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联醇生产中,合成甲醇后的气体经过分离器分离后还夹带一定量的甲醇,在铜洗和碱洗过程中而被溶解于铜液、碱液内。铜液、碱液中甲醇含量积累到一定浓度就会导致铜液塔、碱液塔的液位虚假,严重时甚至发生带液现象。为了测定铜液、碱液中的甲醇含量,本试验采用离子交换法预处理试样,然后进行氢火焰气相色谱分析,经过一年来的实际应用,表明在生产控制、节能试验中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2.
合成氨、甲醇联合生产过程中,带入铜氨液中的过量甲醇使氨液发泡并带液,将危及氨合成塔的正常生产。本文介绍了铜氨液中的甲醇测定的方法:通过蒸馏将甲醇从铜氨液中蒸馏出来进行滴定.以排除溶液中其他物质对测定的干扰。实验表明,测定数据准确,回收率达98.4%,重现性也好。  相似文献   

3.
尚乃明 《中氮肥》2000,(1):21-21
在我厂煤制氨系统总体技术改造中,气体净化部分采用低温甲醇洗工艺,脱除粗煤气中的CO2、H2S、COS、石脑油等杂质。为低温甲醇洗提供新华通讯社量的主要是氨吸收制冷装置,由于低温甲醇洗是在-36℃条件下吸收,温度较低,氨冷器蒸发的气氨压力就很低[蒸发压力指标为一0.0334MPa(g)]。为满足冷冻装置氨吸收制冷对吸收压力的需要,配置了一台排气量为21900m^3/h,电机功率为1800kW的大型电动透平氨压机组,因该机组具有吸入气体温度低,入口为负压的特点,在我厂又是首次使用,试车中出现了一些预想不到的故障,我们经过分析,采取对策,使机组顺利通过了化工投料试车。  相似文献   

4.
<正>(上接第6期第42页)吸收CO_2并且温度升高后的无硫富甲醇再经过循环甲醇氨冷器E02和循环甲醇冷却器E03共同冷却后作为吸收剂再进入到吸收塔C01第Ⅱ段顶部液相入口,与来自吸收塔C01第Ⅰ段气相进行汽液接触,脱除气相中的部分CO_2;[0032]经过气提后的含硫甲醇经过H_2S浓缩塔底泵P04加压后进入贫/富甲醇换热器E10、贫/富甲醇换热器E12换热回收冷量后送至热再生塔C04  相似文献   

5.
1 精炼废碱液污染物的由来我厂吸收CO2后的碱液经塔底部调节阀减压后进入循环碱液桶,循环使用到一定浓度后直接排入地沟。由于进入碱液塔的合成气要先经过甲醇合成、铜洗等工序,气体中含有少量的甲醇和铜液,经过碱液塔与循环碱液进行气液接触时,少量的CH3OH和铜离子会进入废碱液中,所以废碱液的成分主要是:NaHCO3、NaOH和Na2CO3,另外,还有少量的CH3OH和铜离子,pH>9,偏碱性。随着国家环保方面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和国民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厂碱洗工序的废碱液排放已经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精炼废碱液每天产生3m3,数量不多,但浓度…  相似文献   

6.
钟友政 《气体净化》2006,6(C00):290-292
1问题的提出 我国现有众多的合成氨联产甲醇装置。联醇生产是:利用合成氨原料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氢合成甲醇,这样既可以生产合成氨,又生产工业甲醇。众所周知,联醇生产作为合成氨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合成氨及整个系统的生产。如甲醇合成塔后气液分离状况会影响铜氨液的组成,经甲醇分离器分离甲醇后气相中仍含有一定量的甲醇,正常情况下约为0.3%左右;如果甲醇水冷器温度高或分离效果差,则气相中的甲醇含量将更高,如我公司曾有:分离器出口甲醇含量高达0.7%~1%的工况。  相似文献   

7.
根据某煤化工企业氨吸收制冷技术在煤气低温甲醇洗装置中的应用及工艺庶理,总结了氨吸收制冷装置安全、节能、环保的优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硝酸生产尾气中氨浓度的测定方法,用稀硫酸溶液吸收尾气中的氨,吸收液中的氨同纳氏试剂反应生成黄色化合物,可进行比色测定。此方法简单、准确度较高,回收率在96.5%~100.3%之间,可实现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9.
强化结晶氨法脱碳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冷浩  高建民  张宇  刘奇  冯冬冬  杜谦  吴少华 《化工学报》2016,67(6):2440-2448
针对目前氨法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中存在的氨逃逸、再生能耗高、反应后期吸收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强化结晶氨法捕碳工艺,采用氨水乙醇组成的混合吸收液,利用半连续鼓泡反应系统研究了实验过程中吸收液组成、吸收温度、烟气流量及烟气中CO2体积分数对吸收及结晶规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吸收液中选用高比例乙醇、较低的吸收温度、较高的烟气流量以及较大的CO2体积分数有利于吸收液中晶体出现时间提前,有利于强化结晶过程,晶体含氨量占初始氨总量的分数可达38.75%,并且混合吸收液的CO2吸收能力较纯氨水工况明显提高。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一种强化结晶氨法捕碳工艺,对氨水乙醇混合吸收液的吸收及结晶规律进行研究,给出了能够改善吸收效果并利于结晶过程的有利工况。为接下来新工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氨法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中存在的氨逃逸、再生能耗高、反应后期吸收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强化结晶氨法捕碳工艺,采用氨水乙醇组成的混合吸收液,利用半连续鼓泡反应系统研究了实验过程中吸收液组成、吸收温度、烟气流量及烟气中CO_2体积分数对吸收及结晶规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吸收液中选用高比例乙醇、较低的吸收温度、较高的烟气流量以及较大的CO_2体积分数有利于吸收液中晶体出现时间提前,有利于强化结晶过程,晶体含氨量占初始氨总量的分数可达38.75%,并且混合吸收液的CO_2吸收能力较纯氨水工况明显提高。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一种强化结晶氨法捕碳工艺,对氨水乙醇混合吸收液的吸收及结晶规律进行研究,给出了能够改善吸收效果并利于结晶过程的有利工况。为接下来新工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低温甲醇洗装置是化工工艺装置中利用低温甲醇对H_2S、CO_2的超强吸收能力,脱除原料气体中酸性气体(CO_2、H_2S、COS等)成份的一种高效的物理吸收工艺方法。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原料气中的氨含量高低对低温甲醇洗的运行存在一定的影响,氨含量高时会造成低温甲醇洗热再生系统生成铵盐堵塞管道,净化气总硫含量超标等情况,本文通过控制净化原料气中氨的方法,对比净化气中总硫情况变化,总结了氨的含量范围与净化气中总硫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二级串联鼓泡吸收器对NH3/CO2摩尔比为2:1的混和气体进行高气速选择性吸收,获得氨的总吸收率为96.7%,二氧化碳的总吸收率为33.1%,二级吸收器出口气相CO2摩尔含量达90.9%,液相氨碳摩尔比为5.85。将此吸收液在加压下精馏分离氨,基本可以把吸收液中游离氨回收。分离游离氨后的溶液在常压下进行解吸,蒸馏塔出口液体含NH3和CO2量仅为0.014%和0.006%,解吸气回串联吸收器进行循环吸收分离。对预计工业分离过程进行物料和能量衡算,分离1kg液氨需1MPa的蒸汽约3.2kg。  相似文献   

13.
随着煤化工装置向大型化、智能化、自动化发展,粗煤气净化工艺多采用低温甲醇洗技术脱除粗煤气中硫、二氧化碳等组分,脱除后的净化气可以作为生产甲醇、醋酸、乙二醇、烯烃、制氢气等多种基础工业原料气。由于氨压缩制冷工艺成熟,操作稳定,液氨作为冷媒介质,能为低温甲醇吸收液提供充足的低温冷量,在大型煤制气装置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应用化工》2017,(7):1321-1324
在玻璃填料塔中,用磷铵吸氨法回收氰化氢和氨气的混合气中的氨,研究了温度、吸收剂的浓度、液气比、进口浓度等条件对氨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好的工艺条件为:吸收温度45℃,吸收液浓度2.1 mol/L,液气比11 L/m~3。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我厂合成氨车间精炼工段系以醋酸铜氨液去除对合成催化剂有害的微量一氧化碳、氧气、硫化氢等杂质,其洗涤效果,固然直接与铜氨液中铜比有关,但对总氨含量亦有影响,在总铜不变的情况下,总氨含量高则游离氨亦高,游离氨高,则醋酸铜氨液的吸收上述有害杂质的效果亦好,然游离氨浓度过高会增加醋酸铜氨液再生时氨的损失。因此在精炼原料气操作中,随时了解铜氨操作溶液中总氨含量俾及时调节是对精炼质量及经济核算起着重大作用的。我厂对于总氨的测定系沿用大连化工设计研究院  相似文献   

16.
季广祥 《煤化工》2012,40(5):46-49
分析了氨在焦炉煤气脱硫过程中的作用:增加脱硫液硫容、使H2S的吸收持续进行、抗CO2、HCN等酸性物质对H2S吸收的干扰作用。游离氨浓度决定了脱硫效率的高低,给出了适应脱硫效率要求的溶液中游离氨浓度计算过程。氨在脱硫过程中的形态行为对脱硫效率起着决定性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掘与发挥氨有利于脱硫过程的形态行为,对于指导工艺过程优化,改进设备配置会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水汽蒸馏-酸碱滴定法测定染发剂、烫发剂中氨含量的检测方法.样品经氯化钡溶液处理、用甲醇提取,经沉淀杂质后,在氧化镁存在条件下加热蒸馏分离出氨,采用硼酸溶液作为吸收液固定蒸馏出的氨,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进行滴定,根据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溶液体积计算出样品中氨含量.方法检出限为质量分数0.1%,定量限为质量分数0.2%,回...  相似文献   

18.
《应用化工》2022,(7):1321-1324
在玻璃填料塔中,用磷铵吸氨法回收氰化氢和氨气的混合气中的氨,研究了温度、吸收剂的浓度、液气比、进口浓度等条件对氨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好的工艺条件为:吸收温度45℃,吸收液浓度2.1 mol/L,液气比11 L/m3。  相似文献   

19.
就氰化氢生产中混合气的氨回收问题,提出了用磷铵吸氨工艺吸收混合气中的氨,验证了工艺可行性。通过气液平衡实验得到了体系的气液平衡数据并建立了P_(NH_3)与温度T、NH_3/H_3PO_4摩尔比R的关联式,曲线值与实验值相对误差为10.36%。通过吸收实验,确定了较好的工艺条件:吸收温度50℃,吸收液浓度2.1 mol/L,液气比11~13 L/m~3;在p H=6时,液相中的氰化氢含量为200 mg/L,经脱氰塔后对后续工序没有影响,经解析塔后精馏得到无水氨,并提出了完整的工艺流程,指明吸收塔和解析塔的主要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两段氨吸收法(简称两段氨法)是采用两种不同比例和浓度的亚硫酸氢铵和亚硫酸铵溶液为吸收剂,串联吸收除去硫酸尾气中的二氧化硫的方法。其中第一段采用高浓度、低pH值的吸收液,这样可以从第一吸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