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沛南 《绿色包装》2024,(3):151-154
本研究基于乡村振兴的需求,探讨数字媒体艺术与旅游产品包装的融合。通过研究发现,数字媒体艺术能够提高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互动性和趣味性,有助于提升乡村旅游客流量和品牌形象。本文针对数字媒体艺术融入旅游产品的具体方法,提出了设计、制作和营销等三个关键环节的策略,并详细阐述了相关案例。本研究认为,数字媒体艺术与旅游产品包装的融合是乡村振兴的一种新的推广模式,能够增加农村文化内涵和风情的传播,进而增强乡村振兴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数字化乡村成为现代规划的热点研究问题,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政策与机制保障、农村面貌提升、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以及村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试点探索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为了使乡村数字化能够更好发展,文章主要针对信息日益繁杂、乡村政务逐渐增多等困难,数字技术为乡村治理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开辟创新途径,为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智慧平台搭建新的系统框架“1+N”,其中“1”为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智慧平台搭建研究、“N”为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新的系统框架将为实现数字赋能乡村注入新的活力,对数字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社会服务、乡村建设、乡村规划设计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呼蓉 《绿色包装》2023,(3):124-127
本文从数字插画入手,以小镇传统文化历史以及太原晋阳文化为背景,结合现代化科技技术,绘制数字插画,为小镇特有的农产品进行数字插画包装设计,以带动乡村振兴,并由此引出新时代创新发展数字化艺术的重要性,继而针对数字插画在农产品包装上的应用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4.
盛玉雯  陈庆军 《包装工程》2020,41(14):311-319
目的以南京山景社区的文创设计在乡村振兴中介入产业振兴的策略进行综述,分析文创设计和乡村文化,探索其间产业融合、共同促进乡村振兴的关系,提出设计传播策略及实践途径。方法在国家艺术基金"国长三角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创设计人才培养"项目基础上,以南京山景社区为例,结合长三角地区丰厚的农耕文明传统和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三产融合",使第二产业成为第一产业的中草药园和第三产业服务的桥梁,利用多元化分析实践演绎的方法,以及"四定位"和"五维度"的规划图表,展开对山景社区的实例论证。结论从南京山景社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着重研究乡村文创设计与传播的策略,通过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的方式,多维并举,让文创产业在实现区域经济、文化传播、美好生活、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带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剖析现有乡村农产品包装设计中的突出问题入手,研究数字媒体艺术融合包装设计的意义,探索融合的具体方法和赋能方式,探究数字媒体艺术与优质农产品包装设计融合的新思路、新理论,以期达到助力乡村农产品经济增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宋建平  宋明冬  李宣 《包装工程》2023,44(8):452-456
目的 随着新文科建设和乡村振兴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高等教育已经开始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数字媒体艺术作为农林院校的新兴专业,其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应随之更新和优化。方法 以“乡村生活与新空间”工作坊为例,探讨新文科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探索。通过对工作坊实施过程和效果的研究分析,探讨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服务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工作坊等实践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论 本文的探讨和研究,可为农林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李婉姗  季铁  卢世主  赵云彦 《包装工程》2021,42(20):210-217
目的 以设计整合的优势作用带领竞赛参与者深入农村地区,全面介入乡村特色产业,探寻竞赛介入下的乡村振兴,实践农村业态内生性发展路径.方法 从乡村传统、文化、社会、产业4个方向明确设计竞赛在乡村振兴中的路径特征,依据农村地区特征,通过精准农业、文旅融合、非遗文创、生态科技4个主题,将设计创造美好生活,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理念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挖掘农村地区未来发展方向,促进乡村非遗传承、农村文化旅游融合、农村产业升级转化和农村生态和谐发展.结论 设计竞赛是建立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布局合理、链条完整、效益显著的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格局的有效手段,通过首届中国(怀化)乡村设计创新大赛实践,验证设计竞赛介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卯芳 《中国包装》2023,(4):113-116
乡村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乡村文化振兴中,高校美术通过文化入村、知识落地、艺术呈现对乡村文化进行发掘。以艺术的眼光发现乡村之美,以艺术的角度和视点参与乡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村留守群体的精神生活,凸显高校美术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责任与担当,为促进高校美术科学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杨建宏 《包装工程》2024,(8):409-415
目的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洛阳县区乡村的现况及存在问题进行梳理,采用艺术赋能的方式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策略和实践进行探索。方法 组织师生成立“创益援”公益社,采用课程导入的方式和乡镇、企业进行项目对接,结合乡村文化资源与产业,针对乡村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规划赋能、设计赋能、文化赋能方面提出改进策略。结果 依托村落改造规划设计课程及“中原乡村振兴研究院”,完成了多个乡村规划、视觉形象设计、乡村农产品的包装和品牌设计项目,以助力乡村发展。公益社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参加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全国铜奖。结论 艺术赋能是乡村建设中创造性保护和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积极参与乡村规划、视觉形象设计以打造村落的品牌形象,通过产品、包装和品牌设计赋能乡村的品质产业,从而挖掘乡村蕴含的发展潜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李梦黎 《包装工程》2022,43(16):318-326
目的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洛阳传统村落艺术化手法的介入现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形象、产业、文化3个层面对艺术助力传统村落振兴的基本策略进行探索。方法 以定量研究的方法,确定具有代表性的25个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以类型学分类重组的方法,对现有艺术助力的内容进行归类,并总结出目前助力所聚焦的层面;以定性研究的方法,分析艺术助力现况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升级策略。结论 “艺术助力”是传统村落保护性复兴和传承性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助力策略可围绕形象、产业、文化3个维度展开,以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助力村落形象的打造,以设计与营销的融合助力村落经济的发展,以设计思维的导入助力乡土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11.
自鸦片战争以来,在各种现代思潮的影响和对现代化的激进追求下,中国乡土社会的价值取向与评价标准也逐步受到冲击,导致“三农问题”集中爆发,“乡村建设”在20世纪初危机深重的中国本土孕育而生。如何从百年中国乡村建设的历史渊源来认识和理解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建构具有“民族文化心理”和真正意义上的“乡村建设文化景观系统”成为当前设计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研究议题。回溯中国乡村建设文化景观百年变迁演进过程,阐释乡建文化景观与乡村振兴国家记忆“融合共生”的映射机制;按照新发展理念和乡村振兴五大目标要求,提出当代乡村乡建文化景观设计的“145”系统构架,并结合影响乡村空间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社会、经济三大要素,创建“生产—生活—生态—生命—生境”“五生融合”的共生机制,完成由传统“设计造物”向“融合共生”文化景观系统的转换与提升,最终为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思考,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粟  张耀引  姜媛媛 《包装工程》2023,44(24):537-542
目的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良渚“玉”文化,对常州市溧阳天目湖镇梅岭村的梅岭玉博物馆的展示空间进行沉浸式设计规划与策略研究。方法 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交互设计、数字化媒体等科技手段来探索乡村博物馆空间设计新模式,分别从沉浸式体验模式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在梅岭玉博物馆中的应用,跨媒介与数字化空间体验等方面探索沉浸式体验设计策略,参与乡村振兴实践活动过程来提出可行性规划与构想,努力探究未来美丽乡村建设的设计方法与路径。结论 在梅岭村博物馆设计过程中,不仅要使用新媒体技术,更要设计思维与策略创新,用当地的历史文化作为叙事性经典文化故事主题,充分融入乡村特色文化元素,建立多维沉浸体验,提升梅岭村的文旅地位和影响,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耿新  陈飞虎 《包装工程》2023,44(12):297-305, 313
目的 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在形态分析的基础上对藏族民居藏窗展开分析研究与视觉创新设计。方法 通过对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甲居藏寨的实地调研,首先运用形态分析理论解构藏寨民居中的藏窗样本,将整理后的样本各形态要素依据层次分析法进行评测,得到关键设计要素;再以形状语法规则对提取出的适合要素进行计算机生成式推演;最后结合优化后的色组要素重新展开对窗体各单元形态的视觉设计。结果 通过设计实践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完成了藏窗创新方案设计。结论 现代设计方法论能够为藏族民居构筑物的藏窗设计提供理论支持与路径依据。其中,形状语法的应用能快速提供标准化与批量化的创新设计图样以提高设计效率,从而为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中的“藏式新居”在微观构筑物窗体的视觉设计层面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设计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徽州碧山古村落导视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蓓蓓  左小涵 《包装工程》2019,40(24):104-110
目的针对徽州碧山村导视系统设计问题,探讨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古村落导视系统设计的创新策略。方法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分析碧山村村落特质与导视设计的现状,指出目前导视缺乏整体系统性、地域独特性、时效性及安全标识缺失等问题。采用案例法、分析阐释法及系统设计方法,提出"有效传达、整体设计"、"村落特质,以人为本"、"文化导向,和谐共融"的设计原则,并展开对碧山村导视系统的设计实践。结论对碧山村进行包括地域视觉形象设计、字体设计、导向符号设计、导视图标设计、导视牌设计、手机APP界面应用等一系列完整的导视系统设计后,可以促进导视信息传达,更好地展现当地人文风貌,挖掘村落文化内涵。"基于乡村振兴视域,以徽州区域特色为底色,强化碧山村特质文化优势"是徽州碧山村导视系统的创新设计理念。从乡村振兴视域研究碧山村导视系统设计,可以让设计更具实际意义,促进碧山村村落活化与文化旅游,同时对其他地区古村落导视系统设计研究与实践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乡村振兴背景之下,以生态发展为主要突破口,将乡村的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领域融合发展成为乡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促进乡村整体协调发展。以奔牛老街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历史和生态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发掘奔牛老街生态空间与地域人文的内在联系。同时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和原则出发,以自然生态维度、经济生态维度、社会生态维度、文化生态维度和精神生态维度的五个维度进行生态空间更新;五个维度形成相互交融、相辅相成的五大子系统,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村镇生态系统。对传统生态进行系统地探索,从而更好地开发传统生态文化,实现奔牛老街传统生态资源价值的转化,提升乡村多元价值。以期为乡村建设提供另一种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破解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之策,构建一个可操作、科学的乡村振兴质量动态评价体系,则是更好地评价乡村振兴实施效果、部署乡村振兴各要素有效流动的重要基础。我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既要抓速度也要重质量,整齐划一的乡村振兴路径,可能会导致低质量的发展结果。《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第九章中,明确提出了“分类推进”乡村振兴的思想,就是为了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性,提出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研究发现:第一,构建基于基础资源禀赋、区位资源禀赋、发展要素禀赋以及特色资源禀赋的前置乡村分类识别框架,并以县级数据进行测算,将全国1079个县按照前置指标识别分类;第二,应用前置分类的结果,提出了不同类型县域乡村振兴考核评价体系的权重建议,以引导不同地区主动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研究进一步从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价三个方面为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建议,不仅丰富了乡村振兴实践理论,也为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分类考核乡村振兴绩效提供了可操作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主题:“数智”设计融入艺术乡建研究常州大学简介:常州大学始建于1978年,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学校基础设施齐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