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李焦龙  司峥鸣 《包装工程》2023,44(10):213-220
目的 在“后冬奥时代”,设计一款面向海外受众的沉浸式冰嬉游戏,以体育游戏的跨媒介叙事互动方式为切入点,促进跨文化传播语境下中华优秀民族体育运动的交流模式建构,探索中国国家形象塑造及中华传统文化国际传播新叙事实践路径。方法 基于Flow理论运用Game Flow模型,调查分析影响游戏沉浸感相关性因素,建构“六因素模型”,基于VIVE Pro2的VR漫游交互系统实现“冰嬉”沉浸式游戏设计,并对游戏的可用性和功能效果进行评估。结论 利用数字媒体技术手段,对冰嬉游戏的风格、界面、场景、剧情等方面进行设计,实现游戏沉浸式体验和参与式文化交互形式,创新中华体育文化跨文化传播及对外传播策略,为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国际传播提供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湘西苗银锻制技艺大众化传承的数字发展新路径,思索彰显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价值的新道路。通过总结湘西苗银锻制技艺的发展现状及传承危机,提出虚拟仿真技术带来的传承思路优势,利用三维建模技术还原苗银锻制工具及工艺流程,使用Unity 3D技术搭建苗银锻制技艺数字交互式展厅,并借助互联网进行技艺展示与文化传播。湘西苗银锻制技艺数字交互虚拟仿真设计突破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时空局限性,在丰富苗银锻制技艺记录形式、拓宽技艺传播渠道及扩大技艺传承群体的同时,实现文化传播在大众意识层面的延伸,促进文化互动,有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文  刘渊  张文莉 《包装工程》2020,41(16):188-192
目的基于交互叙事学理论,以焦山碑刻为例,研究传统艺术的数字文化传播设计。方法依据交互叙事理论,分别从叙事交流、叙事要素、叙事流程三个视角分析,建立数字传播设计框架,以焦山碑刻VR体验、拓印体验、AR体验等三部分数字文化体验模块为设计案例并检验成果。结果发现将交互叙事理论有层次地融入数字传播设计能够有效组织文化素材,串联文化体验,提升文化传播效能。结论用交互叙事理论指导数字文化传播设计能够复现文化经验、加深文化记忆、构建文化氛围,并且对迎合新型传播方式具有重要的设计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比较分析四大名绣文化的传统形式和现代传播方式,探索交互设计在数字化传播中的新路径。同时,以学龄儿童为目标用户,从设计原则、交互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提升传统文化知识在学龄儿童中的传播效果。以“识·绣”教学APP设计为例,探析面向学龄儿童的传统文化信息交互设计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李静雅  王卓尔  易晓 《包装工程》2023,44(22):1-10, 16
目的 从非遗数字化游戏的概念及问题入手进行阐述,以非遗数字游戏化策略为研究载体,探究将数字化游戏以及虚实结合技术应用于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设计策略,助力非遗数字化创新。方法 运用现代设计理念方法,从游戏故事、机制、美学设计等方面入手,融合非遗文化的实体内容与虚拟游戏内容,探索游戏设计流程与方法模型,提出虚实融合的非遗文化数字化传播新路径。结果 构建了非遗数字游戏化体验设计策略,并对傩面具文化开展虚实结合的游戏设计与开发,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结论 首先,通过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来展示傩文化内涵,可以更加广泛地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次,游戏化的设计策略可以有效助力文化传播,使非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蕴藏为游戏要素的点点滴滴,显现在游戏体验的全部过程,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最后,创新技术应用为非遗游戏特别是文化传播类型游戏的开发创造了更多可能性,通过实物与虚拟内容的融合,更有利于创新文化传播与游戏运行机制,提升游戏体验的沉浸感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6.
互动与体验在展示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丹丽 《包装工程》2014,35(10):91-94
目的研究不同的互动展示形式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不同效果。方法以过对观众心理和行为习惯进行分析的方法,了解到体验是展示信息传播过程中较好的传播方式。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得出互动数字媒体展示设计作为信息传播媒介,不仅让观众获取到了信息,还作出了信息的反馈,达到了信息的双向互通。结论互动与体验的展示方式,是当今信息时代展示设计的一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徐嘉阳  季铁 《包装工程》2019,40(10):210-215
目的探索社区影像如何有效激发乡村民众积极地参与文化仪式。方法基于传播学中的"或然率"公式和文学领域中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因仪式作为乡村文化的传递机制,以受众的心理表征和传播内容与环境的公共表征为切入点,为社区影像创作提供新的设计策略,以"新通道·酉歌行"项目中的阳戏影片设计实践来进行验证。结论社区影像作为一种新形态的仪式来传播乡村传统文化,提出内容的"相关性"和形式的"陌生化"的影像设计策略,从而吸引乡村民众积极地参与到社区影像文化的传播过程中,逐步实现民众从影像旁观到参与再到集体记忆维系的过程,进而产生文化自觉,增强民众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提高其民族内部凝聚力。  相似文献   

8.
马中文  陈思聪  林嘉恒 《包装工程》2023,44(14):471-482
目的 从吸引用户参与游戏式互动设计的角度出发,通过构建一个融合展示、娱乐、定制等功能的多模态沉浸式交互体验系统“壶图”,推广与传承宜兴紫砂壶文化。方法:筛选提炼出有代表性的宜兴紫砂壶基础造型、工艺及合适与紫砂壶融合设计的传统文化图样元素,作为引导用户参与组合式再设计的基础素材。构建一个游戏式、所见即所得的数字紫砂壶实时交互设计系统,并将其融合进沉浸式体验馆的整体氛围中,用户完成的作品可选择数字文创或实体产品定制服务。结论 着眼于搭建传统工艺文化与大众用户的连接,通过大众喜欢的、习惯的娱乐和社交方式保育传统工艺,运用先进的数字化交互技术,营造体验感强的沉浸式氛围,让更多类似的传统工艺更好地走进数字时代。  相似文献   

9.
何修传  孙岚 《包装工程》2020,40(22):297-300
目的 以城市规划展览馆为例,对其信息的可视化体验设计进行研究,改善规划馆的参观品质。方法 首先,从规划馆体验所面临的困境入手,通过体验与可视化的内涵关联找到设计思路,把规划馆信息的可视化体验设计具体分为生成和传播两个环节;然后,在信息生成的环节,综合考量规划馆体验的限制、特征和属性,探讨文化独特、易于理解、故事叙述、激发情感与启迪反思这五个方面的设计策略;接着,基于感性要素体验、判断要素体验和复合要素体验分析信息传播环节的设计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勾勒出一个初步的概念框架。结论 基于体验设计策略的城市规划展览馆信息可视化生成和传播侧重于关注媒体、形式设计和互动元素,继而更有可能激发观众的兴趣,有效提升展览吸引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佛山祖庙为对象,在数字文旅背景下从元宇宙视角对庙会进行严肃游戏、体验创新设计,提出新的体验模式——云庙会,对当前庙会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挖掘与痛点分析。方法 基于严肃游戏的设计原理对云庙会进行PACT-P系统模式构建,运用H5木疙瘩交互软件进行游戏内容编辑,从庙会的景区、习俗仪式、庙会活动和集市贸易等方面,进行游戏系统化地改造与升级,实现云庙会严肃游戏的便利性、可玩性和互动性。结论 一方面,尝试解决传统庙会旅游中的发展滞后和传播力度不足、游客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严肃游戏的形式使云庙会旅游兼顾游戏性和教育性,不仅给传统庙会旅游提供多元化发展路径,而且为数字文旅发展思路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钱江  王晓玉 《包装工程》2023,44(14):297-305
目的 信息时代,单一的阅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书籍呈现多元性和互动性,互动体验类书籍在书籍市场广受欢迎。通过《苏灯》互动体验书籍的设计,探索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方式,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方法 通过历史文献法、人物访谈法对苏州灯彩进行信息提取与分类,采用案例分析法总结文化遗产类互动书籍的成功案例。结论 随着AR等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互动设计的应用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方面所占的比例也会逐渐增加。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传统媒介与智能技术的优势互补作用,注重信息采集、多媒体展示、互动参与、可视化编排和技术融合等方面,以此提升大众对文化遗产的理解和欣赏。与此同时,创造出全新的阅读和参与体验,使得文化遗产类书籍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  相似文献   

12.
谌涛  郝于越 《包装工程》2018,39(24):70-75
目的 研究自主信息传播环境下,智能交互产品的视觉设计对用户体验的提升作用。方法 以苹果产品及其产业生态系统为研究案例,分析其视觉艺术设计对提升交互体验的作用效果及其设计策略。 结论 指出移动交互产品的人机交互体验分为使用层面、情感层面和生态层面的体验内容;论述了视觉艺术设计在交互体验各层次的应用方式和效果,提出了自主传播环境下的交互视觉艺术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3.
黄秋儒  杨帆  沈艾雯 《包装工程》2023,44(12):235-239, 249
目的 通过结合当下主流媒体的传播方式,探索设计与开发出一种具有创新性的“非遗”文化传播与传承形式。在广泛聚焦各年龄层受众的注意力的同时,能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传统“非遗”的特点。方法 以“非遗”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作为突破口,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与游戏载体相融合,并择取无锡惠山泥人为实践题材,对其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其特点和发展规律,再以此进行游戏要素设计,进而制定出较为完整的设计策略。结果 以“融合多学科知识、突破常规、新视野展示传统文化”为研究核心,采用创新视角对“非遗”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结论 将无锡惠山泥人作为母体,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对相关元素加以提取,从而设计出以“非遗”为主题的互动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增强了沉浸感和趣味性,同时也促进了“非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相似文献   

14.
张彰  张婷婷 《包装工程》2021,42(20):267-275, 282
目的 在鼓励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社会大背景下,探究当代互动体验类书籍设计的创新思维与策略,为当下中国书籍设计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启发.方法 从书籍设计研究者的角度出发,以一批近年出版的国内优秀互动体验类书籍为主要研究对象,指出书籍设计中互动体验的内涵和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并从形态与阅读方式的创新、借用五感和中国文化语境营造3个方面来分析书籍在设计上的诸多特色亮点.结论 文化创新视角下的互动体验类书籍设计一方面需要积极普及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众多宝贵文化遗产、藏品资源及民风民俗等传播推广;另一方面应当重视当代目光的探索与原创实践,考虑到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注重阅读的趣味性、互动性和多维度阅读体验,并且整体性把握营造中国文化语境,这些成为了传统书籍的当代设计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鲁雯  欧达  雅柔 《包装工程》2022,43(4):182-188
目的 研究凤凰蓝印花布互动游戏设计,探索数字媒体艺术以及基于体感技术的互动游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应用模式。方法 基于不同类型体感技术的应用特点,总结体感互动游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中的应用现状,依据其设计理论,以凤凰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为案例,从游戏目标架构设计、叙事设计、内容设计和流程设计等四个方面展开。结果 针对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设计了以凤凰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流程为主线的体感互动游戏。结论 体感技术是实现互动的有效工具,对于提升文化遗产类游戏的体验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玩家能在娱乐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姚江 《包装工程》2023,44(24):308-318
目的 从交互叙事设计的研究视角拓展了民俗文化传播的方法与路径。方法 梳理叙事与记忆、记忆与民俗文化、交互叙事设计与民俗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内涵,挖掘交互叙事设计与民俗文化传播之间的深层关联,通过搜集相关数据、运用核心理论建立数据模型,探索和研究交互叙事设计对民俗文化传播的影响。结果 验证了交互叙事设计对民俗文化传播、记忆中介的正向影响;隐性记忆对文化认知、文化认同的正向影响;显性记忆对文化认知的正向影响。证实了记忆在民俗交互叙事设计和文化传播之间所起的重要连接作用。明确了可通过交互叙事设计提升用户对民俗文化的认知与认同,为今后相关学者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结论 交互叙事设计可以拓宽民俗文化传播研究的视野,在引导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自强、自觉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宣  舒安琦 《包装工程》2024,(6):461-470
目的 在交互叙事视角下,研究城市智慧博物馆的沉浸式体验设计方法及设计实践。方法 通过案例研究等方法分析智慧博物馆交互叙述的构成要素和特点,进一步探索交互叙事与智慧博物馆沉浸式体验的关系,从构建跨数字媒介的多感官沉浸体验、重构交互叙事要素与关联叙事内容、营造情境感知的叙事空间与互动式故事体验三个方面提出基于交互叙事的智慧博物馆沉浸式体验设计方法,并设计基于交互叙事的智慧博物馆沉浸式体验设计的流程,从实践良渚博物馆沉浸体验项目的角度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论 设计者通过编码叙事空间和叙事内容,运用跨数字媒介助力多感官沉浸,提取智慧博物馆文化作为叙事主题,优化沉浸交互体验空间,使参观者超越时空限制,与所在城市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度互动,从而对城市文化产生更强烈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