件横截面的等效应变和等效应力分布情况.成品前孔型改为双圆弧椭圆孔型后重新模拟轧制过程,把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得出采用双圆弧成品前椭圆孔型有利于改善成品道次的应力、应变分布.  相似文献   

3.
POMINI公司圆钢成品孔型设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民 《特殊钢》1998,19(1):33-35
意大利POMINI公司为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连轧机设计了一套di60~150mm圆钢孔型。这套孔型采用了椭圆一圆孔型系统,试生产证明;用这套孔型系统生产的圆钢表面质量好,轧制过程稳定,孔型共用性强。但它的成品孔型设计比较特殊,与国内常用的设计方法有些差异,试生产过程发现圆钢的尺寸公差较难控制。因此,有必要对它进行一些分析研究。IPOMINI公司Q60~150mm圆钢成品孔结构图1为POMINI公司rp60~150mm圆钢成品孔结构。图IPOMINIrp60~150mm圆钢成品孔结构Fig.IStructureofPOMINI60~IS0rnmfinishingroundpass图中:D…  相似文献   

4.
徐国荣  苏俊 《江苏冶金》2006,34(3):14-16
介绍了一种生产大直径圆钢的新工艺,此工艺布置及孔型设计使得简单的孔型组合生产多种规格的圆钢,大大地减少了配辊数量,同时节约换辊时间;另外该孔型设计中的单一成品前孔可生产多种高精度的成品圆,为大直径圆钢生产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强韧性与耐磨性是复合铸铁轧辊的主要性能,过钢量是衡量轧辊好坏的关键指标,通过介绍圆钢成品孔型构成方法、设计原理、技术要求,分析单扩张孔型不足之处,创新设计双扩张多半径成品孔型构成方法,投入生产线后,所生产的成品圆钢尺寸精度、不圆度符合要求,提高了轧辊利用率40%,节约了备件费用,在同行业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唐鑫 《冶金与材料》2020,(1):148-149
文章主要描述了一种生产大直径圆钢的工艺,这种工艺的布置和孔型的设计能够让一些孔型的相互的进行组合,最后,能够生产出许多种规格直径的圆钢,其工艺能够比较有效的减少在生产过程之中的配辊的数量多少,而且能够有效的降低在进行换辊生产里所需要的时间;而且此种孔型设计里面包含的单一类型的成品前孔能够生产出精度比较高的成品圆,这也给大直径的圆钢新的生产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针对广钢连轧切分轧制圆钢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对孔型和轧制参数的优化,对成品机架入口导卫支座的重新设计,明确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圆钢切分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使圆钢切分生产正常化。  相似文献   

8.
<正>专利号:201510281465.3专利类型:发明专利发明了一种用于轧制圆钢的孔型系统。粗轧机组所用孔型系统为箱—方—椭圆—圆型孔型系统,其中,配置箱型和椭圆孔型的轧机为立式轧机,配置方型和圆孔型的轧机为水平轧机。由于将椭圆孔放在立式轧机,圆孔放在水平轧机,免去了扭转轧制工序,形成无扭轧制圆钢的孔型系统,使水平轧机出圆钢成品而椭圆轧件无需扭转,以利于圆钢轧制,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八钢在新建棒材生产机组进行多线圆钢切分轧制工艺的试验研究.通过对Φ12mm、Φ14mm圆钢的四线、三线切分轧制的压下规程设计、变形孔的延伸与宽展特点、切分孔型对轧件切分带形成的状况以及切分导卫对成品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阐述了改进措施及实施效果.针对工艺特点设计了适应螺纹钢和圆钢共用的导卫、活套装置,并将粗中轧无槽轧与圆钢多线工艺进行有机结合,针对圆钢不同于螺纹钢多线切分轧制时表面质量难以保证的关键点,从孔型和工装导卫等方面制定有效措施,消除因切分带形成的质量缺陷,多线轧件成品断面的尺寸及椭圆度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
唐钢长材部大型钢车间采用BD1、BD2、F1二辊可逆式轧机轧制Φ80 mm圆钢,通过热拉伸试验得出Q275B钢在不同温度、应变速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为验证孔型系统及轧制规程的合理性,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模拟Φ80 mm圆钢精轧机各道次轧制过程,基于模拟结果中孔型充满情况改变成品孔型辊缝设置,消除成品缺陷,提高成品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模拟轧制力低于轧机最大轧制力,轧机不会由于过载而跳闸。基于此模拟结果开发的Φ80 mm圆钢,成品表面质量良好,尺寸、弯曲度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1.
 建立温度计算模型针对22 mm和28 mm规格20MnSi棒材热连轧及控制冷却过程温度场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分析,获得了棒材精轧及轧后分级控冷过程的温度变化规律。对轧制圆钢和螺纹钢筋不同条件下成品道次温度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是,轧制22 mm和28 mm规格20MnSi螺纹钢筋时的终轧温度比轧制相同规格圆钢时显著升高。轧制螺纹钢筋时精轧末道次轧材表层形成螺纹出现较大的局部应变量和应变速率,由此产生大量变形热是终轧钢筋表层急速升温的根本原因。与轧制圆钢相比,为完成同等控冷效果及有效控制轧后组织性能,20MnSi螺纹钢筋精轧后第1水冷段的换热系数明显较高,因此需要相应采用较大的冷却水量。  相似文献   

12.
肖玉  洪慧平  冯富春 《特殊钢》2014,35(2):16-19
通过对棒材热连轧过程的分析,建立了20CrMnTi钢800~1150℃,变形量0~0.8,应变速率0~3 s-1的Hensel-Spittel流变应力模型;利用LARSTRAN/SHAPE有限元软件模拟了20CrMnTi从200 mm×200 mm的方坯经8道次连轧为Φ90 mm圆棒的过程,分析了轧件在圆弧侧壁的圆孔型和直线侧壁的圆孔型下轧制过程中的应力场、应变场、温度场和轧制力及力矩的变化情况。模拟结果表明,轧件圆角部位等效应力、等效应变较大且温度较低,容易出现轧制质量缺陷;圆弧侧壁的圆孔型轧制圆钢时的精度略高于直线侧壁的圆孔型。  相似文献   

13.
袁庆慧  田家栋  于光远 《山西冶金》2012,35(6):50-51,84
介绍棒材厂在Ф750 mm单机架轧机上开发Ф270 mm~Ф300 mm热轧圆钢的工艺过程。通过选择设计适合初轧机轧制圆钢的孔型系统及工艺制度,包括孔型系统设计、轧辊孔型加工、加热制度、轧制制度、压下规程,使轧钢设备与工艺相匹配,开发出Ф270 mm~Ф300 mm圆钢,解决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石钢公司大规格圆钢精整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的特点,该生产线投产后,生产稳定,产品质量能够满足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CrMnTiH圆钢精轧后控制冷却过程温度场进行有限元模拟以及现场温度实测,得出了Φ35 mm规格圆钢芯部、1/2半径处和表层温度的分布曲线。分析说明,轧后水冷却过程圆钢表层温度急速下降,而芯部温度下降缓慢,水冷时圆钢芯部与表面的最大温差约为115℃;水冷后的空冷过程使得圆钢芯部和表层温度逐渐一致。20CrMnTiH圆钢精轧后采用快速水冷并配合空冷工艺,有利于抑制奥氏体晶粒长大并获得均匀细小的轧材组织。  相似文献   

16.
西宁特钢精品小棒线在生产Ø75 mm的GCr15热轧圆钢时,发现轧后棒材内部存在中心疏松缺陷,导致棒材精整后超声探伤合格率低。通过修改孔型参数,结合数值模拟研究测试棒材芯部应力及等效应变的变化情况,再经现场生产验证,结合成品棒材超声探伤合格率的分析,来验证优化后的孔型参数是否可行,指导现场生产实践,提高轴承钢棒材的产品质量水平。参数的确定中,对各道次压下量的重新分配,主要是增加了第2道次的压下量,从58增加到86 mm,减小了第4道次的压下量,从58减小到30 mm。优化后的工艺直接从11架出Ø75 mm成品,节约了后2架轧机的能源消耗与轧辊磨损消耗。模拟结果显示第1道次的棒材内部应力由之前的拉应力变为压应力,结合轧制速度的降低,有利于提高棒材芯部质量。实际生产证明工艺优化后低倍质量显著提升,探伤合格率为96.37%,较之前提高3.63%。  相似文献   

17.
从孔型、堆拉钢关系、导卫方面分析了棒材生产中轧件通条尺寸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通过优化孔型系统、改进成品进口导卫、规范轧线操作,大大提高棒材生产轧件通条尺寸。  相似文献   

18.
刘树军 《黑龙江冶金》2010,30(1):17-18,20
针对北兴公司连轧线存在的孔型系统繁杂、兼容性差、配辊困难等问题,对现有孔型系统及相关规格提出了优化合并重组方案,并制定了相应的工艺技术及操作规范,从而简化了孔型系列,降低了配辊难度,减少了操作废品率,使生产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9.
采用DEFORM-3D三维大变形热力耦合弹塑性有限元软件对Ф21.5 mm GCr15轴承钢坯料在四架KOCKS轧机连轧成Φ16 mm棒材工艺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棒材在KOCKS轧机孔型中轧制时的等效应力、等效应变、温度场以及轧制力等轧制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棒材在KOCKS机组中的变形主要发生在延伸孔型,精轧孔型的变形量较小,尤其在最后一道次;棒材在KOCKS机组中的宽展是不均匀,在靠近轧辊的区域宽展较小,在辊缝处宽展较大并产生鼓形;棒材在KOCKS机组中等效应变已达到芯部渗透,这对保证组织致密度和成品内部质量是非常有利的,现场各道次轧制力的实测值与模拟值的相对误差<2%。  相似文献   

20.
棒材热连轧力能参数的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三维流函数法对棒材热连轧时的椭圆-圆孔型系统进行了力能参数的解,其结果与实测结果符合很好。计算结果的准确程度取决于形状函数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