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炉环形砌砖结构研究中,为减少环缝数量采用230、345 及460mm 长三组砖代替以往的230 及345mm 长两组砖,为减少环缝厚度采用双楔形砖砌法代替以往的混合砌法。这些研究结论已被YB/T5012 - 1997《高炉及热风炉用砖形状尺寸》行业标准采用。  相似文献   

2.
对济钢3座1 750 m~3高炉一代炉役炉缸侵蚀情况进行了分析,扒炉过程中对炭砖残存厚度或重点部位炭砖残存厚度进行了实际测量,结果表明,3座高炉侵蚀最严重的位置都在铁口方向,但3座高炉炉缸的侵蚀情况不同,最大区别在于,2~#、3~#高炉都有较严重的环裂,并且环裂位置基本相同。分析认为,环裂与炭砖材质关系不大,与设计结构有关。提出可否降低炉底冷却水流量而增加炉缸冷却水流量以延缓炉缸侧壁侵蚀速度及改进炉缸结构设计等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曾力 《炼铁》1996,15(6):55-56
1 前言 目前我国各级高炉使用的砖型只有单一的楔形砖和直形砖。由于单块砖四周是平滑的面,用它们砌成的砖环实是各为一体的并合环,砌成的内衬稳定性差,当砌体某一局部砖衬因故受损时,将导致相邻砖衬也随之塌落。基于楔形砖和直形砖存在的问题,笔者设计出了12种新型组合砖,它们具有如下特点:砖体的一侧或两侧设有形状相同的凹槽与凸台,凸台的外部较接近砖体的部分大,砌成的砖衬能相互咬合,砌成的砖环近乎一个带链的圆环整体。当砌体某一局部砖衬因故受损时,由于相邻的砖衬是相互咬合的,不会随之塌落。用这种组合砖砌筑的高炉内衬的稳定性强,有利于延长高炉寿命。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高炉单楔形炭块和双楔形炭块砌砖设计及计算方法,编制了具有实用价值的双楔形炭块砖量计算表。  相似文献   

5.
黄雅彬  席军  韩磊  方永辉  郭卓团 《炼铁》2019,38(1):14-17
对包钢3号高炉炉缸炉底破损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炉缸炉底的侵蚀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炉缸炉底存在"象脚状"侵蚀,侵蚀部位在炉缸炉底交界处,侵蚀的最薄处炭砖残存厚度只有400mm,侵蚀了800mm;风口下方砖衬侵蚀较为严重,风口下方6层大炭砖环裂较为明显,环裂是造成高炉大炭砖破损的主要形式;炉缸自上而下的黏结物中都有碱金属、锌等有害元素的存在,有害元素大量沉积、渗透侵蚀和炭砖体积膨胀是3号高炉炉缸破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王行伟  赵勇  石自新  杨建鹏 《炼铁》2021,40(2):49-51
龙钢5号高炉炉缸侧壁环炭(标高8.151m)温度持续走高,最高达到720℃,理论计算炭砖残余厚度已不足400mm,高炉安全生产受到严重威胁.停炉大修时,采用炉缸快速浇注方案对炉缸炭砖及铁口泥包进行修复,从放残铁至烘炉共用时23天;开炉后,高炉3天达产达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与传统炉缸采用炭砖+陶瓷杯砌筑方...  相似文献   

7.
邯钢5号高炉炉缸炉底砖衬侵蚀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艳允 《钢铁研究》2002,30(4):10-12,17
根据传热学原理运用计算机技术编制了邯钢5号高炉炉缸炉底砖衬温度分布及侵蚀厚度计算表。该表简单、实用,计算结果直观,便于生产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炼铁》2015,(1)
邯钢4号高炉一代炉役寿命9年2个月,停炉时发现炉缸炉底侵蚀呈典型的"象脚"状,炉缸侧壁尤其是炉缸和炉底的交界处侵蚀最严重,而炉底满铺炭砖侵蚀较轻微,呈"平锅底"形状。认为炭砖环裂是造成炉衬侵蚀的最大原冈,而锌、碱金属侵入炭砖环裂纹的两端,增大了炭砖环裂的程度,且锌对炭砖的破坏远比碱金属严重。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高炉炭砖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祖桥  宋木森  唐德明 《钢铁》2004,39(8):117-120
对国内高炉用半石墨炭砖、微孔炭砖和模压炭砖与国外同类产品的质量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我国高炉炭砖的长处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并对高炉炭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一些探讨。半石墨炭砖应当进一步提高抗铁水溶蚀性、提高导热系数、改进抗碱性、改进微气孔指标。高炉微孔炭砖的发展方向是提高导热系数和进一步提高微气孔指标,开发超微孔炭砖。  相似文献   

10.
结合马钢高炉中修案例,就中修打水对炉缸炭砖质量的影响进行初步探析,认为:①中修打水降料面造成炉缸环炭脆化程度加剧,炭砖热面抗压强度和整体质量大幅度降低;②中修开炉时没有按照炉缸炉底耐火材料特性进行烘炉,导致中修复风后,炉缸炉底炭砖侵蚀速率加快;③长寿高炉应尽量杜绝中修,难以避免时,应优化高炉打水方式和打水量;④中修开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