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3种油茶籽为原料,油茶籽粕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用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并对3种多糖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茶籽粕多糖提取最优工艺为:超声波功率90 W、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55 min、料液比1∶25,在此条件下油茶籽粕多糖提取率为长林(14.08±0.23)%、红花(14.03±0.32)%和白花(13.11±0.21)%。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自由基的清除效果与油茶籽粕多糖质量浓度呈正相关。3种油茶籽粕多糖清除自由基效果由强至弱为长林、红花、白花。  相似文献   

2.
杨建安  张超  文焱炳  方芳 《粮食与油脂》2023,(3):133-136+158
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将油茶籽粕多糖(COP)修饰成硫酸酯化油茶籽粕多糖(S-COP),以取代度为指标,研究硫酸酯化多糖的最佳工艺,并对比分析COP和S-COP的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氯磺酸与吡啶体积比1∶4、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 h,最高取代度为1.235,COP与硫酸基成功形成了稳定的硫酸酯化合物;硫酸酯化修饰可明显改善其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性;COP和S-COP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抑制能力其质量浓度呈正相关,且S-COP的抑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油茶籽粕中的蛋白质,运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的最佳条件,并分析油茶籽粕蛋白功能特性及其木瓜蛋白酶水解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pH 10、料液比1∶30(m/V)、提取时间3h、提取温度50℃的最佳条件下,油茶籽粕蛋白的得率为4.99%。油茶籽粕蛋白等电点在pH 5左右。乳化能力、乳化稳定性和起泡能力随p H增加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与蛋白溶解度密切相关。木瓜蛋白酶能有效提高油茶籽粕蛋白溶解性,其蛋白水解物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均具有很好的清除能力(清除率85%),对铜离子的螯合能力大于对铁离子的螯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猴头菇为原料,采用传统水提法提取猴头菇多糖,并制备乙酰化猴头菇多糖。以乙酰基取代度为实验指标,研究料液比(即多糖与乙酸酐的比例(g/mL))、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HEP乙酰化修饰取代度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实验设计对乙酰化实验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比较修饰前后HEP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HEP乙酰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34 g/mL,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30 ℃,在此条件下测得猴头菇多糖乙酰化的取代度为0.609,与修饰前的HEP相比,A-HEP的抗氧化性均有显著提高。乙酰化修饰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猴头菇多糖抗氧化活性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亲水性的表没食子儿茶素(EGC)是绿茶茶多酚的组成成分之一,采用氧杂Pictet-Spengler反应,通过嫁接酮类物质对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进行了分子修饰,并对反应产物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的研究。反应产物为脂溶性成分,且保持了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薤白多糖酶法修饰的最佳条件,以及酶法修饰提高薤白多糖活性的可能性,采用α-淀粉酶对醇沉法得到的薤白多糖和柱层析纯化的3种分级薤白多糖进行酶法修饰,以O2-·清除率为响应值,应用响应面分析法对α-淀粉酶修饰薤白多糖的工艺进行优化,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修饰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对修饰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p H;α-淀粉酶修饰薤白多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加酶量263U/g,酶解温度45℃、酶解p H 5.8,在此条件下O2-·清除率预测值为80.13%,验证值为80.16%,结果重现性好,可用于实际预测。抗氧化试验表明,酶法修饰能提高薤白多糖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以油菜花粉多糖为原料,采用氢氧化钠-氯乙酸法,分别在0.5 mol/L和2.0 mol/L NaOH浓度条件下对油菜花粉多糖(rape pollen polysaccharides,RPP)进行羧甲基化修饰,并对其清除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羧甲基与油菜花粉多糖形成羧甲基化合物,得到取代度分别为0.47和0.55的2个改性产物,羧甲基油菜花粉多糖1(Carboxymethylated rape pollen polysaccharide1,CM-RPP_1)和羧甲基油菜花粉多糖2(Carboxymethylated rape pollen polysaccharide 2,CM-RPP_2),RPP、CM-RPP_1和CM-RPP_2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总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大小为CM-RPP_2CM-RPP_1RPP。与未修饰油菜花粉多糖相比,羧甲基化修饰能提高油菜花粉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声辅助盐酸对油茶籽粕多糖(COP)进行降解,以特性黏度为指标,研究了超声功率、盐酸浓度、COP浓度、超声温度4个因素对其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单因素均对COP的降解有较大的影响,超声功率、盐酸浓度、超声温度与多糖的降解效果呈正相关关系,COP浓度与多糖的降解效果呈负相关关系。建立了不同条件下(1/ηt)1/α – (1/η0)1/α 和降解时间的拟合曲线,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表明降解过程遵循一级动力学反应方程。通过Arrhenius方程,计算出降解活化能为49.53 kJ/mol,初步推断超声辅助盐酸降解方法优于酶解法。研究结果可为油茶籽粕多糖降解方法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姚秋萍  李阳  邓健 《食品科学》2015,36(13):65-68
目的:对油菜花粉多糖进行硫酸酯化,研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浓硫酸法分别在0 ℃和10 ℃条件下对油菜花粉多糖(rape pollen polysaccharides,RPP)进行硫酸酯化修饰,并对其清除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酯化得到取代度分别为0.89和1.36的2 个改性产物(S-RPP1和S-RPP2),RPP、S-RPP1和S-RPP2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总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大小为S-RPP1>S-RPP2>RPP。结论:硫酸化修饰能提高油菜花粉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羧甲基化油茶籽粕多糖(CM-COP)和乙酰化油茶籽粕多糖(Ac-COP)的修饰工艺,并研究其对透明质酸酶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取代度为指标,采用氢氧化钠—氯乙酸法和乙酸酐法分别对油茶籽粕多糖(COP)进行羧甲基化和乙酰化修饰。结果:CM-COP最佳修饰工艺为氢氧化钠浓度1.5 mol/L,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60 ℃;Ac-COP最佳修饰工艺为乙酸酐用量3.0 mL,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60 ℃;COP、CM-COP、Ac-COP对透明质酸酶的抑制率分别为78.0%,90.3%,92.2%。结论:COP、CM-COP、Ac-COP对透明质酸酶均具抑制作用,且CM-COP和Ac-COP的抑制活性高于COP,说明改性修饰能增加COP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1.
酶法水解油茶籽粕制备油茶籽多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冷榨脱脂油茶籽粕为原料,采用胃蛋白酶水解法对油茶籽多肽的制备条件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应用正交试验确定胃蛋白酶水解油茶籽粕制备油茶籽多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40 ℃,酶解时间3 h,加酶量15 000 U/g,固液比1:30.在此最优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油茶籽多肽产率达到61.8%.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以油茶籽粕为原料,分别采用传统的水浸法和碱溶酸沉法同时提取皂素和蛋白质的工艺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工艺简单可行;水浸法提取茶皂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1:1,pH11,提取时间8h,提取温度80℃,提取率最高可达36.38%;碱溶酸沉法提取提取油茶籽粕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pH10,浸提时间130min,浸提温度60℃,提取率最高可达48.59%。  相似文献   

13.
为加快辣木籽多糖提取速率,以辣木籽为原料,采用内部沸腾法提取其中的多糖。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内部沸腾法提取辣木籽多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自由基清除活性考察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解吸剂乙醇体积分数20%、蒸馏水提取温度74℃、提取时间5 min、料液比1∶27,在此条件下辣木籽多糖得率可达12.5%;质量浓度为5.0 mg/mL的辣木籽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1.1%,质量浓度为1.0 mg/mL的辣木籽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38%;质量浓度为5.0 mg/mL的辣木籽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为59.8%。综上,辣木籽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茶籽油酶法脱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茶籽毛油酶法脱胶方法。通过新型磷酯酶Lecitase Ultra对毛茶油进行的脱胶研究发现,Lecitase Uhra脱胶茶籽毛油中的磷脂具有明显的脱胶效果,说明酶法脱胶是一种较好毛茶油脱胶方法。  相似文献   

15.
山茶油的功能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山茶油中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还含有角鲨烯、山茶甙、山茶皂甙等生理活性成分。山茶油烟点高,不皂化物含量少,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其品质可与橄榄油相媲美。而且山茶油具有其独特的功能特性,如抑制脂质过氧化、预防肥胖、降低血脂和血糖水平以及调节免疫功能等。综述了山茶油的功能特性,以便能更好的开发利用山茶油。  相似文献   

16.
油茶籽油乳状液的碱法破乳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产生的乳状液,进行碱法破乳研究。以破乳率为指标,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优化,确定最佳破乳工艺参数为p H=9.0,温度60℃,时间45min,破乳率最大为90.15%。采用荧光标记技术对碱法破乳前后油滴变化进行观察,发现碱法破乳后油滴发生聚并,游离油更容易释放。  相似文献   

17.
对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产生的乳状液,进行碱法破乳研究。以破乳率为指标,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优化,确定最佳破乳工艺参数为p H=9.0,温度60℃,时间45min,破乳率最大为90.15%。采用荧光标记技术对碱法破乳前后油滴变化进行观察,发现碱法破乳后油滴发生聚并,游离油更容易释放。   相似文献   

18.
以油茶籽油为原料,研究不同加热处理对油脂的脂肪酸、生育酚、角鲨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籽油中油酸含量随温度的升高及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总体随加热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饱和脂肪酸含量随加热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高温或长时间加热均导致角鲨烯和生育酚含量的损失。加热后油茶籽油总生育酚平均含量为43.68 mg/kg,较未加热(88.96 mg/kg)降低了50.90%;加热后角鲨烯平均含量为64.15 mg/kg,较未加热(67.06 mg/kg)降低了4.34%。  相似文献   

19.
中国油茶种植面积广,年产油茶籽60余万t。该文详细介绍了利用油茶籽制备膳食纤维,活性炭,木糖醇,保健食用油,茶籽油化妆品,茶籽油微胶囊,茶皂素与茶籽多糖等产品的可行性与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20.
以油茶籽粕为原料,对其糖萜素的提取和制备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提取油茶籽粕中糖萜素的优化工艺为: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3h、浸提料液比1∶15、浸提次数2次,糖萜素得率为17.3%;采用乙醇提取油茶籽粕中糖萜素的优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0%~70%、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3h、浸提料液比1∶15、浸提次数2次,糖萜素得率为31.5%。经检测,所制备的糖萜素样品所测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