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响应面法研究开发一种复配抗氧化剂配方,以提高玉米油的抗氧化作用。通过Schaal烘箱加速氧化法,以玉米油过氧化值(POV)为响应值,建立了维生素E、茶多酚、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对玉米油过氧化值影响的方程模型。确定3种抗氧化剂的最佳配方参数,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复配抗氧化剂最优配方为维生素E添加量0.125 2%,茶多酚添加量为0.034 5%,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为0.016 1%,此时过氧化值响应值为4.299mmol/kg,对玉米油的抗氧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张龙振 《中国油脂》2021,46(12):39-43
为探究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迷迭香提取物和茶多酚棕榈酸酯及其复合物对菜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采用Schaal烘箱加速氧化实验法对菜籽油进行氧化稳定性评价,并采用响应面实验优化复配抗氧化剂的配方。结果表明:3种抗氧化剂均能显著提高菜籽油的氧化稳定性(P<0.05),其中茶多酚棕榈酸酯抗氧化效果最为理想,添加量为0.01%和0.05%时,菜籽油过氧化值比空白对照分别降低了61.76%和68.79%;响应面实验得到最优复配抗氧化剂配方为0.02%抗坏血酸棕榈酸酯、0.03%迷迭香提取物、0.03%茶多酚棕榈酸酯,在此配方下加速氧化13 d时菜籽油过氧化值为6.017 mmol/kg。该复配抗氧化剂能有效减缓菜籽油的氧化速度,且能够保护菜籽油不易受高浓度抗氧化剂的促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粮食与油脂》2017,(7):103-104
研究了不同的抗氧化剂BHA、BHT、TBHQ、迷迭香提取物(ROS)、维生素E、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茶多酚棕榈酸酯(TE)在猪油中的抗氧化效果。在猪油中,使用TBHQ存在发红现象,使用维生素E抗氧化效果不理想,使用0.02%的茶多酚棕榈酸酯能有效地弥补其它抗氧化剂的不足,是非常适用于猪油的健康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棕榈煎炸油的开发提供参考,以不同茶多酚棕榈酸酯(抗氧化剂)添加量的分提18℃棕榈油为煎炸油,通过10℃和15℃冷冻试验中煎炸油(茶多酚棕榈酸酯含量分别为0、50、80、100、150、200、300 mg/kg)晶体微量析出时间和发朦时间的变化,以及180℃下薯条煎炸过程中煎炸油酸值、p-茴香胺值、总氧化值、色泽、脂肪酸组成、极性组分含量和3-氯丙醇酯含量的变化,分析了茶多酚棕榈酸酯对棕榈油抗冻性和煎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棕榈油的发朦时间与抗氧化剂的添加量整体呈阶梯增长的关系,尤其在15℃条件下,其抗冻性在茶多酚棕榈酸酯含量为50 mg/kg和150 mg/kg时明显增强;煎炸油的酸值、p-茴香胺值、总氧化值、脂肪酸组成、极性组分含量与茶多酚棕榈酸酯添加量无相关性;添加茶多酚棕榈酸酯的棕榈油在煎炸后的色泽均比空白组深;3-氯丙醇酯在煎炸初期降解剧烈,后期降解缓慢,最终趋于平缓,与抗氧化剂的添加量无相关性。总之,向棕榈油中添加茶多酚棕榈酸酯可以明显提高其抗冻性,茶多酚棕榈酸酯含量为50 mg/kg或150 mg/kg时,其抗冻性改进效果最为明显,但是并不能有效提升煎炸油的煎炸稳...  相似文献   

5.
以青刺果油为试材,采用Schaal烘箱法,以过氧化值(POV)为指标,研究了4种抗氧化剂(迷迭香提取物、维生素E、茶多酚棕榈酸酯、抗坏血酸棕榈酸酯)、2种增效剂(维生素C、柠檬酸)及其复配后对青刺果油贮藏稳定性的影响,并与TBHQ作对比。结果表明:4种抗氧化剂对青刺果油的抗氧化强弱顺序为迷迭香提取物茶多酚棕榈酸酯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维生素E;维生素C、柠檬酸对迷迭香提取物、迷迭香提取物+茶多酚棕榈酸酯的抗氧化性能均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且柠檬酸的协同效果强于维生素C;单一抗氧化剂迷迭香提取物及其各复配抗氧化剂对青刺果油的抗氧化性能均优于TBHQ;添加0.04%迷迭香提取物+0.02%茶多酚棕榈酸酯+0.02%柠檬酸的青刺果油贮藏稳定性最高,可使青刺果油在25℃条件下的货架期由128 d延长至784 d。  相似文献   

6.
旨在为酶法和化学法抗坏血酸棕榈酸酯(L-AP)在植物油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并为家庭储存植物油的方法提供建议,以酸值和过氧化值为指标,模拟家庭储存条件,分别考察低温(20 ℃)避光、常温(25 ℃)曝光、高温(60 ℃)避光,满瓶或半瓶等条件下两种L-AP对菜籽油的抗氧化效果,并与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维生素E(VE)和脂溶性茶多酚等抗氧化剂进行比较,采用Rancimat法测定添加不同抗氧化剂的菜籽油、大豆油、棕榈油和亚麻籽油的氧化诱导时间。结果表明:酶法L-AP和化学法L-AP对植物油的抗氧化作用相似,且抗氧化能力与脂溶性茶多酚相当,强于VE。植物油在低温(20 ℃)避光、满瓶条件下储存,其酸值、过氧化值随时间变化最小。综上,酶法L-AP和化学法L-AP均可有效延缓植物油氧化,推荐消费者优先选用添加有符合国标的抗氧化剂的小包装植物油产品,并储存于低温避光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7.
比较不同抗氧化剂对花椒油及其树脂稳定性的影响。花椒油树脂分别添加茶多酚、维生素C和维生素E,以麻度损失率为评价指标,通过低温抗氧化试验和热稳定性试验,确定最佳抗氧化剂为茶多酚,最适添加量为0.5%;花椒油中分别添加茶多酚、维生素E、维生素C、TBHQ、迷迭香提取物、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和复配抗氧化剂,以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通过加速氧化试验,确定最佳抗氧化剂为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最适添加量为0.02%。  相似文献   

8.
通过Schaal烘箱(60℃)氧化法,比较α-生育酚(TOH)、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和槲皮素(Qu)对含有松籽油酸的软质黄油基料油(SL)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经过30d的烘箱氧化后,SL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减少,其中功能性松籽油酸由7.10%降低到4.60%。AP和Qu能够有效降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分解,并且显著抑制结构脂的过氧化值(POV)、酸值(AV)和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AP和Qu的抗氧化作用随着添加量增加而增强。与低添加量(100mg/kg)TOH相比,高添加量(500 mg/kg)TOH有促进氧化作用,表现为增加酸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值。另外,油脂氧化不仅改变了化学性质如脂肪酸组成、酸值、过氧化值和硫代巴比妥值等,而且改变了溶解和结晶曲线,添加抗氧化剂也对油脂氧化后的溶解结晶图谱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不同抗氧化剂对精炼栀子果油的抗氧化效果,确定天然复合抗氧化剂复合配方,探究天然复合抗氧化剂在煎炸条件下对精炼栀子果油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精炼栀子果油为原料,比较天然抗氧化剂(葡萄籽提取物、茶多酚、茶多酚棕榈酸酯、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迷迭香提取物)和合成抗氧化剂(dl-α-生育酚、BHT、TBHQ)与精炼栀子果油结合前后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及对油脂Pf值的影响;通过D-optimal设计分析确定天然复合抗氧化剂复合配方;在160℃条件下,考察添加了TBHQ和天然复合抗氧化剂后精炼栀子果油的过氧化值、羰基价、茴香胺值和主要脂肪酸变化规律。结果 茶多酚棕榈酸酯、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迷迭香提取物与精炼栀子果油结合后能更好的发挥其自由基清除能力,提高油脂Pf值,茶多酚在提高油脂Pf值方面也具有显著效果;天然复合抗氧化剂复合配方为茶多酚0.1 g/Kg+茶多酚棕榈酸酯0.15 g/Kg+抗坏血酸棕榈酸酯0.05 g/Kg+迷迭香提取物0.18 g/Kg;添加天然复合抗氧化剂后对精炼栀子果油的过氧化值、羰基价的抑制效果均好于TBHQ,对茴香胺值抑制效果与TBHQ相当,对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结论 天然抗氧化剂在精炼栀子果油中的抗氧化效果良好,添加天然复合抗氧化剂后精炼栀子果油具有很好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混合生育酚、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被广泛用于人造奶油中,以保护奶油中的油脂发生氧化。本研究中,茶多酚棕榈酸酯、迷迭香提取物、BHA和BHT的混合物以及混合生育酚被分别添加到人造奶油中,和不含抗氧化剂的无抗参照一起,在35℃加速储存条件下进行氧化指标的跟踪检测,包括过氧化值(PV)和茴香胺值(p-AV)。检测结果显示,在人造奶油中的抗氧化效果顺序为:茶多酚棕榈酸酯迷迭香提取物BHA/BHT混合生育酚无抗参照。茶多酚棕榈酸酯和迷迭香提取物是对人造奶油更加有效的抗氧化剂,能提高人造奶油的存储稳定性并且延长其货架期。  相似文献   

11.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抗氧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是具有功能性、营养性、无毒、高效的抗氧化剂,应用范围广泛。本实验以乌桕脂棕榈酸甲酯为原料,采用化学法将其与抗坏血酸合成AP,并将其应用到大豆油与菜籽油当中,与BHA、TBHQ、VE及AP/VE效果相比较,评价其抗氧化效率。结果表明,AP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性,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抗氧化剂和增效剂。  相似文献   

12.
以L-抗坏血酸和棕榈酸乙酯为原料、H2SO4为催化剂,酯交换法合成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研究了L-抗坏血酸与棕榈酸乙酯的摩尔比、催化剂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产率的影响。工艺条件优化后,产率达到75%,产品质量符合GB16314-1996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严梅荣 《食品科学》2007,28(12):62-65
本实验以葵花籽油为原料制备共轭亚油酸,以L-抗坏血酸、D-异抗坏血酸、棕榈酸和月桂酸为原料合成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L-抗坏血酸月桂酸酯和D-异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并研究上述酯对于共轭亚油酸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添加0.02%、0.04%和0.08%的上述酯对于CLA具有明显且相似的的抗氧化作用,它们可以作为商品CLA的良好、安全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4.
Vc、异Vc及其棕榈酸酯在茶籽油中的抗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Vc、异Vc及其棕榈酸酯应用于茶籽油中,在(65±1)℃下进行强氧化实验,通过测定POV值,比较它们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添加浓度相同时,异Vc的抗氧化效果比Vc的好;异Vc棕榈酸酯的抗氧化效果比Vc棕榈酸酯的好;酯化后的Vc及异Vc比酯化前的好;在所研究的添加量范围内(0.005%~0.10%,w/w),Vc棕榈酸酯和异Vc棕榈酸酯在茶籽油中的抗氧化性能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以马铃薯原淀粉和棕榈酸为原料,在无溶剂体系下,以LipozymeTLIM为催化剂合成棕榈酸淀粉酯。考察了脂肪酶添加量、底物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淀粉酯合成的影响。确定了最适反应条件为脂肪酶添加量为6%(干淀粉),淀粉棕榈酸质量比为3:10,反应时间60h,反应温度65℃,产物取代度可达0.0351。对产品进行淀粉-碘复合物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检测,证明合成了棕榈酸淀粉酯。  相似文献   

16.
薄层扫描法测定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利用薄层扫描法测定 L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 L AP)的可行性 ,优选了测定条件 ,建立了测定其含量的薄层扫描法。本法检测范围为 2 5~ 2 0 μg,相对标准偏差为 1 34 % ,回收率为 98 4 %~ 1 0 1 8%。  相似文献   

17.
酶法合成果糖棕榈酸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正己烷与丁酮组成的混合溶剂体系,以Novozym 435固定化酶为催化剂,以果糖和棕榈酸为反应底物合成糖酯.研究不同溶剂比例对反应的影响,及在最佳溶荆体系中对反应条件的优化摸索,实验结果表明:当丁酮在混合溶剂中的体积含量为80%(logP=0.74),pH为7.5、反应温度为50℃、果糖与棕榈酸的摩尔比为1:1.5、酶浓度为15 g/L 时,产物转化率可达到85%.  相似文献   

18.
对叔戊醇中酶法合成L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L AP)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对影响其反应动力学的因素 (转速、温度、水分活度、酶质量分数和底物浓度 )进行了探讨 ,确定了最有效的酶促反应环境 .即转速为 2 0 0r/min ,温度为 55℃ ,水分活度为 0 ,加酶量为 2 0 % .并对底物进行了比较 ,得到了对酶亲和力最大的底物———棕榈酸甲酯 .  相似文献   

19.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长波  高瑞昶 《中国油脂》2003,28(10):46-49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是优良的天然抗氧化剂。综述了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合成研究进展,归纳了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几种合成方法,如化学合成法和酶催化法,为其合成研究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20.
硅钼兰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证了硅钼杂多兰反应在有机介质中进行的可行性 ,研究了L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L -AP)在有机介质中对硅钼杂多兰形成的影响 ,优选了测定条件 ,建立了测定其含量的硅钼兰分光光度法。该法显色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在 72 0nm ,检测范围为 0 .2 5-2 .0mg/ 50ml,相对标准偏差为 0 .4 3 % ,回收率为 99.4 %~ 1 0 0 .4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