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在不同pH值和温度条件下处理大豆分离蛋白 ,采用ANS荧光探针法测定大豆蛋白的疏水性 ,采用化学变性剂SDS、脲处理大豆分离蛋白 ,探索理化因子对大豆蛋白质疏水性的影响 ,为大豆蛋白质的改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相似文献   

2.
对所设计的大豆分离蛋白质的制备工艺,所用设备,投资和经济效益进行了介绍,并对我国目前大豆分离蛋白的开发与利用作了客观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对所设计的大豆分离蛋白质的制备工艺、所用设备、投资和经济效益进行了介绍,并对我国目前大豆分离蛋白的开发与利用作了客观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交联剂对大豆分离蛋白疏水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以1-苯胺基-8-萘磺胺荧光探针法测定大豆蛋白疏水性的基础上,研究了交联剂对大豆蛋白质疏水性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戊二醛与乙酸酐作交联剂,结果发现交联后大豆蛋白质的疏水性大大提高;其中采用乙酸酐交联后的疏水性指数较大。pH值及温度对蛋白质疏水性指数均有一定的贡献,但疏水性的提高往往是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本实验中乙酸酐与大豆分离蛋白反应,在pH7.0、浓度3.29%、温度为70℃下加热反应20min,测定的疏水性指数S0值相对最大。采用低浓度的戊二醛与大豆分离蛋白交联反应,在pH7.6、浓度为3.29%、温度为70℃下加热反应20min,有相对最大疏水性指数。  相似文献   

5.
大豆蛋白营养价值高应用广泛,但是引发的过敏反应会给人体带来危害,高压均质和酶解联合处理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改性方法。大豆分离蛋白经不同的高压均质条件处理后利用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进行复合酶解。结果表明:高压均质联合酶解能显著降低大豆主要抗原蛋白的抗原性。ELISA结果表明高压均质联合酶解处理后β-伴大豆球蛋白的抗原抑制率降低了44.38%,大豆球蛋白的抗原抑制率降低了19.93%;傅里叶红外结果表明处理后的样品二级结构中α-螺旋含量减少、无规则卷曲含量增加;表面疏水性结果表明大豆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蛋白质的三、四级结构被破坏。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及空间结构的改变能够引起抗原表位的隐藏或掩盖进而影响抗原性。  相似文献   

6.
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性质易受加工条件的影响,为改善其功能性质,采用糖基化方法进行改性。以大豆分离蛋白(SPI)和葡萄糖为原料,采用干热法在不同底物质量比、温度及反应时间下进行美拉德反应。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55℃,大豆分离蛋白与葡萄糖的质量比为1∶1,反应6 h后,与未改性SPI相比,接枝产物的溶解性提高了56.18%,乳化活性提高了28.04%,反应8 h后,乳化稳定性提高了92.78%。通过邻苯二甲醛(OPA)法测定接枝产物的接枝度及SDSPAGE分析接枝产物的分子量变化,均证明了美拉德反应的发生;紫外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表明糖基化改性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二级结构都发生了变化。葡萄糖接枝改善了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为拓宽大豆分离蛋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范围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超声和超高压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超声(探头式和槽式超声装置)和超高压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溶解度和起泡性的影响.测定了超声处理时间分别为5,10,15,20,30,50 min以及在300MPa压力下处理时间为0,5,10,15,20,25 min时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度和起泡性.结果表明:超声和超高压处理均能增加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和起泡性,并且探头式超声处理装置比槽式超声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酶促水解可以显著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热凝结性。本课题采用微生物蛋白酶部分水解方法,使大豆分离蛋白的热凝结度从9.3%增加到35.6%,酸性溶液中的氮溶解率从5.7%增加到48.1%。拓宽了大豆分离蛋白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交联剂对大豆分离蛋白疏水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 1 苯胺基 8 萘磺胺荧光探针法测定大豆蛋白疏水性的基础上 ,研究了交联剂对大豆蛋白质疏水性的影响 .采用不同浓度的戊二醛与乙酸酐作交联剂 ,结果发现交联后大豆蛋白质的疏水性大大提高 ;其中采用乙酸酐交联后的疏水性指数较大 .pH值及温度对蛋白质疏水性指数均有一定的贡献 ,但疏水性的提高往往是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本实验中乙酸酐与大豆分离蛋白反应 ,在pH7 0、浓度 3 2 9%、温度为 70℃下加热反应 2 0min ,测定的疏水性指数S0 值相对最大 .采用低浓度的戊二醛与大豆分离蛋白交联反应 ,在pH7 6、浓度为 3 2 9%、温度为 70℃下加热反应 2 0min ,有相对最大疏水性指数 .  相似文献   

10.
鲁梅克斯叶蛋白的加工与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鲁梅克斯k-1酸模,是以鲜叶为主的新型高蛋白植物,单位蛋白产量为大豆的5倍。鲁梅克斯叶蛋白,又称为核酮糖双磷酸羧化酶,在绿叶中主要起酶促转化二氧化碳进行光合 消化合物的作用,为酶活性蛋白质。鲁梅克斯叶蛋白的极性氨基本分布在蛋白体外,使叶蛋白天然就具有良好的溶解特性。以PH3值得的叶蛋白与40%玉米油乳化在质量分数为4%时,乳化能力为大豆分离蛋白的9倍,发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不仅高于大豆,也远大于鸡蛋  相似文献   

11.
大豆分离蛋白在火腿肠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对火腿肠的得率和质构特性的影响.随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的增加,火腿肠的得率也增加.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在2%~3%时,火腿肠的硬度、内聚性和弹性较好.添加适量的大豆分离蛋白可以明显改善火腿肠的质构特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分子对接方法,对桑椹红色素微胶囊壁材的选择进行研究。采用对接评分和氢键评价候选蛋白质与桑椹红色素主要成分矢车菊素3-O-(6″-O-α-鼠李糖基-β-半乳糖苷)的结合能力,对筛选出的蛋白质,通过实验验证其用作桑椹红色素微胶囊壁材的适宜性。主要结果如下:大豆蛋白(大豆球蛋白和大豆H-2铁蛋白)与矢车菊素3-O-(6″-O-α-鼠李糖基-β-半乳糖苷)的结合能力强于鸡蛋蛋白(未裂解卵清蛋白和S-卵清蛋白)和牛奶蛋白(α-乳清蛋白和β-乳球蛋白);以大豆分离蛋白与β-环糊精为壁材的微胶囊,桑椹红色素的包埋率随大豆分离蛋白的比例增加而增加;适宜工艺参数为大豆分离蛋白和β-环糊精质量比8∶2、芯材壁材质量比1∶10;按此制备的桑椹红色素微胶囊,在500、250 nm分辨率下的显微图像中具有完整的包合结构,对热、光的稳定性明显提高。分子对接方法在筛选食品与药品原辅料方面具有可行性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卡拉胶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卡拉胶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卡拉胶与大豆分离蛋白形成共凝胶,其溶解性、粘度、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持水性、凝胶强度均有提高,从而扩大了大豆分离蛋白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大豆分离蛋白的改性研究(一)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用抗坏血酸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了改性研究。研究表明,抗坏血酸能显著地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粘度。在质量分数为1%的抗坏血酸作用下,大豆分离蛋白的粘度能提高400多倍。抗坏血酸对大豆分离蛋白的起泡性和乳化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还对一些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离子强度等对反应的影响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用抗坏血酸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了改性研究。研究表明,抗坏血酸能显著地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粘度。在质量分数为1%的抗坏血酸作用下,大豆分离蛋白的粘度能提高400多倍。抗坏血酸对大豆分离蛋白的起泡性和乳化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还对一些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离子强度等对反应的影响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大豆浓缩蛋白的酶法改性及其在西式火腿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酶法对大豆浓缩蛋白进行改性。以水解度(DH)为3%和6%的酶法改性大豆浓缩蛋白的功能性质相当或超过大豆分离蛋白。将其应用于西式火腿的加工,提高了产品的出品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对大豆分离蛋白—聚乙烯醇、大豆分离蛋白—白乳胶复合胶粘剂进行了研究 ,采用不同混合比例及添加其他助剂 ,得到较好性能和可生物降解的复合胶粘剂 ,为制造一次性植物纤维快餐盒打下基础 .主要研究了影响这种复合胶粘剂粘接木块的初粘力 (剪切和拉伸强度 )和粘接强度的因素 ,实验表明 :9.2 %浓度的大豆分离蛋白的初粘力 (剪切和拉伸强度 )优于 1 0 %浓度的聚乙烯醇胶和 33%浓度的白乳胶 ;大豆分离蛋白复合胶粘剂的初粘力主要与大豆分离蛋白含量有关 ,其最终粘接强度与胶液固含量正相关 .  相似文献   

18.
从大豆分离蛋白废水厌氧处理阶段产生结晶盐(俗名鸟粪石MAP)的现象分析,找出了大豆分离蛋白废水厌氧段产生MAP的成因,通过试验模拟了MAP的产生过程,提出了预防MAP产生的措施,通过化学除磷的方法打破MAP的反应平衡,可有效防止MAP的生成.试验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废水添加FeCl3的化学除磷效果,得出FeCl3添加量在80 mg/L及pH值5.0条件下,达到75%左右的最佳除磷效果,可有效预防大豆分离蛋白废水处理厌氧段MAP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研究水剂法提花生油形成的乳状液中界面吸附蛋白的提取工艺,并对其溶解性和乳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洗后花生乳状液的最佳破乳工艺为Tween-20添加量1.5%、搅拌时间60 min、离心力20 500 g,此时乳状液破乳率达(75.21±0.15)%.采用酸沉方式回收界面吸附蛋白,得到蛋白质的纯度为(64.68±0.21)%.与花生分离蛋白、菜籽分离蛋白以及大豆分离蛋白相比,花生界面吸附蛋白的溶解性最差,但乳化性质最好,其降低界面张力的速度也最快.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详细地论述了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从大豆乳清中回收蛋白质;制备菜籽浓缩蛋白和菜籽分离蛋白;生产花生蛋白食品;用于果蔬汁的加工,利于澄清和无菌化;用来生产酶制品;从发酵液中回收谷氨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