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南方稻区近10年籼稻品种品质分析,明确当前我国籼稻品种品质的现状特征,为今后籼稻优质育种和品质提升做支撑。分析南方稻区2011—2020年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2 701份早籼、中籼和晚籼稻样品品质指标数据,按品种熟期和区域实验分组将早籼稻、中籼稻、晚籼稻划分8小类,以农业行业标准《食用稻品种品质》NY/T 593为评价依据,比较分析籼稻品种近10年优质达标率与稻米品质指标发展趋势。得出以下结论:(1)近10年我国籼稻品种品质呈稳定上升趋势,尤其2017年后晚籼稻品质提升最为显著。晚籼组中华南感光晚籼组与晚籼中迟熟组品质优于晚籼早熟组,中籼组中长江中下游中籼稻组品质优于长江上游中籼稻组,早籼组中华南早籼稻组品质较优且近年来稳定提升。(2)品质指标中垩白度、碱消值和直链淀粉含量达标率近10年表现稳定上升,胶稠度与糙米率近10年保持较高达标率,整精米率与透明度的一等达标率年度间变幅较大且无明显提升趋势。因此,品质指标中需加强籼稻整精米率与透明度年度间稳定性的研究。品种类型中,中籼稻品种品质提升是未来我国籼稻整体品质提升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2.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小麦品质状况,基于小麦品种及种植区域,采集了2020年收获的小麦1 971份,进行了品质指标检测并分析了当前我国小麦对各优质小麦标准的符合度,结果表明:我国小麦的粗蛋白含量、面筋含量整体水平较高,平均分别为14.3%和33.1%,而面筋质量稍差,面筋指数平均值为68;粉质稳定时间平均值7.1 min,最大拉伸阻力与拉伸能量整体水平一般,平均值分别为355 EU和70 cm2。小麦粉食品品质方面,本年度面条整体水平较好,平均值81分,馒头和面包加工品质总体水平不高,食品感官评分平均值均为74分,达到80分以上的样品分别为30.5%和43.3%;蛋糕加工品质较差,达到80分以上的样品占比仅14.3%。符合GB/T 17893-1999《优质小麦强筋小麦》标准的样品占比7.7%,符合GB/T 17893-1999《优质小麦弱筋小麦》标准的样品占比0.007%,符合GB/T 17320-2013《小麦品种品质分类》标准的样品占比36.5%,其中符合该标准中优质小麦要求的样品占比28.3%,符合优质强筋小麦样品占比6.6%,符合LS/T3109-2017《中国好粮油小麦》标准的样品占比78.4%,其中符合强筋硬麦的占比6.8%。 相似文献
3.
对广西自治区2018年新收获154份优质稻谷的种植品种及质量品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地区种植的优质稻谷品种资源丰富,有百香、丝香、野香优、油占、丝苗等;按GB/T 17891-2017《优质稻谷》标准规定进行质量品质分析,稻谷样品的食味品质分全部符合优质稻谷三级标准要求(≥70分),其中92.2%稻谷样品的食味品质分达到优质稻谷二级标准要求(≥80分),9.7%稻谷样品的食味品质分达到优质稻谷一级标准要求(≥90分);70.8%稻谷样品达到优质稻谷直链淀粉含量(干基)范围(14.0%~24.0%)要求,29.2%(45份)稻谷样品的直链淀粉含量(干基)低于14.0%,不符合优质稻谷标准规定要求,但是其中38份稻谷样品的食味品质分符合优质稻谷二级标准要求(≥80分),结果显示广西地区新收获优质稻谷的总体质量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4.
以云南哈尼梯田收集的36份红米地方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其外观品质、碾米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结果表明,哈尼梯田红米品质性状差异较大,有9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0%以上,其中垩白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为90.47%,粒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为5.08%。通过与NY/T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农业行业标准比较,哈尼梯田红米碾米品质较好,而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达到优质籼稻的品种数量较少。主成分分析提取的前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77.004%,第1主成分可以解释24.384%的总变异,其中垩白度、垩白面积和直链淀粉含量的荷载值较高。聚类分析将所有红米品种分为3大类,第Ⅰ类包含3个品种,表现为碾米品质差,第Ⅱ类为主要类群,包含31个品种,第Ⅲ类由2个糯稻品种组成。研究结果可为哈尼梯田红米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四川省 2 0 0 0年种植、收购的优质稻谷较为详细的调查了解和检验分析 ,进一步掌握了品种、品质情况 ,为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确定收购价格、落实优质优价政策和经营管理 ,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合分析了辽宁省沈阳市2021年度收获的27个有代表性的稻谷品种的品质情况,根据品质指标分析评价结果,更好地引导农民种植优质品种,指导粮食收储企业科学收储粮食。评价结果表明,辽粳399等26个品种均满足优质稻谷标准规定。 相似文献
7.
8.
通过对四川省2000年种植、收购的优质稻谷较为详细的调查了解和检验分析,进一步掌握了品种、品质情况,为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确定收购价格、落实优质优价政策和经营管理,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结合全球倡导的营养导向型农业和功能性食品的内容,首次提出“功能性小麦品种”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活性成分,可调节人体有益代谢,能给人体健康带来某种益处或满足特定人群的特殊需求,同时可以作为日常食物的口感正常、无毒副作用的小麦品种类型”;结合疫情警示和我国进入后工业时代后,人们需求必将由“吃得饱”、“吃得好”向“吃得健康”转变,因而提出继高产品种、优质品种之后培育“功能性小麦品种”的育种目标。根据多年关于小麦淀粉、蛋白、酯类和其他成分的功能研究结果,介绍新育成的“麦黄酮”、“高色素”、“高抗性淀粉”、“富锌”、“低醇溶蛋白”和“低植酸”等功能性小麦新品种(系)的营养特性和农艺产量状况;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等国家战略,进行“功能性品种培育是解决我国功能性食品‘卡脖子’的关键基础,一种功能性品种可以形成一类功能性食品,多种功能性品种可以形成我国功能性面制品产业,推动我国整个食品工业的发展”的前景展望;根据功能性品种及其食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产品和市场的“生命线”,从对消费者负责的高度,提出关于“功能性农作物品种审定导向和组建功能性成分检测机构;编制有关功能性品种和食品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设立功能性食品和功能性农作物品种的商业标志,保证我国功能性农作物品种及其食品健康发展”等方面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稻米质量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近年来,稻米重金属、农药残留和真菌毒素污染等问题发生,影响了我国稻米产业健康发展,也引发消费者对稻米质量安全状况的关注和担忧。开展稻米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技术研究,不仅可为政府制定稻米质量安全标准、技术法规提供重要依据,而且能及时发现和预防稻米质量安全风险,是目前稻米质量安全控制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稻米质量安全的主要危害因素和可能来源,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和真菌毒素等,并针对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预警体系,梳理了我国稻米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风险特征描述等,总结了收获前、收获后和全程预警方法,以期为稻米质量安全科学监管和污染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北海道,作为米粒外观品质的整粒、未熟粒、受害粒、着色粒和死米的各比率以及糙米白度和大米白度都是年度间差异(1999—2006年的6~8年间)比地区间差异(15个地区)大,最大值最小值的差与标准偏差之比平均为1.5~6.4倍。这是由于障碍危险期(出穗前24日之后30天时间)的平均气温和成熟气温(出穗后40天时间的日平均累计气温),其年度间差异与地域差异相比大3.0~3.7倍,而不结实比率、千粒重和糙米产量的生长特性和大米蛋白质含量(蛋白)多1.4~3.3倍的原因。在年度之间,千粒重越重,整粒比率就越高,而整粒比率越高,由于丰产导致蛋白含量就越低。另外,障碍危险期的气温越高,不结实率越低,蛋白含量越低,且成熟气温越高,糙米白度、大米白度也就越高。受害粒和着色粒比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两种比率在成熟气温分别达到890、850 ℃之前,成熟气温越高,比率就越低。还有,未熟粒比率在成熟气温808 ℃时最低,出现二次曲线的相关关系,特别是成熟期间40天的后半部分影响比前半部分大。日照量不足也使未熟粒多发。在地区之间,虽然与年度间相比这些关系基本上还不太明确,但是死米比率在灰色低地土比率较低而泥炭土比率较高的地区,有升高的趋势。现在,这些使米粒外观品质提高的栽培技术在逐渐被开发,并在生产者中被普及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北海道糯米一直以来由于硬化性低而不易变硬,所以适合做糯米小豆饭和日式点心等。但与东北以南的品牌糯米相比,其精米蛋白含量(蛋白质)高,精米白度和捣年糕口感等较差。近年来为了扩大需求,还要求培育用于切块年糕、成型年糕以及适合米制点心的捣年糕硬化性高的品种。因此,对早期开发新品种进行了世代促进栽培及药物培养等,为提高选拔效率,从初期世代就开始对糙米和精米的白度、蛋白质以及和硬化性相关的糊化特性等用仪器进行了分析,并用少量糯米实测了硬化性;从中期世代开始进行了糯米小豆饭和捣年糕的品尝试验等,在推进改善其农艺性状的同时促进了品质改良。其结果是:近年来培育的糯米品种颗粒很大,穗孕期和开花期两个障碍型耐冷性都很强,提高了生产稳定性。进而,培育年份上,越是新品种蛋白质越低,与蛋白质呈负相关关系的精米白度就越高,而糯米小豆饭和捣年糕的口感也提高了。另一方面,关于捣年糕的硬化性,不仅培育出了传统的硬化性低的品种,而且培育出了以黏性品种为母本的硬化性高的两个新品种。但与东北以南的品牌糯米相比,捣年糕的口感和硬化性还不高,还需要进一步改良。 相似文献
14.
北海道では,米粒外観品質である整粒,未熟粒,被害粒,着色粒および死米の各歩合および玄米白度と精米白度のいずれも,年次間差異(1999—2006年の6~8年間)は地域間差異(15地域)より大きく,最大値最小値の差異と標準偏差の両比の平均で1.5~6.4倍であった。これは障害危険期(出穂前24日以降30日間)の平均気温および登熟気温(出穂後40日間の日平均積算気温)で,年次間差異は地域間差異に比べ3.0~3.7倍,不稔歩合,千粒重および玄米収量の生育特性や精米蛋白質含有率(蛋白)で,1.4~3.3倍と大いためであった。年次間で,整粒歩合は千粒重が重いほど高く,また整粒歩合が高いほど多収で蛋白が低かった。また,障害危険期気温が高く不稔歩合が低く蛋白が低く,さらに登熟気温が高いほど,玄米白度が高く精米白度が高くなった。被害粒と着色粒歩合の間には正の相関関係があり,両歩合は登熟気温がそれぞれ890,850 ℃になるまで高いほど低くなった。また,未熟粒歩合は登熟気温が808 ℃で最低となる二次曲線の関係がみられ,とくに登熟期間40日の前半よりも後半の影響度が大きかった。日射量不足も未熟粒を多発させた。地域間では,年次間に比べこれらの関係は概して明確でなかったが,死米歩合は灰色低地土比率が低く泥炭土比率が高い地域ほど高くなる傾向があった。現在,これら米粒外観品質を向上させる栽培技術が開発され,生産者に普及、指導されている。 相似文献
15.
16.
为研究龙粳31大米在高温高湿普通米桶、高温高湿负压米桶、室温普通米桶和室温负压米桶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的规律,探究贮藏环境和时间对大米质量状况的影响。检测和分析大米外观、脂肪酸值、食味值、直链淀粉、蛋白质、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米粉糊化特性等指标,并在贮藏环境和贮藏时间两个维度上对数据进行可视化雷达图分析。结果表明高温高湿和贮藏时间的延长能加速大米品质的劣化,不同贮藏环境和时间对峰值黏度(1 991 ~ 2 859 cP)、最终黏度(2 650 ~ 3 334 cP)、最低黏度(1 459 ~ 2 182 cP)、脂肪酸值(2.74 ~ 32.58 mg/100 g)、油酸(1.12 ~ 1.81 mg/g)、亚油酸(2.68 ~ 3.53 mg/g)和食味值(68.72 ~ 80.30分)等指标具有显著的影响(P < 0.05)。雷达图分析表明,高温高湿普通米桶贮藏大米品质劣化的品质指标主要为脂肪酸值、油酸和亚油酸;高温高湿负压米桶贮藏大米品质劣化的指标主要为峰值黏度和最终黏度;室温普通米桶和室温负压米桶贮藏大米品质劣化的指标为峰值黏度和最低黏度。不同贮藏时间上,峰值黏度和最低黏度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脂肪酸值持续升高,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在贮藏到15天后急剧下降,食味值逐渐降低。综上,短时间(15天)的大米贮藏,负压米桶能更好地保持大米的品质状况;长时间(15天以上)的大米贮藏,普通米桶和负压米桶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水酶法提取油脂工艺的技术关键是酶解及乳状液破乳。研究水酶法提取米糠油工艺,结果表明,膨化米糠粉碎过40目筛,按1∶7.5(w/v)料液比加入超纯水,pH值9.0、57 ℃添加2%的碱性蛋白酶(Alcalase 2.4 L)酶解150 min,离心后调节乳状液pH值至7.0,60 ℃下搅拌60 min破乳,此工艺可获得84.1%以上米糠提油率;水酶法提取米糠毛油的品质特别是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明显优于传统溶剂法提取米糠毛油;糖酶无法提高挤压米糠的提油率,碱性条件更利于米糠油脂提取;碱性条件及CaCl2处理,无助于水酶法提取米糠油乳状液的破乳;20%~30%乙醇处理,可提高乳状液的破乳率。研究创制的水酶法提取米糠油工艺,可促进水酶法制油工艺在植物油脂行业的推广与应用,实现米糠高值化利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