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文川 《炭素》1992,(2):23-36,14
详细地叔述了氧化碳/碳材料的制备、性能与应用。分析了抗氧化机制,指出,无论用硼酸盐浸渍还是用SiC涂层防氧化,其基本原理都是氧化后在碳/碳材料表面上形成一层完整的、致密的玻璃膜,这层膜抗挥发温度的高低就限定了它的使用温度。  相似文献   

2.
碳球     
孙宇刚 《电碳》1991,(1):22-25
  相似文献   

3.
乔志军 《天津化工》2011,25(3):1-2,7
本文综述了碳/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包括碳纤维、基体炭、界面性能、制备工艺及工艺参数等对碳/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简单介绍了当今单向碳/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表征手段。希望对碳/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从碳排放管理、碳资产管理与碳交易管理等几个方面,对企业碳管理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性的阐述,指出企业碳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应对策略与建议,指出企业转变发展模式,推广实施节能低碳技术,面对“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时可取得先机。并以某企业碳管理实例,说明加强碳管理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指出企业应加强碳排放数据管理,深化碳资产使用和管理,培养具备碳交易能力的专业管理人才,以提高企业碳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一些元素以不同的同素异形体形式存在。例如,氧元素在我们所呼吸的空气中是以双原子氧(O_2)形式存在,而高空中的氧是以臭氧(O_3)的形式存在,臭氧使我们免遭阳光中紫外线伤害。通常认为,碳元素具有两种同素异形体:无色、质硬且贵重的金刚石(图1)和黑色、质脆且不太贵重的石墨(图2)。化学家们,特别是萨塞克斯(Sussex)大学的哈利·克鲁托(Harry Kroto)及其研究小组,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存在着碳的第三种同素异形体;然而,当德国的马克斯·布朗克(Max Planck)核物理研究所沃尔周·克拉基米尔  相似文献   

6.
碳/碳高速列车闸片的首次台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叙述了碳/碳(C/C)高速列车闸片的首次台架试验情况,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及研制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7.
全氟碳流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本章几乎只涉及含碳和氟的饱和化合物,即饱和全氟碳化合物的生产、性能和使用。笔者曾述及具有沸点范围29~160℃的Flutec~TM流体。这个范围现在扩大到260℃。也有气体全氟碳化合物的信息。1.1全氟碳气体主要有商业价值的全氟碳气体有四氟甲烷(CF_4;F-14),通常称为四氟化碳;六氟乙烷(C_2F_6;F-116),及八氟丙烷(C_3F_8;F-218)。这些气体的商业重要性不及CFCS、HCFCs或HFCS,它们的世界总年产量不到sic吨(199)。事实上,直至80年代早期,对这些化合物的商业兴趣还是不高,但随着微电子工业中干蚀(等离子体…  相似文献   

8.
9.
一段转化中的析碳与消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rom.  BJ 《大氮肥》1992,15(4):317-320,F003
  相似文献   

10.
碳与摩擦学     
山添宏  文虎 《电碳》1989,(2):33-40
  相似文献   

11.
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碳氮化钛粉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物质的量比为1∶2.5的TiO_2粉和活性炭粉为原料,于N2气氛下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在不同的合成温度(分别为1500℃、1600℃、1650℃、1700℃、1750℃,N2压力固定为0.1MPa)和N2压力(分别为0.05MPa、0.1MPa、0.15MPa、0.2MPa,温度1700℃)下保温3h合成了碳氮化钛粉末。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合成温度和降低N2压力有利于合成碳含量高的碳氮化钛粉末;在N2压力为0.1MPa的条件下,于1700℃保温3h热处理后,可以获得平均粒径为2μm的碳氮化钛粉末。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大气总悬浮颗粒物中有机碳和元素碳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个季节采样的基础上,本文报道了重庆主城7个采样点的总悬浮颗粒物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时间与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OC、EC和OC/EC比值时空分布并且与国内外一些城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重庆市主城区大气TSP中有机碳和元素碳全年平均浓度分别为60.84 μg/m3,11.51 μg/m3.其中OC/EC为5.64>2,说明重庆市存在二次污染.且其浓度季节变化也比较明显,有机碳最大浓度出现在秋季105.8 μg/m3,最低浓度出现在夏季36.50 μg/m3,元素碳最大浓度出现在冬季15.10 μg/m3,最低浓度出现在春季9.00μg/m3.就空间分布而言,有机碳浓度最高值在南岸区84.27μg/m3,北碚区对照点最低15.67 μg/m3.元素碳浓度最高值出现在江北区17.37μg/m3,北碚区对照点最低3.55μg/m3.同时,与国内外城市比较发现重庆市有机碳浓度最高,元素碳浓度与北京相当,比美国3个城市高,比齐齐哈尔市低.  相似文献   

13.
陈磊山 《广东化工》2013,40(4):161+157
抗氧化涂层体系主要用于高温长时间抗氧化的情况,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文章主要对复合涂层体系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双层复合涂层、多层复合涂层、梯度复合涂层和晶须增韧复合涂层,并对目前涂层体系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碳/碳复合材料作为新型结构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低热膨胀系数、耐热冲击以及耐烧蚀等优异性能,在较宽的温域范围内拥有较好的抗蠕变性能和较高的强度保留率,是新材料领域重点研究和开发的一类战略性高技术材料。本文阐述了碳/碳复合材料的优势以及综述了碳/碳复合材料的发展阶段,重点针对航空航天、光伏产业、汽车、半导体、工业领域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进行应用探索,本文认为碳/碳复合材料正从过去的双元复合逐步向多元复合的方向发展,未来碳/碳复合材料会向多功能复合材料方向发展,其应用领域也将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5.
碳5,碳9的延伸加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爱林 《化工时刊》1998,12(2):7-10,15
介绍C5、C9馏分的组成、深加工的系列产品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碳碳双键的亲电加成反应为例,从诱导启发、解决问题、问题延伸及讨论总结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将启发式教学方法运用于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从而达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日本碳/碳复合材料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原材料、工艺、性能到应用,概述了日本有关研究机构对碳/碳复合材料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为降低耐火材料中含碳总量,进而减少冶金过程中热量损失,生产更多环保型耐火材料,研究了纳米碳镁碳耐火材料的发展。使用少量纳米碳能够使耐火材料对液态金属的碳污染降至最低。石墨中加入不同比例的纳米碳作为碳源,但总碳量都保持在传统镁碳耐火材料中总碳量的一半以下。合成材料按照传统的加工技术进行加工,与几乎完全相同条件下制备的传统耐火材料进行比较后评估其性质。本文还做出了元素分布图,研究纳米碳在基体中的分布。  相似文献   

19.
20.
沉积温度对碳/碳复合材料密度均匀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快速化学液相气化渗透法制备了二维碳/碳复合材料。用Leica定量金相分析仪及Archimedes排水法测定了不同沉积温度制备的样品沿径向的孔隙率及密度分布,同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样品的低倍形貌及孔隙率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定量金相观察计算得到的孔隙率值略大于排水法测得的孔隙率值;当沉积温度≤1200℃,随着沉积温度的升高,沉积得到的材料残留孔隙率降低,密度升高,样品沿径向密度分布比较均匀,基本上不存在密度梯度或分布不均匀现象。沉积温度为1250℃时,孔隙分布也比较均匀,但样品内残留孔隙较多且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