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依据经典力学理论对旋流板的分离过程进行分析,按实用要求提供内件完整设计方法和例题,给出公式所涉及参数取值的经验数据范围。 相似文献
4.
《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8,(12)
一、产品和技术简介:旋流过滤分离器是将离心分离、过滤分离等技术有机结合而开发出的全新高效分离设备。该分离器采用上下两个旋流分离腔室和多组螺旋道筒体等结构形式,与传统离心分离设备比较,体积缩小,是常规重力分离器的1/3,但效率远高于常规重力分离器。需净化的气体在旋转直径很小,较小气体流量和较低的气速工况下仍有较强的离心力场。该分离器对液体颗粒与固体颗粒均有较高的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5.
对油水分离用水力旋流分离器的分离性能和压力降进行了实验研究,分别考察了进料流量,进料含油量,油滴聚结器对分离效率的影响.同时,考察了进料流量,溢流比,溢流管直径对旋流分离器的压力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研究了旋流分离器内液固(乙二醇-NaCl)两相分离过程.应用RSS雷诺应力湍流模型、DPM离散相颗粒模型,建立液固两相分离模型,研究了旋流器结构、固相颗粒粒径、操作条件对颗粒分离效率、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优化的旋流分离器,粒径大于35μm的NaCl颗粒分离效率可以达到99.6%以上. 相似文献
7.
对φ300 mm的单程和双程旋流板分离器的压降和分离效率进行了测量分析.相对于单程旋流板分离器,双程旋流板分离器的减阻幅度为12.8%.双程旋流板分离器适应的气速范围大幅度提高,穿孔气速、喷淋密度对其分离效率和带出量影响均不大,在实验气速范围内,分离效率在99.9%以上.与单程旋流板分离器相比,当穿孔气速约从10 m/s增大到17 m/s时,双程分离器的带出量下降了72.7%到96.3%.分析认为,双程旋流板分离器压降的减小和分离性能的提高是其切向速度的增大、立面上大部分区域涡环的消除及分离距离缩短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大型冷模实验,考察了入口粉尘浓度对某连续操作新型旋流-颗粒床耦合分离器压降和除尘效率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入口粉尘浓度越大,达到平衡时分离器的压降越大,压降增速越快,入口粉尘浓度为59.13 g/m3时,分离器平衡压降最大为1.2 kPa;入口粉尘浓度越低,分离器分离效率越高。分离器颗粒床层内捕集颗粒含尘量与再生效率有关,再生尘源浓度越小,分离器压降达到平衡越快。当再生尘源浓度由58.18%降至23.67%,装置压降由1.5 kPa降至1.2 kPa;随着再生尘源浓度降低,分离器除尘效率略微下降。入口粉尘浓度和再生尘源浓度对分离器压降影响的结果一致,对分离器效率影响的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前言 旋风分离器自1885年被O.M.Morse发明以来,在收尘和气体净化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年来,人们不断地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研究它的流型、速度分布、压力降等流体力学性能以及分离效率、临界直径、最佳气速和最佳几何尺寸比等基础理论问题,以寻求更合理的设计和最佳的操作方 相似文献
11.
对旋流分离器流场计算流体力学研究中的湍流模型、网格划分方案、控制方程离散格式及计算步骤等内容的选择进行了分析. 通过与流场测量数据进行对比,指出雷诺应力模型比RNG k-e模型更能表征分离器切向速度场的组合涡特征;非结构六面体网格划分方案的预测结果更精确;二阶迎风格式的模拟精度并不一定比QUICK格式的模拟精度差,在分离器结构设计及网格划分较复杂的情况下,推荐使用二阶迎风格式;在PISO算法的非稳态计算条件下,收敛残差量级可达10-6以上. 优选的流场模拟研究方法可用于分离器流场分析及指导分离器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2.
13.
14.
液固旋流分离器的设计与选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液固旋流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尺寸设计原则、结构设计与材料选用,并对烧碱蒸发浓缩工序中盐碱分离用旋流分离器的选用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0前言
合成工段的氨分离器是决定合成塔进口氨含量高低的关键设备之一,它的分离效果直接影响氨合成的转化率。旋风式分离器广泛应用于氮肥生产中的气液分离,尤其在合成工段的氨分离器中,气体是在高压缩、高流速情况下进行分离,一般难以取舍实际工艺及经验数据。本文仅选择50kt/a合成氨装置(31.4MPa),对其中的氨分离器的旋流板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6.
17.
显著提高细粉捕集效率专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分析现行技术单出风口旋风分离器三大先天缺陷入手,阐述导流口可调式双出风口旋风分离器专利技术要点,并以实验室测试数据和生产实例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8.
轴流式旋流分离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介绍了轴向入口旋流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导流叶片的结构形式、数值模拟研究及实验研究等。对轴流式旋流分离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指出今后应从哪些方面开展对轴流式旋流分离器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9.
鲁家驹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32(6):118
在化工领域旋流分离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应用程度也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而更加普遍,在此通过简述液旋流分离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及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旋流分离技术用于化工方面的现状并展望了旋流分离技术在液液分离过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