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利用遥感技术对图木舒克市行政区域面积1914km~2进行遥感解译。以遥感数据为信息源,利用最新时相的遥感影像,通过人机交互式解译方法,对图木舒克市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荒漠化(包括盐碱质荒漠化和沙质荒漠化)、天然绿洲及湿地、农业灌溉用地、城镇区分别进行遥感综合解译,以此为基础,为后期综合监测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滇西北香格里拉县为例,利用1989、2000年TM(ETM)数据得出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利用元胞自动机理论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和预测.预测结果经与2003年的调查结果对比,Kappa系数达0.79.与2000年相比,2015年土地利用模拟结果中自然/半自然植被面积减少幅度呈现增大趋势,减少面积占2000年自然/半自然植被总面积的9.32%;人工用地2000~2015年间282.45 hm2/年的速度增长,高于1989~2000年间208.3 hm2/年速度,主要来源是未利用土地、农业用地和自然/半自然植被的减少.农业用地2000~2015年间以1 563.613 hm2/年的速度增加,高于1989~2000年农业用地的1431.614 hm2/年速度,其增加面积主要来源于自然/半自然植被和未利用土地,主要集中在人工用地周围.  相似文献   

3.
人类自身的生产活动是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主导因素,结合实地调查,利用张家口市遥感影像,分类并统计研究区土地利用情况,并对研究区各类土地利用资源的数量现状进行分析和判断;建立张家口市土地利用基于影像的遥感估测模型,分析张家口地区的土地利用,结合多种评价指标,为张家口地区的建设与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毕节石灰岩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1992、2000、2036年的遥感影像和1:5万地形图提取不同年份的土地利用信息.在宏观方面以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率方法揭示了不同时期各类型面积变化状况,数据显示各类型变化率逐渐减少,说明土地利用结构趋于稳定;在缀观方面以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和内部转移矩阵表现土地利用变化程度和方向,各类型动态变化的比例整体上趋于减少,说明土地利用类型内部流转性降低,整体上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5.
离子型稀土开采导致的土地毁损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为精细研究稀土矿区土地毁损及恢复状况,并从矿点尺度分析稀土开采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以岭北稀土矿区2005年、2009年和2013年的QuickBird影像为数据源,在现场调查基础上,根据矿区特点,划分土地利用类型及构建解译标志,获取精准土地利用信息并进行变化分析。针对矿区特点,选取相应的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指数,分析稀土矿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稀土开采模式对矿区及矿点土地利用有较大影响,变化最大的为沉淀池、尾砂地、复垦植被和植被四种地类。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地类整体斑块密度趋于均匀,景观趋于丰富和复杂化。该研究结果为稀土矿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选用2期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利用ENVI软件进行监督分类,提取不同时期土地利用数据库,对监督分类后的结果采用比较法进行对比分析,获取2期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数据.同时,通过建立解译标志收集相关调查资料,采用人机交互式判读解译,获得研究区不同时期土地利用数据库,以此作为参照,对采用分类后比较法获得的动态变化数据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7.
遥感技术作为一项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地质领域应用中一直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遥感图像具有宏观性、直观性、准确性等一系列特点。因此,本文选取该区域作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技术,对其进行遥感地质解译,主要包括地质构造解译以及矿化蚀变信息提取。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与认识如下:1.获取研究区OLI影像,开展遥感影像处理,主要包括几何校正、彩色合成、数据融合、图像增强等方面研究处理。2.对研究区构造进行解译,确定了构造解译标志。3.对研究区铁染与含羟基的热液蚀变信息进行了提取,蚀变异常提取将为热液蚀变带、褐铁矿化带的圈定和找矿预测区的确定提供依据。本次工作对研究区的解译标志进行确定以及矿化蚀变信息提取,为即将开展的野外地质工作提供部分参考依据,减少了野外调查路线长度。  相似文献   

8.
针对境外遥感地质调查中基础地质资料难以获取、解译标志不确定、野外实地验证不易实现等难点,开展了国产卫星在境外遥感地质调查及应用研究。通过资料梳理、图像处理、区域解译、高分解译、异常提取等技术手段建立了境外遥感调查方法流程。在岩性、构造、成控矿要素解译的基础上,结合同步提取的遥感异常进行成矿与控矿信息筛选,并叠加多种地学信息进行成矿预测。通过国产遥感数据分析,新圈定找矿远景区一处,减少了投资盲目性,降低了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9.
甘肃阳山金矿区遥感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阳山金矿区利用SPOT、TM遥感数据,提取矿床及其周边地区的遥感地质信息,分析线环形影像及金矿化蚀变信息特征与金成矿的关系。研究表明:本区现有矿床分布明显受区域构造控制,矿区主要的控矿构造为NEE向安昌河-观音坝主断裂带;围岩蚀变遥感异常组合信息能较客观地指示出成矿的可能部位,对本区金矿床的勘查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综合研究本区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矿区及外围进行了成矿预测,圈定了找矿靶区8处,其中Ⅰ类找矿靶区5处,Ⅱ类找矿靶区3处。  相似文献   

10.
《稀土》2017,(1)
以赣州市岭北矿区2000年、2004年、2009年、2014年的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为数据源,采用辐射传导方程法对矿区地表进行温度反演,分析稀土开采对矿区温度的分异扰动效应。结果表明,在2000年至2009年间,由于矿点快速扩张,导致超高温区、高温区和较高温区面积由2000年的13.9 km2增加至35.86 km2;在2009年至2014年,由于原地浸矿工艺的普及和矿区生态复垦的实施,矿区高温区与超高温区面积减少了7.16 km2,变为28.7 km2,矿区的矿点面积与矿区地表高温区域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矿区高温区和超高温区区域范围与矿点区域范围在空间位置上高度吻合,高温区随着超高温区的扩大而扩大,且高温区的分布以超高温区为中心,超高温区对高温区起到辐射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采用RS、CIS等高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福建紫金山矿区的生态环境信息进行解译提取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紫金山矿山严发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植被覆盖率降低.土地利用类型也发生了转变,土壤侵蚀作用增强,评价区周边侵蚀类型和强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重庆市主城区1988---2007年3个时期(1988、2001、2007年)的TM、中巴遥感影像资料,将研究区划分为11个区,从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利用综合程度变化等方面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异特征,并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进行剖析.结果表明:1988-2007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总趋势为建设用地、林地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减少;耕地、林地年变化速度较快,建设用地年变化速度最快,灌丛、水域相对居中;其中耕地主要转入绿地和建筑用地,林地经过了"减-增"的变化过程,灌丛面积持续增长;研究时期内,1988年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为279.38,2001年增长为282.01,2007年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增长最高为282.13.研究提示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对土地利用综合指数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3.
以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结合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人工解译遥感影像,MAPGIS软件系统分析,对该地区的土地利用与公园建设之间的协调性关系进行了讨论,结合分析结果和出现的问题,建议对原有的土地结构作出适当调整,控制建设用地,保护和扩大生态用地、地质遗迹和景观用地.综合协调有效控制各种土地利用方式,注重风景区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作用,并结合二次调查成果数据优化新一轮的规划编制,突出体现景区特有的土地价值,从而使该地区新增的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形成新的良性循环,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96~2005年统计资料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从多个视角探讨了山东省惠民县10年来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揭示了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0年间惠民县土地利用出现了"五增三减"的现象,其中交通运输用地增加幅度最大,园地减少幅度最大;土地利用综合程度及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不同地类之间转移频繁,转换面积较大;园地是促使耕地面积减少的主导因素,其次是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5.
矿区位于阿吾拉勒山南缘,处于阿吾拉勒-伊什基里克Cu、Au、Pb、Zn成矿带上。区内出露的地层有下二叠统乌郎组及第四系;构造相对简单;侵入岩以酸性浅成侵入岩为主,出露面积多在1km~2左右。受北东向断裂控制,铜矿化体产于花岗斑岩、钠长斑岩及附近岩石裂隙中,矿石矿物以孔雀石、蓝铜矿为主。赋矿岩石为矿化蚀变绢云母石英片岩及褐铁矿化石英脉。本文通过介绍矿区地质特征,初步分析克孜勒托拜铜矿的成因,认为本区铜矿属于火山热液型,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火山活动期的火山气液。  相似文献   

16.
根据南方红壤侵蚀典型区域--福建省长汀县1988、2000、2007年3个年份的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壤侵蚀数据,确定土壤侵蚀的初始状态矩阵和转移概率,应用马尔柯夫模型进行土壤侵蚀强度变化预测,结果与实际的误差通过了检验,模型在研究区的土壤侵蚀预测可靠.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侵蚀总面积2010年为40 031.76 hm2, 2050年仍有30 693.56 hm2,说明现有土壤侵蚀的治理水平有待提高.预测1988~2000年和2000~2007年2个初始状态下的土壤侵蚀强度变化说明了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为调控对土壤侵蚀有很大的影响,研究区土壤侵蚀治理需要技术、物力持续强度的投入,同时控制不合理利用土地是治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0-2015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遥感数据和其它多源数据,开展了洞庭湖周边地区砖瓦用粘土矿的矿山环境影响及其动态变化遥感监测。洞庭湖周边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部分丘陵山区土壤含铁、铝金属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化学成分都是以SiO_2,Fe_2O_3和Al_2O_3为主。结果表明:洞庭湖周边地区近年来砖瓦用粘土矿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占用损毁了大量土地资源,占用损毁的土地类型以耕地、林地和水域水利设施用地为主;其取土区面积增长较快,晾晒坪面积缓慢减少,砖瓦窑和辅助建筑面积波动较小;烟囱排放产生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8.
地球深部勘查技术是剖析深部地质体结构的基础,也是找矿预测、工程建设设计的主要依据,不同的地球物理勘测方法适用的勘测条件不同,其勘测精度及深度也不相同。为了提高某金矿采空区勘测准确率,本文选择多种地球物理勘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通过钻孔验证:在东耿家调查区综合解译采空区2处,矿化蚀变带1处,裂隙发育区3处;西周各庄调查区综合解译采空区2处;西马台石调查区综合解译采空区4处,裂隙发育区1处。  相似文献   

19.
碧洲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北段东坡,林海—大乌苏Cu-Pb-Zn-Au-Ag成矿带上,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在综合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基础上,总结了研究区地层、岩浆岩、构造和地球化学等成矿条件。根据区内典型金及多金属矿床(点)特征,结合野外地质调查情况,归纳了找矿标志。依据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成果,对研究区地质条件、化探异常、遥感解译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在研究区内圈定了乌鲁喀马河下游和阿横内河上游Ⅱ级成矿远景区2处,且新发现2处多金属矿化点,为该区下步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采用有关土地利用结构的定量分析方法,对县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差异明显,西北部平原地区耕地集中,适宜土地规模利用;中、南部中心城区则为建设用地集中区域.②耕地所占面积比重大,与研究区以农业为主的特点相吻合.③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差异受地貌状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