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设计了三种电化学测试系统并进行金属氢化物电极电化学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开口式三电极系统测出的放电容量明显高于夹片式和模拟电池系统所测出的放电容量,夹片式电极系统测试的结果和模拟电池系统测试的结果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2.
粉末粒度对贮氢合金Ml(NiCoMnTi)5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系统地研究了粉末粒度对贮氢合金Ml(NiCoMnTi)5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μm-〈38.5μm的粒度范围内,合金粉超细,其放电容量就越高,高倍率放电性能就越好,循环稳定性就越佳;将两种不同粒度的合金粉混合使用时,两种合金粉的粒径相差较大,其放电容量越高,且当粗细粉质量比为7:3时,放电容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3.
一种改善贮氢电极合金电化学性能的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一种用以改善AB5型贮氢电极合金的综合电化学性能的新方法,即采用一定强度的外加磁场对电极进行磁化处理,以期提高电极合金的综合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外加磁场化处理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磁体贮氢电极合金La0.9Sm0.1Ni5.0-yCoy(y=2.0,2.5,3.0)的电化学容量,循环寿命以及大电流放电能力等电化学性能,磁化处理对电极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还与合金中的Co含量有关,合金中的Co含量增加,磁化处理后电极中存在的剩剩磁强度瑚之增强,磁化处理对电极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也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稀土氧化物对贮氢合金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稀土氧化物La_2O3_,CeO_2,Nd_2O_3和Y_2O_3对AB_5型贮氢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除Y2_O3_外,其余的稀土氧化物可提高贮氢电极的1C放电容量和放电电压,延长贮氢电极的循环寿命,且对贮氢电极性能有利的顺序为:La2_O3_>CeO2_>Nd2_O3_;稀土氧化物添加量越多,贮氢电极的循环稳定性越好,但对贮氢电极的1C放电容量和放电电压的影响存在最佳值。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因是:稀土氧化物增大贮氢合金颗粒间的接触电阻;稀土氧化物的催化作用;稀土氧化物对镍催化剂的稳定作用及抑制贮氢合金进一步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三种电极片接线方式对贮氢合金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研究分析,认为带来影响的原因是电极片接线方式改变了电极片的表面状态,并且在充放电过程中影响了电极过程。  相似文献   

6.
贮氢电极合金的发展(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 合金成分优化设计在进行合金成分设计时 ,应考虑到对贮氢电极合金性能的要求 :(a)针对贮氢电极合金本体性能的要求 ;(b)对其表面性能的要求。通过改变合金元素的种类、加入量和冶炼工艺 ,来调节合金的组织和结构 ,使其具有最大的放电容量 ,同时也要兼顾该合金的抗氧化能力和电催化活性等表面性能 ,从而得到具有良好的循环寿命和高倍率的放电能力〔2〕。四 提高贮氢电极合金综合电化学性能的途径1 综  述在贮氢电极合金本体性能 (即理论吸氢容量 )通过调配元素成分和含量达到最佳结构后 ,要使贮氢电极合金的综合性能达到最好 ,则要…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Cr部分取代V对TiMn基贮氢电极合金活化性能的影响,并对合金电极的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Cr部分取代V能够提高TiMn基合金的活化性能,当Cr含量为0.01时,获得了397mAh/g的放电容量。但随着Cr含量的提高,合金的电化学容量及活化性能反而有所下降。只有加入适量的Cr,才能使得合金的电化学容量和活化性能达到最佳。XRD分析表明,该合金有两个主相:富V的V3Ni2相和富T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化学配比x对贮氢合金M1(Ni0.71Co0.15Al0.06Mn0.08)x(4.6≤x≤5.2)的结构、组织、电化学性能和p-c-T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x增大非化学计量比合金点阵常数a值减小,c值增大,单胞体积减小,当x=5.2时c/a达到最大值。x=5.0的化学计量比合金具有最小的点阵常数和单胞体积。放电容量、充放电循环稳定性和p-c-T曲线平台压均随着x增大而提高,当x=5.2  相似文献   

9.
Zr系贮氢合金晶体结构与电极特性间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B2型Laves相ZrCr(0.4)Mn(0.2)V(0.1)Ni(1.3)贮氢合金经球磨非晶化处理后,相同化学成分的贮氢合金电极容量锐减,合金的晶体结构与其电化学放电容量密切相关.在晶态合金中,主要是Zr2B2(B=Cr,Mn,V,Ni)四面体间隙的氢对电化学放电容量作出贡献,而在非晶态合金中,则是Zr3B,Zr4四面体间隙的氢.由于静电作用,都只有一半的间隙位置能容纳氢原子.非晶化处理导入额外的能量,以致降低合金中氢的电化学反应激活能.  相似文献   

10.
镁掺杂对贮氢电极合金Ml(NiCoMnTi)5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在Ml(NiCoMnTi)5合金中添加不同量镁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镁掺杂量对贮氢电极合金Ml(NiCoMnTi)5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镁掺杂量从0.003%增加至0.263%时,合金的最大放电容量逐渐升高,但当镁掺杂量进一步增加时,合金的最大放电容量又逐渐降低;增加镁掺杂量可以改善合金的活化性能,而且随着镁掺杂量的增加合金的高倍率放电性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合金的24h荷电保持能力却大幅度下降;此外,增加镁掺杂量会明显恶化合金的充放电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化学计量比对AB4.8~AB5.2贮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研究范围内,当x=0.1时,贮氢合金电极的0.2C,1C和5C放电容量、高倍率放电特性及3C循环寿命分别达到324mAh·g-1,301mAh·g-1,263mAh·g-1,0.81和530次。此外,化学计量比对贮氢合金的活化性能和温度特性均有较大的影响,当x分别为–0.2,–0.1,0.0,0.1和0.2时,贮氢合金电极在0.2C充放电的条件下活化次数分别为3次、4次、7次、5次和6次,且随着x的增大,贮氢电极的高温(45℃,1C)和常温(25℃,1C)放电效率下降,低温(–18℃,1C)放电效率则有增大的趋势。从合金活化性能、大电流充放电特性和循环稳定性来看,x=0.1时(AB5.1),能得到具有较佳的电化学性能的贮氢材料。  相似文献   

12.
用恒电流充放电和脉冲放电方法研究了含银添加剂对富镧AB5型贮氢合金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g添加剂加快了氧的电化学复合速度,延长了贮氢合金的使用寿命。含银添加剂MH/Ni电池在-20℃和55℃下的1C放电容量、循环寿命和高倍率(5C,10C,15C,20C)脉冲放电性能均高于空白电池。对不同温度下的含银添加剂MH电极进行了电化学阻抗谱和循环伏安实验,分析认为MH电极在25℃与55℃下的高倍率放电性能受氢扩散控制,而在0℃下则受电极表面的电子转移控制。  相似文献   

13.
液相法合成纳米二氧化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分别优化稀土A组元过渡族B组元基础上,研究了ABγ合金中化学计量比γ值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化学计量比(γ=5.3)的合金具有较高的放电容量(295mA.h/g)和较小的循环容量衰退(电化学容量在250次循环后为83.6%)但其大电流放电能力有所降低,经XRD分析,γ=5.3的合金具有最大的晶胞体积,从放电容和循环寿命来看,超化学计量比合金优于化学计量比合金和欠化学计量比合金,但其高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化学配比x对贮氢合金Ml(Ni0 .71 Co0 .1 5Al0 .0 6Mn0 .0 8) x(4.6≤x≤ 5.2 )的结构、组织、电化学性能和 p c T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x增大非化学计量比合金点阵常数a值减小 ,c值增大 ,单胞体积减小 ,当x =5.2时c/a达到最大值。x =5.0的化学计量比合金具有最小的点阵常数和单胞体积。放电容量、充放电循环稳定性和 p c T曲线平台压均随着x增大而提高 ,当x =5.2时达到最大放电容量和最佳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根据复合贮氢合金的母体类型即AB5型稀土合金、AB2型Laves相合金、A2B或AB型Mg系合金、V基bcc固溶体型合金和La-Mg-Ni系新型合金,将Ni/MH电池复合贮氢合金负极材料分为相应的5种类型;综述了此类材料的制备方法、微观结构与电化学性能、分析表征方法及机制研究等,提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该类材料的研究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快淬AB5型贮氢合金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使用快淬工艺制备了两种成分的AB5型贮氢合金并做了电化学充放电循环实验,比较了它们的起始活化性能、放电容量、电化学循环稳定性、放电电压性能等。发现快淬合金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明显优于铸态合金,放电电压平台性能也较好,但快淬导致起始活化速度慢,放电容量也有所降低。快淬对放电电压平台高低的影响随合金成分的不同而改变  相似文献   

17.
提高Mg—Ni贮氢合金电极性能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Mg-Ni合金作为大容量贮氢电极材料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其电容量衰退快,寿命短,限制了目前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本文分析了影响贮氢合金电极放电性能的因素,综述了提高贮氢合金电极综合电化学性能的各种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