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为挖掘黑果枸杞籽油的潜在开发利用价值,采用石油醚浸提法提取黑果枸杞籽油,对黑果枸杞籽油的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分析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并测定其对DPPH·、ABTS^(+)·的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结果表明:黑果枸杞籽油碘值(I)为(84.0±0.2) g/100 g,皂化值(KOH)为(130.1±0.3) mg/g,过氧化值为(0.42±0.03) g/100 g,酸值(KOH)为(8.4±0.2) mg/g,需进一步精炼;黑果枸杞籽油主要包括亚油酸(68.31%)、油酸(17.76%)、棕榈酸(5.37%)、γ-亚麻酸(3.73%)、硬脂酸(2.58%)等9种脂肪酸;黑果枸杞籽油对DPPH·清除率的IC_(50)为0.587 mg/mL,3.2 mg/mL黑果枸杞籽油的ABTS^(+)·清除率为57.50%,且其具备一定的Fe^(3+)还原能力。因此,黑果枸杞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体外抗氧化活性良好,具有开发的价值和潜力。  相似文献   

2.
程明焱 《中国油脂》2022,47(2):114-117
基于质量标准对油茶籽油和橄榄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油茶籽油与橄榄油的特征指标和质量指标相似,油茶籽油具有碘值低、抗氧化能力强、稳定性好、烟点高等特性;油茶籽油与橄榄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油酸均是最主要的脂肪酸,油茶籽油中油酸含量甚至比橄榄油的高;油茶籽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约10%,比橄榄油的低;油茶籽油中含有多酚、黄酮等活性营养成分,营养价值高。另外,指出了现行油茶质量标准体系亟待完善的问题,为油茶籽油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黄粉虫油的理化性质与营养特性。方法 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黄粉虫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对黄粉虫油的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对其理化性质、脂溶性伴随物含量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 黄粉虫含油量为(29.28±0.21)%,酸价(KOH)和过氧化值均符合食用油标准,分别为(0.94±0.06) mg/g和(4.54±0.29) mmol/kg,茴香胺值为6.04±0.68,共轭二烯值为6.97±0.23;黄粉虫油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达(81.68±1.95)%,主要是油酸[(43.41±1.27)%]和亚油酸[(36.34±0.59)%];黄粉虫油中的主要脂溶性伴随物为β-谷甾醇[(12.81±0.10) mg/100 g]、角鲨烯[(35.20±0.09) mg/100 g]和胆固醇[(70.52±0.12) mg/100 g];黄粉虫油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自由基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 ABTS]阳离子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效果;黄粉虫油中共鉴定出40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烃、醛、醇、杂环、酯以及胺类物质,杂环类物质是主要的气味来源,为黄粉虫油脂提供特殊的香味。结论 黄粉虫含油量较高,油脂脂肪酸组成较好,营养物质丰富,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油料资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贡柑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营养特性。方法 以贡柑籽为研究对象,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贡柑籽油,对其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脂溶性伴随物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并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 贡柑籽油提取率为32.18%±0.23%。酸价为(3.65±0.12) mg KOH/g、过氧化值为(7.60±0.32) mmol/kg,均符合国家食用植物油标准;贡柑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72.04%±0.51%),主要是亚油酸(44.63%±0.30%)和油酸(19.77%±0.10%);贡柑籽油主要脂溶性伴随物为生育酚[(242.03±1.82) mg/kg]、角鲨烯[(177.22±1.54) mg/kg]和甾醇[(2435.37±4.25)mg/kg];贡柑籽油对1,1-二苯基苦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acid)ammonium salt, ABTS]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除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伽师酸梅核仁油,并对其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与热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伽师酸梅核仁油相对密度(20℃)、酸值(KOH)、过氧化值、皂化值(KOH)、碘值(I)、折光指数(n20D)分别为0.913 1、0.84 mg/g、0.61 meq/kg、188.36 mg/g、114 g/100 g、1.458 0;伽师酸梅核仁油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1.87%;伽师酸梅核仁油在紫外光UV-B(290-320 nm)及UV-C(230-290 nm)波段有一定的吸收,可作为防晒剂加以开发;热重分析表明伽师酸梅核仁油失重从400.2℃开始至433.3℃终止,失重速率峰值在415.3℃;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伽师酸梅核仁油的结晶和熔融曲线中各有1个特征峰。伽师酸梅核仁油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对市售9种商品稻米油的脂肪酸组成、微量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9种稻米油脂肪酸组成种类稳定,主要脂肪酸油酸占38.99%-44.14%、亚油酸占29.41%-37.47%、棕榈酸占15.62%-19.25%,油酸与亚油酸比例接近国际卫生组织推荐的1∶1比例;9种稻米油样品微量营养成分含量范围波动较大,其中2号样品谷维素含量最高,达11 284 mg/kg,3号样品总生育酚及角鲨烯含量最高,分别为600.23、3 327.58 mg/kg。  相似文献   

7.
马路凯 《中国油脂》2021,46(10):104-109
采用正己烷浸出法提取鹰嘴桃仁中油脂,对其主要理化性质(酸值、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脂溶性伴随物(生育酚、甾醇及角鲨烯)含量进行分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正己烷为提取剂,鹰嘴桃仁油得率为33.82%,酸值(KOH)为0.46 mg/g,过氧化值为1.66 mmol/kg,茴香胺值为0.86,符合我国植物油原油的卫生标准;鹰嘴桃仁油主要脂溶性伴随物为生育酚(174.28 μg/g)、角鲨烯(6.03 μg/g)和β-谷甾醇(2.68 μg/g);鹰嘴桃仁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93.56%),主要是油酸(76.56%)和亚油酸(16.89%);此外,鹰嘴桃仁油中共鉴定出33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是鹰嘴桃仁油风味物质的主要来源,占总挥发性成分的7193%,其中苯甲醛、糠醛、壬醛和异丁醛是主要风味物质。研究结果可为有效实现鹰嘴桃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及鹰嘴桃仁油的进一步研究及高效利用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牛延菲 《中国油脂》2021,46(7):109-113
以酸值、过氧化值、碘值、皂化值、脂肪酸组成、22种无机元素含量为品质评价指标,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抗氧化活性评价指标,对比研究中国云南普洱、中国云南西双版纳、泰国、秘鲁4个不同产地美藤果油的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中国云南普洱、中国云南西双版纳、泰国、秘鲁的美藤果油酸值(KOH)分别为0.98、0.84、1.02、1.15 mg/g,过氧化值分别为0.07、0.06、0.10、0.11 g/100 g,碘值(I)分别为194、190、191、194 g/100 g,皂化值(KOH)分别为192、190、194、193 mg/g,均在我国粮食行业标准LS/T 3264—2019规定的范围内;不同产地美藤果油主要脂肪酸组成均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其中亚麻酸含量最高,亚油酸含量次之,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1%以上;不同产地美藤果油中Al、Co、Ni、As、Mo、Ag、Cd、Sb、Ba、Hg、Tl、Pb重金属元素含量极低,均含对人体有益的Na、Mg、K、Ca、Mn、Zn元素,产地为中国云南普洱的美藤果油含有较高的Fe元素;当美藤果油质量浓度为25 mg/mL时,4个产地的美藤果油DPPH 自由基清除率均大于80%,其中中国云南普洱的美藤果油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以尖叶四照花籽为原料,粉碎后采用索氏法提油,分析其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尖叶四照花籽油呈黄色透明状,出油率可达29.95%±0.49%;其理化指标为过氧化值0.33 g/100 g、碘值41.10 g/100 g、酸价58.03 mg/g、皂化值111.50 mg/g;脂肪酸组成为亚油酸69.56%、9-十八碳烯酸(E)15.18%、棕榈酸11.73%、硬脂酸3.5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4.74%;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表明,尖叶四照花籽油对DPPH·和·O-2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是1种潜在的油料资源。  相似文献   

10.
《粮食与油脂》2016,(4):56-57
测定了黑诃子、金诃子和毛诃子的粗脂肪含量及相应油脂的酸值、皂化值和脂肪酸组成,结果发现毛诃子的含油率最高,为3.50%。三种诃子油的酸值为7.95、6.27、9.07 mg KOH/g;皂化值为267.0、222.8、261.1 mg KOH/g;均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三十碳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60%,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使诃子油成为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保健油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开发新油脂和提高经济价值角度出发,研究乌榄仁油的理化性质与脂肪酸组成。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不同压榨温度下提取的油脂进行脂肪酸组分测定。结果表明:乌榄仁的含油量高(65.71%);其各项理化指标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随着压榨温度的升高,色泽加深,气味更加愉悦;脂肪酸组成共有10种,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63.47-67.15%,随着压榨温度升高,除亚油酸外其他脂肪酸成分均无显著性差异,与其他油脂脂肪酸的对比中发现其优点是亚油酸含量高;结论:乌榄仁的含油量高,脂肪酸成分好,亚油酸含量略有优势,具有开发前景,可为乌榄仁油的进一步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赵腾飞 《中国油脂》2021,46(10):6-10
以新鲜大黄鱼为原料,通过石油醚(沸程30~60 ℃)提取大黄鱼鱼油,并对大黄鱼鱼油的酸值、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共轭二烯值、脂肪酸组成、生育酚、胆固醇、角鲨烯、挥发性成分及磷脂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黄鱼鱼油得率为(31.25±3.66)%;大黄鱼鱼油酸值(KOH)为(0.59±005)mg/g,过氧化值为(5.50±0.76)mmol/kg,茴香胺值为0.30±0.06,共轭二烯值为22.32±109;大黄鱼鱼油中共检出17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67.27%,其中油酸占(31.03±010)%、亚油酸占(12.21±0.07)%、DHA占(7.21±0.12)%、EPA占(4.48±0.03)%;大黄鱼鱼油中检出4种生育酚,主要是α-生育酚,含量为4.18 mg/100 g,β、γ、δ-生育酚含量均小于0.12 mg/100 g;大黄鱼鱼油中角鲨烯含量为40 mg/100 g,胆固醇含量为380 mg/100 g;大黄鱼鱼油中共鉴定出31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醛、酮、醇、烷烃类;大黄鱼鱼油中磷脂含量较高的组分为PG(30∶ 0/16∶ 0)(19.61 mg/g)和PG(28∶ 0/16∶ 1)(10.87 mg/g)。  相似文献   

13.
对冬枣核油的脂肪酸组成和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并测定了其中极性成分与非极性成分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冬枣核油含有11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4. 79%,其中油酸与亚油酸的含量较均衡,分别为39. 34%和33. 74%;冬枣核油中含有14种不皂化物,其中含有在普通植物油中不常见的γ-谷甾醇,占总不皂化物的53. 11%;冬枣核油中共检出3种生育酚和2种生育三烯酚,其中γ-生育酚含量(106. 34 mg/kg)最高,其次为α-生育酚(31. 48 mg/kg);冬枣核油中非极性成分抗氧化能力高于极性成分,其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分别为114. 95mgTE/kg和207. 8 mgTE/kg。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加工工艺对牡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理化性质及抗氧化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直接冷榨法、炒制+冷榨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制取牡丹籽油, 以出油率、优质品质、脂肪酸组成和抗氧化能力为指标比较了不同工艺制备的牡丹籽油的品质。结果 直接冷榨的出油率(5.6%)远低于炒制+冷榨(8.3%)和超临界CO2萃取(8.2%), 直接冷榨制备的油脂品质和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与超临界CO2萃取无显著性差异(P>0.05), 炒制+冷榨则会造成脂肪酸组成和抗氧化能力的较大差别(P<0.05)。结论 冷榨可以较好地保留牡丹籽油的活性成分和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为开发和利用橄榄核仁资源,对橄榄核仁油的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橄榄核仁油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含量50.04%、油酸含量20.75%,还含有奇数碳脂肪酸十七烷酸,是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营养保健油源。  相似文献   

16.
分别采用气相色谱、液质联用测定分析了樟树籽仁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分布、甘油三酯组成,测定分析了其理化性质、融化结晶特性。结果表明:樟树籽仁油中所含脂肪酸主要是中碳链脂肪酸,其中癸酸含量为60. 25%、月桂酸含量为35. 88%、辛酸含量为0. 45%,长碳链脂肪酸含量低于5%;樟树籽仁油的甘油三酯组成为CCC(12. 55%)、CCLa(56. 38%)、CLaLa和MCC(20. 36%);樟树籽仁油酸价(KOH)为0. 32 mg/g、皂化值(KOH)为267. 30 mg/g、碘值(I)为5. 70 g/100 g、过氧化值为0. 03 g/100 g;樟树籽仁油的融化温度为21. 63℃、结晶温度为1. 54℃,在人体体温下处于完全融化状态,利于人体吸收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