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敏  胡瑞波 《湖南包装》2022,(3):21-23+33
文章从惠水县的枫香染入手研究,通过调查枫香染的制作工艺、图案造型、文化内涵的过程,引入以消费者需求作为商品的基本出发点的5W1H分析法,分析了枫香染的传承和图案创新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枫香染本身是布依族的精神载体,在体现枫香染制作技艺及文化内涵的同时,通过对枫香染传承发展和产品特色的创新来传达5W1H的理论,最后从题材、图案、形式等角度来探讨5W1H对枫香染的应用启示,为传统枫香染与现代文创产品设计结合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1口弦 中国西南各省及自治区是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他们大多能歌善舞,有着各自的风俗、文化。但有些乐器又是共有的,只是在制作和外形上略有差别,“口弦”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影响卤化银全息记录材料分辨率的一些主要因素:光晕和防光晕技术、光渗现象以及制作感光乳剂的工艺参数,如:明胶浓度、卤液复合组成、硝酸银液温度、乳化条件等。  相似文献   

4.
赵闪闪  尤飞  江智 《包装工程》2019,40(23):236-244
目的为了提高水性油墨的喷墨印刷质量,通过控制喷印工艺参数以获得良好的墨滴形态。方法分析喷印工艺控制的关键参数以及墨滴形态的表征参数,通过单因素工艺参数对墨滴形态影响的实验,分析电压、点火频率和脉冲宽度对墨滴形态各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并运用AHP法构建墨滴形态的质量分析模型;通过多因素工艺参数组合对墨滴形态影响的正交实验,分析各工艺参数与墨滴形态参数之间的关联性,并结合质量评价模型综合评判喷印工艺参数对墨滴形态的影响。结果喷印工艺参数电压、点火频率和脉冲宽度共同影响墨滴形态的质量,脉冲宽度对其影响最大,点火频率次之,电压的影响程度最小,其权重分别为0.462,0.272,0.266。结论水性油墨喷印工艺中,通过合理地控制喷印工艺的关键参数,可以有效地提高墨滴形态质量,从而获得良好的印刷品质量。  相似文献   

5.
主要研究静电氟粉末的制作工艺,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因素间的关系,试验表明,SP添加剂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桂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但区域经济却相对落后,农耕文化在其漫长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历史地位。在精准扶贫视角下,开发桂北地区少数民族农耕文化,符合时代发展趋势。以桂北地区少数民族农耕文化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前期信息采集与调研中的桂北少数民族农耕文化的代表事物进行线性形态提取,整合成桂北少数民族农耕文化的形态因子库。基于形状文法理论基础,结合现代产品设计方法,提炼出富含地域性少数民族农耕文化气息的新式形态因子,经过设计演化最终得到相应的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方案,既保留了农耕文化元素特征,又创新性地挖掘了其创新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7.
染蓝幻灯片常用于学术会议交流活动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种学术交流越来越频繁,因此染蓝幻灯片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介绍染蓝幻灯片制作的文章较多,但多是从工艺流程或改变配方等方面加以论述。而笔者在本文中着重从如何掌握染蓝幻灯片制作技术要领的角度加以阐释,以期初学者能尽快掌握染蓝幻灯片的制作技术,并进一步提高制作水平。下面就染蓝幻灯片制作过程中应重视和掌握的技术要领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曹君  钱静  姜鹏  张玲 《包装工程》2018,39(16):264-269
目的探索土特产开发过程中具有地方文化魅力的包装设计语言,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产品。方法以宜兴特产包装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客观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剖析目前宜兴土特产包装在设计内容与设计表现上存在的问题,并尝试从文化基因角度出发,深入阐释奇特的自然形态、传统的制作工艺、民间传说、名人诗句及作品等文化基因在宜兴土特产包装设计中的表达。结论将文化基因融入宜兴地方特色产品的包装设计中可使包装后的土特产在内容上突显地方特色,在设计表现上体现文化内涵;同时,也对土特产产品的发展与兴盛、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地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等,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语影片译制工作在我国已开展三十余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初步解决了少数民族地区“看懂”电影的问题。少数民族语影片是我国电影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地区宣传党和国家政策,沟通各少数民族和汉族,沟通少数民族不发达地区和沿海发达地区的重要工具;同时又可寓教于乐,有着许多其它方式木可替代的宣传和教育作用。由于少数民族语影片大多采用16mm齿孔边涂磁录音工艺,加上各少数民族地区分散自行生产制作,使其在影片还音质量上一直未能达到理想效果。少数民族语译制影片录音磁带只有lmm宽。就原福建厂生…  相似文献   

10.
方景礼  方欣 《材料保护》2007,40(9):73-75
锡镀层被广泛地用作电子元件、家用器具和食品包装等的防护性镀层.但其在工业大气中很容易腐蚀变色,不仅影响产品外观,还会增加电子元件的接触电阻,降低它的可焊性.评述了锡层变色的原因及产物,介绍了无铬防锡变色工艺、工艺条件对防变色效果的影响以及防锡变色膜的组成、配位形态.  相似文献   

11.
兰英  蒋柠  刘默 《中国标准化》2013,(12):109-112
少数民族服饰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化研究是少数民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内蒙古地区蒙古族服饰标准化研究项目,探讨少数民族服饰标准化研究的基本内涵与特最,阐述标准化在促进少数民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以及目前在文化领域推行标准化所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彭莉 《包装工程》2012,33(20):41-44
通过对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旅游资源的研究和分析,提取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元素,集合旅游纪念品纪念性、地域性、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设计载体,将特色元素融入产品中,最终设计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风情。  相似文献   

13.
吕屏  覃芳兰 《包装工程》2018,39(6):79-83
目的对广西龙胜红瑶的非物质文化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研究新媒体技术在红瑶非物质文化展示中的构建与应用。方法结合新媒体技术手段,将民族文化元素准确、完整地传达给大众,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有效模式。结论通过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传播手段将红瑶非物质文化的数字化展示进行分类研究,有利于红瑶非物质文化的信息整合与推广,进而推动民族文化在当代设计中的再构建设计,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播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屯堡作为贵州地区独特的军事文化遗产,其建筑拥有着独具特色的装饰文化。文章主要基于"文化基因"的视角,通过实地调研安顺天龙屯堡民居,分析其屋顶、屋身、屋基装饰构件的装饰特色;从装饰分布、装饰技法、装饰纹样三方面分析屯堡装饰中所蕴含的文化基因和影响因子,并论述了装饰文化基因与影响因子二者之间关系;系统归纳了传统屯堡装饰文化特征,为传统屯堡民居装饰文化的保护与创新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贵州少数民族纹样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民族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具象化表达。通过对贵州少数民族纹样解构、提炼、重组应用在刺梨特产的品牌形象再设计中,不但能够提升品牌形象,还可以运用纹样的设计传承区域文化,同时让更多消费者了解贵州民族文化特色。文章以刺梨特产的品牌为例,以品牌形象再设计的研究方式,深入分析制约刺梨特产的品牌形象发展因素,从中归纳贵州少数民族纹样在品牌形象设计中的运用方式,旨在打造具有贵州民族特色的品牌形象,从而使刺梨特产成为多彩贵州的靓丽名片。  相似文献   

16.
谭小凤 《包装工程》2024,45(2):480-490
目的 5G时代下的审美观念、内容创造、传播渠道、体验方式等方面都影响着民族非遗传承与推广。通过构建京族非遗传承人虚拟形象,结合5G技术特点,探索非遗传承数字化、年轻化的路径与策略。方法 应用交叉学科的数字人文视角,将5G技术与文化三层次理论结合,提取京族非遗的文化基因,打造京族非遗传承人的虚拟形象和推广方案,跨越非遗传承时空限制,实现京族非遗的创新传播、体验、发展。通过调查受众群,分析方案的推广效果,从而优化设计思路。结论 5G时代为非遗传承传播提供了更好的技术环境,通过对京族非遗传承人虚拟形象开发、设计与推广的研究,构建京族非遗虚实结合的传播体系,结合“虚拟在场”体验等手段链接非遗与年轻群体,提升年轻群体对京族非遗数字传承的参与度,高速、广幅地推广京族文化。  相似文献   

17.
覃伟  王宝升 《包装工程》2018,39(24):276-282
目的 探析基于贵州靛青蜡染产业的产品设计策略,打破原有单一的产品生产结构,丰富产品的内容体系。方法 对贵州蜡染自身特有的艺术形态和文化元素进行深度剖析,对蜡染产品的品类进行搜集、整理和统计。运用现代设计理念、方法和策略介入到蜡染产业中,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结论 通过对贵州蜡染产品体系的进一步认知,推动贵州蜡染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对基于地域性非遗产品的有效开发和运营起指导性作用,加大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工艺的力度。  相似文献   

18.
民族旅游文化包装创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徐晶 《包装工程》2013,34(4):17-20
以贵州朗德上寨的民族旅游文化包装案例为启示,通过对贵州传统文化的分析和调研,论述了利用该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文化包装创新发展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视觉传达和包装设计等手段实现传统文化的设计增值,从而促进地区传统文化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创新模式的展开。  相似文献   

19.
陈硕 《包装工程》2022,43(8):405-412
目的 深入挖掘桂东南地区传统手工编织技艺文化内涵,探索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创新运用,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手工编织技艺。方法 通过对现代家居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与分析,探索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策略与研究着力点。分析桂东南地区传统手工编织技艺的生存现状与发展困境,采用比较分析法对传统手工编织技艺与现代工艺进行比较,得出传统手工编织技艺在文化、美学、工艺等方面的优势。以家居设计为突破口,将传统手工编织技艺的优势融入现代家居设计中,探索传统基因与时尚潮流的结合原则。结论 将桂东南传统手工编织技艺的内涵价值融入现代家居设计中,能够让消费者在现代家居产品体验中感受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与工艺价值,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韩璐 《包装工程》2023,44(22):309-321
目的 基于莫里斯符号学三分法,分析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的符号特征,旨在探索少数民族刺绣图案在现代文创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与转化路径,从符号学视域为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的阐释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借鉴。方法 通过在黔东南苗族地区使用田野调研、文献资料收集、设计实践等方法,对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的工艺、纹饰、色彩等方面的代表性符号特征进行探讨分析,运用莫里斯符号学三分法从语构学、语用学、语义学等层面解读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之间的符号关系,以现代设计实践为方法,从代表性符号元素中提取设计因子,并以文创产品为载体进行设计转化。结论 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的艺术特征鲜明,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和审美风尚,从语构、语用与语义等维度对其工艺、纹饰和色彩的符号学要素进行提取衍生,探求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元素设计转化与创新应用的多种可能性,不仅能够使现代设计产品蕴含民族文化特色,而且有助于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自身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