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然维生素E中PAHs脱除工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天然维生素E中PAHs的脱除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考察了脱除溶剂、吸附剂、搅拌时间、搅拌温度、吸附剂加入量以及脱除次数对天然维生素E中PAHs脱除效果的影响,并且考察了吸附剂对天然维生素E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3倍的天然维生素E体积的乙醇溶解天然维生素E(液固比为3 ∶ 1),加入10%的吸附剂2在40℃下搅拌60min对PAHs可以达到较好的脱除效果(对轻质PAHs的脱除率达到98.2%,对重质PAHs的脱除率达到99.6%,对总的PAHs的脱除率达到99.3%),产品中轻质PAHs的残留量为7.5μg/kg,重质PAHs的残留量为6.4μg/kg.而且采用该工艺不影响天然维生素E的含量,脱除PAHs后的天然维生素E具有良好的纯度和收率.  相似文献   

2.
天然维生素E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研究了自豆油脱臭馏出物中提取天然维生素E的酯化--蒸馏工艺,它包括多元醇(甘油或季戊四醇)非催化酯化,降膜式短程真空蒸馏过程,在5mmHg、200±5℃、1200ml/minNN2搅拌下,豆油臭馏出物(含天然维生素E9.6%,游离脂肪酸41.5%即酸价83、甘油油酯7.4%、甾醇等特质21.5%)中的混合脂肪酸和甘油呈季戊四醇进行非催化酯化及酯交换反应2.5或3小时,其酯化物的酸值为3.8为3  相似文献   

3.
多环芳烃脱除方法及其在维生素E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介绍了多环芳烃的性质、来源和危害,以及油、污水、土壤中多环芳烃的脱除方法,如:物理富集法、化学反应法、牛物反应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文章比较了各种脱除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维生素E油中苯并芘的来源。试验表明,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微波萃取法、人造纤维blue rayon富集法等均能达到脱除苯并芘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天然维生素E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一凡  谷克仁 《中国油脂》2007,32(10):50-54
天然维生素E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理功能和药理价值的抗氧化剂,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市场需求。综述了天然维生素E的性质、应用及提取方法,重点介绍了国内外提取天然维生素E的生产工艺,进展情况,对今后开展天然维生素E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粮食与油脂》2016,(9):52-55
选取番茄籽油脱臭馏出物为原料,采用无水乙醇皂化和正己烷萃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脱臭馏出物中天然维生素E提取工艺的研究。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番茄籽油脱臭馏出物10.00 g、无水乙醇15 mL、NaOH 0.20 g、皂化温度75℃、皂化时间1 h,在该条件下,天然维生素E的提取率可达56.14%,该值与模型理论预测值接近。  相似文献   

6.
以天然VE为原料,与醋酸酐进行酯化反应合成天然VE醋酸酯。以转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110℃,醋酸酐用量45%,催化剂用量4.0%。在最佳条件下VE醋酸酯转化率达99.4%。  相似文献   

7.
天然D-α-维生素E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天然D-α-维生素E是一种高品质的天然维生素E。本郑重介绍天然维生素E的分类,天然D-α-维生素E与合成维生素的差异以及天然D-α-维生素E先进的制备技术;国内外天然维生素E技术水平的差异;新昌制药厂在研制开发天然D-α-维生素E上所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从大豆脱臭馏出物中提取天然维生素E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油脂脱臭馏出物中天然维生素E的特性,对由大豆脱臭馏出物中提取天然维生素E的工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合于日处理200吨大豆加工厂进行提取天然维生素E的工艺及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9.
天然维生素E微胶囊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研究了制造微胶囊化天然维生素E粉末的工艺和技术。工艺过程包括乳化液的制备和喷雾干燥造粒。影响工艺及产品性能的因素包括原料配方、乳化工艺条件、均质压力及喷雾干燥造粒工艺条件等。结果表明:原料配比为天然维生素E30~40%,乳化剂4~5%,稳定剂0.5~1.2%,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壁材55~65%。最佳均质压力为35~40MPa,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90℃,出风温度75℃,进料温度50~60℃,进料流量130ml/min。性状分析及贮存实验表明:微胶囊型天然维生素E的水溶性、流动性、分散性及稳定性等性能指标良好。  相似文献   

10.
天然维生素E微胶囊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造微胶囊型维生素E粉末的微胶囊化工艺及技术。结果表明:在天然维生素E微胶囊的生产过程中,制造微胶囊型天然维生素E的壁材有最佳组合为:阿拉伯胶22.5%、糊精25.0%、玉米糖浆52.5%;心材与壁材的适宜比例为1.2:1;高压均质可有效地提高天然维生素E的微胶囊化效率和微胶囊化产率,其最佳均质压为为30MPa-40MPa;最佳喷雾干燥造粒工艺条件为:进料温度60℃、进料流量150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多环芳烃(PAHs)的性质、来源和危害,详述了油、污水、土壤中多环芳烃的脱除方法:物理法(包括萃取法、吸附法、层析法及人造纤维富集法等)、化学反应法、生物反应法、化学-生物降解法等,比较了各种脱除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维生素E油中的PAHs的来源。实验结果显示,硅胶柱层析法、微波萃取法、人造纤维bluerayon吸附等方法对维生素E油中PAHs的脱除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玉米油生育酚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通过比较应用高效液相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两种方法对玉米油生育酚含量测定结果,以期建立更适于测定玉米油生育酚含量的高效液相方法。正相色谱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柱,流动相为正己烷∶异丙醇=98∶2(V/V),流速为1.0 ml/min,紫外检测器波长为298 nm,平均回收率97.1%,变异系数为2.00%:反相色谱法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90∶10(V/V),流速为0.8 ml/min,紫外检测器波长为298 nm,平均回收率84.9%,变异系数为2.29%。通过对两种方法比较可知,正相色谱法测定玉米油生育酚含量更为高效、稳定、省时,且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3.
以生育酚为目标的油脂脱臭馏出物的生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 ,富含生育酚的脱臭馏出物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脱臭馏出物中生育酚的含量与油脂精炼工艺、脱臭时间、脱臭温度、捕集器温度、蒸汽用量和系统真空度等因素有关。提出一些建议以提高脱臭馏出物中生育酚的含量 ,但不影响精炼油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天然维生素E产业化前景初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雷炳福 《中国油脂》2003,28(4):49-51
为了探讨我国天然维生素E产业化的前景,基于国内外天然维生素E生产现状与市场前景,提出我国天然维生素E产业化发展建议,不断完善和提高工艺技术、提高多品种开发能力,对发展我国天然维生素E产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测定鱼油中生育酚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正己烷提取,以HP-5MS毛细管柱分离,GC-MS选择离子检测模式测定。结果α-、γ-和δ-生育酚在0.002~0.04 mg/mL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此方法α-、γ-和δ-生育酚的检出限(S/N=3)分别为0.001、0.002、0.001 mg/g,定量限(S/N=10)为0.003、0.006、0.004 mg/g。在不同添加水平下,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99.9%,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n=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适合鱼油中生育酚的定性和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刘旭 《中国油脂》2021,46(1):137-140
在GB 5009.8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维生素A、D、E的测定》第二法和GB/T26635—2011《动植物油脂生育酚及生育三烯酚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两个国标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并优化了两个标准中的测定条件,确定了使用硅胶柱同时测定食用油中α-、β-、γ-、δ-生育酚和α-、β-、γ-、δ-生育三烯酚8种异构体的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表明:样品用90%正己烷+10%甲基叔丁基醚-四氢呋喃-甲醇混合液(体积比20∶1∶0.1)为流动相涡旋振荡溶解10 s后,在用流动相平衡90 min以上的硅胶色谱柱上进行分离,经荧光检测器分析,8种异构体在0.2~1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检出限均为2 mg/kg,定量限均为6 mg/kg,回收率在70.08%~116.3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14%~9.85%。优化后方法的回收率和重复性得到了提高,分离效果也有很大改善,能满足食用油中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含量同时测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天然生育酚中痕量多环芳烃脱除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活性炭吸附法脱除天然生育酚中的多环芳烃(PAHs),考察了脱除溶剂、活性炭种类、搅拌时间、温度、活性炭用量、脱除次数对多环芳烃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乙醇(分析纯)溶剂溶解生育酚(液固比为5:1),加入10%的HC-2型活性炭,在20℃下搅拌45min,对PAHs可以达到较好的脱除效果(对轻PAHs的脱除率达到48%以上,对重PAHs的脱除率达到98%以上,对总PAHs的脱除率达到88%以上),重PAHs的残留量为5.22ng/g,轻PAHs的残留量为86.22ng/g。  相似文献   

18.
比较AOCS中两种测定生育酚与生育三烯酚的方法,即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具有更好的回收率和准确性、更低的检出限和良好的抗杂质干扰能力,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12种植物油中生育酚与生育三烯酚的含量,其结果均在文献参考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9.
采用工业化从大豆油脱馏出物中富集维生素E的工艺,对棕榈油脱臭馏出物中生育酚及生育三烯酚进行了富集。结果表明,采用酯化、酯交换、一次分子蒸馏、冷析、树脂吸附分离、二次分子蒸馏的工艺,可将棕榈油脱臭馏出物中生育酚及生育三烯酚含量从1. 29%浓缩到95%以上,收率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