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人园林营建过程中,园居植物的获取、选择、栽培以及品赏亦是一个较为复杂而必备的过程。江南常熟静圃(现名赵园)为晚清文人赵烈文所建。通过分析赵烈文撰写的《能静居日记》,并结合其他史料考证,在当时沿袭的文人审美标准下对同治四年至光绪十三年静圃中的植物应用过程及方式进行阐释,旨在获得关于晚清时期江南文人园林植物的历史性认识:静圃建园过程中植物主要通过苏州花肆购买、友人间赠送以及与种树人直接交易等方式获取;园中植物虽以地景、盆景区分,但种类选择与高濂、文震亨、李渔等给出的品赏范围并无明显差异;在定期维护的基础上,须保证后园可四时赏花,其中以春桃、夏荷、秋菊、冬梅为最,且植物的实用功能一直被延续。  相似文献   

2.
南宋是中国传统园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在发达的经济文化背景影响下,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营建逐渐走向成熟。其中园居活动是影响私家园林空间形成和整体空间氛围构建的重要因素。结合相关的园记园诗和宋画资料,分析了南宋园林活动的特点,以南宋大型私家园林张镃的南湖园为例,探讨南宋文人园居活动的类型,从园林经营、隐逸读书、游赏养心、雅集宴乐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此探讨南宋私家园林的园居生活空间和文化特色,为当下的景观活动空间的文化氛围营造提供历史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湿润多雨的气候,江南地区传统宅居营造积累了丰富有效、因地制宜的技艺经验。本文以徽州为例,通过田野调查,结合相关研究成果与古代文献,以“宅”(住宅)与“居”(生活)相结合的视角,从聚落宅院、宅居实体和宅居环境三方面,探析当地传统宅居营造如何通过调节湿度,满足住宅的安全、耐久与生活的健康、舒适的技艺。最后指出其在匠技、匠艺与匠哲三方面具有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接上期)5.苏州孙均书厅前假山,即今环秀山庄。《履园丛话》记戈裕良叠山作品有“孙古云家书厅前山子一座”,即今苏州环秀山庄,孙古云家书厅即今补秋山房的前身。光绪《苏州府志》卷四十五《第宅园林》:“申文定公时行宅,在黄鹂坊桥东,中有宝纶堂,后裔孙继揆筑蘧园,中有来青阁,魏禧为之记。飞雪泉在申衙前,先为景德寺,后改学道书院,再改为兵备道署,又废而为申文定公宅,乾隆间刑部蒋楫居之,后归太仓毕尚书沅,继为孙建威伯宅,道光末归汪氏为耕荫义庄。”冯桂芬《显志堂稿》卷四《汪氏耕荫义庄记》:“今建祠之地,相传即宋时乐圃,后归景德寺,为…  相似文献   

5.
绛守居园池是古绛州州署花园,位于城内西北隅高崖。绛州即今山西省新绛县,南同蒲路通车前为该省南部水陆交通要津,为晋南政治、文化、商业的中心。绛守居园池创建于隋唐年间,唐时已为一名园。因交通方便,文化发达,故千余年来文人题咏、历代修缮,流传至今。现园池在县中学内。一、建园历史及唐时绛守居园池的内容据山西通志卷六十“古迹”所记:“绛守居园池在州治北,隋开皇十六年内军将军临汾  相似文献   

6.
古代园居文化思想综评──兼论园居规划设计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城市规划角度及文化思想方面出发,对通常称为私家古典园林的规划设计发展演变及特性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园居一词,即园林式居住建筑。园居规划设计的本质是居住建筑的室外环境整体布置。本文列举了唐代、宋代5个著名文人园居实例,对照文献给出了想像平面图。认为唐宋是古代园居文化思想的奠基时代,其中尤其王维、白居易作出了杰出贡献。明清时代园居在技术上得到长足发展,使其相得益彰,成为古代城市规划、建筑.园林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王维辋川别业营造背景考察,以宋郭忠恕《辋川图》为主要图像依据,并结合诗文描述,采用沉浸式的体验方法对辋川园居空间景境开展分析。揭示了辋川绘画图像背后所传递出的景境营造理念:1)在大尺度的风景空间景境营造上,辋川中反映了以山体为界域的空间序列营造,通过园居的风景感知产生了对于空间的情感体验;2)在小尺度的园居场所景境营造上,与友人社交、抚琴和奉佛是辋川图像中反映的主要园居活动,并且不同的园居活动所依托的空间景境营造不同,具有不同的场所精神表达。辋川园居包含了诗情、画意、园境三位一体的景境营造语意对后世文人园林绘画和造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云光落茗杯:晚明文人尚茶之风对园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向频  刘源源 《中国园林》2012,28(4):101-104
瀹茗作为晚明江南文人闲雅园居生活的重要内容,对文人园林的物质空间、园居活动及精神意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大量涌现的晚明茶书、文人小品及日记为据,概述了江南文人的尚茶之风和造园情况,着重分析文人园林中专设茶寮、书斋茶寮、厅堂亭榭等饮茶空间的经营布置和不同品茗环境的营造选择,总结晚明文人茶艺与茶道"清""雅""趣""隐"的内涵,并论述了文人茶道与园林精神意趣的渗透和共通之处,揭示茶饮与园林之间的深层联系。  相似文献   

9.
林源 《建筑师》2013,(6):92-98
苏州艺圃创建于明末。清代初年发展至盛期,以后屡经变迁,迄今虽已四百五十余年。仍保持了以方池为核心的空间格局与池、山、园、宅的结构关系。清初山水画大师王石谷作有《艺圃图》,著名古文家汪琬写有“艺圃二记”。图、记,与今天的艺圃,共同向我们呈现了这座古代园林的前世今生。  相似文献   

10.
何思娴  薛晓飞 《风景园林》2023,30(1):126-134
【目的】约园是常州现存清代私家园林中面积最大者,今仅山水格局保存较完整。当前针对约园的复原研究涵盖的时间范围跨度较大,且对其各时期园林景象的描述较为杂糅。【方法】基于对可获得史料的对比考证以及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整合辨析,以首任园主赵起所居约园为研究对象,补充赵起亲友及其他约园亲历者的文章作为指导依据。【结果】细化讨论了约园构园初期的空间布局,探讨赵起约园复原方案的其他可能性。以此为基石,重点分析赵起约园的掇山置石与理水,总结山水方面的造园特点。赵起约园造园风格整体反映了清中后期江南造园的时代特色,园林空间呈现多组团、多视点的特点。作为功能复合的傍宅空间,约园同时满足了园主日常读书会友活动与追寻山水林泉之乐的需求。“岛山置水”的独特山水组织方式以及分离观赏的掇山与置石,受到晚明后“画意掇山”观念变迁的影响,兼顾了园林游观的动静体验。【结论】常州约园研究是对苏州、扬州等焦点江南城市以外晚清文人园林的山水范式与营园特色进行还原与分析的一次探索,丰富了对传统江南文人园林的共性与个性的认识,为晚清江南园林研究以及后续其他常州园林复原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李旻昊 《风景园林》2017,24(5):116-122
明中晚期因文人聚集,汾阳曾出现过一大批私家名园,其中又以明末清初朱之俊所营诸园最具代表性。本文通过对汾阳的历史文献与朱之俊所作诗文中的相关记载的研究,对明代朱之俊所造楼山园、解脱园、汇清园、清兴园、峪园以及西溪别业6个园子的布局进行考证和分析。各园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选址环境,对山水之景的营造各有侧重,创造出了各具特色的园林空间。最后,结合明末汾阳地区的社会风俗文化对其中的园居生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湿润多雨的气候,江南地区传统宅居营造积累了丰富有效、因地制宜的技艺经验。本文以徽州为例,通过田野调查,结合相关研究成果与古代文献,以“宅”(住宅)与“居”(生活)相结合的视角,从聚落宅院、宅居实体和宅居环境三方面,探析当地传统宅居营造如何通过调节湿度,满足住宅的安全、耐久与生活的健康、舒适的技艺。最后指出其在匠技、匠艺与匠哲三方面具有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六三年三月苏州市政府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艺圃园林,座落在文衙弄五号。园在宅西,是江南典型的宅园布局。修复工程始于一九八二年,一九八四十月竣工。艺圃为明末袁祖康始建,初名醉颖堂,后归文征明曾孙文震孟,取名药圃。崇祯末年属姜采,改名艺圃,又称敬亭山房。清中叶给七襄公所使用。艺圃自建园以来,因朝代变迁,  相似文献   

14.
赵鸣  张洁 《中国园林》2000,16(4):79-81
通过对“涩文”《绛守居园池记》的注释,从风景园林学专业的角度解开了唐长庆三年时,山西绛州“绛守居园池”的山水地形,建筑布局及植物配置等造园手法的原貌以及其造园艺术与技术达到的水平特点,从中可了解山西不但有古典园林,而且历史相当悠久。  相似文献   

15.
建筑师俞挺在八分园项目的设计中,将中国古典园林的墙、院、厅、园、宅、田等核心要素进行抽象、转换、折叠与重组,在继承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的现代园林空间结构,并注入了生活重塑、产业升级与城市复兴的内涵,以九个层次的精巧嵌套,改善了社区文化环境,完成了又一处城市微空间的复兴。  相似文献   

16.
正引言三山五园地区是北京仅次于"老城"的文化遗存密集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首次将三山五园地区作为整体区域(图1)提出整体保护和传承发展的规划要求,打造独特的城市文化景观。位于北京西北郊的三山五园地区历史上指以畅春园、圆明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清漪园(颐和园)五座皇家园林为核心的综合性皇家园林聚集地。以水系整治及雨洪管理为初衷的皇家园林建设,始于金元并于明清时期达到高潮。  相似文献   

17.
刘庭风 《园林》2010,(9):32-33
<正>绛守居园池,又名隋园、莲花池、新绛花园、居园池等,位于山西新绛城西高垣,是国内罕见的隋朝园林之一。据记载为隋时任内将军的临汾县令梁轨所建。唐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曾详述园景:水从西北入园,水池占全园四分之一。池被子午桥分为东西两半,桥中亭名洄莲亭,池南是轩亭回廊,居中者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王澍为其自宅所写的两篇文章为主线,分析他是如何在两室一厅自宅内营造一个“想象之园”的,并试图找出王澍的宅园与传统文人园之间空间文脉关系。  相似文献   

19.
实地考察位于浙江义乌大元村由晚明清初士绅阶层女性倪仁吉营造的香草园遗址,并结合史料复原其景观原貌及示意平面,发现香草园意匠虽与明清江南士人园林有相似性,但倪仁吉可以自由出入中门,园内主体建筑以她女性化特质强烈的号"凝香"命名,体现出女性对园林空间的主导意识;多用男性士人视野下颇具女性特征的花木造景,植物配色较明清男性在园林中为女性营造的女性空间更多彩,造景植物的选择因她所属士绅阶层而在品赏及情感表达层面有别于平民阶层女性;她的园居生活兼具男性士人情致与女性趣味,具有代表士绅阶层女性园林活动的典型性,且依据园居类型的不同选择或开敞或隐蔽的活动空间,与多被安置在男性所造园林边缘区域内的女性活动空间的遮蔽性相区别。  相似文献   

20.
影园始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位于扬州城西南护城河中长屿上(今荷花池公园内)。园面积不过数亩,因以山影、水影、柳影之景为胜,故名影园。园未有而名先有。郑元勋和好友计成协力完成了此园的设计与兴造,此时恰值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造园学专书《园冶》完成。本文据郑氏《影园自记》《园冶》及其他文献,研究影园之格局、空间与景物组成,知影园建筑疏朗,因水势营地势、立亭榭、植花木,是晚明时期颇具代表性之山水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