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梁北一号井田覆盖层厚,煤层埋藏较深,煤层层数多,采用单一的方法难以对比清楚.通过采用标志层、层间距、煤岩组合特征、测井曲线以及古生物化石等方法对含煤地层进行综合划分与对比,准确地划分了各可采煤层及标志层层位,对比结论准确可靠,对指导井田地质勘查和未来煤矿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郑连军  赵明坤 《煤》2010,19(5):53-55
在总结分析以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通许找煤区各含煤地层的岩性、岩相特征;对其含煤地层的含煤性做出了评价,划分了含煤地层的煤组;阐述了各段煤层的分布规律和稳定性,并从标志层、古生物特征、煤质和煤岩特征、物性特征进行了煤层对比。为此区进一步的勘查找煤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谢桥井田视电阻率和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形态及组合特征的分析研究,在区内划分出3个岩层物性标志层、5个煤层物性标志层和2个辅助煤岩物性标志层,并以此作为确定和划分大层段及确定该组主要可采煤层层位的依据。此外,通过对谢桥矿二水平补勘的4个钻孔B组煤层的层位进行对比发现,该区6煤层与全区标准剖面一致,可作为曲线对比的标准。实践表明,在该井田利用测井曲线异常形态及组合特征,可有效进行煤岩层变化规律研究、标志层确定及层位划分判定,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吐哈盆地位于新疆东部天山地区,盆地内侏罗系是一套重要的含煤地层,赋存丰富的煤炭资源,以现代沉积学、煤岩学、煤化学和煤相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煤心样品的测试数据与煤岩鉴定等资料,对研究区煤质、煤岩和煤相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煤质特征为特低灰-中灰分煤、特低硫-中等硫煤、中-中高发热量煤;显微煤岩类型分析表明煤层顶部为微镜煤,煤层下部为微镜惰煤;顶部煤层沼泽类型应为覆水森林沼泽,沉积环境为近湖沼-浅沼相,中下部煤层沼泽类型主要为湿地森林沼泽;沉积环境为浅沼相。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煤层形成过程中总体为一个缓慢下沉水进过程,主要成煤期沼泽环境稳定,沉积环境为浅沼相,形成了巨厚C8煤层,之后沼泽覆水程度逐渐加深,沉积环境也向湖沼-浅沼相演变。  相似文献   

5.
以现代沉积学、煤岩学、煤化学和煤相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煤心样品的测试数据与煤岩鉴定等资料,对位于三塘湖盆地西部库木苏凹陷的研究区煤质、煤岩和煤相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煤质特征为低水、低灰-中灰、特低硫-低硫、中高-高发热量煤;显微煤岩类型分析表明煤层顶部为惰镜煤,煤层下部为微镜煤;顶部煤层沼泽类型应为低位泥炭沼泽,中下部煤层为草本沼泽。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煤层沉积环境从草本沼泽向低位泥炭沼泽过渡,主要成煤期沼泽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6.
张健 《煤炭技术》2005,24(5):101-101
煤层中的裂隙分两种,即外生裂隙和内生裂隙。文中通过对煤相、煤岩类型、煤岩成分的分析,论述了煤中内生裂隙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区块山西组2号煤层为该区主力煤层,但成煤环境、煤相类型不明,垂向演化规律不清,制约了高产富集因素分析和有利区优选。本文通过对延川南区块山西组沉积特征和2号煤层煤岩学和煤化学分析,探讨了煤层的成煤环境、煤质特征、煤相类型及演化规律,为后续煤层气的勘探开发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本区2号主力煤层成煤环境为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2号煤层煤相可划分为潮湿森林沼泽相、较浅覆水森林沼泽相、较深覆水森林沼泽相;成煤植物以木本为主,其次为草本植物;煤层镜质组含量较高,有利于割理的发育,镜质组中以均质镜质体、基质镜质体为主;垂向上,自下而上成煤泥炭沼泽覆水程度经历了先加深后变浅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刘保民 《煤炭技术》2005,24(11):99-101
主要应用煤岩学方法,根据霍林河煤田煤的宏观煤岩特征,提出了老年褐煤宏观煤岩类型的划分方案,并总结了主要可采煤层的宏观煤岩特征和不同类型煤的分布规律,进而阐述了成煤泥炭沼泽不同环境交替出现的演化历程。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煤相对煤储层含气量的控制作用,以常规测井曲线为基础,以沁水盆地中部沁源区块2号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测井曲线与煤的工业组分、煤的工业组分同煤岩成分、煤岩成分与宏观煤岩类型以及宏观煤岩类型与煤相的关系研究,结合主成分分析、多元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等方法,建立了煤相的测井解释模型。在单井和连井煤相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恢复了研究区2号煤层煤相空间展布特征,揭示了煤相与煤储层含气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深覆水森林沼泽分布区域煤储层含气量最高,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南部;干燥森林沼泽相分布区域煤储层含气量最低,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北部;覆水和潮湿森林沼泽相分布区域煤储层含气量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和东部。  相似文献   

10.
盘县柏果镇某些井田煤系地层含煤层数多,顶底板岩性相近,煤岩地层划分上只有煤层编号而没有段的划分。笔者对层段进行了对比,对煤岩层位的划分进行了调正,有利于对地质构造的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11.
西北中生代煤系岩脉发育特征与煤变质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慧  吴传荣 《煤炭学报》1995,20(2):218-223
西北地区中生代含煤地层和煤变质特点的研究进一步表明,石英脉及方解石脉的发育特征与煤变质关系密切。煤变质程度越高,岩脉发育越好。中-高变质煤煤系石英脉的规模、产状、密度、空间组合、脉岩矿物包裹体均化温度等宏-微观特征,可以指示煤变质的热源体、热传播途径、古地温值、变质带分布规律、变质作用类型等;低变质煤煤系石英脉一般不发育。本文所论及岩脉规模较小,易被忽略。但这些岩脉是含煤盆地构造、地热、流体活动等  相似文献   

12.
湘粤煤盆中叠加型滑脱构造及其控煤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桂梁  谭海樵 《煤炭学报》1996,21(5):449-454
湘粤两省上古生界以上的沉积盖层中普遍发育有伸展型、挤压型和重力型的滑脱断层。这些不同类型的滑脱断层相互转化、叠加与复合,构成了伸展-逆冲、伸展-重力、伸展-逆冲-重力、伸展-重力-逆冲和重力-逆冲5种不同样式的叠加型滑脱构造。这些构造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充实了煤田地质学构造模式;更在实践方面为我国南方缺煤省分的找煤工作开辟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14.
瓦房店含煤盆地的推覆构造与找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南地区推覆构造极为发育,波及面很广,其中瓦房店含煤盆地中的推覆构造尤为典型。根据野外实地观察和现有地质资料的初步分析,对滑脱构造的几何形态、空间分布、力源及运动规律和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并指出深入研究区内特别是煤田附近推覆构造,对老矿挖潜和预测新煤田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煤炭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洁净煤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芮素生  成玉琪 《煤炭学报》1994,19(4):333-342
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都占世界第一,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我国煤矿众多,特别是近三分之二的县有小煤矿。煤炭开发对矿区乃至整个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因此,必须重视煤炭开发对整个环境的影响。我国煤炭消费结构呈多元化的格局,煤炭热效率低,污染严重,因此,必须针对多元化的终端用户发展适用的洁净煤技术。发展具有我国特点的洁净煤技术要体现环境与发展统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提高效率与控制污染要贯穿在煤炭开发与利用的全过程;要针对多元化的终端用户开发适用的技术;要把发展洁净煤技术与节能和改变煤炭单一产品结构结合起来。洁净煤技术可包括四个领域:煤炭加工,煤炭转化;燃烧及后处理,煤炭开发利用中污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王恩营 《中国矿业》2005,14(4):76-78
为了在岩浆岩侵入区开展正常煤炭生产活动,依据岩浆岩侵入特征及侵入区煤层赋存规律。研究了岩浆岩厚度变化及其侵入的方向性对煤层赋存的控制作用。岩床边缘向内凹进的港湾状区域,煤层厚度急剧增大,是煤田地质勘探和矿区找煤的重要靶区。岩浆岩与煤层位置关系的分带性特征可以用来指导矿井地质工作。利用该方法在研究区获得新增储量约620万t,并为生产采掘揭露和钻孔勘探所证实。  相似文献   

17.
陈鹏  张月芬 《煤炭学报》1995,20(6):572-577
阐述了世界低煤阶煤的资源、生产、消费及其分类,国际低阶煤分类日趋统一,结合我国资源特点,建议增加次烟煤类,便于和国际低阶煤分类衔接,次烟煤是褐煤与烟煤类间的过渡煤类,归属低煤阶煤。  相似文献   

18.
煤矿处理采掘关系中知识集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鸿章  李学忠 《煤炭学报》1996,21(4):374-377
针对煤矿处理采掘关系,探讨了目前已归纳出的采煤接替、掘进接替和反映采掘制约关系的技术规则.在此基础上研制的专家系统,经过历时6a的试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肖宝清  周小玲 《矿冶》1995,4(1):90-93,104
在对10种煤孔隙测定的基础上,用计算机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孔径和煤中水分的关系,首次得出了大于400的孔对煤吸水有显著影响的结论,并从理论上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20.
我国锗资源储量处于世界首位,尤其是近十年来在内蒙古发现了含高品位锗的煤矿,更是确定了锗资源大国的地位。本篇对于中国高锗煤矿资源的分布赋存特征进行了概括比较;介绍了目前国内对于锗的开采利用情况;并对西方发达国家积极储备锗、钨、钼等稀有金属资源的国际形势,提出了我国加快实施稀有金属储备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