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玉兰 《中国油脂》2021,46(11):139-144
为了研究地下储油的可行性,将大豆油分别置于室外地上和地下室的钢制油罐(单罐容量200 kg)中储存,地上储油分别采用常规储存、添加抗氧化剂TBHQ储存、充氮储存,地下储油采用自然低温储存,储期24个月,期间自动检测和记录储油温度,每月取样检测大豆油的酸值、过氧化值、维生素E含量和甾醇含量,分析不同储油条件对大豆油综合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地上储油的全年周均温度为19.5 ℃,最高温度接近40 ℃,最低温度接近0 ℃,夏季(6—9月)月均温度为33 ℃,冬季(12月至次年3月)月均温度接近10 ℃;地下储油的全年周均温度为16.8 ℃,常年日均温度在12~21 ℃之间。经24个月储存,4种储油的酸值均未超出国标限量,但地上常规储油的酸值升幅明显高于其他3种储油,其过氧化值在7个月时已超标,地下储油和地上添加TBHQ储油的过氧化值至24个月也未超标,充氮储油的过氧化值在17个月时开始超标,地下储油的保质期比地上常规储油延长了17个月。随储存时间延长4种储油中维生素E、甾醇含量均持续降低,但与地上常规储油相比,地下储油中维生素E、甾醇损失率分别下降19.36、8.57个百分点。与地上储油相比,地下储油依赖于自然的恒定低温和避光条件,在不添加抗氧化剂和不充氮的条件下可实现对大豆油的保质保鲜储存,是一种绿色安全和优势明显的储油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浓香花生油储存期间的风味稳定性是评价其保质保鲜储存效果的重要指标。实验将浓香花生油分别储存于室外地上油罐和地下室油罐,储期18个月,期间自动检测和记录储油温度,定期取油样,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SPME-GC-MS)及气相-嗅闻仪(GC-O)对油样中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检测和风味嗅闻评价,并对酸价和过氧化值及维生素E和甾醇含量进行检测,分析比较地下储存和地上储存对浓香花生油风味稳定性及综合品质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初始浓香花生油中共分离鉴定出9类64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其中吡嗪类和醛类是含量最高也是对浓香花生油特征风味有重要影响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经18个月储存,地下储油和地上储油中吡嗪类物质质量分数从初始的36.42%分别降低至29.08%、16.33%,醛类物质中苯乙醛质量分数从9.23%分别减少至1.29%、0.83%,而作为表征油脂氧化程度的己醛含量分别升高至初始值的2.10、6.40倍,地下储油能明显提高浓香花生油中正面属性挥发性风味成分的保留率、减少负面属性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生成,同时维生素E和甾醇损失率分别降低13.12%和9.06%,储油保质期延长8个月。与...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充氮储存和常规储存条件下大豆原油品质指标的检测分析,研究充氮储存条件下大豆原油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储存的大豆原油相比,在北京地区充氮储存22个月的条件下,大豆原油的气味、滋味、色泽、透明度、羰基值无显著改变,加热试验后色泽变浅,溶剂残留量总体下降;充氮储存的大豆原油酸值、过氧化值较常规储存的上升缓慢。充氮储存对延缓油脂劣变有明显效果,可以延缓油脂氧化速度,对保证油脂储存品质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北京市常规储存和充氮储存条件下大豆原油过氧化值和酸值的跟踪检测,使用线性回归和动力学方程对不同储存条件下大豆原油储存3年时的品质做出了预测。结果表明,常规储存的大豆原油储存3年时的过氧化值约是入库时的2.3倍,酸值约是入库时的1.1倍;充氮储存的大豆原油储存3年时的过氧化值约是入库时的1.3倍,酸值约是入库时的1.1倍。由此确定了北京市油脂储存入库品质的要求为过氧化值不大于2.0 mmol/kg,酸值不大于2.0 mgKOH/g,为油脂出库品质指标的估算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北京市地方储备油储存轮换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模拟食用植物油储存过程可能受环境因素影响的温度即常温储存(25℃)、夏季高温储存(45℃)、低温库储存(15℃)分别对浓香菜籽油进行储存,并在45℃和25℃各增加1个添加TBHQ浓香菜籽油样的储存,对储油定期取样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DE-GC-MS)技术对其中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检测,对油样酸价和过氧化值及维生素E和甾醇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研究不同储油温度及添加TBHQ对浓香菜籽油风味保鲜和质量保鲜的影响。结果表明:空白浓香菜籽油中初始挥发性成分总量为8439.75μg/kg,其中赋予菜籽油独特风味的硫苷降解产物的含量为3559.35 μg/kg,在相同储期(112d)内随温度升高(15℃、25℃、45℃)硫苷降解产物含量分别降低至3262.50、2141.46、1660.59 μg/kg,同时醛类物质含量从初始的893.15μg/kg分别升高至2441.07、2690.49、4185.69μg/kg,低温储存对浓香菜籽油中有益风味物质的保留和不良风味物质的抑制都有明显作用。在浓香菜籽油中添加TBHQ,在相同储期(112d)内随温度升高(25℃、45℃)其中挥发性成分总量大幅升高,这缘于TBHQ分解产物-醌类物质的形成,为此虽然硫苷降解产物含量(分别为2301.73、1784.75μg/kg)比空白浓香菜籽油中含量高,但在挥发性成分总量中所占比例则从初始的42.17%分别降低至16.71%和12.78%,而同期空白浓香菜籽油中硫苷降解产物的占比分别为27.51%、16.63%,最终醌类物质成为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致使浓香菜籽油的特性辛辣香味明显减弱和不良风味产生。添加TBHQ和低温储存对抑制浓香菜籽油酸价和过氧化值升高及减少维生素E和甾醇损失均有一定作用,但低温储油对浓香菜籽油风味保鲜和质量保鲜的作用显著优于添加TBHQ储油,是值得推广应用的绿色生态储油技术。  相似文献   

6.
运用响应面法优化南眉籽油的低温压榨工艺,并检测南眉籽油的色泽、水分及挥发物、酸价、过氧化值、氧化诱导时间及脂肪酸组成等理化指标。结果表明:在压榨压力和压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预热温度、预热时间及压榨时间对南眉籽出油率的影响显著。南眉籽油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压榨压力41MPa、压榨温度50℃、预热温度73℃、预热时间3.0h和压榨时间1.7h,该工艺条件下出油率达20.33%。且制得的南眉籽油色泽较好,水分及挥发物、过氧化值、酸价均符合中国植物油标准,其脂肪酸组成与亚麻籽油相近,品质和稳定性更好,未来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健康油脂。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不同烘焙工艺及杏仁中杏仁种皮的存在对杏仁油理化品质的影响,将带种皮杏仁和去种皮杏仁在130、160、190 ℃烘箱里,分别烘烤5、10、15、20 min,压榨得杏仁油,测定两种杏仁油的酸值、过氧化值、碘值、皂化值、色泽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低温130 ℃(5~10 min)、160 ℃(5、10 min)条件下烘焙制备的杏仁油酸值和过氧化值降低,其他理化指标变化不明显,油脂品质提高。随着烘焙温度继续升高,S-AKO(带种皮杏仁油)和N-AKO(去种皮杏仁油)酸值分别上升16.05%和26.76%,N-AKO过氧化值上升18.46%,S-AKO和N-AKO的碘值降低6.56%和10.74%,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0.93%和0.76%,油脂色泽加深,高温长时间烘焙制备的油脂品质下降。两种杏仁油理化指标对比,S-AKO的品质更佳,杏仁种皮的存在对杏仁油产生有益的影响。此研究结果为加热预处理油料种子制备油脂,保证油脂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研究大豆油(含0.02%TBHQ)在170℃、190℃、210℃条件下煎炸食品2、4、6h,油脂的酸值、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羰基值、维生素E、氧化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煎炸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油脂热氧化程度越大、理化特性变化及品质裂变程度越大.190、210℃煎炸6h,大豆油p-茴香胺值从原样0.36分别上升到156.3、175.8;羰基值达48.2、61.5 meq/kg;维生素E含量由89.5 mg/kg下降为8.3、5.19 mg/kg;反式脂肪酸含量由0.91%分别增加为1.76%、2.08%;氧化脂肪酸是原样0.92%的1.6倍和2.6倍以上;酸值由0.1 mgKOH/g增加到0.45、0.56 mgKOH/g.此研究结果说明:大豆油不宜在高于19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长时间煎炸食品.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化学和物理精炼工艺对葡萄籽油氧化裂变品质的影响,分别采用化学和物理工艺精炼葡萄籽原油,探讨反式脂肪酸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精炼阶段油脂的酸价、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和VE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葡萄籽油经化学精炼酸价降至(0.20±0.016)mg KOH/g,葡萄籽油的过氧化值和p-茴香胺值降低,反式脂肪酸质量分数增加至(0.36±0.001 4)%,VE损失了37%~43%。对葡萄籽原油进行物理精炼,240℃条件下真空脱酸6 h,酸价降至(0.19±0.029)mg KOH/g,过氧化值降低、p-茴香胺值升高,反式脂肪酸质量分数增至(0.91±0.001 3)%,VE损失了50.69%。比较得知,物理精炼过程相对于化学精炼对葡萄籽油品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冷榨(压榨温度60℃)、低温压榨(压榨温度80℃~90℃)、高温压榨(压榨温度120℃以上)以及浸提4种不同方法制得的花生油的主要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VE含量及氧化诱导时间的测定,分析比较不同方法制油对花生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花生制油工艺所得的花生特征指标(碘值、皂化值和折光指数)差异不明显,花生油的质量等级指标(酸值、过氧化值、色泽和风味)差异明显。浸提精炼花生油的酸值、过氧化值、色泽都优于压榨花生油,但香味最淡;压榨花生油的VE含量和氧化诱导时间都显著优于浸出精炼花生油。不同制油工艺所得花生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相差很小,但冷榨花生油中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高于浸提油、高温压榨油及低温压榨油,浸提精炼花生油中亚油酸含量明显低于压榨花生油。浸提精炼花生油中发现反式脂肪酸。  相似文献   

11.
对茶叶籽毛油进行了6个月的储藏实验,模拟工厂实际情况,探究光照、温度和密闭性对茶叶籽毛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榨茶叶籽毛油储藏稳定性较冷榨茶叶籽毛油好,储藏条件对茶叶籽毛油品质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光照、温度和密闭性;储藏6个月后,茶叶籽毛油酸值、过氧化值增幅均超过100%,氧化稳定指数降幅超过60%,生育酚含量降幅为20%~50%,角鲨烯含量降幅为50%~83%,茶多酚含量降幅为25%~70%;相关性分析发现,热榨茶叶籽毛油的氧化稳定性与生育酚、茶多酚含量相关性较高,冷榨茶叶籽毛油的氧化稳定性则与角鲨烯含量相关性较高。因此,茶叶籽毛油必须避光储藏,同时维持温度稳定,低温尤佳。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贮藏时间的米糠为原料,研究米糠挤压稳定化处理对米糠毛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米糠未稳定化制备的米糠毛油,米糠挤压稳定化处理增加米糠毛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随着米糠贮藏时间的延长,米糠挤压稳定化处理与未稳定化处理制备米糠毛油酸值和过氧化值相差幅度增加;米糠挤压稳定化处理对米糠毛油的脂肪酸组成影响较小,仅亚麻酸含量显著下降,米糠挤压稳定化处理对米糠毛油碘值和皂化值没有显著影响;米糠挤压稳定化处理显著降低米糠毛油磷脂、水分及挥发物含量,随着米糠贮藏时间的延长,米糠挤压稳定化处理与未稳定化处理制备米糠毛油磷脂含量相差幅度增大;此外,米糠挤压稳定化处理可显著提高米糠毛油谷维素含量。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油脂储藏过程中影响油脂氧化的因素及防控措施,并重点研究了充氮对油脂氧化的延缓。  相似文献   

14.
通过探讨油脂酸价、过氧化值、Euv268值和羰基值等指标,对冷、热榨花生毛油在常温储藏下油脂品质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冷榨花生毛油相比,热榨毛油的酸价、过氧化值和羰基值等指标偏高,热榨毛油氧化的程度较高。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花生毛油中的油脂氧化速度先慢后快,过氧化值、Euv268值和羰基值先降至较低水平后,然后缓慢升高。常温储藏30 d内,冷榨法花生毛油品质优于热榨法。  相似文献   

15.
以优质大豆为原料,通过35 d的短期储存实验,考察了不同储存水分(10.58%、15.23%、20.17%)和储存温度(20℃、25℃、30℃)对大豆中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霉菌总数、大豆油脂品质和脱脂豆粕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储存温度和储存水分下储存35 d后,大豆中的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不发生明显变化;但高温、高水分储存条件极易使大豆发生霉变,霉菌总数快速增加,最高达到1.09×105CUF/g;大豆油脂的酸价和过氧化值明显升高,最高分别达到5.21mgKOH/g和3.70 mmol/kg,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稍有降低,降低幅度最大为5.01%;脱脂豆粕的KOH蛋白质溶解度明显降低,可以从最高的90.03%下降至最低的59.72%。  相似文献   

16.
复配抗氧化剂和新型贮油桶对鱼油抗氧化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深海鱼油为对象,通过60℃加速氧化实验,筛选出以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茶多酚和柠檬酸为组分的复配抗氧化剂,比例为AP:茶多酚:柠檬酸=2:1:1(w/w),复配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果比BHA、BHT、茶多酚和生育酚要显著。通过研究温度和添加量对抗氧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氧化效果随添加量的增加以及储藏温度的降低而增强,20℃时最佳添加量为0.06%,4℃时为0.02%。结合新型贮油桶添加0.06%的复配抗氧化剂,20℃贮藏360d后,鱼油的POV为2.85mmol/kg、TBA值为1.87nmol/g,比普通贮油桶的抗氧化效果要显著。  相似文献   

17.
将水分为0.1%、0.5%、1.0%的小桐子毛油,以棕色塑料瓶、白色塑料瓶和透明玻璃瓶密封包装后在20、30、40℃的条件下储藏160 d,每20 d测定1次酸值和过氧化值,研究小桐子毛油在不同储藏条件下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温度的升高、小桐子毛油水分的增加以及储藏时间的延长,小桐子毛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均增加。采用正交实验得到小桐子毛油适宜的储藏条件为:棕色塑料瓶密封包装,水分0.1%,储藏温度15℃;在此条件下,小桐子毛油储藏180 d后,其过氧化值上升,酸值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郭润霞  张喻  谭兴和  王锋  蔡文  胡笑安 《食品与机械》2012,28(2):190-192,195
为探讨橘皮在不同贮藏方式下精油含量的变化规律,以温州蜜柑皮、椪柑皮和柚皮为原料,分别采用-20℃和-40℃低温冻藏,以及避光、不避光常温干藏4种方式贮藏橘皮,并定期测定橘皮中精油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柑橘皮中精油含量不同;贮藏期间,3种橘皮精油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温州蜜柑皮和椪柑皮-40℃低温冻藏,柚皮避光和不避光常温干藏,均能较好地保留其中精油。  相似文献   

19.
以核桃油为试验原料,研究了核桃油在氧化过程中的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未曾氧化的核桃油抗氧化活性较好,核桃油对DPPH·自由基的抑制率随着核桃油样品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强,147.0 mg/m L质量浓度的核桃油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为50%;340.83 mg/m L质量浓度的核桃油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为50%;1.0 mg/m L质量浓度的核桃油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平均清除率与1.0 mg/m L质量浓度的Vc相当。而经氧化后的核桃油清除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的能力明显降低,相同浓度不同氧化时间的核桃油样品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随着氧化时间的增长而逐渐下降,但氧化时间越短核桃油对O2-·的抑制率越好,当氧化时间为30天时,核桃油对O2-·的平均抑制率从55.53%降到15.43%。总之,未曾氧化的核桃油的抗氧化物活性较好,随着氧化时间的增加核桃油对以上三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