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拟态设计是2020年UI设计的主要趋势之一.与当前的主流设计风格扁平化设计不同的是,新拟态设计重拾当年拟物设计的投影、浮雕效果,配合与用户交互的接触/非接触状态下的视觉效果变化,赋予扁平化界面元素真实感,营造出现代化与优雅结合的视觉风格.本文主要讲述新拟态设计的原则规范、适用性和局限所在,来探讨新拟态设计在未来的发展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基于移动终端应用软件的动态交互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孙辛欣 《包装工程》2014,35(22):32-36
目的对动态交互在移动应用软件中的应用场景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将移动终端应用软件的动态交互设计分为引导页设计、转场设计、加载设计及反馈设计4种交互场景,并将其引入移动应用软件设计中,进而分析了动态交互在移动应用设计中的价值及交互语义。结论动态交互具有增强操作感、丰富交互形式以及引领用户故事经历的价值,从而带给用户全新的交互体验。设计师应积极思考如何运用与创新不同的动态交互方式,为移动应用软件设计扩宽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手机银行界面设计的情感加工基础以及手机银行交互界面的情感设计方法。方法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结合界面设计、设计心理学、感性工学、产品语意学等知识,分析手机银行相较于其他移动端APP的独特性,论述界面设计融入情感因素的重要性,总结手机银行界面设计的情感加工基础,进而根据手机银行用户的情感需求,并结合实例,探索手机银行交互界面的情感设计方法。结论指出了手机银行界面设计的情感加工基础依次为:安全感、归属感、尊重感、成就感、领悟感和美感,并且指出了手机银行相较于其他移动端APP其界面设计的特殊性体现在更需注重安全感体验的营造。探讨了手机银行用户不同层次需求的满足如何在手机银行界面设计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许扬洋  郑先隽  张学民 《包装工程》2021,42(24):113-120
目的 探究特定游戏化设计元素对用户的学习行为及游戏化体验的影响,通过将游戏化设计应用于移动端单词学习APP设计中,验证是否能有效提升移动端单词学习产品的游戏化体验和可用性。方法 通过严谨的实验法对成长性、社交、个性化游戏化设计元素在单词学习情景的应用进行探究与验证,并对比市场上其他单词学习应用,从而进行游戏化体验及可用性测试评估。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社交、成长性游戏化设计元素能够有效提升被试的游戏化体验,个性化、游戏化设计元素可显著提升被试学习单词的时间。相较于市场上的单词学习应用,游戏化单词学习应用具有更高的可用性,同时显著提升了用户的游戏化体验。结论 游戏化设计元素显著提升了用户的游戏化体验,并影响了用户的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电子科技的迅速发展,用户浏览网页的方式从最基本的计算机网站浏览,转变成了移动设备的应用浏览,而且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设计者们将界面上的图标逐渐的变小,在屏幕化的基础上,赋予界面图标简洁、美观的特点,简单来说就是由单色线型风格的界面图标转变为扁平化风格的界面图标。界面图标的设计随着2013年扁平化界面风格的广泛应用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孟庆林 《包装工程》2020,40(22):251-257
目的 研究典型社交类游戏APP的界面设计,探索以用户情感体验为中心的交互设计策略,对社交游戏应用的设计方向提出建议,以便满足用户对社交的需求。方法 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及问卷调查法,获取不同用户对游戏交互界面的需求差异。以用户认知与行为为基础,对三款社交类游戏应用(饭局狼人杀、天天狼人杀、狼人世界)的界面视觉风格、布局设计、操作逻辑等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对数据进行系统化整理,探索具有良好用户体验的社交游戏APP应具备的设计特点。结论 任何游戏界面的视觉设计都应以用户的视角为中心,符合当前的技术发展与大众审美需求,以展现不同的视觉特征。因此,有必要加强界面的合理化应用,优化交互过程,将用户体验设计融入APP设计开发的各个方面,增强游戏体验感、提升用户粘合度,达到提高用户满意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符号学的手机图标设计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杜艺  张凌浩 《包装工程》2012,33(12):52-55
以符号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各种不同系统的手机界面图标演变和发展进行归纳与符号意义解析,论述了图标符号化的发展趋势及设计特点,最后在实例扩展研究的基础上,对手机图标的前期用户调研与分析、元素提取、风格定位和视觉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重点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8.
强威 《包装工程》2022,43(20):212-219
目的 能够有效获取车主在移动端和汽车交互的功能需求及其权重,基于需求确定并量化为设计关键要素,从而有效提升用户在移动端界面与汽车交互过程中的满意度,增强用户体验。方法 首先,通过构建用户旅行图分析车主在移动端与车辆交互时的行为路径,归纳用户需求;其次,基于Kano模型从用户满意度和需求重要程度两个维度定性分析需求的优先级,用QFD质量功能图根据需求优先级分析并量化重要性设计需求。结果 用户在移动端设备与汽车发生交互时,电池相关信息反馈需求、车辆周边环境反馈需求、胎压监测需求权重最大,是新能源汽车移动端交互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设计需求。结论 基于用户旅行图建立Kano模型和构建“质量屋(QFD)”的方式,对新能源汽车移动端交互进行设计研究,验证了其方法在解决类似设计问题上的可能性,为后续即将大量出现的新能源汽车与用户在移动端的交互设计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张郅政  张利  李亚军 《包装工程》2020,41(18):249-257
目的 针对老年用户群体的特征转变,探究老年用户对于移动产品界面用户体验的优先级,对老年用户的用户体验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准确掌握影响老年用户产品使用主动性的因素,从而提高老年用户产品满意度。方法 对一百名老年用户的主观性评价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以特征分类作为划分老年用户的依据,通过层次分析法分析不同类型的老年特征用户对应的界面用户体验优先级,最终通过建立判断矩阵确定用户体验的优先级。结果 数据表明,四类老年特征用户对移动产品用户界面的界面元素偏好,以及用户体验优先级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不同类型的用户特征对产品界面用户体验的可用性和满意度产生了影响。结论 提出了提高移动产品界面可用性的研究途径,通过用户体验优先级把握老年用户移动产品的可用性范围,大幅减少设计修改和迭代的过程,从而帮助设计人员掌控准确的用户体验与交互设计方向。  相似文献   

10.
移动设备上用户界面载入模式的设计,是用户体验设计中必要的一环。文章研究不同情境下页面加载过程中的界面交互方式,以及相应的设计策略和实现方法。页面加载过程中,界面交互动作长时间缺失相应反馈,与屏幕交互的挫败感会让用户感觉到时间耗损,屏幕界面的吸引力相应下降。人机界面交互过程中,营造用户与界面交互的积极正面反馈,愉悦用户的情绪会有助于提高用户接受性和包容性。而界面加载过程中的图形视觉张力强化、图形动态化以及嵌入游戏化机制等设计策略都可以给交互过程增添趣味性,进而减缓用户对于时间流逝的感知,舒缓等待的燥虑,以达到提升用户体验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李倩倩  赵川 《包装工程》2021,42(22):185-190
目的 为了便于用户准确理解充电终端图标功能含义,减少视觉搜索时间,提高充电终端操作效率和易用性.方法 从符号学出发,在语意、语用和语构等维度上结合参与式设计方法对充电终端图标设计进行整合创新.结果 以电动汽车充电终端图标设计为例,分析了该方法的具体过程.首先对相关产品进行市场分析和产品定位,确定9项具体功能.对40名用户进行结构访谈并建立语意文档.通过单一元素或组合元素的形式建立语意文档映射关系,明确图标主体内容.其次根据设计风格及审美要求,对图标进行优化得到设计方案.最后,通过模拟操作实验对图标方案进行评价,完成图标设计.结论 基于符号学的参与式设计方法可以减少用户的认知差异,提高图标易用性,并为电动汽车充电终端的图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符号学视阈下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图标视觉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付彧 《包装工程》2016,37(12):57-61
目的在符号学视阈下,对智能手机应用程序(APP)图标进行视觉分析与研究,并对不同类型图标的设计实践提供必要参考和建议。方法从符号学的理论视角出发,借用符号学家皮尔斯的符号分类理论,结合大量实例,对APP的创意设计进行分类研究。结论基于符号学的基本观点,通过对图标样式的案例分析,探索3种类型的APP图标与其表意及传播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归纳比较三者在图标特征、构成方式、认知途径与认知特点等方面的异同,从而为智能手机APP图标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符号学的手机APP图标图形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付彧 《包装工程》2017,38(10):90-94
目的针对不同类型的手机APP图标提出、归纳并比较图形创意方法,为手机APP图标的图形设计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以符号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实例挖掘不同类型图标的图形与表意方式之间的关系,并归纳图形创意设计思路。结论从实践的角度指出不同类型图标在外观相似性、诉求点与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特征,设计者需根据应用程序的特点、用户需求、品牌视觉形象等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灵活优选图形设计思路与方法,实现图标信息含义的准确传达。  相似文献   

14.
移动浪潮中的品牌形象设计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伟 《包装工程》2016,37(10):5-8
目的帮助品牌塑造形象,为消费者提供用户至上、体验先行的服务。方法对比分析移动终端与PC终端的区别,结合品牌设计在移动终端中的成功案例对品牌形象的设计趋势进行分析论证。结论与用户进行情感互动,让用户参与体验,满足用户的需求,能使品牌形象具有时代赋予的新的生命力,在移动浪潮中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15.
张文莉  闵文祺 《包装工程》2018,39(14):138-145
目的设计面向青少年的虚拟用户界面,以提高青少年的体验效果和使用效率。方法结合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感、直觉性和交互性,分析青少年的心理和认知特征,并在界面设计中进行综合运用。结论提出面向青少年的虚拟用户界面应具备趣味性、指引性和情感性这3个特性。在如何利用空间感、细节和声音设计增加界面趣味,如何通过界面导航、布局和图标构建引导系统等方面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文化程度老年人对洗衣机界面图标的辨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丽萍  李永锋 《包装工程》2017,38(14):140-144
目的提高不同文化程度老年人对洗衣机界面图标的辨识度,降低发生混淆的可能性。方法以具有24个功能图标的洗衣机界面作为样本,邀请44位老年人进行图标与含义的配对,制作混淆矩阵,分析发生混淆的集中范围与原因。结论低学历的老年人容易误解图标的含义,许多易混淆的图标有待重新设计;在设计洗衣机界面图标时,应注意图标的形象与语义的关联性,尽量不使用过于缩略的英文字母,避免采用抽象符号指示新功能,系列图标的视觉效果不可雷同,让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能轻松辨认。  相似文献   

17.
孙悦  潘越  臧勇 《包装工程》2023,44(8):429-433, 445
目的 以爱奇艺APP图标和手机界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不同时期的设计特点以及对无意识设计的应用,提出适用于视频平台的无意识设计建议。方法 基于对无意识设计的研究,对爱奇艺不同时期的标志使用方式、图形和界面的运用规律以及所呈现的视觉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出适用于视频平台图标和界面的运用规律和共通原理,将无意识的设计转化为有目的的设计启发。结论 设计师应积极探索受众的无意识心理和需求,顺应受众的趋同性,用无意识设计来培养受众稳定的无意识行为,将无意识的设计总结成有形的设计方法,培养出有特色的视频平台。  相似文献   

18.
李翔  冯绍虎 《包装工程》2023,44(6):151-157
目的 扫一扫(Scan QR Code)既是许多手机应用软件采用的功能界面,又是其他更多拓展功能的入口。研究影响扫一扫界面可用性设计的因素,可为扫一扫的界面设计提供理论支持与设计指引。方法归纳分析现有扫一扫界面,将其界面组成划分为扫描框、模式切换图标、功能辅助图标三类组件。以组件布局关系、图标背景隔离作为研究自变量,设计不同自变量水平下的被试者内图标搜索实验,以眼动追踪记录搜索过程中的数据。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反应时间、注视点个数、眼跳次数三种眼动数据,比较研究自变量对扫一扫界面可用性的影响。结果 实验数据表明,组件布局关系在这三种数据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邻近的组件布局关系的眼动数据优于远离型。图标背景隔离在反应时间、注视点个数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图标背景隔离的眼动数据优于图标背景不隔离的。结论 邻近型组件布局关系与图标背景隔离都对扫一扫界面可用性具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吴琳  卢章平  李明珠 《包装工程》2022,43(16):225-232
目的 分析人对图标深度在不同类型界面中认知资源的分配。方法 通过眼动追踪实验,获得在单一深度图标集和混合深度图标集中搜索3类深度图标时的行为反应数据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收集各深度主观满意度评价。结果 不同深度图标之间搜索质量具有显著差异。在单一深度图标集中,搜索目标的深度与视觉搜索效率呈负相关。在混合深度图标集中,中等深度图标的搜索效率最高,不同深度图标对认知负荷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此外,收集被试对3类图标的主观评价,结果显示中等深度图标具有更高的主观满意度。结论 图形深度的刺激影响人对搜索策略的选择,除把握图标个体的设计元素特性外,需同时注重不同界面环境的影响。使用中等深度的图标,可增加图标的可识别性和差异性,在混合深度图标集中能提升视觉搜索质量,并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